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印度古代社会 印度古代社会的基本结构是一种半奴隶和全封建式的种姓划分制,或简称“种姓制”。种姓,用我们的话说,就是“阶级”或“阶层”。种姓制就是阶级社会。印度古代种姓(阶级)主要有四个;婆罗门种姓、刹帝利种姓,吠舍种姓、首陀罗种姓。  相似文献   

2.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特征之一。它实行世袭制和内婚制,是个非常复杂的现象。它不但奴役、残害了广大劳动者,剥夺了他们做人的权利,而且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大障碍。中国古代孔子的"学而优则仕"理念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推动了中国的发展,两相对比中可以了解阻碍印度社会进步的部分根源。  相似文献   

3.
印度传统文化特征论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度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底蕴丰厚,受地理环境、宗教传统、种姓制度、村社结构、语言断裂等影响,形成了多元复杂性、浓厚宗教性、极大包容性等特征.我们对印度传统文化的定位及其特征的论述,力图探索印度文化对印度社会进步、人的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种姓是印度社会特有的文明遗产,其中包罗万象、纷繁复杂,是印度历史进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它与印度教(婆罗门教)相结合,构建了一个举世无双的宗教等级制社会。那么它何以在印度得以发展成立?这是一个重要的文明与社会发展路径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三维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长期严重失业对印度政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严重的失业和贫困不仅使底层人民觉醒,用选票决定政党更迭,而且对印度宗教、种姓、族群冲突以及国家分裂倾向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解析印度失业对政治的影响可以为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中对待失业问题提供一种警示。  相似文献   

6.
泰戈尔的小说《戈拉》特别关注印度传统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及地位,他借两位主人公对种姓制、歧视妇女和崇古主义这三大印度现代化障碍性问题的激烈争论和现实探讨,鼓励印度知识分子自觉地把自身的命运与印度的命运联系地一起,以强调“整体”和“同一”的东方精神去勇敢面对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泰戈尔的生平、思想和创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泰戈尔生于印度孟加拉首府加尔各答,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发了财,成为柴明达(地主)。到了他父亲手里,家道中落,负了不少债务。他父亲深受印度启蒙运动大师罗阇·莫罕·罗易的思想影响,同时又接触到了西方的,特别是英国的学术文化,有民族主义倾向,参加过一些政治活动,热爱印度古代文化,但又与社会上传统风俗习惯相抵触,结果几乎被视为没有种姓的化外之人。泰戈尔降生的时候,正是印度民族资产阶级逐渐成长的时候。他的家庭同这个阶级有千丝万缕的关系。这一些都对泰戈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林布族居住在尼泊尔东部,是喜马拉雅山地民族中人口数量相对较多的一个族群。由于历史上印度高种姓阶层不断迁徙到林布族人居住的地方,林布族人被迫抵押肥沃的土地,甚至离开原住地外出谋生。挣到钱的林布族人回到家乡,不仅赎回质押的土地,还开始从事其他贸易,取代往日的头人成了地方精英。林布族人对种姓制度的认识表明了他们具有民族主义情结,但社会结构的急剧变迁又让林布族文化逐渐与印度文化趋同。林布族妇女的权力在社会结构变迁中发生了很大变化,这是经济活动和文化接触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姜玉洪 《北方论丛》2001,2(3):61-62
印度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古老的东方大国,对人类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印度又是一个神秘的国度,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文化传统直接影响了印度的发展,那私探索印度深层社会结构的三个基本层面:公社结构、身份种姓和文化断裂,便可以推论出印度社会传统的主要特点是其离散性。  相似文献   

10.
印度妇女是世界上最为悲惨的妇女,森严的封建礼法制度规定她们处于无权地位———从人格到经济上都得不到独立;而印度特有的封建产物———种姓制度又给她们牢牢地加缚了一条锁链  相似文献   

11.
《薄伽梵歌》是印度最著名的经典,它不但是宗教文献,也是印度人从古至今的精神依靠和生活指南,被现代印度人尊为他们的"圣经",几千年以来一直流传不断。《薄伽梵歌》包含着复杂的印度古代正统派的哲学思想,它还具有丰富的伦理道德的说教,是人们社会生活的规范,也是宗教修行的典范。本文根据《薄伽梵歌》一书,将其伦理道德思想理论做出了整理和归纳,充分挖掘其合理的成分,分析它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作用。由此使我们了解到同属东方文明古国的印度其伦理道德观是如何形成的,它又是怎样影响其社会发展进程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印度人民党(Bharatiya Janata Party,BJP)的强势崛起与印度崛起一样备受国际社会关注。BJP的选举成功主要得益于其对低种姓和贫困阶层选民的成功吸引。然而,BJP与这些选民群体的意识形态、政策主张、利益诉求不完全一致。尽管BJP大选获胜得益于意识形态的调整、选举策略的改进、领导人的个人魅力以及基层工作的开展等因素,但从政党-选民关系演变的角度看,最重要的是BJP抓住了印度政治的特性,成功构建了一种可称为“民粹型”的政党-选民关系。在此关系中,BJP不仅与基层选民建立了直接联系,还利用领袖的个人魅力与福利分配来换取选票,同时灵活应用印度教民族主义的民粹话语开展政治动员,进而获得了更多选民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职业保留制度及其在中国的存在职业保留制度是禁止或限制某类国民从事某些职业(或行业),而让另一类国民独占这些职业或者享受就业优先权的制度形式.被保留的职业一般都是地位较高、条件较好和待遇较厚的职业,有资格独占这些被保留职业的国民一般均为国民的上层.职业分类、国民分等和就业机会封闭是职业保留制度的基本特征.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职业保留制度并不鲜见,它往往与复杂的民族、种族、种姓或宗教关系联系在一起.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就是严格划分种姓和职业水袭的社会制度,婆罗门垄断着祭祀神权,刹帝利独占着军政大权,吠舍和首陀罗则只能世代作为体力劳动者,而“不可接触”的旃荼罗(贱民)则只配“扫除污物”.幕府统治时期的日本也是一个职业固定的社会,士(武士)、农、工、商只能各守其业,不得逾越,而位居四民等级之外的“秽多”和“非人”则只能世代以贱业为生.中世纪欧洲各国对犹太人压迫与歧视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限制犹太人从事某类职业和行业,  相似文献   

14.
1 王统照的好友——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瞿世英说:在中国文学家中,最受泰戈尔影响的有二人,一位是冰心女士,再一位就是王统照,“他的思想受太谷尔(即泰戈尔)的影响很深”。王统照当时在座听了这番话,后来还将它加了按语,编入北京《文学旬刊》。可见,在唤醒王统照创作灵感的外国作家之中,泰戈尔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位置。泰戈尔是印度近代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王统照对印度文学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20年,他曾在《曙光》杂志上发表《印度诗人葛拜耳之略传与其诗之表象》的论文。不过,他  相似文献   

15.
周昭 《云南社会科学》2008,27(3):112-116
概括当前印度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近年来印度促进农村非农产业发展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制定发展方针、推进经济自由化改革、提供信贷支持、招商引资、加快政府分权改革进程等;指出印度农村非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发展资金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根深蒂固的种姓歧视制度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关于道德民族性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一些时候,我们对道德的阶级性谈的很多,而对道德的民族性则谈的很少,但它却是我们经常碰到的重要问题之一。它不但与爱国主义有关,而且也同批判继承民族的优秀道德传统有关。因此,想对这个问题做一些探讨。这里只谈如下三个问题。 道德的民族性与阶级性 当我们考察道德现象时,就会发现,不同的民族,在道德意识、道德心理、道德情感,──从而在道德规范、道德风习与道德评价上有许多不同。例如在中世纪,欧洲人把宗教戒律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最高“道德命令”,而主宰中国人的却不是上帝,而是“君”“父”。日本人崇尚“武士道”精神,印度人有根深蒂固的“种姓”观念,而近代西方人却爱讲“自  相似文献   

17.
印度神话对《西游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游记》这一神话小说,主要是在中国社会的现实斗争的基础上产生的,有如上节所说,可是我们也不能否定印度的神话和叙事诗给于西游记以一定影响。尤其是印度两大叙事诗之一——摩罗耶那给它的影响。印度的佛教是给于过去中国思想界以极大的和直接的影响的。而印度的文学艺术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中国文学艺术以更多的艺术形式,更多的幻想色彩和更多的艺术想象力。六朝的鬼神志怪书中,有些片断记事都是取之于印度的。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已指出这点。但西游记和印度神话及叙事诗的关系,似乎还没有人提起过。我想也在这里谈一谈。  相似文献   

18.
19世纪的印度霍乱流行是理解人类文明与生态环境互动关系的良好切入点。作为印度文化传统中的重要组成,朝圣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霍乱疫情的暴发和扩散。印度地区的霍乱所呈现出的地方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流行病学特征,在空间和时间上与印度朝圣息息相关。印度朝圣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制度环境形塑了霍乱的流行模式,影响着霍乱流行的广度和强度。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印度同是古代东方文化的两个主要发源地 ,两国人民很早就创造了辉煌的文化成就。但是两国的文化类型、文化特色等却存在明显的差异 ,具体表现在 :1 印度传统的民族文化是典型的宗教型文化 ,而中国传统的民族文化则是典型的伦理型文化 ;2 印度文化处于经常性的断裂 ,而中国文化则以其独树一帜的延续性而见著 ;3 印度文化是由众多境外徙来民族与当地土著居民共同创造的多元文化 ,而中国文化体系则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一元文化 ;4 印度具有世界独一无二的种姓制度 ,而中国则从未产生严格的等级制度。由于民族文化的差异 ,在传统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穆斯林世界的含义当代人总说生活在地球村 ,意思是全世界现在已连为一体 ,地球上不同的人遭遇着相同的问题 ,因此我们也得互相团结。一方面 ,这种说法暗含一种集体责任的意味。另一方面 ,在实际运用时 ,人们常以此说明世界经济尤其是笔者最了解的南半球经济已结合成一个全球体系 ,如果仔细观察 ,这个体系的确很像一个村庄。这个地球村像大多数村庄一样 ,男女之间、不同种姓和民族(在地球村里还有国家和次国家集团)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结构失衡 ,即精英决策者与没权没势的人之间的失衡。人们在获得资源、信息和权力方面存在着根本的不平等 ,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