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论语集解》在《隋书·经籍志》题为何晏所作。南朝梁皇侃的《论语集解义疏》(即《论语义疏》唐陆德明的《经典释文叙录》,北宋邢昺的《论语正义》都题为何晏所作。现在通行的哲学史史料学、思想史著作和辞典也都持同一说法。实际上,《论语集解》不是何晏一人而作,而是集体劳动的成果。据《晋书·郑冲传》载:“(咸宁)初,冲与孙邕、曹羲、荀(岂页)、何晏共集《论语》诸家训注之善者,记其姓名,因从其义,有不安者辄改是之,名曰《论语集解》”(着重号为笔者所加)。《隋书·经籍志》也说:“吏部尚书何晏又为集  相似文献   

2.
先秦古书中的文字和意义,屡经转变,阅读困难,所以汉魏以来不少的学者加以注释。唐朝陆德明采摭诸本,搜访异同,编成《经典释文》一部。陆氏所释之书有《周易》一卷,《古文尚书》二卷,《毛诗》三卷,《周礼》二卷,《仪礼》一卷,《礼记》四卷,《春秋左氏》六卷,《公羊》、《谷梁》、《孝经》、《论语》、《老子》各一卷,《庄子》三卷,《尔雅》二卷,加上第一卷《序录》共为三十卷。《释文》即为群书作音。因古代文字多以声寄义,注音即等于注义,如《序录》里举“好”、“恶”、“败”、“坏”等字为例,读者看到所注的音,即知此数字每字的词性各随音变而有不同。虽然他的主要目的在于考证字音,但也兼及字义的解释,可惜为后人删掉不少,如宋代陈鄂校勘《经典释文》的时候,把《尚书音义》中只载形义而不载音的注文多加芟蕹,其音义兼载的,往往存音去义。据今所见敦煌写本《尚书·尧典释文》“毨”字条以下有一百五十条,而今本“毨”字下裁有七十二条,可知宋以后传本被删汰的颇多。  相似文献   

3.
今古本《竹书纪年》之三代积年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古本《竹书纪年》之三代积年及相关问题陈力十余年前,笔者曾撰“今本《竹书纪年》研究”一文①。从今本《纪年》的流传、体例、注文、讹脱及辑文等方面探索今本《纪年》的真伪,以为今本《纪年》渊源有自,体例亦与宋代以前人所见本相合,故今本《纪年》并非宋代以后人...  相似文献   

4.
《论语笔解》以《论语集解》为底本,在对照中有目的地选择《论语》条目,抒发看法。改字解经是韩愈的重要解经方式,《论语笔解》中韩愈改易经文多达18处。驳斥先儒注解,是韩愈解经的又一方向,通过对先儒所解未尽精微之处进行修正,进而提出自己的观点。韩愈还对《论语》条目、字词进行了调换和删减,开辟了宋人删改经文之先河。韩愈的解经方式与其道统论、情性论有密切关联,在经学阐释史上有承上启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语集解》是目前全帙具存之最古《论语》注本,也是“十三经”中的第一个集注本。它虽成于众人之手,但何晏在其中起着决断作用。它不仅创立了集解体,保存了大量的古注,而且“有不安者,颇为改易”,增加了许多词丰义富的新解释;其序文不仅探讨了《论语》的撰集者、內容、版本和传授情况,而且历数了《论语》研究方法的演变。其注释中少有玄虚之语,后人以此来攻击何晏等人是不正确的。它在《论语》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论语》的文本特点,给后人随意解释留下了巨大的空间。然而用公理化的方法去诠释《论语》,则可以看出很多解释都是误读。例如朱熹《论语集注》以“天理”取代“中庸”,以“忠君”取代“德政”,都是误读的典型。这就显示了公理化诠释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先秦“语”体系统形成主要是瞽、史讲史,“治国之善语”,“教诫之语”,“嘉言善语”,讲学之“语”,“庶人传语”等。“语”体形态主要有《尚书》、《论语》、《短语》、《训语》、《事语》、《语丛》等。  相似文献   

8.
用人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强弱兴衰的大问题。治国安邦靠人才,成就事业也离不开人才。这个道理,历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包括封建社会的一些帝王将相在内,都在不同程度上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靠人才。他说:“为政在人”,“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无),则其政息。”(《中庸》)但是,人才是难得的:“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武王曰:‘予有乱臣(治国之臣)十人’”。对此,孔子说道:“才难,(人才不易得)不其然乎?唐虞之际,于斯为盛。”(《论语·泰伯》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认为卫灵公无道,而没有亡国,是因为他任用了“仲叔圉治宾客,祝(鱼它)治宗庙,王孙贾治军旅”。(《宪问》)人才的重要,于此可见。  相似文献   

9.
晚唐才子,成都人雍陶大和八年进士及第,终官雅州刺史。两唐书虽未为其立传,但《唐诗纪事》《云谿友议》《鉴戒录》《唐才子传》均载其事迹。作为诗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高丽佚名学者将其十首七律选入《十抄诗》里,其七首在中土已散佚,属吉光片羽。之后又有名僧子山编成《夹注名贤十抄诗》一书,注文所引经、史、子、集诸文献亦有一些散佚之作,今成辑佚者之资粮也。释子山夹注被后人讥为多“鲁鱼(亥豕)之讹”,今据他书比勘,删衍文,补夺文,匡讹正误,使之更臻完善,更好还原、理解雍陶诗,更有益于中外学术交流。  相似文献   

10.
余东海 《社区》2014,(29):56-56
子日:“巧言令色,鲜矣仁。”(《学而篇》第三章) 花言巧语甜颜蜜色的人,很少仁德。在《论语》中,孔子对“巧言令色”的斥责就有三次,《公冶长篇》加上了“足恭”,《卫灵公篇》说“巧言乱德”,足见孔子对巧言令色的反感鄙视。《诗经》说:“巧言如簧,颜之厚矣。”《尚书皋陶谟》说:“巧言令色孔壬”,孔壬是很奸佞的意思。  相似文献   

11.
“中庸”一词始见于《论语》,而“用中”的思想在孔子以前就已产生。在《尚书》和《周易》里,“中”有时被当作美德,有时还反映执中行道的思想,含有合理、适度、不偏不倚之意;“庸”则主要作“用”和“常”讲。据《左传》和《国语》记载,当时还出现反映“中庸”精神的“和”、“度”等范畴。孔子在前人及同代人认识的基础上,将“中”、  相似文献   

12.
《四书章句集注》既有常例,又有变例。如果说“程子曰”是常例,那它有四种变例:一是见于《大学章句》《中庸章句》的两例“子程子曰”,既具有等值《读论语孟子法》的“读法”含义,更具有独尊二程理学的“道统”含义;二是见于《大学章句》的一例“程子云”,意在表明存疑地采借程子之言;三是见于《论语集注》的三例“程子曰〇程子曰”,以〇为标识,试图将句解、章指这两个不同层次的注文区别开来;四是见于《孟子集注》的两例“程子又曰”,旨在提示前文由两人之言组成,其中一位必是程子。从《四书章句集注》表述“程子曰”的这四种变例看,体例问题是朱子四书学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李焘撰修《续资治通鉴长编》过程中,遵循的一项原则是:“宁失于繁,无失于略。”①他主取官书,同时又广搜博采,对与正史、实录不合的各家闻见异词,亦兼收並蓄,两存其说。所以书中不仅有以正文形式出现的详实,细密的记载,而且还存在着以注文形式出现的浩博、丰富的史料。这些注文与正文紧密相关,不可或缺,从而构成了该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历来为史家所注目。但流传至今,《长编》书中羼入了不少后人附益的内容,其附益部分,均以“注文”形式保留于现存的《长编》之中,因此,使用《长编》时,正确区分李焘原注与后人增益的注文,便是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汉书·百官公卿表》“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一句之后,颜师古有一个注: 应劭曰:“入侍天子,故曰侍中。”晋灼曰:“《汉仪注》:‘诸吏:给事中,日上朝谒,平尚书奏事,分为左右曹’”。魏文帝合散骑、中常侍为散骑常侍也。 这一段注文,引应劭的话解释“侍中”,据晋灼引《汉仪注》解释“诸吏”,又说明“散骑、中常侍”的  相似文献   

15.
据有关文字记载,许奕有《毛诗说》三卷,《论语》、《尚书》、《周礼》等讲义各十卷,《奏议》三卷,《诗杂文》20卷①。今天虽然已难查到这些著作,但仍可以对许奕的出生地及其为人作一些探讨。一、宁宗御笔亲点的状元许奕,字成子,生于南宋孝宗乾道五年(公元1169年)10月24日,卒子宋宁宗嘉定十二年(公元1219年)八月。他的先辈是陕西咸阳人,于唐禧宗中和年间(公元881—884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郑玄在笺《诗》注《礼》过程中征引《尔雅》的特点及其在雅学史上的影响进行初步的分析和探讨,指出郑玄笺注引《尔雅》主要有以下特点:引《尔雅》证成己说、据诸经经文改《尔雅》、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等,其中以声通义破诸经假借是其最突出的特点。同时,探讨了后世《尔雅》注家征引郑玄注的情况,认为郑玄笺注有助于我们了解《尔雅》所释词语历史文化背景、有助于后人对《尔雅》版本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尚书》即上古之书,又称为《书经》。它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重要史籍,也是一部古代政治法律文献汇编。其中大都是出师誓词、政府文告和国王对贵族告诫之辞等。《尚书》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部分。据考证,收入《尚书》的所谓虞、夏时代的作品,大抵是后人假托的;而商、周时代的作品,则大致可靠。虽然文字佶屈聱牙、  相似文献   

18.
(键下键上,帛书第一卦,键宫第一卦。通行本第一卦,乾下乾上。京房八纯卦象天。)键元亨,利贞。〔乾元亨,利贞。〕校○键,通行本作乾。键,疑一本作(扌乾),(扌乾)即建字。《集韵》:“建、(扌乾),覆也。或作(扌乾)。”乾,疑是(扌乾)之省写。《乐记》“建(?)”,《注》;“建读为键字之误也。”先儒有以为“元亨”上面古《易》无卦名“乾”字,但有卦画(?),费直《易》亦然,郑玄开始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于“元亨”上加卦名“乾”字。据帛书,知郑玄加卦名“乾”字之说未安。至于是不是郑玄改卦名“键”字为“乾”字、于卦画下加“乾下乾上”,限于资料,无法判定。但据帛书,知“乾下乾上”字为后人注文。○亨,帛书讹作享。据通行本与帛书《无孟》、《屯》、《林》、《勒》、《隋》诸卦合校。  相似文献   

19.
一《尚书》是我国上古时期早期的文史典籍,相传由孔子编纂而成。《尚书》的内容,除了后人追记的《尧典》、《皋陶谟》、《禹贡》、《洪范》等几篇是纪载上古尧、舜等帝王的历史功绩以外,其余大都是记载当时政府的文诰、命令。《尚  相似文献   

20.
文学流派最早萌芽于春秋时期。孔子与弟子谈论《诗经》形成了较完整的文艺思想。孔子“辞达”、“兴观群怨”等文论观点 ,指导了后人的文艺创作。《春秋》《论语》行文顺畅通达 ,为后人散文创作提供了典范。孔子所说的“儒” ,虽然是指文化人士 ,但也渗透着广义的文学精神。综上所述 ,在孔门中已见文学流派的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