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隔代教育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家庭教育中的重要人物。他们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文化、职业、地域、籍贯等,大家聚合在一起照顾孙辈,分歧、矛盾不可避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要问谁说了算?"清官难断家务事"啊!我认为:既然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养好、管好、教好孙辈,走到一起来,祖辈就要尽最大努力结成隔代教育的"统一战线",齐心协力教育孙辈。  相似文献   

2.
正祖辈教育的目标是让孙辈回归其父母吗?我认为:尽管孙辈幼时由祖辈带,祖辈不能把"标尺"定在回归父母上,孙辈最终要长大成人,参与隔代教育的祖辈要为孙辈今后自立着想,以此为指导来规划、实施对孙辈的教育。这不是仅用"主角""配角"能概括得了的。作为年轻的母亲,我有与参与隔代教育祖辈交往的体验,以下几点可供参考。第一,要学会"撒手"。祖辈一定要让年轻父母学会承担父母的责任。目前社会上  相似文献   

3.
孙辈教育,也称隔代教育,就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来养育“第三代”。如今,祖辈参与孙辈养育越来越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而这其中较常见的问题就是祖辈对孩子过度限制或保护、处处百依百顺、迁就溺爱等,由此还引发了不少家庭矛盾,如父母与子女的矛盾、岳父母与女婿的矛盾等。针对这些问题,长宁区社区教育开设了特色课程《孙辈教育》。  相似文献   

4.
史称宋代的壮族首领侬智高是一位“能属文”①、“善用兵”②的人物。纵览壮族古史,象他这样文武兼备的人物是不多见的。然而,翻开中国汉文古籍,侬智高却足足被骂了九百多年。时至今日,赞颂者有之,贬骂者亦不乏其人。究竟侬智高是该赞颂、肯定的人物呢,还是该贬骂、否定的人物?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在这里谈一些粗浅意见,就教于史学界的同志们。  相似文献   

5.
胡伟先 《老友》2014,(1):41-41
正我与老伴商量好了,除夕夜吃完饭后,我俩就给孙辈们发压岁钱,但是今年我俩准备换个方式,不直接给红包,而是仿照中央电视台《开心辞典》栏目的形式,向孙辈们提问,谁答对了,就给谁一个红包。当然,那红包里已经装好了压岁钱。大孙子是硕士研究生,孙女是英语专业大三的学生,我私下对他们说:"你们只用答一个问题,其他的问题就装不懂,让小孙子去答。他  相似文献   

6.
王纯 《老友》2013,(9):41-41
婆婆不识字,所以我总觉得和她没有共同语言。平时我和婆婆之间的交流,也仅限于询问一些家庭琐事。虽然我们表面上很和睦,但在心里,我还是觉得难以沟通。有一次,我给一家杂志写了一篇关于婆婆的文章。我女儿看了,拿着样刊跑过去,兴奋地对婆婆说:"奶奶,我妈妈在文章里写你了。"婆婆听了很开心,拿过样刊就看。她看了两眼,问我女儿:"在哪  相似文献   

7.
总有人陪醉     
郭威威 《可乐》2008,(5):9-10
搀扶就是哥们儿豪气地伸出手,抹掉两人心中的泪。房东不坏我狠狠地将房卡甩到张海栋脸上,"啪"的一声合上他的破笔记本,吼道:"姐姐我不和你过了。你总是6点钟就开始放你的破音响,严重影响我的睡眠质量,加速皮肤衰老。我还等着嫁人呢,不能把青春毁在你手上。"张海栋嬉皮笑脸地说:"姐姐,你眼影画得不对称。继续骂下去,上班要迟到。骂了这么久,  相似文献   

8.
《老友》2015,(4):39
近年来,随着年轻一代职场竞争、家庭经济双重压力的增大,隔代抚养已然成为一种新型家庭模式。对许多老年人来说,有小孩子在身边的日子,辛苦是不言而喻的,但回报也是丰厚的:看着孙辈在自己的呵护下健康成长,不比做什么都幸福吗?虽然年轻人对怎样抚养后代与他  相似文献   

9.
劳动力大规模外流使得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受到极大冲击,许多离散型家庭出现。离散型家庭主要包括留守家庭、隔代家庭和空巢家庭。通过对豫东地区8个村庄自杀案例的实证分析发现,在这三种家庭类型中,老人自杀原因存在较大差异:留守家庭中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是婆媳矛盾。在隔代家庭中,抚养孙辈的经济压力与对孙辈照顾的代际矛盾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而在空巢家庭中,日常生活照料与精神慰藉的缺失是老人自杀的主要原因。因此,应根据离散家庭类型进行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群体制定不同的制度与政策,从而构建可操作性较强的农村老人关爱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0.
我老伴汤泰京,今年七十六岁。从一九九八年她就开始上老年大学。上课期间,老伴很少请假。记得有一次她与孙女同时出门上学。孙女对她说:"奶奶,今天下这么大的雨,你就不要去上学吧?"我老伴反问孙女:"婷婷,你今天不去上学,行不行?"孙女说:"当然不行,我们宜春中学有  相似文献   

11.
几天前,女儿对我说:"你会写文章,我不会写文章,你觉得你聪明,那我考一下你的智力如何?"我说:"好吧!"女儿说:"有一个又聋又哑的人,到商店买钉子,对售货员做了一个左手两个指头立在柜台上,右手握拳做敲击状的手势。售货员给他拿来一把锤子,聋哑人摇摇头,晃了晃  相似文献   

12.
我女儿小时候曾经养过几只流浪猫、流浪狗,但最后都因为各种原因送了人,每次把它们送走的时候,全家人都很伤感。2000年女儿痛遭家庭变故后,又收养一只小狗。我和丈夫跟她说:你要养它,就得养它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谨慎的客人     
正祖辈在隔代教育中要扮演多重角色。不少祖辈在儿女有了孩子以后,就自然而然地承担起了带养孙辈的任务,成为不折不扣的带孩子的"老仆人"。他们带养时全心全意,就怕孙辈有点什么意外;同时还要为上班的子女操心,担当了"买汰烧"的任务。虽累,却任劳任怨。在隔代教育中,很多时候是祖辈到子女家去照顾孙辈,有时也得扮演客人的角色,客客气气地与下一代相处。祖辈毕竟不是住在自己的家里,特别是去和儿媳妇、女婿一  相似文献   

14.
刘莲珍 《社区》2002,(16):54-54
老公有一个很女性化的名字:杜伊,但人可没有一点女性化的柔情,相反,性格急躁、易怒。幸亏人并不坏,发过火后便后悔不迭,死皮赖脸地要跟你和好。“二人世界”时这种家庭闹剧频繁上演,但因为掌握了他的秉性并没有造成多大危害。女儿出世后,尤其是女儿到了懂事的年龄,老公的恶劣脾  相似文献   

15.
孙女的提问     
我的孙女十四岁,在市中读初三。她暑期回家玩,有一天,突然问老伴:"奶奶,您和爷爷是怎样谈恋爱结婚的呀?"孙女突如其来的提问,问得老伴的老脸绯红,嗔怪道:"你小小年纪,问那个事干嘛?!"孙女眼睛一眨一眨,翘起小嘴巴走了。事后,老伴对我谈起这件事,  相似文献   

16.
正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教育思想家,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怀,倡导并实践了爱的教育,他爱教育,爱学校,爱学生,称学生和学校为"爱人",令人耳目一新,也给我很大的启示。陶行知先生当校长的时候,有一天看到一位男生用砖头砸同学,便将其制止并叫他到校长办公室去。当陶校长回到办公室时,男孩已经等在那里了。陶行知掏出一颗糖给这位同学:"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比我先到办公室。"接着他又掏出一颗糖,说:"这也是给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尊重我。"男孩将信将疑地接过第二颗糖,陶  相似文献   

17.
报载新华社1992年9月18日电,电文中说,大陆艺术家代表团在台湾受到了各界人士的热烈欢迎。李玲玉说,在台湾有一件事让她永远难忘。电文说:“在欢迎宴会上,蒋纬国先生唱了一首台湾歌曲《你侬我侬》,歌词大意是两个泥人揉在一起捏成一个泥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电文中提到的《你侬我侬》,不知是什么人配曲的,但如果说歌词,却根本不是什么台湾歌曲,而是大约680年前一位才女写的著名的《我侬词》。  相似文献   

18.
《北方人》2008,(5)
有一位法官在宣判了一个杀人犯死刑后,走到这个囚犯面前,对他说":请问,你还有什么话对你的家人说吗?""你去死吧,你这个伪君子、混蛋,你对我的裁决不公正!"囚犯狠狠地把法官骂了一通。  相似文献   

19.
"嫁个女儿满堂空,娶个媳妇满堂红。"是清末民初时民俗的真实写照。夏承焘、马孟容的老师张棡系一代名士,原有良田数百亩,嫁了四个女儿后,居然家庭经济拮据,债台高筑,他有诗记之"身缘债重思轻减,田为钱  相似文献   

20.
陈广智 《老友》2013,(9):1-1
报载:2013年1月3日,内蒙古包头市的长寿之星管氏享年121岁,在养孙女司玉英的陪伴中静静离世。司玉英精心伺候管氏30多年,连司玉英的女儿女婿都对老人很好,小区内的居民经常可以看到曾孙女婿背着老人出门的情景。司玉英和女儿女婿伺候管氏多年的举动说明,孝心是可以传递的。记得中央电视台播过一则公益广告《将爱心传递下去》,讲的是一个家庭生活的故事: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