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期.经史著作的刊印,在因此而获得高度发展的同时,也为雕版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举足轻重的贡献.究其原因,除了经济文化繁荣和雕版印刷术的广泛运用之外,还有统治阶级的高度重视以及广大民众的垂青.  相似文献   

2.
经学是整个封建社会神圣不可侵犯的统治学说。时至宋世 ,作为儒家经典合称的“十三经”完全确立 ,并与进入黄金时代的雕版印刷事业紧紧相连。宋代统治阶级的意愿、士人的经学研究状况以及普遍的社会风气作为三大社会因素 ,共同给予当时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以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而官刻本、家刻本和坊刻本则作为雕版印刷版本鼎足而立的三大系统 ,在经学著作的长期刊印过程中 ,不仅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特点 ,而且大大推进着雕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在整个宋代文化史上 ,经学著作的雕版印刷对于传播经学知识、普及经学思想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相似文献   

3.
宋代经济与宋代文学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封建社会的各个朝代中,宋代的文学家庭可以说是最多的。宋代文学家庭繁荣的原因之一就是宋代的经济繁荣。奢华的物质享受,煽动了文人学士的文学创作欲望;繁荣的商业经济,为文学家庭的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宽广的题材,也为文学家庭成员文学作品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4.
宋代人口数量较前代有了较大规模的增加,加之宋代政府对科举制度的改革,使科举人数和教育事业规模迅速扩大。宋代社会的整体文化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无论是士大夫阶层,还是普通市民都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社会对图书消费的需求不断增加。雕版印刷的普及,使宋人有条件满足这种不断提升的社会文化需求。图书消费需求与图书生产趋于协调,我国古代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规模图书出版市场就此形成。  相似文献   

5.
李约瑟说:"我以为在整个人类文明史中,没有比纸和印刷的发明更重要的了。"(《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五卷第一分册《纸和印刷》序)雕版印刷始自晚唐,入宋后取得迅速发展,对于宋代的文化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文学也由于这一技术上的变革受益良多。但令人遗憾的是,尽管宋代印刷术研究和宋代文学研究长期以来都是学界关注的热点,而对二者间的密切联系,除了只言片语外,一直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今苏勇强博士迎难而上,广搜博览、条分  相似文献   

6.
印章在我国古代人们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它是一种凭证,有时甚至是一种权力的象征。从文字学角度讲,在古籍文献中单音词时代印章叫做“印”或“玺”等,其文字形体产生较早,说明“印章”这种事物的产生更早。从我国印刷史看,雕版印刷是印刷的早期形式,而印章则可以说是雕版印刷的萌芽,为雕版印刷的发明奠定了基础,在印刷史上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古籍印数关系到传统雕版印刷的技术特性、书籍产量、市场大小、生产周期、生产经营模式、流通状况等方面。关于雕版书籍印数的中文史料记载颇不一致,显示了雕版印数问题的复杂性。而明清时期的西方来华传教士对中国传统雕版印刷书籍印数也有一些比较详细、系统的记述,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证数据。雕版印数问题的复杂性源于中国传统雕版印刷的技术特性。雕版印数可分为单次印数与最大印数。雕版书单次印数取决于技术因素和实际需求,普遍在数十、数百部之间。影响雕版印刷最大印数的因素有材质、环境、刊印技术、质量要求等等,印数极限可至万部以上。通过雕版印数可观察传统雕版印刷的生产周期和生产方式。雕版印刷的生产周期比较长,绝大多数情况下出版者没有可能、也无必要在短时间内使书版达到印数极限,中国古籍的单次实际印数一般都十分有限。  相似文献   

8.
我国悠久的造纸和制墨业奠定了印刷术在中国起源的物质基础,摩拓与印章则构成了印刷术的技术条件。起源于唐朝初年的印刷术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唐朝雕版印刷初步发展时期,五代至元朝雕版印刷全面发展时期,明清雕版印刷与活字印刷井用时期。每一时期在技术改进、出版内容方面均有其自身的特点,形成不同的印刷中心。印刷术起源后在东亚迅速传播,在西亚则传播缓慢,这是因为东西亚间存在着地理位置、宗教禁忌及传播媒介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宋代雕版书籍之设计一般而言体现出朴实之显著特色。这同雕版技术及雕版书籍最早发明于中国民间及其农业文化具有渊源关系。宋代奠定的这种朴实的书籍形制设计理念,使得书籍得以广泛传播,真正成为一种空间意义上的大众媒介。宋代确立了雕版印刷术普遍采用后中国书籍的基本形制。宋代雕版书籍确立了书籍史上最早的平装典范。宋刻书籍,采用不同字体、不同字号以及特殊的标识符号区分或标示不同的编辑语言,使版面上的编辑语言及其功能十分明确。这种编辑语言及其书籍体例奠定了中国古代雕版书籍版面编辑语言的基本格局,为之后中国雕版书籍一直沿用。宋代书籍插图已比较普遍。插图的普遍应用,使得宋版书籍图文并茂,不仅书籍内容更加完整,意义更加丰富,而且书籍的视觉效果和阅读效果也更加理想,书籍文本知识和意义的传播也由此变得更加生动、直观、多彩。宋版书籍最入目者,正是其风神别具——没有二种书籍书刻之字体完全相同者——正字书体的美。宋代书籍之美,乃在于其书籍内在的宋代文化精神之美。  相似文献   

10.
扬州雕版印刷始于唐代,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雕版印刷为历止文化名城扬州重要文化特色之一。它为继承和发扬历史文化传统,整理和保存祖国文化遗产,为学术界提供丰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作出了贡献。清代扬州雕版印刷空前发达,官刻、家刻、坊刻皆盛,且颇多善本,以是与苏州、南京并列为江南三大刻书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雕版印刷事业得到了较大发展。特别是1960年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以刻印木版古籍为专业的出版单位——扬州广陵古籍刻印社的建立及其对古文化的贡献,在扬州雕版印刷史上谱写了新的光辉篇  相似文献   

11.
宋代是近古时期的开始。宋代主流思想发生了重大变革,奠定了近古的思想传统。同时,宋代也是技术繁荣时期,中国印刷术在宋代迎来了高峰。作为思想发展的载体,繁荣的印刷媒介对思想的演化有显著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主流思想变革的三个过程:旧思想的瓦解和转化、思想间融合、新思想普及。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古代杜诗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宋代被称作是"千家注杜"的时代,不仅奠定了杜甫"诗圣"的崇高地位,也诞生了大量的杜诗学文献。在宋代,地域间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由雕版印刷而兴起的刻书中心,水陆交通的分布和科举教育的影响,都是左右宋代杜诗学文献的分布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借助大数据对宋代杜诗学文献分布进行可视化的呈现,能够更加清晰、直观地探索宋代杜诗学的分布情况,为研究杜诗在宋代的传播与杜甫被接受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雕版印刷术发明的核心是雕版印刷术原理的发明。雕版印刷术是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中国是世界上发明雕版印刷术的国家,发明时间为公元前2世纪之末的汉代。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二件雕版印染品,已经完全具务了雕版印刷术的基本科学技术原理。汉代雕版、套印、用色、连雕带套带敷、镂空版套印以及“夹缬”诸项具体技术的应用,已经包括了宋元明清时期雕版印刷术在图书出版领域中各项主要的技术。雕版印刷术原理分别在纺织品和纸张上先后呈现出灿烂的文明之光。  相似文献   

14.
山西平水刻书业与中国古代出版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兴盛于金元时期的山西平水雕版印刷业,在我国雕版印刷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文章通过对平水雕版印刷业的产地、平水本的流传、行业概况、兴盛原因及金元两代官方出版机构设置的考证、廓清了平水雕版印刷业的发展脉络,指出了平水刻书独特的文化价值,探讨了平水雕版印刷业对我国的文学、艺术、医学、宗教等产生的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文章旨在引起学术界对这一历史文化遗产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5.
宋代诗人及诗歌特点略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三百余年间,诗家如林,诗集充栋,北宋有苏轨执牛耳,南宋由陆游唱高音,群星在灿,蔚然壮观。继大庸之后,宋代是中国古典诗歌又一个繁荣的时代。宋代诗人广泛吸取了唐诗的精华和优点,经过努力形成了宋诗自己的特点,为中国诗歌史作出了贡献。宋三百年间,诗人之多,约以万计。至今仍有九千余人的作品传世,其中有诗集流传卜来的约七、八百种。宋代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文人地位普遍提高,封建文化全面繁荣,印刷出版业空前发达等,都为宋代诗人大量涌现及其诗歌创作提供了条件0而中央集权的封建政治制度加…  相似文献   

16.
我国最早雕版印刷实物是出自敦煌的一件俄藏残片历日。出土的雕版类型有佛教版画、佛经、历日、韵书、史书等。其中包含了广告、历史地理、版权等诸多信息,是研究印刷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珍贵资料。  相似文献   

17.
雕版印刷业在宋代的繁盛 ,为书籍的广泛流传和普及创造了条件。处于承前启后位置上的宋版书因其刻印精工和流传稀少 ,呈现出独具的文献学价值。与此相联系 ,世人多以宋版书为贵。或为治学 ,或为显富 ;或珍视有加 ,或顶礼膜拜 :佞宋之风 ,遂成世俗之画。  相似文献   

18.
宋代出版与宋代文学家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的出版业渐趋繁盛,为宋代文学家庭的繁荣提供了条件。而文学家庭的繁荣又促进了出版业的发展。二者相互促进,共同为宋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不可低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以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对我国雕版刻印的初期阶段唐朝、五代十国的雕版刻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论述了唐、五代的雕版印刷的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20.
"木书业"即雕版印刷业.民国时期.由于成都有雕版印刷的传统,加之社会对雕版印刷书籍的需求,以及雕版印刷比机械印刷成本低廉、简便灵活等原因,使成都的"木书业"久盛不衰,在当地印刷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成都"木书业"虽然数量遥遥领先,但多系资金薄弱的小型店,抗拒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成都"木书业"出版了内容包罗万象的各种书籍,为便利民众生活.保存古籍,传播四川的近代文化.支持私塾教育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