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租界作为近代中国的产物,其出现具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乃是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辟、经营的居留和贸易区域。它是西方列强根据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各通商口岸强行划定的,独立于中国的主权之外,成为"国中之国"。租界存在于中国各通商口岸,尤以天津为多。先后有英、法、日、意等九国租界。租界的存在,对于近代天津城市的成长变化、文化的重塑、城市空间等都产生了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开始在中国通商口岸划出一部分地区作为它们的租界.这种租界,最早于上海出现.在上海租界建立和扩充的过程中,小刀会起义爆发了.租界与小刀会起义两者的关系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本文试图从两方面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3.
<新青年>上海时期蕴涵着诸多社会文化现象.<青年杂志>刊物的命名蕴涵着中国现代性文化与基督教文化的历史关系,它的更名象征着近代民族国家主义潮流向现代个人主义潮流的蜕变,它的社会生产方式再现了资本主义文化逻辑的社会力量.这些构成<新青年>上海时期的历史特征,反映了中国现代性文化所遭遇的诸多历史问题.  相似文献   

4.
从1843年英国在上海设立第一处租界始,到1902年列强最后在厦门设立公共租界和奥匈帝国在天津设立奥租界止,英、法、美、德、俄、日、比、意、奥等国先后在上海、天津、汉口、广州、厦门、镇江、九江、苏州、杭州、重庆等10个通商口岸开设了25个专管租界。这些租界在市政建设和市政管理上,完全仿照西方近代城市模式,大大改变了中国封建城市的结构和  相似文献   

5.
百年来的外国租界,虽是列强侵入中国的产物,但除经济侵略以外还有它建设性的一面,从西方带来了先进的市政建设、市政体制和管理,如引进了现代住房样板、现代马路、卫生设施、交通规则、街灯照明、自来水管道、下水道、林荫道、电灯电话、动力机车、公共交通等;租界建设还启动了舒适卫生整洁的住宅革命:混凝土架构、小洋楼与高层化,特点是“中西合璧”,取代了中国几千年一贯的土木结构、四合院平面布局,建筑设计开始向空间拓展。总而言之,租界从西方带来了示范性的现代城市化建设和管理体制。这一系列史实说明了:租界乃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在上海、天津、武汉等通商口岸,局部摆脱了腐败不堪的皇权专制独裁与封建官僚制度,初步实现了资本主义的文明市政建构和有效管理,初步完成了马克思所预言的“建设性使伊’,为现代化社会奠定了物质文明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论租界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复杂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租界在近代中国产生过错综复杂的影响。它加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但也促进了中国城市的成长及近代化;它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的桥头堡,但同时又是近代西方文明的扩散基地;它既是列强控制中国经济、加紧经济掠夺的基地,又有促进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因素;它既是罪恶的渊获、藏污纳垢之地,又是进步活动中心;它在中国战乱之时宣布中立,比平时更像一个地道的独立王国,但同时也给中国人躲避战火提供了避难所;它既是列强对华进行思想渗透、加强精神奴役的据点,又是西学在中国传播的中转站。尽管列强在华广置租界的主观动机与客观效呆之间存在着差异,但它们毕竞是最大的获益者。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城市化与城市近代化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城市告别传统城市形态走向近代是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开始的。与西方资本主义诸国通过提高农业生产力、工业革命和日益增长的商业化等内力作用实行近代城市化和城市近化代不同,中国的城市近代化发韧于西方资本主义的侵入,一批有别于传统封建市镇的近代城市首先在通商口岸崛起。从《中英南京条约》开始,清末中国被迫和自行开放的口岸城镇据统计有104个。这些通商城市以贸易为中介,并通过强行建立租界等手段,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新的技术、城市建设与管理、文化样式及价值观念移植嫁接到传统城市之中,从而使这些城市走出乡村社会及文…  相似文献   

8.
根据1902年的中英商约和1903年中关、中日商约规定,清政府于1904颁行<商标注册试办章程>,对各国商标进行立法保护.但各国表示不满意,向清政府和民国政府不断提出交涉,要求修改.1923年5月3日中华民国政府颁行<商标法>,各国起初仍不满意,经过与民国政府多次交涉,各方均做出一定让步,至1926年底各国最终承认<商标法>.中国<商标法>的颁行是中国与列强长达20余年的斗争和妥协的结果,其中也交织着列强各国之间的矛盾冲突.列强各国承认<商标法>,使中国政府对中外商人的商标进行保护有了法律依据,便于解决各国之间和中外之间的商标纠纷,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陈文彬 《社会科学》2008,(1):155-160
为了保障以纳税人为主体的公众利益,保护各自主权和区域利益,促进租界社会经济繁荣发展,近代上海租界创立了公共交通专营制度.该制度对专营企业日常运作中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专营权的期限和终止条件作了具体的规定.通过专营权管理,体现了租界当局一系列现代城市公共事业管理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0.
1845年公布的《上海土地章程》,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租界——上海英租界开辟的一个中英地方协定,这个章程既确定了外侨和华民之间的具体租地办法,又规定了界内的一些城市建设、市政管理的基本原则和应行措施。这是近代上海主权将沦,但也是进入对外大开放和城市近代化的一个历史性的起点。除此之外,这个章程更深广的意义还在于,经过以后多次的修改、补充,它成了上海公共租界的“根本法”而且,因这个租界是外国在华建立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