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从德国功能主义翻译学派目的论来探讨电影《赤壁》的字幕翻译,探析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根据字幕的特点,将目的论运用于字幕翻译操作性非常强,可方便国外观众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内涵,促进中西方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即“目的论”与尤金·奈达的交际翻译理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华语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字幕翻译为实例,总结出该影片字幕翻译中所使用的多元翻译技巧:归化、直译、意译、和“浓缩式”翻译等.  相似文献   

3.
视听媒体的出现,带来了大量的国外影视作品。与此同时,外国译制品较多,字幕翻译领域较为冗杂。而目的论能促进字幕翻译的改进。因此本文将目的论三原则与近期影片《疯狂动物城》相结合,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字幕翻译策略。进而使译文接受者能更好地理解原语文化。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发展,许多外国电影不断地被引入中国市场。影视作品较强的传播性决定了它成为人类文化交流与传播的重要方式之一,而恰当的影视字幕翻译对于影视文化的传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从汉斯·维米尔的目的论出发,以电影《功夫熊猫2》为例,分析目的论中的目的、连贯及忠实原则是如何运用在该影片的字幕翻译中的。  相似文献   

5.
汉斯·弗米尔是德国翻译目的学派重要创始人,他的目的论已被广泛运用于翻译的各个领域并得到了普遍的认同。金球奖电影《少年时代》自2013年上映以来,大获成功,是文艺的奇迹。本文将从翻译目的论角度来探讨《少年时代》中电影字幕的翻译,以说明电影字幕对跨文化电影推广、传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功能翻译理论中指出目的论对于翻译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是该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翻译理论家弗米尔所说:翻译是人类交际中不可或缺的行为,是一种有目的有意图的行为。翻译是为了实现不同文化间交际的完成,因此译入语的文化必然会影响翻译结果的实现。(Nord 2001:27)电影片名是电影的商标和广告载体,其翻译质量直接影响到译入语观众对电影的接受度和电影的市场预期值。以实现电影片名的信息传递,激发观众的观看欲等功能为目的,译者应当采用直译、补译或创译的电影片名翻译策略。本文笔者选取一些西语国家较有知名度的影片为例,试析其翻译方面的特点,从而探讨在西语影片名汉译上的策略和方法及其在西语教学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70年代,费米尔提出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理论,即翻译目的论。该理论指出译文预期目的和功能决定了译者翻译方法和策略的选择。本文基于翻译目的论,分析了翻译目的在翻译过程中对译者翻译活动的指导,从而指出了翻译策略的选择必须根据译文目的来决定。  相似文献   

8.
随着欧美电影在国内的流行,电影字幕的翻译遇到中外文化的碰撞。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电影字幕翻译中出现网络流行语,其使用可以丰富电影内容,吸引观众,促进影视文化的流行。在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必不可少。动画电影面向青少年,他们对互联网很熟悉,更青睐独特新颖的网络用语,故动画电影字幕翻译中网络流行语的使用不失为一种良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本文以目的论为依据分析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选用翻译方法的目的性,认为翻译方法或策略必须由译文预期目的或功能来决定。在异化归化翻译策略的指导下,译者可以选择对原文异化或归化。本文主要从目的论的角度来探讨一下有关异化与归化翻译策略选择的问题,说明目的论是如何对译者选择翻译策略起作用的,以及所选的策略又是如何进一步影响译文效果的。不同的翻译目的决定了两位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从而产生了不同的译本。  相似文献   

10.
与一般文章相比,建筑英语文本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逻辑性、严谨性,在行文的语言风格和用词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基于这种情况,本文在功能翻译理论中目的论的指导下,将《土木英语专业》中的一些语句作为翻译的选材,从而进一步分析如何翻译这些语句以及翻译策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美国迪士尼皮克斯主打动画片《赛车总动员2》刚刚上映,就取得巨大成功.该影片在中国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这自然离不开字幕翻译的功劳.因此探讨该动画片字幕翻译技巧,兼具学术价值和商业价值.笔者分析其字幕翻译技巧:意译、分译、增译和倒置.  相似文献   

12.
纪录片字幕翻译与一般影视作品不同,电影等影视作品可以运用多种翻译技巧充分地翻译,而纪录片字幕翻译除了受时间和空间限制之外,还涉及文化词语的翻译,有时还要对隐晦的信息进行阐明和解释。笔者以《英国史》为例,对纪录片字幕翻译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3.
文化负载词是《元曲三百首》翻译的重要问题。以目的论为指导,从目的论的目的、连贯和忠实这三大原则出发,以许渊冲的《元曲三百首》英译本为例,研究英译本,有助于对诗歌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外影视作品愈来愈受到国内观众和外语学习者的热爱,影视字幕翻译也逐渐受到重视。本文通过对现今流行的英剧和美剧进行案例分析,结合自己作为字幕组人员之一的经验,以功能对等理论和归化法作为理论依据,探讨字幕翻译中的"本土化"现象,力求找出在不同类型的影视作品中实现"本土化"的方法,以求更好地实现字幕翻译的目标,提高字幕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15.
中英字幕翻译在本质上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是将原影片中的文化信息传递给我国观众。然而,东西方文化中存在的固有差异导致中英文化意象内涵的不等值,而文化意象又是电影文本中信息意义的载体。为避免文化意象的错位和其含义的破碎,论文主要论述了文化翻译观对影视翻译的指导意义以及文化意象的处理方法,并阐释了影视工作者应该以文化作为翻译单位,以文化研究的视觉来进行翻译研究,而且必须坚持文化功能等值的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旅游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它虽然起步较晚,但伴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游览,这样一来旅游景点名的翻译便成为了一个向世人传达中国旅游资源特色的重要窗口。本文以目的论原理为指导,以中国现有的景点译名为例,提出了几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以增加旅游景点译名的可受性和可读性,促进我国旅游文化信息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韩两国在文化交流方面的活动日渐频繁,影视剧的互相传播就是其中一个途径。笔者注意到影视剧的字幕翻译中,经常会出现俗语。俗语应用广泛,因此俗语翻译的成败直接影响观众对剧情的理解,也对文化理解产生影响。奈达提出了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影视剧中的翻译也应该遵循这一原则。影视剧俗语的翻译要在注意中韩两国的语言差异、文化特征的前提下,以中国观众能够理解接受作为标准,避免直译和误译。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影视作品成为主要文化负载体之一,字幕翻译就显得格外重要。虽然我国字幕翻译的研究相比于国外起步较晚,随着影视作品在观众群体中受欢迎程度的上升,有关字幕翻译研究的发展也呈现出积极的势头。  相似文献   

19.
翻译目的论始于20世纪70年代,是现今德国最具有影响力、代表性的翻译理论。其核心理念是,整体翻译行为的目的对翻译过程存在决定性作用。翻译目的与翻译过程中所采用的办法以及对原作品在内容与形式上的选择和译文的转变等息息相关。在翻译进程当中,以目的为导向,以语内语际相一致和充分性作为评价方式。在对目的论的起源与拓展以及其理论进行梳理的过程中,突显出其在翻译研究中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德国功能翻译理论学派的目的论为理论指导,试图将德国功能翻译理论与旅游文本翻译实践相结合,以探讨旅游翻译的有效途径.翻译目的论为翻译研究拓宽了思路该理论为旅游翻译在宏观策略上指明了方向,还为译者顺利实施不同的翻译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旅游翻译实例置于翻译目的论的理论框架进行观照,探讨了旅游翻译中的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实现旅游文本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