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文史哲》1975,(1)
主席团(共二百一卜八名,按姓氏笔划为序)丁盛于会泳千比马天水马正寿马宁马惠敏(女)王大任王凤恩王六生王必成王芸生王克强王洪文王维俭(女)王敬美(女)王淦昌王淮湘王震邓小平邓兆祥邓初民邓颖超(女)韦国清木沙·司马义尤太忠贝时璋牛学智牛乾一毛远新乌云其其格(女)乌兰夫方毅巴桑(女)叶剑英田富达史良(女)白如冰白迪·海山邝健廉(女)冯友兰皮定均吕玉兰(女)吕美英(女)刘大年刘大杰刘子厚刘文辉刘庆棠刘光涛刘兴元刘声刘伯承刘建勋刘斐江青(女)江渭清朱永嘉朱光亚朱蕴山朱德乔冠华乔晓光伍禅任荣许世友许德琦华国锋华罗庚庄则栋庄希泉汤一…  相似文献   

2.
1978年春,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在成都金牛宾馆观看川剧并就开放传统戏作出指示,这是行内人谈论最多的事。对于此事,我们不宜仅仅浅层次地就事论事地从小平同志是个爱看家乡老戏的四川籍领导来理解,而应该站在更高层面上,从小平同志是当今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总设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哲学思想的时代性邓兆明邓小平虽然没有写过专门的哲学著作,然而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他的思想活动、言论和著作中,领导和决策的实践活动中,都蕴含着丰富无比的哲学思想。我认为他是如我国大哲学家金岳霖早在30年代初就指出的那种“有哲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从1977年7月复出到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就已经在思考中国经济改革的问题。这个酝酿过程,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改革开放政策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对这一过程作一概述。一、1977年7月复出到访问朝鲜之前:强调马克思主义的物质利益原则,提出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5.
社会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有感陈飞雪在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改革开放正在向纵深发展。但是,在目前的社会转型时期,我们也应该密切注视那些有可能阻碍社会发展的方面,较为严重的问题也许就出在经济基础和那个“更高地...  相似文献   

6.
《文史哲》1977,(3)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一九七七年七月十六日至二十一日在北京举行。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华国锋同志主持了这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并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叶剑英、邓小平同志出席了会议,也作了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反腐败思想初探邓平邓小平在领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始终十分重视党和国家机关的反腐败斗争,对此有过大量论述。当前研究邓小平的反腐败思想,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迫切需要。一、洞察腐败的严重性与危害性对腐败现象发展程度作出客观正确...  相似文献   

8.
在江西省樟树市档案局里,至今仍保存着一张泛黄的收据。这是邓小平第二次复出前,在被“允许”外出考察的第一站——清江县(现江西省樟树市)留下的珍贵物品。邓小平百年诞辰之际,记者在樟树市档案局和当年负责接待的老同志引领下,走近那段历史,发掘了这张收据背后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9.
华国锋同志在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肯定了我国的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了,同时指出各种阶级敌人还将长期存在。阶级斗争还没有结束。我们认为,学习华国锋同志的报告,对这种没有剥削阶级的阶级斗争,对这种特殊形式的阶级斗争,认真研究其特点、范围和规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试论理解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新思路邓周平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思想相当丰富。如何系统、准确而又深刻地理解,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任务。本文试图转换一个角度,从耗散结构理论出发,做一次探索性的理解尝试。一、传统解释框架的局限性理解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思...  相似文献   

11.
从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到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召开这六年的历史,是实现伟大转折的历史,是摒弃老路,堵住邪路,打开新路的辉煌的历史。应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上大书特书。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方法、没有社会制度属性的内在规定性,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从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变路径来看,改革的实践是在不断提升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在实践中越来越依靠市场来配置资源。其演进过程遵循着渐进式制度变迁规律,在实践中,现实的制度创新和演进将受到两个方面的成本约束:与某项制度安排的共同信念的形成、普及、修正和摒弃相关的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在学习成本和实施成本约束下,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演进的制度变迁和演化路径在区域之间不可能是一致的,而是多样性的。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内容丰富且自成体系,学术界对邓小平涉台思想仅作"一国两制"理解是片面的。从体系方面看,邓小平的涉台思想包括两个密切相关的问题:台湾问题和台湾问题的解决对策。在邓小平看来,台湾问题是美国霸占和控制的结果,台湾问题是中国的统一问题,是一个主权问题,是中国内政;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焦点;台湾问题比较复杂。无论从民族角度,还是从领土归属方面看,台湾应当同大陆统一。按照"一国两制"方针解决台湾问题,是可行的。要解决台湾问题,必须进行思想舆论斗争;展开外交斗争;寻求政治解决途径;开展两岸经济交往合作;建立爱国统一战线,推动祖国统一进程。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分析大学生参与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为急救技能培训机构有效开展大学生急救技能培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自行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在某高校抽取1357名大学生进行参与急救技能培训的现状的调查。结果84.4%的大学生没有参与经历;不同院系、不同年级、不同家庭住址和不同家庭条件的大学生是否参与该培训存在差异(P〈0.05);影响其不参与该培训的主要原因是“自己想参加,学校没有安排”和“不知道哪里有这样的培训”;参与者培训信息的主要来源是培训机构的宣传(占29.8%),其次为学校信息栏;性别、院系为其参与该培训的不利因素;而学历、年级、家庭住址和需求情况是其参与该培训的有利因素。结论绝大部分大学生未曾参加急救技能培训,而培训机构宣传力度不够是导致其没有参与该培训的主要原因。大学生急救观念亟待提高。  相似文献   

15.
《论语》中有子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的重了悟的和合思想,有子与其师都没有论证礼与和是如何相契合的。王船山对有子"礼之用,和为贵"的礼之和合价值进行了正学与开新。礼与和的契合表现为以礼调适人之心、性、情实现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凸显了礼与人之内心世界的和谐相契合;以礼调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凸显了礼和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相契合;将自然看成与人类社会平等的生命主体,礼待自然则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彰显了礼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契合。船山之"礼"与"和"相契合的四个基本维度,是对孔子"礼之用和为贵"的返本与开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更好地解决医疗纠纷,在学理上必须明确医方承担民事责任的医疗行为范畴,以及如何认定医方应承担的民事责任。其实,只要医疗行为人的医疗行为没有尽到注意义务,损害了医疗行为接受人的民事权益,就应该承担民事责任。  相似文献   

17.
邓小平精神,表现丰富而又深刻;它渗透在邓小平的思维活动中;它体现在邓小平的实际行动上;它凝聚在邓小平的言论和著作里;它是邓小平能成为世纪伟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的一个重要因素。邓小平精神主要体现为邓小平的求实精神、辩证精神、无私无畏精神、创新精神、理想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在邓小平精神的丰富内容中,贯穿着一条主线,体现出邓小平精神的灵魂,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精神。  相似文献   

18.
奥古斯丁意志哲学的出场导源于他对摩尼教"恶的来源"问题的辩驳,它是奥古斯丁基督教(道德)哲学体系的理论前提。自由意志理论包含着两个向度:一是自然理性向度,二是神学恩典向度。神学恩典向度是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前提。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奥古斯丁由于着力解决"恶的来源"问题而忽略了对神学恩典的细致阐明,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否定神学恩典向度的存在,恰恰相反,自由意志理论的建构正是基于神学恩典向度。为了纠正其在《论自由意志》文本中对神学恩典向度的忽略,在《恩典与自由》中,奥古斯丁理论上将神学恩典从"隐"之状态中凸显出来,并彻底与贝拉基派划清界限。从《论自由意志》到《恩典与自由》,奥古斯丁自由意志理论神学恩典向度具有前后一贯性。  相似文献   

19.
黎杨全 《学术探索》2010,(6):126-130
就余华“转型”后的生存哲学而言,与其说余华是向“父辈”的认同,不如说是向“祖辈”的回归。《祖先》以其独特的“子辈一父辈一祖辈”的三重结构表达了余华“否定欲望”的“祖先”哲学,这种哲学渗透在其“转型”后的小说中。余华对现代欲望社会的忧虑与本雅明对现代性的思考是相似的。  相似文献   

20.
王逊 《阴山学刊》2013,(5):70-74
王世懋的《艺圃撷余》一书向有赞誉,但在当下的研究中,因对文献的误解或误用,我们的理解并不符合王氏原意。详考其书,王世懋坚持七子派观点的立场并未改变,但他同时也反对机械地看待格调,并从更高的立场上指示了该如何理解格调,从而对七子派的观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与修正。同时,我们在认识王世懋的身份时,除了观点上的倾向性,更要注意他作为文人所具有的特殊情趣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