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针对日语中こ、そ、ぁ系列的指示词进行统计考察,来探明各类指示词在实际使用中的频率,并对产生这样使用频率差异的原因进行粗浅的分析.当然,日语指示词中还有"と"系列,因其指示的是不定称,在本文中暂不做详细考察.  相似文献   

2.
浅谈"自V"     
"自V"是古代汉语一种常见的结构,"自"是兼类词,"V"是动词,"自"与"V"之间的关系随着"自"的词性变化而变化.当"自"是指示自身的代词时,"自"与"V"的关系比较复杂,常见的有主谓结构"自V"和动宾结构的"自V"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里的"若"系指代词有指示和疑问两类:变文是最早可见到指示词"惹子"、"日"的文献,"惹(子)"应由"若"音变而来,"日"则大约是"惹子"的缩约音.变文里"若"系疑问代词,较之此前出现了新的组合形式或体现出新的组合特点;变文里的"若为"则绝大多数用于设问,校注者一律看作套语用词是不妥当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古文字资料及《诗经》的研究,解决了为什么同样是指示代词,"是"能发展为表达肯定判断的系词,而"此"却没能发展为表达肯定判断的系词.同时,对与这两个词有很大关系的"匪"和"彼"进行研究,论述了"皮"和"彼"之间的关系,得出"皮"和"彼"在表示代词"bǐ"这个义项上是古今字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汉语方言指示词是一种具有异类多义性的多功能语素,可用语义图模型予以解释.方言指示词共有"基本指示""定指""篇章直指"等19种语义或功能,其异类多义性表现为兼属多个句法范畴,同时伴有合音、轻读、声调合并的语音弱化现象.个体量词兼做定冠词、不定冠词等语法标记是"指(一)+量"结构成分脱落造成的无语义联系的同形现象.结构助词"之""底""者"是同属"指示"范畴的多功能指示词,"底"是"之"的语音弱化形式,"者"是"之"的另一字形.  相似文献   

6.
江蓝生先生在<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中国语文>2008年第6期)一文中提到:"果不然"由"果然"和"不出所料"两个同义概念叠加整合而来,"果不其然"则是在韵律习惯的影响下,由"果不然"加上一个指示词"其"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汉语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我们"在各种不同的言语活动中往往呈现出较为复杂的人称指示功能,需从语用的角度依据具体的语境方可确定.本文在综述国内语用学对这方面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将其运用于词典对"我/我们"释义的改进,从而揭示了"我/我们"人称指示功能的研究对词典释义的启示作用:1)词典编纂者应紧密跟踪语用学研究从语境角度研究意义;2)词典编纂人员本身也应积极开展词目词的语境意义研究.  相似文献   

8.
克里普克关于后验必然命题的论证基于"专名是严格指示词"这样一个前提,而"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只是一种模态直觉的结果,也就是说这样一个前提是先验的.这样一来,也就使得克里普克的后验必然命题具有了先验的性质.  相似文献   

9.
在日语中,指示某人、某物、某事、某地等时,要用指示词"こ、そ、あ"系列词,但"こ、そ、あ"系列词并非单纯指示这件事、这个人或那件事、那个人等.它跟具体语境中出现的或隐含的人、事、物等都有远、近、亲、疏的关系之分.本文拟对"こ、そ、あ"系列词的用法、它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它们之间的细微区别做一简单的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0.
因汉语指示词为三分法,日语指示词为二分法,日中指示词相互不存在简单的对应关系.通过对日中两国文学作品中指示词的运用情况进行对比,发现中日指示词机能上的不同,以及日语人称代词没有汉语人称代词使用范围广泛,中日“指示词+时间”的用法所表示的意义有一定差别.这是引起指示词不对应的重要要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在前人基础上对表示“进入”义的“进”对“入”的历时替换作出进一步补正,认为表示实在意义的“进”在历时发展中逐渐替代了“入”;而表示抽象意义的“进入”时,“进”对“入”的替换有很大的局限性,只有少数组合中的“入”可被“进”替换。  相似文献   

12.
合肥方言"子"尾词和"头"尾词比较丰富,代表安徽江淮方言词汇的一种典型特征。其中"子"尾词以两字组、三字组为主,"头"尾词以两字组居多。"子"尾词词性大多为名词,也有少数是代词、数量词、动词或形容词;"头"尾词分别有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词缀"子"在"子"尾词中主要用来表达说话人"指小增恶"的主观评价态度,词缀"头"在"头"尾词中分别表达"指小增恶"、事物发展的势头或来由以及某件事是否值得去做等多种功用。  相似文献   

13.
程俊英、蒋见元在《诗经注析》中认为诗经中有许多通假现象,但其中有一些字释作通假并不妥当。文章对其中部分不合理通假进行考证,并归纳出该书中四种通假注释错误:分别是异体字误作通假、古今字认作通假、滥用通假和本字借字相混。  相似文献   

14.
“裸”族词语的语义演变——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主要从原型理论的角度来论述"裸"族词语的原型效应,分析其演变形式并揭示其演变的社会、文化原因。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词义特点制约,《左传》愧耻义系诸词同一义位各词的结构特征具有明显差异,其意义特点与结构功能呈现出明显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别人”与“别个”在汉语词汇史上是两个很重要的词。通过实例证实表“另外之人”意义的“别人”在隋时已经出现,在中唐后成为习语,经宋元明清沿用至今,现在发展为专门的人称代词;“别个”一开始是以“另外之人”意义在宋代开始使用,元明代“别个”发展到不仅有表其他的人之义,还有表指其它事物、其它方面之义。“别人”只用作旁指人的指示代词,而“别个”除此外,还可用于旁指事物的指示代词,它们在语法功能上没有表现差异,都能作主语、宾语、定语、同位语等。  相似文献   

17.
“门”族网络新词及其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震惊世界的水门事件之后,"门"族新词凭借着互联网的传播优势,成为又一颇具势力的网络新词族。本文旨在探求"门"源及"门"义的过程中揭示"门"族网络新词的衍生机制及所折射出的社会文化心理,同时进一步推动新词新语特别是汉语外来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广韵》引《说文》旨在释义,《广韵》引文与大徐《说文》表现三类情况:完全相同、准相同、不同。通过《广韵》引文与大徐《说文》比较,梳理分类兼论得失。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哲学史中,“写什么”的问题是关于真理或观念的本体论问题,“怎么写”的问题,是词语本身的问题,或形式问题。20世纪欧洲哲学的倾向,是以“怎么写”代替“写什么”,从而使哲学理解方式本身发生了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补高邮王氏说文谐声谱》为参考,对《说文解字》中收录的三十五个以“合”得声的字进行字族分析。结论认为“合”的本义应为“盒子”,以“合”为母文的同族字主要以“盒子”“覆盖、遮蔽”“相合、对合”“聚合、敛合”为义核,并论证了这些孳乳字的意义与母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