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 毫秒
1.
中国新时期的女性文学从初步从西方引进女权主义理论开始,直至今日,流逝30多年的历史长河,已开辟出一块属于自己的处女地。女性意识在中国经历了“集体无意识” 、“彷徨”、“呐喊”及至对抗,到寻求多元发展方向的艰难探索历程。进入新世纪,卷入时代大潮的女性,也正溯游而上,在现代都市中找寻独立的自我。一贯以市民生存为表现对象的50后女作家池莉和执着展现都市女性精神空间的流派之外的60后女作家潘向黎,她们对“都市女性”这一群体作了深刻的精神剖析。两篇中篇小说池莉《她的城》和潘向黎《弥城》流露出的女性意识显示了现代都市中的女性生存现状。  相似文献   

2.
池莉的《烦》和《冷》都是当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而且后者似乎更能体现作者的创作理念和写作立场。两篇小说皆把观照的目光集中在底层世界,叙写了凡俗生存的个体无奈和尴尬。本文试从"凡俗生命的无尽人世烦恼"和"凡俗生命的恶劣气候烦恼"两个方面探析了底层生存的真实一面,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世俗情怀和温情悲悯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池莉的作品充满真实的力量,具有超远深长的哲学意味,传递着池莉穿越否定后的思索.池莉作品中所蕴涵的生存哲学主要体现在:爱情的虚幻与婚姻的沉实,生存的压力与生命的坚韧,男性的无奈与女性的自主.  相似文献   

4.
池莉是当代文坛创作成果最多 ,影响较大的女作家之一。她以人的生存为本 ,站在市民价值立场 ,对市民的思想、情感、生存状态作了深刻描写。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 ,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状态 ,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倾向 ,并形成了自己的美学追求和风格  相似文献   

5.
池莉、方方之后,湖北文坛出现了一批又一批的女性作家,呈现出年龄梯队齐整、体裁风格各异的状貌.湖北的女性作家重视日常生活经验、关注本土女性群体、展现底层女性的生存境遇、建构两性间的和谐对话,于"女性"之外增添了"母性"和"神性"两个关键词.为中国的女性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切实的本土经验和地域经验.拓宽了女性文学的表现内容和主题,在女性文学的形式、审美、思想等方面也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6.
在池莉笔下,80年代都市市民的婚姻是一个苦涩而又温情的生存之地,而90年代则成了亢奋而又焦虑的欲望之战场。这有关婚姻话语的转换,准确而真实地记录了时代的变迁和世态的变更。同时,池莉一改80年代的中性写作姿态,以清晰的女性意识展现了都市女性的创痛与绝望,愤怒与抗争,为正在发展的中国女性文本开拓了新的文化视野  相似文献   

7.
作家池莉以开创了"新写实小说"而在当代文坛占据一席之地。但身为女性作家,她更是自觉地从女性主义视角出发,关注时代变迁给女性生活和情感所带来的变化,从而创作出了具有鲜明的女性意识的女性主义小说。《生活秀》和《看麦娘》便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两部小说分别表现了商品经济背景下底层女性与知识女性的现实生活与精神状态。无论是小说的叙事视角,还是小说的写实手法,抑或是小说的情节建构,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现代社会女性对于自我价值的寻求,进而有力地凸显了女性的生存意义。  相似文献   

8.
池莉是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作品世俗化特征十分显著。她的小说对市井故事的偏爱,对社会转型期大众心理的细微精确的把握,写作时采取的平民视角,以及对生活点滴的惊人的观察与把握能力,使她的小说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毛茸茸”的质感,展现了生活混沌的本相。池莉的小说是现代生活存在困境的镜像写作,借之可以透视作家对于生存困境的思索。在对市民生活的仿真式生态记录中蕴含着作家对“彼岸”世界的悲剧消解和对平民人生生存哲学的肯定。  相似文献   

9.
崛起于30年代的萧红就像一颗灿烂耀眼的新星在中国现代文坛上大放异彩。在她的文学创作中,是从女性的生育苦难和爱情、婚姻悲剧三方面来展现北方农村底层妇女的生存悲剧,从而阐释出女性在男权话语系统下的卑下地位。而这种别具风格的叙说方式与萧红自身的生命体验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池莉作为新写实小说的代表性作家,2011年发表了新作《她的城》,这部小说以女性特有的体验和敏锐的眼光,对蜜姐这个女性个体生命生存的状态进行了真实的书写。婚姻的不幸并没有打倒这个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女人,默契的亲情,温暖的友情,她从烦恼不断的人生中做出务实的选择,选择了乐观的生活,表现出她适应环境而“不屈不挠的活”的生存能力。  相似文献   

11.
池莉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的创作虽然多写凡庸市民在极度困乏的物质生活中的烦恼人生,但其人物并没有为困苦所淹没,且大都充满了生活的热情和信心。他们的生存哲学和人生态度就是善于“苦中作乐”、“化苦为乐”。他们化解苦难、烦恼的具体方式有“中和”烦恼、“忍”受烦恼、“悬置”烦恼,使人物在烦恼人生中享有片刻的轻松。  相似文献   

12.
试论池莉小说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池莉因发表了写实主义小说《烦恼人生》而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她的名字由此便常常与“世俗”联系在一起,人们也渐渐习惯于她作品中的种种困窘而丰满、琐屑而真实的市井众生相。但是,“新写实”只是其小说的一个侧面,作为女性小说家,她的小说自始至终都在致力于以鲜明的女性意识来观照女性的生存本相,对妇女命运的关切,是其小说永远难以抹去的印痕。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池莉小说中男性形象的分析,从侧面描摹了女性主义主题下的男性世界,真实地反映了当代中国社会背景下男性的生存本相,从而使我们对池莉笔下的男性有一个更加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池莉是20世纪90年代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她的小说注重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进行仿真描摹,表现了他们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作为一个具有强烈的世俗认同的作家,她的创作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在具体文本中,主要表现为对小市民生存无奈的描写,对传统文本所传达的爱情神话的消解。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小说发展史的角度论述池莉小说对传统市民题材小说的继承和发展,以此明确池莉小说的创作特色,并进一步论证池莉小说的实用人本主义的创作立场。  相似文献   

16.
柳青的《创业史》是十七年时期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收获,在读书界曾经产生过广泛的影响.作品表现了柳青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凸显了底层群众的生存风貌和奋斗精神;尤其是塑造了一位从底层社会奋斗出来的具有公德意识的主人公,他愿意在生存斗争中抛弃旧我,创造新我,为底层群众的生活负责,成为探索新的生活方式的勇士.这对今天的底层写作具有积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池莉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是其“市民化书写”特色的重要成因。作品揭示人生真相,肯定了普通市民的生存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批判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8.
池莉小说以表现普通人放逐理想、顺应环境的生存态度为主要内容,体现出鲜明的世俗化特征。作者自身的人生感悟以及社会和时代对平民文学的呼唤,是其“市民化书写”特色的重要成因。作品揭示人生真相,肯定了普通市民的生存价值,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人文批判精神的缺失。  相似文献   

19.
池莉的中篇小说《一去永不回》为读者刻画了一个栩栩如生的当代“非慈母”形象。虽然母亲张怀雅在作品中不是主角,但她的存在对于作为主角登场的女儿温泉的性格形成起到了不容忽视的影响。分析这样的母亲形象,将有助于更加透彻地理解池莉作品以及池莉作品背后所包含的作者对于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池莉通过“非慈母”形象的塑造,对当代中国家庭中普遍存在的专制性家庭教育方式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池莉的创作风格有两次较为明显的转变,创作视角从中性立场到坚持女性视角创作,从两性的激烈对抗到渐趋平和,池莉小说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逐渐成熟,通过对池莉各时期作品的梳理,可以分析其创作历程中女性意识的嬗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