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儿童福利保障对象的范围是随着经济发展、社会文明进步而逐步拓展的,从孤儿到困境儿童最终目标是所有儿童,儿童福利呈现从补缺型向普惠性不断转型的轨迹。过去,儿童福利仅限于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在已进入了以全体孤儿为福利保障对象的新时期,201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已将机构内和社会散居孤儿统一纳入,并确立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目前,各级民政部门积极贯彻国办精神,努力构建完善的孤儿福利保障制度。同时,积极探索、拓展困境儿童福利保障,加快中国儿童福利由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  相似文献   

2.
“孤儿救助”——福利特征与政策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儿救助工作是指对孤儿群体基本生活、教育、医疗、就业等各项权益的全面保障。我国的儿童福利具有补缺型特征,这里的“补缺”是指福利保障对象是补缺的,不是覆盖所有儿童,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现阶段逐步扩大到社会散居孤儿和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孤儿。但儿童福利的标准和内容不应是补缺的,  相似文献   

3.
孤儿是社会上最弱小、最困难的群体,他们最需要呵护、最需要关爱。全国孤儿最低养育标准,是对孤儿群体给予稳定的、制度。陛的资金保障,制定这一标准是构筑服务保障与资金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制度的重要举措,是建立健全独立面向孤儿群体福利制度的重大进展。从保障对象上看,儿童福利不再局限于福利机构内集中养育的孤儿、弃婴,而是拓展到所有失去父母、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儿童,是从补缺型向适度普惠型的发展转变。  相似文献   

4.
思路之一:儿童福利保障的范围.坚持福利机构供养的孤儿与社会散居的孤儿相结合。长期以来,我国的儿童福利对象尽管包括了孤残儿童,但在实际工作中主要限于社会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孤儿和弃婴。……  相似文献   

5.
《社会福利》2003,(11):31-33
现阶段,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和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半个世纪以来,在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的重视和关怀下,中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较大发展,儿童福利的法律法规基本建立,相关政策不断完善,服务标准和工作规范得到落实,专业化的工作人员队伍初步建立,孤残儿童的合法  相似文献   

6.
向辉 《社会福利》2012,(2):44-45
困境儿童,在我国现阶段主要是指残疾儿童、孤儿、弃婴(弃儿)和流浪儿童。随着儿童福利工作范围和职能的扩展,部分服刑人员的未成年子女和滞留在福利机构的打拐儿童也将纳入困境儿童范畴。  相似文献   

7.
健全救助制度 构筑新型模式 工作重点:构筑资金保障与服务保障相结合的新型儿童福利模式 对于孤儿的救助,绝不能等同于低保,它是政府对特定群体的特殊保障,本质上是一项福利制度。在2008年底召开的全国民政会议上,李学举部长明确要求:“对孤儿,要根据儿童发育成长的需要,科学制定全国统一的最低养育标准。”为此,民政部制定并颁布了两个标准,即社会散居孤儿每人每月6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福利机构集中供养孤儿每人每月1000元的最低养育标准。  相似文献   

8.
儿童福利,从广义上讲,包括负责儿童社会福利工作的组织机构、儿童生存和母婴保健措施及机构、有关儿童工作的法律和相关保护政策、儿童受教育权益等保障措施。从狭义上讲,主要指政府为收容“三无”孤儿、弃婴和残疾儿童而设立的儿童福利机构。随着改革开放进一步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儿童福利机构作为孤残儿童福利的主要力量,机构不断扩大发展,职能也越来越丰富。  相似文献   

9.
全国现有57万孤儿,其中在儿童福利机构集中养育的10.9万,社会分散抚养的40多万。如何既做好散居孤儿的保障工作,同时又不断提升机构的养育水平,实现两者兼顾,一直是民政部门着力探索的内容。自《国务院办公斤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10]54号)发布以来,全国各地如江苏、湖北、浙江等地已经开始依托儿童福利机构成立儿童福利指导中心,旨在推动儿童福利机构转型,提高儿童福利水平。2013年6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儿童福利院和儿童福利服务指导中心建设工作的意见》(川办发[2013]33号,以下简称《意见》),首次对保障福利机构养育孤儿和社会分散抚养孤儿的权益保障做出制度性安排,也为进一步完善适度普惠型儿童福利制度做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杨婷婷 《社会福利》2014,(10):35-36
正浙江省丽水市高度重视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在深入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按照"分层次、分类型、分标准"的原则,着力构建困境儿童基本生活费自然增长、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动态管理和多部门协作推进三大运行机制,儿童福利保障对象从单一的孤儿、弃婴群体向适度普惠的孤儿和困境儿童群体转变,儿童福利保障机制从传统的困难救助体系向儿童福利普惠制度转变。目前,全市九县(市、区)均建立了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景宁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我国在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的进程中,结合国情,对孤儿、弃婴的养育模式进行了具有创新意义的探索.作为一种崭新的养育模式,家庭寄养能够有效地促进孤儿、弃婴的身心健康成长,体现了儿童福利"以人为本"的宗旨,有利于孤儿、弃婴回归家庭,融入社会.  相似文献   

12.
困境儿童社会工作的特殊性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 困境儿童,指的是处于困境之中的0~14岁儿童,它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包括:残疾儿童、弃婴或孤儿、流浪儿童、受到艾滋病影响儿童、贫困家庭的儿童、遭受暴力的儿童、遭受性别歧视的女童等等。面对这些特殊的群体,青岛市儿童福利院除现有的弃婴、孤儿外,针对残疾儿童及贫困家庭的儿童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为儿童福利工作开创了一条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注重功能建设实现创新发展儿童福利机构是孤儿保障工作的专业机构,是儿童福利事业发展的载体和依托,在儿童福利事业总体布局中发挥着重要骨干作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和孤儿、弃婴身心状况决定其不可能完全被收养和家庭寄养,儿童福利机构传统的集中养育模式和功能将长期存在,在儿童保护体系中始终发挥兜底作用。在院孤儿、弃婴残疾状况严重、残疾种类复杂、残疾比例高的现状决定了他们对康复训练和特殊教育的迫切需求性,对  相似文献   

14.
为进一步贯彻甘肃省政府关于加强孤儿保障工作的意见精神,回顾总结近年来全省儿童福利工作,安排部署加强孤儿生活保障和推进儿童福利院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工作,甘肃省民政厅于2011年7月25日在平凉市召开了全省孤儿生活保障儿童福利规范化标准化现场推进会。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副司长徐建中出席,并对甘肃近年来孤儿生活保障和儿童福利院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甘肃省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工作启动迅速、进展顺利,儿童福利机构设施发展较快、一些机构规模令人振奋,专项医疗救助工作全面开展、卓有成效,儿童福利机构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同时强调,甘肃省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在全面体现了三个最早;最早以省级人民政府名义下发孤儿保障实施意见的省份之一、最早启动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工作的省份之一、最早开展儿童福利信息系培训班和利用信息系统上传孤儿信息的省份之一。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主要是指政府和社会为残疾儿童、孤儿、弃婴以及其他处于特殊困境下的儿童提供的福利项目、设施和服务。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全社会也给予了极大的关心与支持,由此使得我国的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02年底,由国家投资兴办的儿童  相似文献   

16.
沈阳市儿童福利院是沈阳市辖区内惟一一所儿童福利机构。也是辽宁省规模最大的儿童福利机构。收养弃婴、弃儿、孤儿及事实上无人抚养的困境儿童380名,其中,90%以上的儿童都有不同程度的先天残疾或患有严重的疾病,  相似文献   

17.
新时期孤残儿童福利的保障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喆 《社会福利》2003,(10):12-13
孤残儿童包括父母双亡的孤儿、被父母遗弃的弃儿以及患有各种残疾的缺陷儿童,保障他们的权益的一直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各级政府一直致力于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机构,为孤残儿童创造一个集护理、治疗、康复、教育为一体的成长环境。随着社会的进步,孤残儿童福利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福利机构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也日趋复杂。 建国初期,儿童福利机构收养的是一些因贫困或受灾后家庭无力养育的孩子及灾后父母双亡的孤儿;  相似文献   

18.
《社会福利》2013,(6):21-23
民政部于2013年4月9日对2012年度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使用情况进行了公告。经财政部核准民政部该年度彩票公益金控制使用额度为201048万元,其中安排重点保障老年人供养、康复、照料等工作的福彩公益金为110345万元;安排重点支持精神卫生福利机构建设,完善残疾人康复辅具配置工作和为残疾人提供必要康复服务公益金为23000万元;安排用于支持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健全孤儿、弃婴等困境儿童养育、治疗、康复、特殊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工怍等公益金为47553万元;安排用于支持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推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公益金为20150万元。充分体现了福利彩票"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的宗旨。  相似文献   

19.
浙江省委、省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儿童福利工作。在民政部的正确指导下,全省儿童福利工作从儿童优先、儿童利益最大化原则出发,按照构建现代大民政的要求,解放思想,积极探索建立儿童福利政策和管理体制、儿童福利保障体系和儿童福利服务体系,推进全省儿童福利事业的发展。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积极推进儿童福利政策创制和制度设计。2011年6月,省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快发展孤儿和困境儿童福利事业的意见》,对孤儿的安置、养育、康复、特教和成年后住房、就业以及"困境儿童"保障都作了制度性安排,成为浙江省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善、比较系统的儿童福利政策,标志着浙江省儿童福利事业由救助型向适度普惠型转变。去年浙江省民政厅设立了儿童福利与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20.
家庭寄养——保障孤残儿童 权益的有效养育模式 首先,实行家庭养育模式,为孤残儿童重新建立起家庭养育环境,是保障孤残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人格健全发育的需要。 在我国儿童福利事业发展史上,建立儿童福利机构,对孤残儿童和弃婴实行集中供养,以此作为家庭的替代形式出现,曾经对妥善安置孤残儿童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是随着经济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