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使用深圳市和重庆市两座城市2005年7月的居民抽样调查数据,运用基于人口特征的收入差距群体分解方法对两市的收入分配结构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发现,虽然深圳市的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大于重庆市,但一些代表个人身份的特征,如城市户籍、民族等因素,在深圳市城市居民收入分配中的作用却明显小于重庆市。在两座城市,就业行业和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城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最主要的因素。由于就业行业与受教育水平密切相关,因此,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强教育投入,强化教育资源的均等化,防止受教育机会不平等的出现和扩大,对于防范中国经济由收入分配不公带来的风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贫困的收入增长偏弹性和贫困的收入分配偏弹性的性质为基础,构建了一个分析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和减贫进程之间关系的统一框架。文章着重探讨了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收入水平和收入不平等的初始值对经济增长的减贫能力,以及收入不平等的贫困效应的影响,并以中国农村为例,来实证检验它们之间的定性、定量关系及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3.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的影响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劳动力迁移对收入分配影响的实证研究,可以度量我国劳动力迁移对收入水平提高程度和收入分配不均等程度,证实劳动力迁移可以大大提高迁移劳动力的收入水平,对于缩小地区、城乡之间以及不同人口特征的收入分配差距具有积极作用,稳定有序的劳动力迁移对于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4.
王浩 《西北人口》2006,(2):29-31,34
本文以相关理论为基础,通过对影响人口增长的经济和教育因素进行计量分析,建立了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教育水平、收入分配差距三者之间的计量经济模型,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当前的收入分配不平等是促进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经济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则是对人口增长的抑制因素。  相似文献   

5.
刘巍文 《西北人口》2009,30(1):106-110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目前,部分地区甚至一些大城市的人均收入已赶上发达国家.但其总体幸福水平不尽人意。相反,有调查显示收入水平明显大幅度低于城市居民的农民。其生活满意感超过了城市居民。出现了“幸福悼论”现象。本文依据贫困牧区县的调查资料,运用ordered logit model对牧民幸福感同收入及若干非经济因素之间关系的维度和强度进行了考量。在假定牧区宗教及文化习俗对牧民的幸福感均有恒定影响的前提下,分析结果显示.牲畜数量是牧民的主要幸福源泉;牧区女性的幸福感要明显低于男性;牧民收入水平尚较低的情况下。人均年收入同幸福感显著正相关;牧民自身的教育投入对幸福感的提高起抑制作用:以30岁为拐点.牧区成年人和老年人的幸福感相对低于青年人;遇到资金周转困难时,银行对牧民家庭的贷款有助于改善幸福状况:物质条件对幸福感不具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党玮 《西北人口》2009,30(6):94-98
本研究以静态价值型的模型为背景,基于SAM的乘数分析和结构化路径分析原理,对价格传导如何影响新疆农村居民的收入分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表明:部门的价格变动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有显著的影响:在价格的传导过程中,有些是通过直接路径传导,有些是通过多条间接路径的传递对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和收入分配发生作用,因而导致农村居民实际生活成本发生变化,最终使农村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也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刘洪银 《西北人口》2011,32(1):6-10
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对农村收入分配的影响关系到农村社会发展。借助社会调查数据,文章通过模拟参与方程和收入方程,采用直接法计算出调查地区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的农村收入分配效应。研究表明,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促进了农村收入分布的均等,非农就业量与农村收入均等化之间呈倒U型关系趋势。研究进一步提出了合理选择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中的代际和代内再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养老保险基金模式中的代际和代内再分配刘贵平社会养老保险实际上是一个收入再分配过程。国家以立法形式强制各种收入阶层都要参加养老保险,规定相同的投保费率,但收益率却向低收入阶层倾斜,从而实现收入再分配。一、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三种形式社会养老保险中最实际的...  相似文献   

9.
就业稳定性与工资收入差距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中国居民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和2002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为基础,讨论了就业稳定性与职工工资收入差距之间的联系形式.文章的基本结论是,稳定就业与非稳定就业人群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在扩大,并且基于劳动力市场分割的歧视性因素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不同收入组中,就业稳定性对工资收入的影响存在差异性,低收入人群的工资收入差距中,就业稳定性所起的作用更大,而在高收入人群中这种差异则并不重要.此外,文章还讨论了不同收入组人群中,由于就业稳定性差异所造成的歧视性原因对工资收入差距的解释份额变动特征.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角度研究了中国劳动收入份额的变动问题,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收入分配格局至少有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劳动力从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高的农业部门转移到劳动收入份额较低的非农部门,将直接导致整个经济劳动收入份额的下降;二是农村劳动力转移会通过改变非农部门中资本和劳动的相对谈判能力来影响非农部门的收入分配格局,进而间接影响整个经济的要素收入分配格局。文章的研究结果表明,尽管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劳动收入份额下降之间有一定的必然联系,但现阶段仍可以通过调整国内的产业分布格局形成劳动力需求竞争态势、增加农村居民在第一产业的收入以提升保留工资、建立劳动力市场制度以协调谈判能力来逐步改变要素收入分配格局。  相似文献   

11.
穆怀中 《人口研究》2022,46(1):82-96
依据生命周期均衡收入分配原理,构建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适度水平及其"互补替代"数理模型,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经济结构优化。研究发现:(1)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收入分配存在"替代"关系,而在退休年龄延长的条件下,二者存在"互补"关系;(2)家庭子女养老和个人养老替代的均衡点是家庭有2个子女,随着子女数量的增加,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边际替代率递减;(3)伴随老年人寿命的延长,家庭子女养老收入再分配系数下降,个人养老收入分配系数上升且上升幅度大于前者下降幅度;(4)家庭子女养老与个人养老之间的"互补替代"效应呈现为"倒V形"曲线,且其替代的均衡点与总和生育率2.1的更替水平存在契合效应。  相似文献   

12.
闫臻 《西北人口》2007,28(5):59-62
本文通过运用多种统计方法分析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调查数据,探讨影响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该研究结果表明,在与兰州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相关的各种因素中,经济生活满意度、文化程度、物质生活设备、健康状况以及养老保障是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最后通过总结和讨论,进一步指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还应把关注点拓宽至微观因素、观念因素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养老金收入与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利用中国收入分配课题组2002和2007年城镇住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养老金对中国老年人健康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2002~2007年,随着养老金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越来越好,相比其他家庭人均收入,养老金对保障老年人健康的作用越来越突出;养老金通过家庭内部老年人口之间的再分配,发挥的作用更明显。由于收入差距的扩大和城市贫困问题的凸显,不平等对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开始显现;对于单独居住老人,养老金的健康保障作用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提出“依靠政府支持,依托社区网络,贯彻服务思想,利用民间资源,倡导互助精神,推动群众参与,进行新型生育文化建设和开展计划生育全方位优质服务,在政府与百姓之间、管理者与服务对象之间、居民与居民之间建立起相互合作及支持的良好关系,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城市居民的生育质量和生活质量,体现人的价值,满足群众需要,实现社会健康、协调及可持续地发展”这一主导思想与工作思路。阐明计划生育与社区发展相结合是城市计划生育工作实现“两个转变”的关键所在,根本上是要形成“自下而上”、各具特色的社会服务、自我管理模式,代表了我国计划生育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在建设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依托社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从而提高了计生宣教水平。和平区建设新型生育文化的设想是经过深入调查和反复论证后才提出来的。近两年来他们发现,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城市居民的物质、文化水平显著提高,他们对生活内容和质...  相似文献   

16.
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效果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除居民收入差距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的愿望,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作为政府财政向贫困人群的直接转移支出,是最重要的收入再分配政策之一。本文基于2007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在验证我国经济发展存在"库兹涅茨曲线"特征的基础上,运用FE面板数据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最低生活保障支出对缩小城市、农村以及城乡之间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城市最低保障支出显著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并使城市基尼系数有增加的趋势,而农村低保支出则显著降低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控制变量中,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扩大,有助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而城市化既会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也会加大城市基尼系数。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基尼系数上升阶段,短期内随着经济不断发展,收入差距呈现出必然的上升趋势,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非常有限,未来加强其他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与改革,任务还很艰巨。  相似文献   

17.
运用生态足迹理论,采用相关经济数据.计算了1990-2010年工业化进程中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然后采用STIRPAT扩展模型,应用岭回归方法计量分析了人口、消费、技术及工业化水平对人均生态足迹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1990-2010年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的人均生态足迹由1990年的0.7133hm^2增至2010年的1.3699hm^2。但自2007年以来.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速有所减缓.这与长沙市培养居民生态消费模式密不可分。(2)人口增长、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提高导致长沙市城市居民生活消费人均生态足迹的增长.而人均万元GDP生态足迹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导致人均生态足迹的降低。为缓解城市居民生活消费给生态环境带来的压力,长沙应降低人口负荷,大力推行生态消费模式,推进工业化的成效,强化技术和服务支撑。  相似文献   

18.
土地制度与人口发展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在公社制度下,人口对土地的压力被土地的集体所有制及集体耕耘、集体分配收入这种形式所掩盖。每一农户新增人口越多,所得的基本口粮越多,在收入分配上越占便宜,农户非旦感受不到家庭人口增多产生的压力,反而还会捞到不少好处。因此,这种制度对农村人口增长产生一种强烈的刺激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的2002年城镇住户和暂住户调查数据,对城镇居民与流动人口的工资收入差异进行了分解。Oaxaca-Blinder分解结果表明,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60%应归结于歧视。而进一步的Quantile分解结果显示,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人群中,歧视是造成城镇居民和流动人口收入差距的主要原因。但对处于收入的条件分布最高端的10%的人群而言,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主要是特征效应所致。  相似文献   

20.
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我国2004年调整后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与主要经济指标的相关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在调整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是人均消费支出、职工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标准。现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仅能满足低保户的生存需要,保障范围过于狭窄;与职工平均工资的比例相对偏低,反映了我国劳动者较大的贫富差距;与最低工资标准差距不大,不利于激励低保户的再就业。基于此,本文提出未来改进我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