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受到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环境以及教育主客体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特别离不开制度的影响和作用,研究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就可以沿着制度逻辑的框架,运用新制度主义的理论加以剖析。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开展和推进过程中存在着法制困境、道德信仰困境和行为失范等问题,需要从高校行为、文化接纳和融合以及道德信仰重塑等方面入手进行制度变革,培养大学生科学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相似文献   

2.
秦树理 《中州学刊》2005,(5):118-122
大学生公民教育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基础工程,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目前高等学校缺乏系统规范的公民教育.新时期,开展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要把公民教育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着力增加大学生的公民知识,着重引导大学生确认公民身份;把公民教育与日常管理结合起来,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把公民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着力训练大学生的公民行为;把公民教育与校园文化结合起来,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公民素质.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德育教育课本质上就是我国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在授课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注重实践教学;在专业课、通识教育课及宗教信仰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反思美国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国高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应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大学生主体性教育、公民意识教育及历史教育,培养具有一定分析判断能力和正确价值观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4.
社会的不断发展对培育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提出了迫切要求。大学生的公民意识以健全的主体意识为逻辑基础,以稳固的政治意识为首要内容,以明确的法治意识为重点内容,以高尚的道德意识为目标内容。高校要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校园文化的熏陶与引领功能,借助学生组织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分别运用理论灌输、文化启思和实践体悟的形式,塑造大学生的公民意识。  相似文献   

5.
民主政治视野下大学生公民意识培育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良好的公民意识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大学生是未来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和实践主体,其公民意识水平直接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我国高校现有的教育体系偏重于政治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意识的培育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高校应当发挥在培育大学生公民意识中的主导性作用,积极探索加强大学生公民意识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强弱,关系着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兴衰。公民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有之义,本文通过对其现状的分析,从受教育者,教育实施者和教育媒介三方面提出了认知机制、社会机制、领导管理机制、教育机制、保障机制、学科建设机制等可行性的实现机制,培养大学生公民社会责任感,解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目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指大学生群体在网络空间发生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有可能给自身带来一定损失的自愿行为。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是伴随着网络的普及化和大众化发展起来的,这一行为受到观察模仿、移情能力以及社会道德准则的影响。对大学生网络利他行为的研究有助于全面评价大学生思想状况、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法制教育和榜样教育四个方面促进大学生利他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社会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环节。为了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了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为了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高校应积极利用并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资源的优势。在此通过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利用学校教育资源及社会力量等方面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最丰厚的资源在人文领域,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最主要的特点是它鲜明的人文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用之不竭的源泉。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既是对中国传统道德文化的弘扬,又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友善借鉴。而今中国传统道德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时代价值,采用中国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新举措和新思路,有利于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有利于大学生整体素质,特别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公民教育在当今已成为世界各国建设发展中的重要问题.我国高校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把培养高素质的公民作为教育目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必须担负起大学生公民教育的重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理论修养和道德实践能力。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存在教学手段单调乏味、教学方法缺乏创新、教学理论与实践应用脱节等问题,社会大环境重经济轻思想政治建设、负面网络信息等加大了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改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因材施教,转变“两课”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勇于创新;加大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力度;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打造融做人、就业、抗压为一体的全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进行教育和引导的重要精神实践活动,对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在新形势下,要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除了对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和模式总结和反思外,应主要采取榜样化带动、生活化引导、网络化传播、仪式化熏陶,以及社会化实践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3.
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视角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和谐社会构建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时期社会所要求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心理要求对受教育者进行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思想、政治、道德、心理、法纪要求的公民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大思政视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及其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高校实践育人模式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结合高校思政实践理论,从大思政视角出发,研究高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模式的构建,指出这一模式的构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主体性价值回归的具体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实践教学工作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为了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质量,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模式的探索已成当务之急。因此,从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索了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网络以其迅捷的速度、生动的形式和浩瀚的容量向人们传递着知识与信息,但同时引发了一系列道德问题,也给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本文立足于中共中央16号文件精神,秉承"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着重考察了网络时代大学生面临的新的道德问题及其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新特点,并致力于构建新形势下行之有效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力图拓展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以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及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孝道思想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孝道思想融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时代的需要,又是现实的需求。孝道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有目标和内容上的相通性,我们应充分利用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这个主平台,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此外,将孝道思想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实效性,有助于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生态道德水平,为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提供道德力量,同时对中国老龄化中老有所养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也有重要的补益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公民教育就是一个社会培养新加入者成为在经济、政治及社会生活中积极、负责、有效能的成员的教育过程。培养大学生的公民意识,是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有效保障,也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各高校通过开设优质选修课,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途径,对大学生进行公民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谭先锋  廖良辉 《云梦学刊》2005,26(3):102-105
根据大学生社会化的特点以及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化的目标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突出其社会政治教育功能、社会经济服务功能、社会文化引导功能。关注社会信息的引导、重视社会精英的激励、强化社会活动的实践、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现实省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姜正宇 《兰州学刊》2005,(5):343-345
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学分制的逐步完善,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新格局逐步形成,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途径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进行必要的调整和新的开拓,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是迫切需要深入探讨的新课题.本文就这一课题,并结合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从两课、教师形象、德育实践以及专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等方面出发,对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