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作为诗人的鲁迅留下了为数不多的旧体诗创作,散见于各种书信笔记中。其中,植物是鲁迅旧体诗中常用的意象,或是象征局势、或为隐喻他人,在诗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试从分类、出处和应用特点等角度具体分析鲁迅诗中的植物意象,挖掘其审美意蕴,从而探寻鲁迅旧体诗的文化渊源和艺术风格,为全面了解鲁迅的思想和创作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
黄宗羲的诗学思想散见于平生所作的诗序、传记、碑表、墓志铭中,学术界对他的社会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研究,也有选取黄宗羲的文学思想进行探讨的,而对其诗歌进行系统而又全面论述的所占比例很小,对他诗歌艺术的评论则更少,这就无法全面准确体现他在清初诗坛上的重要地位。他的诗歌内容丰富,具有强烈的时代性、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鉴于此,本文试图对黄宗羲的诗学主张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人性情的流露,不管陶渊明的身份如何,时代如何,他所作的每一首诗,都是他真心的流露,从他的诗歌中又可以看出他是最主张亲近自然的,所以,我们赏析他的诗歌,与他内心的所思超越时空进行交流,就会得到一个真实的陶渊明。  相似文献   

4.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是20世纪美国文学史上最重要的诗人之一。他将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事件作为诗歌的主题,以传统的诗歌形式阐释现代主题。本文选择诗人两首代表性诗歌《理查德·康利》和《米尼弗·契维》,从文体学的特征入手,对两首诗歌在不同层面进行对比。最后对两首诗歌的主题做分析和概括,揭示诗歌中蕴含的有关作者的社会和道德思考。  相似文献   

5.
湖北省余元琴、李金鑫;河南省石群良;江西省刘显烟;贵州省王广田等诸位诗友:今天,我又给大家介绍我国青年诗人徐俊国的一首诗。徐俊国,1971年生于山东平度,曾进修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他已经在数十家刊物发表诗歌400余首,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青年文摘》《诗选刊》等转载。他还获《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等刊物的诗歌大赛奖。  相似文献   

6.
中唐时期的诗人王建创作的《宫词百首》继承了以往宫怨诗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沿袭了七绝组诗的诗歌形式,在内容更具时代性和趣味性,使宫廷诗在当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因此被誉为宫词之祖。而他笔下的宫女也让人耳目一新,一改古代宫女在人们心中保守拘束以及被锁深宫的普遍的怨妇形象。她们虽然身不由己,越不过高高的城墙,逃不出深深地宫苑,每天被迫面对宫中的尔虞我诈,但依旧真实灵动地生活着,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热爱生活又积极向上,绝不是天天翘首以盼,等待别人赋予她们人生的意义,在泪水和怨恨中虚度青春。本文通过《宫词百首》中的体育和竞技活动、装扮和生活艺术以及心理活动等宫女的日常生活阐述诗中所描绘的中唐宫女的精神面貌。  相似文献   

7.
"鬼诗""鬼语"的古典文学传统对鲁迅"鬼"世界具有深刻影响。笔者试图从此着手,探讨鲁迅"鬼"世界与屈原、李贺的联系。鲁迅的"鬼"世界,继承了屈原与李贺诡谲浪漫的楚巫意识与"诗鬼"美学,创造出了幽暗、诡谲、绮丽而又显得空灵缥缈的幽冥境界与粗犷、妩媚兼有的鬼魂形象。与此不同的是,鲁迅先生更有现代意识:超越性的视点、本体论上的自我审视、求索本体的精神及复仇、反抗的旨趣。  相似文献   

8.
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在他光辉的一生中,留下了数量惊人的著作。这是我国人民的宝贵财富,也是世界文库中的瑰宝。解放以来,鲁迅的作品已译成了十二种文字,介绍给各国人民。我国翻译成阿拉伯文的《鲁迅小说选》,于1964年出版,在阿拉伯各国流传广泛。1975年又翻译出版了《鲁迅短篇小说选》,使阿拉伯读者对鲁迅的作品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此外,有些阿拉伯国家也先后翻译过鲁迅的作品,如叙利亚出版过《阿  相似文献   

9.
龚学明的诗歌大都反映现代人的迷茫、无助、空虚和希冀,包含着对生命哲学的别样顿悟。他的短诗《白色的江鸟在冰河上飞》通过白色江鸟这个意象表达他对生命的沉思,悖论构成了这首诗的基础,诗歌把相互矛盾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折射出自然背后或发生在自然之中的生命现象及其象征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一直以来,人们都对唐代诗人王维山水田园诗研究颇多,而对于他的边塞诗歌创作成就知之甚少。原因在于诗人创作的边塞诗歌流传下来的不到四十首,数量稀少,相对于山水田园诗如凤毛麟角,其艺术价值体现在其创新性的艺术成就上。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著名的文学家之一,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有深刻的影响,他的作品如投枪、匕首,内容充满了幽默。本文选取了鲁迅先生比较有代表性的几篇作品,对作品中的幽默话语和措辞进行了分析,充分展现出现出一位有血有肉、充满幽默的鲁迅。  相似文献   

12.
顾城的一生是诗歌创作的一生,自然和自我,既是顾城生命的感受,也是他创作的源泉,他的诗歌创作之路既是寻求自然与自我之路。他曾将自己找寻自我之路分为四个时期,本文试从第二个时期"文化的我"切入,从战斗者、逃避者、孤独者三个形象来分析顾城在这一时期诗歌中的战斗精神与逃避形象。  相似文献   

13.
李冠宸 《老年世界》2011,(17):12-13
他叫杨康,他的父亲叫杨明成。2011年6月,在重庆理工大学读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的二年级学生杨康,由其创作的一首《我不喜欢有风的日子》的诗歌,在参加《人民文学》等主办的首届全国高校文学作品大奖赛中荣获一等奖,获得奖金一万元。诵读这首诗歌的人,无不被诗中的父子情感所动容。  相似文献   

14.
黄玉海  张爽 《职业》2002,(11):26-28
“一品佳荷若为官,光风霁月伴清廉。世人都学莲花品,官自公正民自安。”此为原文化部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高占祥《咏荷五百首》中的诗句,读之令人顿觉心朗气爽,激起诗样情怀,为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一团正气,清雅的意趣,林泉高致的思想境界所深深折服。文如其人,生活中的高占祥多才多艺,意趣高雅,待人慈和厚朴,为官一生清廉,深受同志们的爱戴。“白藕沉沉育苦辛,莲芯蓬叶惜芳荫。莫让年华空对月,春华秋实惠黎民。”这首《咏荷五百首》中的《崇实》一诗所表现的思想情怀,正是高占祥人生最真实的自我写照。 高占祥今年67岁,中等身材,精神饱满,面容和蔼,勤勉善学,爱好广泛,创作颇丰,诗歌、评论、戏曲、音乐、舞蹈、书法、摄影等均有涉猎。前不久,他接受了本刊记者的专访。采访中,他回答问题思想明朗,条理清晰,逻辑性及概括性很强,既有诗人的情怀,又有哲人的思考,学者的风度。尤其是他不摆谱,无官架,谈笑风生,妙语连珠。  相似文献   

15.
王维现存诗歌四百余首,题材广泛,风格各异。本文结合王维的生平经历,以王维不同时期的诗歌作品为出发点,探寻其诗作的主体意识。无论是少年时意气轻狂,入仕时聚焦现实,还是归隐后寄情山水田园,王维不同阶段、不同题材的诗歌中都蕴含了他独特的个体个性、生命张力和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6.
《秋柳诗》四首堪称王士祯诗歌生涯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这组诗歌为他奠定在清中期的诗坛上的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后期效应。《秋柳诗》四首“实处转虚,空际见巧”,呈现的是一片烟雨空漾的情韵。  相似文献   

17.
王军 《金色年华》2008,(Z3):22-23
《短歌行》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是曹操诗歌中最具有代表性"言志"之作。表达了他求贤若渴的心情和建功立业的宏图大愿,这首诗选入了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本,但笔者对诗的解释有所不同,本文笔者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和分析季札、孔子和孟子他们三个在诗歌鉴赏方面的建树,我们不难对先秦诗歌鉴赏的整体发展情况有了个宏观的把握,从现有的文献和资料可知,季札开辟了先秦时期的诗歌鉴赏的先河。季札对于诗歌鉴赏的主要方法就是表达出自己通过阅读和感悟诗歌从而得到的整体感受,诗乐结合是其诗歌鉴赏的具体表现形式。孔子是在季札之后在诗歌鉴赏做出了一番贡献的诗歌鉴赏者。孔子的诗歌鉴赏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摘抄句子鉴赏和通篇文章的鉴赏。除此之外,他的诗歌鉴赏具备着三个显著的特征:将诗歌的主题通过提炼从而确定和概括;将诗歌中所蕴藏的情感揭示出来;在前两点完成的基础上,将自己对本首诗歌的感悟抒发和描述下来。孟子是在孔子之后在诗歌鉴赏方面做出一番贡献的诗歌鉴赏者。孟子和孔子在诗歌鉴赏方面有着相似之处,同时孟子也发展了诗歌鉴赏。相似之处表现在他们的诗歌鉴赏形式是一样的。但是在鉴赏实践方面却大相径庭。他会对鉴赏理论进行阐述;鉴赏诗歌的时候学习和引用别A人的鉴赏资料;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意境他也会灵活地联系实际的生活。  相似文献   

19.
陆游极其重视家庭教育,培养子孙。晚年为此特写下《放翁家训》一卷,教诫后人。他一生留下的近万首诗作中有约两百首是写给儿孙的,这些诗歌详尽地表达了他的教育观点和对子孙的殷切希望,生动再现出陆氏家庭教育的场景。本文试以陆游作品为文本依据,探询陆游的家庭教育情况,折射其家庭教育观。  相似文献   

20.
1980年,《诗刊》以"青春诗会"的形式集中推出了17位诗人的作品和诗歌宣言,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朦胧诗随即成为一股诗歌潮流。江河作为这一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朦胧诗人,却没有单纯沿着"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的朦胧诗特点进行创作,他的政治抒情诗具有激昂英勇的大我英雄主义精神,诗歌呈现出独树一格的"朦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