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受各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多年来中国沦陷区日伪政权的研究一直都比较薄弱,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的研究尤甚.张同乐教授《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研究》(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版,30万字)一书的出版,不仅有力弥补了以往研究中的明显不足,而且有助于深化中国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可谓华北沦陷区日伪政权研究向纵深发展的显著标志.综观全书,不难发现作者的学术追求和独到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2.
《文史哲》2014,(5)
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沦陷区中国基督教会的生存开始面临严峻挑战。1942年成立的华北中华基督教团是整个华北沦陷区教会的最高领导机构。从该教团的成立和运作看,日本方面实行的是一种殖民地常见的政治模式即代理人机制。在政治层面,日方通过伪华北政务委员内务总署和各地伪政权来监管和整顿基督教,在教务层面则通过日籍特约委员和本土教会领袖来直接控制教团及分支机构。日方对华北基督教会的目标是配合其思想战,施加强有力的控制,这种控制相当直接和粗暴。不过为达目标,日方建立的话语体系却相当技巧和精致,强调摆脱所谓英美的文化奴役,主张教会"自立"是其中心内容。教会人士在这种情况下只能迎合日方说法,在日方的话语体系和教会传统的理念符号之间建立连接,以减轻理念与现实的张力。  相似文献   

3.
适度财政收入规模是以正确处理公共财政与私人经济关系为基础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均衡状态下的财政收入规模.从影响地区财政收入规模的因素分析中找出最优财政收入规模,使财政收入能够保证政府履行职能的资金需求,对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PVAR模型研究了我国2003-2011年的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与经济增长存在双向影响,财政收入结构的正向变化会引起经济增长的正向变化,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呈负向变化。此外脉冲响应函数结果表明,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直接影响虽然呈正相关但不具持久性,财政收入结构对经济增长的间接影响则通过财政收入水平的传导,呈现出负向影响并显示出微弱持久性,而经济增长对财政收入结构的影响是呈负向而短暂的,这一结论为我国调整财政收入结构、统筹财政支出、制定财政分配制度和改良财政收支体制、促进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的建议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5.
本文利用英国印度事务部档案,了1933年“东突厥斯坦伊斯兰共和国”伪政权出笼前后英国对中国新疆的政策,认为英国政府对新疆的基本政策是稳定和连贯的,其核心是支持中国对新疆的主权,尽力利用新疆地方政府遏制苏联渗透,英国并不是伪政权的幕后策划者,也非支持者。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的股票市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大片国土沦入敌手,在日伪政权的法西斯统治下,百业凋零,经济萎缩,但由于日伪政权的有意利用,这一时期的股票交易市场却是一花独秀、畸形发展  相似文献   

7.
抗日战争时期,为培养忠实于日本的高级“人才”,日伪政权十分重视公费留日学生的选派,伪华北临时政府(包括伪华北政务委员会)、伪维新政府、汪伪国民政府以及各级地方政权和御用团体选派了不少公费留学生赴日本留学。以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档案资料为主,可以对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在沦陷区内扶植的伪政权及其所属地方政权和御用团体选拔、派遣留日公费生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考察和梳理,进而深化抗战时期的日伪政权留日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8.
美国太平洋战争题材电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性.新世纪以来,为了适应新的世界形势,美国的电影意识形态策略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方面明显地体现为由国家主义向“世界主义”的转向;另一方面,美国太平洋战争电影所标榜的美国英雄史观和个人主义英雄传统渐趋式微,转喻为更具隐秘性的所谓“美国精神”.这些变化都说明美国已在悄然改变其传统的强势文化姿态,以更为隐蔽扎实的艺术虚构来传布其意识形态话语.究其实质,这是一种政治一艺术学的操弄,知识—权力机制的扮演,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的历史虚构.  相似文献   

9.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美帝国主义在对待中国抗日战争的态度上,在对华政策上,发生了很大变化。从此,美蒋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本文试从史迪威、魏德迈和赫尔利等人的在华活动来说明这个时期的中美关系。一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美国对待中国的基本态度和政策是,企图牺牲中国而与日本法西斯妥协,对中国的抗日战争采取了反革命两面政策。当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美国与日本在军事上发生了直接冲突,美国对华政策开始转变,无论在军事上、政治上还是经济上,都给蒋介石政府以很大的援助,使其蒋介石成为它在远东的帮手。美国虽然给国民…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对辽宁财政收入质量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征税额对财政收入弹性为1.098399,GDP对财政收入弹性为1.339086.目前学术界对此角度分析研究只界于理论上,实证分析很少见.文章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财政收入质量的对策建议,这对于提高辽宁财政收入,促进辽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湖南省在发展模式上取得的最大认识成果就是科学跨越。本文从财政收入科学跨越的内涵与研究意义出发,对湖南省财政收入的规模与结构作了实证分析,并简要论述了财政收入现状形成的现实原因,最后从加强财源建设、优化财政收入结构和完善相关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实现湖南省财政收入科学跨越的对策建议,并以此作为对60年来湖南财政工作的思考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1978-2008年江西省GDP、财政收入与税收收入的数据整理分析,得出如下结论:名义财政负担率(中口径的宏观税负)平均为9.91%,人均GDP和宏观税负总体偏低并保持相对地稳定性,这与江西省低公共福利的状态相一致.检验结果表明:江西省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长的Granger原因,说明江西省财政增长与经济增长保持着协调关系.但江西省宏观税负已经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尚不显著,但值得重视.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规模来减轻宏观税负,也可以通过中央政府加大转移支付以减少本区域宏观税负.对外开放程度是影响江西省经济增长的显著性因素,因此,江西省应该继续推进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加大引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时期发生在中国的重大事件至今仍受到历史学者们的关注.原因有很多,其中之一就是肯定中国战场上的军事行动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当中的重大意义.中国进行的抗日战争是反法西斯同盟与轴心国进行斗争以及太平洋战争的制衡因素.对其形成的原因条件进行研究将帮助我们修正一些在史学界已经形成的关于国际对华政策的观点,以及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国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的固有认识.通过研究史料我们可以看到,1943-1945年间,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成为中国政府坚持抗击日本侵略斗争的保障,因此维持国共统一战线的问题不仅成为苏联外交工作的重点,也居于美国外交活动的首要地位.我们认为,以往的史学研究没有充分揭示这一点.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中国“四强”之路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中后期,在美国的直接扶持和促成下,中国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步入了“四强”之列,开始对全球政治关系的演变产生影响。那么,推动这种起步的基本动因是什么?它赋予战时中美关系以怎样的色彩?又对蒋介石国民党政府的政治前景产生了什么影响?本文拟就此作初步的探讨。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华盛顿的中国战略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11日,华盛顿又向德、意宣战,美国同时卷进了欧亚两个战场。不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家威廉.配第说过:“土地是财富之母。”土地是财政收入的一项重要来源,关于土地的税收和收费名目繁多。通过土地税收和收费可以对土地资源进行保护,保护土地使用者的合法利益,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目前,中国土地财政收入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开始出现一些弊端,影响了通过财政调控土地配置的职能,应该通过立法、执法、税种设计、费改税等方式优化土地财政收入,保护土地资源,增加财政收入,完善财政宏观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现代中国人口跨国迁移过程中,跨国华人移民(华侨)一般与其留在祖籍地的留守眷属——侨眷长期跨国分居。华人移民常以跨国汇款(侨汇)维持跨国留守家庭的经济,侨眷的生活因此与侨汇产生密切的关系。抗日战争及太平洋战争的爆发给侨眷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特别是1941底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侨汇急速减少甚至中断,侨眷生活从差异化趋向一致化,侨眷的社会经济活动与社会地位也随之发生较大变化。利用抗战时期福建政府有关侨眷与侨汇的调查资料、地方报刊及华侨书信(侨批)等,考察在侨汇与抗日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等多重影响下福建侨眷的生活变迁,从跨国留守群体的角度加深理解近现代人口跨国迁移对中国的影响,从理论上探讨跨国留守群体与近现代人口跨国迁移的多元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财政收入"质"的规定性决定了经济工作心须把提高经济效益放到首位财政理论的基本原理告诉我们,财政分配"质"的内容不是社会总产品,也不是国民收入,而是社会剩余产品.财政收入不论来自何种经济成分,也不论采取何种形式,归根到底都是货币形式的社会剩余全部产品价值,即社会产品价值中M的一部分.在一定的社会产品价值量的前提下,只有M部分多了,财政收入的增长才有坚实的基础.马克思曾经指出:"富的程度不是由产品的绝对量来计量,而是由剩余产品的相对量来计量"(《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257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财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大会(1924年)前后,孙文等国民党领导为了对抗英美日,明确了与苏联、德国合作的姿态(反凡尔赛体系即华盛顿体制).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为与日本对抗,求助于英美及苏联的合作.反过来,日本为对抗英美,与德国联合,对苏联保持中立,与中国一边进行战争,一边摸索和平的道路.本文从日德中苏关系的框架来考察这段时期内国际政治的联合关系的复杂推移.  相似文献   

19.
经济综合指标是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数量反映。加强对经济综合指标增长问题的研究,是科学地确定和实现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研究开展以来,在经济综合指标增长的研究上,人们大都注意了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增长的研究,提出了今后不同阶段两大指标增长的战略目标,并证明两大指标大体可以同步增长,但是,在这些探讨中往往忽视了对财政收入这个重要指标的研究,只把它放在国民收入的分配当中进行附属考察。这是很不够的。从财政收入的重要性着眼,吸取我国财政收入和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必须十分重视财政收入的独特地位和对于  相似文献   

20.
张爱玲在上海沦陷期间既不是汉奸政权骨干分子,也不是上海伪文坛的当权派,也未拿过伪政权的津贴,她的作品未有所谓"协力大东亚战争,驱逐英美以争取大东亚民族解放"的主题.无论说她是"文化汉奸"还是"依附敌伪的作家",都不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