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9 毫秒
1.
杨里昂 《老年人》2009,(6):50-50
在地摊上淘书比起在书店中购书来别有一番情致。前人有句云:“冷摊负手对残书”,一个“冷”字一个“残”字道尽了其中况味。地摊上出售的旧书,远不如书店中那样品种齐全,数量众多,书品也一般不高,有的是某一丛书中的一个单本,有的有上册缺下册,有的甚至缺页,书面也常常不洁。但从这里间常也有所得,能起到拾遗补缺的作用。我是经常逛冷摊的人,曾经从那里配齐了好几册书。最有趣的是我还两度与自家散失的书籍相逢。  相似文献   

2.
上世纪末,我和老伴在河北参加了一个学术活动,结识了书法家郭永利。 提及永利,首先要说他的人品,他是一个难得的谦谦君子,没有时下的浮躁之气,平和宽厚,诚素仁笃。受人品影响的是书品,我将郭永利的隶书创作视为是他人生境界的另一种诠释方式。  相似文献   

3.
“一字”成诗为文,似大海遗贝,光彩熘熠,别有一番艺术魅力。你看,一字能写诗,一字能作文,一字能回信,一字能作嫁……品读这些奇妙有趣的“一字”文,如嚼橄榄,回味悠长。现辑录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一休 《当代老年》2009,(4):38-38,29
下图11个汉字如果加上一个相同的字,就能分别变新的字,动动脑应该加进哪个字,告诉你能22个新字,你能组合成功吗?  相似文献   

5.
下面是毛泽东的《长征》诗,大家不但读过,可能还能背诵,借以抒豪情、添壮志。请再读一遍,并在每句前后的三个空圈内填上字,使分别与每句首末的字组成四字成语。  相似文献   

6.
民国元老于右任一生钟情书法。他首创“于右任标准草书”,被誉为“千古草圣”、“中国书法史三个里程碑之一”。与现今的一些书家相比,于右任堪称是书品、人品俱佳的典范。  相似文献   

7.
快速阅读,简称快读或者速读,是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状态下,从文本当中迅速吸取有价值信息的一种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绝大部分人的平均阅读速度约为200-300字/分钟左右,而掌握了快速阅读技巧的人则能以2000字/分钟以上的速度阅读书籍和资料,熟练者能达到或超过10000字/分钟。快速阅读是从文字读物中迅速提取有用信息的高效读书方法。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大公报”三个字无法从中国现代史上抹去的话,那么“胡政之”三个字,就应该与“大公报”共生共存,传诸后世。胡政之对《大公报》的最重要贡献,是发现、提携、培养了一大批年轻的编辑记者,使《大公报》能在二十一多年的办报实践和市场竞争中,生机勃勃,长盛不衰。  相似文献   

9.
《华夏少年》2007,(2):92-92
妈妈给我报了一个简快作文班,通过学习,我的作文能力和水平都得到了很大提高。从刚来第一天20分钟写230字,到现在20分钟能写540字的速度,你就能体会到简快作文对我的学习有多么巨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0.
寅虎组字画     
《老年世界》2010,(4):31-31,27
这幅虎年吉祥组字画是由28个字组成。画中云月河山、虎须、细毛草均不参与组字。亲爱的朋友们,你能把这些字找出来吗?  相似文献   

11.
“米”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质,先民对“米”字的认识有其独特的地方。《说文?米部》共收入36字,重文7字,新附2字。本文对《说文?米部》从“米”的字形结构和字义解释两方面对36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着重从字义方面梳理类别,从先民对“米”的认识、加工利用及与“米”有关的文化现象等几类情况中挑出一些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以此能加深对“米”的认识,同时对《说文?米部》的体系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2.
文化宫     
文化宫虎口拔牙“花”前填字春满神州,百花齐放。在日常生活中,展现大自然景色和人们思想情趣的成语,比比皆是。朋友,下图所列短短的“花”字前面,您能填上一个适宜的字吗?(答案在本期内)(皇甫振铎供稿)农夫妙对从前,酸陵东乡有座戏台(时称东台),请人唱“西...  相似文献   

13.
国画     
大红衬底莲花座,凸塑养生和字文。和善乾坤生万物,人和则能健身心。  相似文献   

14.
《桃花扇》作为清初北方戏曲的代表作,其用语大致能反映出近古汉语尤其是清初时期北方话的语言特色。文中旨在分析《桃花扇》中人物在自述或对话场合下使用的“来”字的意义和用法,探求“来”字由近古汉语向现代汉语在意义和用法方面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5.
赵耀昌 《老年人》2014,(11):44-44
左图方格中由火柴拼出了“土、止、小、不”4个汉字,请在每个字中取走一根火柴,组成一句成语。请您试试看,能做到吗?  相似文献   

16.
宋冬梅 《职业》2011,(6):25-26
从战国时期的苏秦、张仪,到古雅典、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西赛罗,从外交家有力有节的陈词到法庭上义正辞严的辩护,从政府耍员的施政演说到企事业单位的毛遂自荐,我们都能体会到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17.
挚友张鹄     
彭复旦 《老年人》2008,(2):24-24
上个世纪80年代初,《湖南日报》上刊登过一篇名为《“小”字不小》的赏析文章。作者通过对一些经典作品或语句中“小”的剖析,揭示出“小”,虽物之微者,但它却能示以高度,表现距离,显示精神,能以“小”见大,见微知著。“小”字其实不小!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世界》2011,(11):62-62
让你的苹果长出人情味有一年,市场预测表明,该年度的苹果将供大于求,这使众多的苹果种植户暗暗叫苦,他们似乎都已认定:他们必将蒙受损失!可就在大家为即将到来的那个损失长吁短叹时,聪明的A却想出了绝招!他想:如果在苹果表面印一个“祝福”的字样,即,只要能让苹果上出现表示喜庆与祝福的字样,如“喜”字“福”字,就能卖个好价钱!  相似文献   

19.
写字与交际     
古人云:“字乃人之衣冠”字是人的第二社交语言,在很多情况下,字是写给别人看的。一手好的字,就象穿了一身整洁、合身、漂亮的衣服,使人爽心悦目,得到美的享受。否则,如果写得潦潦草草、歪歪斜斜,甚至错别字百出,难认如天书,就象说里也退去见人,是不礼貌,也是令人不快的。鲁迅先生曾对这种以潦草字示人的人严肃地批评说.「这是浪费别入的生命。」所以,字写得好不好,直接反映出书写者的文化素质和情操修养,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产生*定的影响。郭沫若同志说:「写好字,不一定要人人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  相似文献   

20.
乾隆评菜     
李枝荣 《老年人》2010,(9):47-47
乾隆皇帝下江南.杭州知府请他到楼外楼吃九州鱼丸汤。缮毕,乾隆留下两句话:“真挚不留两手,遗憾何需二心。”知府及众官员听后,吓得魂飞魄散。见状,纪晓岚笑道:“别紧张,皇上说的是个字谜,谜底是两个字,也就是对今天菜的评价。”读者朋友,你能猜出是两个什么字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