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晁天义在《求是学刊》2005年第1期上撰文指出,在20世纪的中国古史研究中,关于巫术文化的讨论无疑占有重要的地位。在英国古典进化论派人类学家J·G·弗雷泽“巫术时代论”错误观点的影响下,近年来国内的不少古史研究者将史前中国解释为巫术占主导地位的社会,对历史上各种来源多样、性质复杂的传说不加辨析和区分,而是无一例外地视为著名巫师及其巫术的证据,这是近年来中国古史研究中一种显著的错误倾向。这种错误倾向之所以出现,一方面是由于研究者对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化精神的错误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主流精神“重现实而轻玄想”。在这…  相似文献   

2.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叶,中国川西平原的“三星堆文化”以广汉三星堆一号、二号祭祀坑重大考古发现为标志,向世人敞开了一座公元前14-11世纪古蜀文明的神秘殿堂。其中二号坑圆柱形眼睛的青铜面具尤为特殊。本文认为这种面具与“眼睛巫术”有关,是具有跨民族意义的巫术人类学现象。  相似文献   

3.
宗教人类学作为一门利用人类学方法研究宗教现象的新兴学科,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备受关注,但是学者们对本学科的学术遗产却梳理不够,一些前辈学术大师的学术思想仍然亟待重新阐释,如本文所讨论的著名民族学家莫斯的《一般巫术理论概要》。概而言之,"一般巫术理论"包含有巫术要素理论、巫术信仰理论、玛纳理论以及巫术集体表现理论等多方面的内...  相似文献   

4.
巫术与古代医学同源,巫医分离之后,一直还对古代中医药产生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在医理、治法和方药方面。古代中医的取象比类思维,就是象思维,这是典型的巫术思维,是通过获取事物的“象”,然后把这种“象”进行“比类”——类比、推理,得出一定结论的思维方法。中医药在治法和方药方面是医疗实践经验的总结,在建构理论体系时,古代中医的理法方药无不受到古代巫术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思维方式受到了象思维为主的巫术思维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楚地节日巫术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地素有崇巫尚卜的传统,这种传统在民间节日中有着突出表现。人们在节日中利用着各种巫术手段为自己的生活服务。节日巫术行为依其性质,大致可划分为驱邪巫术、求福巫术与预知巫术三种形态,当然三种形态间并无明显分界。由于岁时节日依自然时序与人文时序的变化而出现节日主题的变换,因此巫术形态也因之发生主从地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巫术作为理性的“他者”,一直遭到理性的压制和排斥,必须打破理性的霸权,打开并思考“他者”的空间,重新表述巫术和理性的复杂关系,而分别以二者为根据的巫术治疗法和心理分析法对精神病治疗的惊人相似也有助于打破理性的神话,发现巫术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童谣巫术论     
童谣具有巫术色彩,在内容上主要表现为:对自然现象的禳解;对动植物的褒贬;对社会、人生问题的关注;对儿童的呵护.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以语言作为巫术手段;寓巫术于游戏之中,与仪式歌关系密切.童谣巫术色彩的成因与集体无意识、儿童思维特征、被人有意添加有关.巫术色彩影响童谣的内容与形式,影响儿童的成长,一定程度上对社会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8.
夸父神话和逐日巫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海经》夸父逐日中的“入日”之“入”,乃动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使太阳下去”.夸父手执桃木杖能够将太阳赶下去,是远古先民出于消除旱灾而进行的一种巫术活动.因此,夸父逐日神话是巫术的,而不是宗教性的.  相似文献   

9.
客家巫术文化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巫术是原始人类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一种认识途径和控制方式。巫术文化作为人类认识文化进程的重要阶段,对后世文化产生过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因而成为民族文化和民俗形态的母源。客家人作为河洛文化的传人,楚越故地的"客人",其巫术文化吸收了中原礼仪文化和南方楚巫文化的营养,并加以改造,形成了独特的客家巫术文化,并对客家人的世界观、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政治巫术是基于两汉政治史的特质而提出的概念,指巫术在国家政治中的运用,即用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影响和改变政治事件的运行和政治局面的形成。政治巫术包括理论层面和实践层面。政治巫术理论是对国家政治事件发生顺序的规律的解释,对政治运行规律的把握主要基于"同类相动"和"果必同因"的思维律。两汉政治巫术理论的原理是围绕"阴阳"、"五行"、"天命"这几个基核展开的,这些观念与国家政治相联系形成完整的理论系统是一个逐渐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巫术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同时也持久地存在于人类文明的历程中。即使在现代社会,巫术也并没有消亡,一方面它仍然以活的形态存在,另一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地的民族心理和思维方式。在中国,巫术对中国民间信仰的影响依然存在。巫术的思维方式使得中国民众把宗教理解成巫术,理解成获取实利的手段,而维护的是儒家的强势伦理。  相似文献   

12.
民国时期的灾害与巫术救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国时期频繁的自然灾害,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也极大地削弱了社会的抗灾能力。面对无情的灾害,民间仍然盛行巫术救荒。探究其原因主要有:灾害频频发生,社会动荡不安,民众把希望寄托于某种神秘力量的支持;社会生产力发展缓慢,科学技术不发达,民众受教育程度低,遇有天灾,人们就求助于超自然的神灵;中国传统社会形成的对神灵的信仰已编织进广大民众的生活,成为潜藏在传统社会里的仪式性、符号性的交往和互动方式;政府通过祭祀鬼神的仪式,宣传天命论,用祈神保佑来转移民众的不满情绪,使现存社会秩序合法化和神圣化。  相似文献   

13.
鲁迅先生同叶圣陶、陈衡哲共同完成了中国古典小说到现代小说的过渡,并且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成为了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作品开创了多种情节结构模式,如他的“故乡情节”模式,引发了乡土文学的创作;他的“离去—归来—再离去”所引申出来的“游子回乡”模式,以及《  相似文献   

14.
壮族麽教从越巫发展而来,虽然已逐步脱离原始宗教,并向人为宗教过渡,形成壮族特有的民间宗教形态,但是,麽教仍保留有浓厚的巫术、巫医、巫卜、巫法等原始巫文化观念及信仰,具体表现在麽教超度亡灵、禳解祈福法事仪式以及麽教经书中。  相似文献   

15.
门神信仰的思想基础应从原始思维的特殊性中去寻找,而鬼神观念的滥觞则是门神信仰产生的直接动因。门神信仰实质上是一种巫术信仰,它通过巫术的方式去实现镇鬼辟邪的结果。在我们看来,这种信仰是非理性的、没有实际效果的,但是对门神信仰的创造者和传播者来讲,这是实用的、成功的。当然,随着社会的变迁和科技的进步, 门神信仰的功能也会发生变异,其中的神秘性因素会逐渐淡化以至消失,而趋向于世俗化、装饰化。  相似文献   

16.
傩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我国南方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依然存在,特别是在节俗中表现尤为突出。本文陈述了傩在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中的表现形态及存在原因,从而揭示出南方少数民族节俗中傩所蕴含的巫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7.
作为巫书的《周易》 ,在其本经中摄取了大量的物象来说明巫理。这说明 ,在原始巫术中直觉和想像起着重要作用 ,作为人类童年思维中最高智慧的原始巫术思维与原朴艺术思维是相通的。通过对《周易》本经中动物、植物、日用器物形象的分析 ,可以揭示古代巫师“立象明卦”的心理机制 ,进而探明原始巫术“取象”与后代文学创作中塑造形象的异质同构关系 ,从而开拓中国上古文学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8.
“乐”脱胎于远古的巫术礼仪和图腾歌舞。本从“乐”的字源学开始,在中国以农业立国和巫史传统的社会、化背景下重视音乐对于古代中国人的重大意义,找到“乐”(yue)和“乐”(le)的关系,并通过和西方基督教化之“原罪”意识的比较,了解“乐”(le)是天人合一思维方式的表现,是人格的自觉和执着于现世人生的标志。它与西方人“两个世界”的宗教意识相异,却与宗教的功能相同-安顿人的精神,这是中国“乐”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浮士德》这部作品洋洋大观,涉猎极广,出现了多样母题,如死亡与重生、爱情、巫术等,而行文紧凑,结构精巧,母题的纷呈没有影响其整体意韵,反而赋予其独特的魅力。通过分析其中的主要母题,从全新的视野解读了这部经典作品。  相似文献   

20.
在古文化中,名字与人格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联.据此,从命名礼切入,是研究屈原人格构成的新视角.<离骚>篇首,屈原在自述名字的由来时,涉及命名礼这一古文化内容.通过对屈原命名礼的分析,清晰见出屈原名字的综合内涵存有"巫"与"圣"两种文化因子.这两种文化因子预置了屈原的心路历程,预置了他的价值体系与审美取向.也正是这两种文化因子的并存互渗、相摩相荡,使屈原的人格蕴含着宗教精神和理性精神,呈现为多彩的双基建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