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首次增加了老年人居住状况项目,有助于直接精准地识别空巢老人。根据2000、2010和202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考察中国老年家庭空巢化态势和空巢老人基本特征,结果发现,近20年城乡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不断提高;近10年各省老年家庭空巢化水平均有所提升;2020年空巢老人规模近1.5亿,高龄独居空巢老人达772万人;高龄、女性老年人面临更加严峻的独居空巢形势;独居空巢老人近七成处于丧偶状态,近一成仍未婚;空巢老人生活来源主要为家庭赡养、社会保障和劳动收入;空巢老人的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仍有小部分生活不能自理;独居空巢老人中接受保姆照料的比例较低,即使失能也仅不到两成接受保姆照料。应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全方位的老年空巢尤其是高龄空巢问题应对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  相似文献   

2.
我国空巢老人家庭状态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 ,本文研究了我国空巢老人年龄性别、户口、婚姻及地区构成 ,探索了空巢老人家庭产生的问题和形成的原因 ,提出了空巢老人家庭生活照料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龄老人照料资源分布及照料满足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龄老人是一个对照料需求更高的群体,目前,高龄老人的照料完全满足感并不高。在居家养老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高龄老人的照料资源仍然集中在家庭内部,他们对社会服务的利用率极低;高龄老人的年龄、健康状况、经济状况、所在城乡以及照料者类别及其意愿对照料满足感的影响较大。政府及社会在提升高龄老人照料满足感的过程中,要科学规划居家养老服务,关注贫困、认知能力差和空巢高龄老人群体,重视家庭代际和谐建设,加快专业社工队伍发展,加强国际交流。  相似文献   

4.
韩枫 《西北人口》2017,(1):77-84
本文基于2014年中国家庭发展追踪调查数据,从双向代际支持的角度详细对比分析城乡空巢老人代际经济支持、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城镇空巢老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多,农村空巢老人则更依赖子女经济支持;城镇空巢老人的子女与其日常沟通更为紧密;子女对空巢老人的日常照料相对较少,目前主要还是靠空巢老人自己和配偶。  相似文献   

5.
老龄化是我国人口发展的趋势。由于家庭结构小型化,经济社会的转型,大量人口的异地流动,现代老年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导致“空巢”家庭不断增多,“空巢老人”随之产生。研究表明,家庭养老功能的不断弱化,使“空巢老人”在生活中面临如经济支持、精神需求、疾病医护、生活照料、人身安全等诸多问题。现有社会条件下,多数老人愿意选择“居家养老、社区照顾”的养老模式,因此探索出一条提高社区养老服务水平的路径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社区建立“空巢老人”档案可以为社区做好养老服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老人自助养老提供帮助,为政府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农村空巢老人是我国农村老年群体中的特殊群体,目前正面临生活和养老困境,急需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重庆市潼南县Z村58位农村空巢老人的实地调查,采用系统分析法对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方式、经济状况、生活状况及面临的养老困境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以家庭养老和自我养老为主,其经济来源主要来自子女供给和务农收入所得,总体经济供养水平偏低,生活来源稳定性较差。同时,大部分空巢老人身体状况不佳,缺乏精神上和生活上的照料,而目前农村社会养老服务十分匮乏。为此,应尽快建立和完善多层次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杨军昌 《西北人口》2013,(6):111-116
伴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而在城乡愈益增多的“空巢老人”,是新时代社会生活中的特殊弱势群体,在生活上存在着物质、生理、精神、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健康老年化、积极老年化实现道路上的严峻挑战,已为政府、社会广泛关注。文章立足于实证调查资料,在对贵州“空巢老人”的现状特点概括基础上,从经济供养、医疗卫生、生活照料、精神慰藉、权益保障等方面对空巢老人生活状况存在问题与原因进行了总结与分析,提出了旨在使贵州“空巢老人”生活问题得到解决、生活质量得到提高,生活权益得到尊重和保障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村高龄老人的照料需求与照料供给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小波 《西北人口》2007,28(6):34-37,43
本文利用2005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跟踪调查的数据,通过对照料需求和照料供给的分析,揭示出农村高龄老人的照料现状并提出解决供需矛盾的对策。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地区有1/3的高龄老人需要他人提供某种日常生活方面的帮助,女性的照料需求高于男性。大多数农村高龄老人能够获得较为满意的家庭照料,但是社区照料基本处于空白,同时机构照料也处于发展的低级阶段。鉴于农村特殊的经济社会环境,应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照料,大力发展机构照料,而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社区照料服务也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韩振燕  郑娜娜 《西北人口》2011,32(2):102-106
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劳动力人口的流动以及人们生活观念与方式的变化.家庭结构逐渐核心化和空巢化,空巢老人越来越多。为了预防空巢老人心理痰病,提高老年人适应能力和心理素质,我们对南京市鼓楼区独居空巢老人及其社区工作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了解老人的心理需求和南京市老年社会服务发展现状,提出应逐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构建社会服务支持网络,发展老年社会服务,实现者年人的积极老龄化、健康老龄化,促进社会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本文基于2014~2018年中国老年人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数据(CLHLS),尝试探究了机构照料、社会照料和家庭照料3种照料模式对我国高龄老人临终照料费用和天数的影响.结果发现,家庭照料和社会照料均与较高的临终照料费用与临终照料天数显著相关,但机构照料仅与较高的临终照料天数显著相关.此外,临终老人的照料依赖程度对于不同...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家庭户变化的探讨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对家庭研究基本概念进行了梳理,指出家庭户的演化是立户模式与家庭代际人口结构的互动过程,并就此推论中国流行的主干家庭模式在未来会促发老年"空巢"家庭.研究发现,人口因素对家庭户规模缩小的影响近年来不断减弱,而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影响正在增强.生活在"空巢"家庭的老年人口比例增长迅速,表明家庭分化水平正在提高.近年城乡隔代户人口比例增加显著,农村的情况尤其突出,反映了农村大量住户只剩老人与少儿留守的情况.此外,文章对不同阶段的人口流动对家庭分化与聚合的影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据有关机构预测,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在这4亿老年人口中,“空巢老人”将是一个十分突出的群体。“空巢老人”在生活起居、医疗保健、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面临许多困难,养老服务问题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空巢老人问题不是一个简单的个人问题,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社会问题。“空巢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功能逐渐衰退,对他人帮助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心理上也越来越脆弱,对养老服务需求日益迫切。然而,当前面临着一方面是社会资源配置不合理,社保制度不完善,城乡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目前公办福利院一床难求,民间投资养老机构困难重重;另一方面是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失能、半失能老人持续增长,照料和护理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农村,养老服务严重不足,养老机构、服务设施、护理人员等严重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建立一个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全民支持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谭琳 《人口研究》2002,26(4):36-39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还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 0年。本文旨在分析新“空巢”家庭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新“空巢“家庭出现可能带来的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社会支持对高龄老人独立生活能力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对北京市三十几位75岁以上"空巢"家庭的高龄老人和一般家庭生活自理困难高龄老人的个案调查,采用实地研究的方法,更真实、深刻地反映中国城市高龄老人的特殊保健需求(照护需求)的现状和在现有环境下获得社会支持的方式和渠道;考察在各种不同环境中老人需求与环境的互动关系,并提出社会支持的有效性原则。  相似文献   

15.
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状况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运用1998年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和2000年死亡跟踪调查数据,通过对不同健康情况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状况分析,得到了健康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时间最短仅为76.6天;带病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时间相对较长为124.5天;中国高龄老人临终前完全需要他人照料的平均时间为92天。这对中国未来家庭养老资源短缺、社会养老功能匮乏的老龄化社会无疑是一种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上海城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生活照料状况及意愿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刘晶 《西北人口》2001,(2):54-57
本文以1999年《上海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家庭照料和社会支持调查》的数据为依据,分析了上海市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的家庭基本情况及其生活服务需求,为解决生活不能自理老人照料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受社会变迁与个体生命周期风险累积的影响,农村空巢老人养老脆弱性日益凸显,进而影响其养老策略的实施。关注农村空巢老人如何养老,是保障其福祉的关键所在。文章使用2015、2018和2021年“安徽省农村老年人福利状况”追踪调查数据,系统分析了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脆弱性与养老策略现状、动态变化趋势,并采用面板多项Logit模型检验了养老脆弱性变动对养老策略调整变化的影响。研究发现:老年人的养老脆弱性随着年龄增长缓慢提高,家庭养老仍是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主要养老策略;随着年龄的推移和养老脆弱性的上升,农村空巢老人更倾向于选择家庭或平衡型养老策略。基于此,文章认为应推动农村空巢老人养老供给的多元化,着重强化家庭养老的基础性地位,同时要增强养老服务供给的多阶段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18.
劳动力迁移过程中的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研究   总被引:32,自引:7,他引:25  
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人口的外出务工,农村留守老人照料问题日益突出,2004年7月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组织了大型“农村流出人口对老年人生活影响”的调查,以此为基础,探讨农村青年劳动力人口外流对农村老年人生活照料的影响。一方面照料提供者的减少,农业劳动、家务劳动等负担的增加加剧了农村留守老人的健康和日常生活照料问题;另一方面社会照料网络如农村基层组织、农村社区、志愿者等为留守老人提供的照料体系还不完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网络对老年人提供的照料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农村劳动力外流弱化了家庭照料老人的功能而忽略了其对社会照料体系构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我国农村新"空巢"家庭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刘庚常 《人口研究》2004,28(1):48-52
最近 ,谭琳教授的《新“空巢家庭———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人口现象》一文引起笔者的强烈共鸣。她在文中指出 :随着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 ,一批新“空巢”家庭已经出现。此类“空巢”家庭的成员是那些长大成人了的独生子女的父母 ,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到 5 0岁 ,他们可能将在“空巢”家庭中生活 2 0~ 30年。她将新“空巢”家庭界定为 :我国城市第一代独生子女逐渐离家求学、就业和结婚后出现的一批以独生子女的父母为家庭成员的中年“空巢”家庭。谭琳教授的这施展新论引起笔者更加关注的是在我国农村 ,新“空巢”…  相似文献   

20.
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和少子老龄化的人口结构凸显了家庭在老年照料中的重要性和面临的危机。本文基于CLHLS数据库中的家庭动态调查数据,利用Heckman两阶段模型和Oaxaca分解方法,从劳动参与和工资水平两个方面验证照料老人给子女带来的机会成本。结果表明,老年照料会降低子女的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并使其承受逐渐扩大的隐性"工资惩罚",其中女性照料者面临更大的工资差距,但男性照料者的工资差距中"工资惩罚"所占比例更大。总体看,照料老人的子女要付出明显的机会成本。这些研究结论对我国老龄政策的制定、老年社会保障服务体系的发展以及劳动力市场的完善都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