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怿 《伴侣(A版)》2014,(2):55-55
正你是一个很现实很理智的人你是一个安全感很缺失的人你是一个敏感多情、充满幻想的人?爱情在激情褪去后,就变成了琐碎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裸婚时代》的热播让我们对裸婚更多了一份思考。有人说,裸婚到底是不负责任;有人说,裸婚是一种追求爱情的勇气。如果有机会让你成为一个歌手,你希望自己属于下列哪一类型的歌手呢?A.清纯型歌手B.摇滚型歌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80后”走入婚姻,相当一部分的人选择与传统婚姻完全不同的“裸婚”。他们到底为什么选择裸婚?裸婚是时代的进步还是被迫无奈?研究对“80后”进行深入的实地调查,以五位1980年后出生的被访者为个案研究对象,以开放式访谈方式收集资料。在对资料进行质性分析基础上发现:80后并非自愿选择裸婚,而是由于婚姻成本的畸高、婚姻中感情因素的上升、婚姻双方对婚后家庭生活的重视以及代际间财富流的变化等原因造成的。但是由于本次调查的五位访谈者的家庭均社会地位较低、经济力量较弱,因而本次质性调查结果推广性受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妇女》2010,(6):56-56
当身边的女友一个个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房子的男人绝对不嫁时。我心里那叫一个嗤之以鼻.怎么听怎么末顺耳。我和爱人在出租屋里结了婚,那时的我.只在乎两个人手拉着手的感觉。但现实来得太快,“裸婚”的伤痛很快就让我喘不过气来。到后来,终于熬到买了房子.  相似文献   

4.
裸婚也许是少数年轻人对物质化社会观念的反抗,但拒绝裸婚,可能更反映时代对爱情的不信任?婚礼?房子?要不要?结婚在今天的中国城市,有太多太多的考虑,以致不考虑、不在乎这些条件的,成了一种特殊现象,流行用语叫它"裸婚"。不久前在大陆大红的电视剧《裸婚时代》让这个名词流传得更广,改编自当红畅销小说《裸  相似文献   

5.
风光婚礼or“瘦婚” 当下,网络上有一句流行语:“我们爱得起,却婚不起!”为了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婚后往往负债累累.然而,80后女孩张文文和男友结婚时,却选择了办一场“瘦婚”——这是一种介于“裸婚”和土豪婚礼之间,不摆排场,追求个性,将婚礼极尽简化之能事的婚礼……  相似文献   

6.
2010,让我们集体裸婚吧!这是一个网友的新年心声。裸婚,即不买房、不买车、不买婚戒、不办婚礼、不度蜜月,到民政部门登记领证即算完婚。  相似文献   

7.
没有房子、没有婚戒、没有婚礼,男女双方见过家长,领一张大红结婚证,就算结婚。如今反映年轻人生存状态的又一现象裸婚在80后适婚人群中悄然流行。如此裸婚,你愿意吗?  相似文献   

8.
正"裸婚,是不穿衣服的结婚吗?"在一场同学聚会上,众人为一同学的疑问笑得人仰马翻。裸婚在"80后"结婚的新人中特别流行,它其实指的是"无房无车,无钻戒无存款,无婚礼无蜜月",两个年轻人一无所有,但凑齐9元钱,去民政局领结婚证的一种结婚方式。  相似文献   

9.
小圆子信箱     
有情饮水饱当身边的女友一个个信誓旦旦地说没有房子的男人绝对不嫁时,我心里那叫一个嗤之以鼻,怎么听怎么不顺耳。我和爱人在出租屋里结了婚,那时的我,只在乎两个人手拉着手的感觉。但现实来得太快,裸婚的伤痛很快就让我喘不过气来。到后来,终于熬到买了房子,当两个人被房贷拖进争吵的深渊以后,才发现,爱情已经变得那样虚无飘渺了。  相似文献   

10.
王玉琴 《伴侣(A版)》2017,(11):23-25
《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后,收视与口碑齐飞,亿万人都被男女主人公的感情深深打动.其实,剧中吴家二老爷、二夫人的扮演者侯长荣和陈剑月的爱情故事同样动人.从拍87版《红楼梦》因戏相恋裸婚至今,两人30年相濡以沫,恩爱如初,跟绯闻绝缘.他们的宝贝女儿像妈妈,孙俪、何润东在她身上看到了当年“香菱”的影子.  相似文献   

11.
正现实中的美好情感,尤为珍贵。《那年花开月正圆》开播后,收视与口碑齐飞,观众被剧中吴聘和周莹的感情打动。不过吴家"二老爷"、"二夫人"的扮演者——侯长荣和陈剑月的爱情故事,却比他们更真实动人。从拍87版《红楼梦》因戏相恋裸婚至今,两人恩爱如初,跟绯闻绝缘。30年相濡以沫,这份真情尤其在当下的娱乐圈,显得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12.
文燕 《伴侣(A版)》2011,(10):4-5
正随着电视剧《裸婚时代》的热播,不仅让现实生活中众多的"刘易阳""童佳倩"们从中看到了生活的窘迫,更说出了众多80后年轻人的心声,让他们仿佛看到了另外一个自己。关于裸婚,该剧女主角童佳倩的扮演者、同样是80后的姚笛,也有着自己的独白。"红"一号姚笛去年这个时候,新版《红楼梦》剧组正忙着密集造势,面对外界的不断质疑,连老江湖李少红和李小婉都偶有失态的时候,更别说一帮年轻主演们会出现对答不  相似文献   

13.
正△咨询者▲心理治疗师◎治疗QQ:2819480486△:你好老师,婚姻生活让我感到迷茫。▲:你好。是什么让你苦恼?△:我和丈夫当初是裸婚,结婚成本太高,选择裸婚确实减轻了我们的经济压力。我母亲当时是坚决反对的,没房、没车、没存款、没钻戒、没婚礼……想到这些,母亲难过得都快哭了。身边的同学、同事、朋友都把追逐  相似文献   

14.
虽然没有车子,买不起房子,但我们要结婚了。婚礼和钻戒也省了吧,去民政局领张结婚证,只需要花九块钱。我们把这样的结婚叫"裸婚"。  相似文献   

15.
从2012年11月的中国共产党“十八大”,到2013年3月的全国人大、政协“两会”,一个词汇响彻在中国的大地和上空,这个词汇就是“中国梦”。 “中国梦”是什么?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梦”不是现实,它介乎于今天和明天、现实和理想之间,是源于现实而又高于现实的追求和目标。  相似文献   

16.
一点物质形式都不讲,男人也失去了起码的担当.如今,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摒弃"大操大办"式的婚礼,于是,倡导婚事从简的"裸婚"潮流正备受青睐,从南到北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7.
“青年文化”具有“亚文化”属性,不仅仅指“青春叛逆”这一特质,在新媒体时代更涉及到“网络媒介”对“青年文化”的形塑。通过当代大学生阅读调查、网络使用习惯调查以及实际社交状况的深描,探讨青年群体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中不同的身份表达,可以发现当下“赛博空间”中的青年自我表征与现实身份认同的关系具有“自反性”,一方面“次元壁”的区隔显示出青年身份认同的焦虑,另一方面从“网络—现实”空间的二元对立中又生产出身份认同的路径,即通过“自我对抗”最终生产出青年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以“理想、现实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为主题的华东师大第四届大型演讲比赛已告结束。从比赛中,可以看出,当今大学生具有的一些新的特点。“历史”与“现实”的重心转换由于种种原因,以往大学龄学生往往从历史入手,来明确现实的任务,而现在的学生虽有着正在形成的历史感,试图解答“理性还是惰性”的历史疑问,但更多地是把视点着重放在大小社会问题的现实上。他们提出,要正  相似文献   

19.
《右翼帝国的生成——总统大选与美国政治的走向》这本书表面是报道2004年的总统大选,实际上是以大选为一个切入点,来分析美国政治的走向。我的一个基本认识是:1980年代在中国知识分子中形成的关于美国的概念,仍然是当今中国人对美国认识的一个“观念原型”,这个“原型”与现实的出入已经越来越大。基于这一“原型”而“亲美”的人,觉得现在的美国越来越背叛了他们的理想。那些“反美”人士则根据这个“原型”与现实的脱节来攻击“美国价值”的虚伪。这种“观念原型”和现实的脱节,正是本书试图解决的一个问题。我们这一代中国人了解美国是…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文化的符号,流行歌曲根植于所处时代的现实土壤之中。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流行歌曲以一种鲜明的风格记录时代声音,为我们透视青年亚文化流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摇滚”歌曲反映了改革开放初期,青年释放自我与现实抗争的文化情结;“怀旧”音乐是青年人在“前面无路想回头”境况下的一种心理调节;以“自我”为主题的歌曲是青年主体意识增强的现实回应;“佛系”歌曲映射了青年人自由空间被挤占后的一种养心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