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46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经空肠造瘘早期应用肠内营养的护理方法及疗效.结果 146例患者均得到了有效的肠内营养支持.结论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既简单、经济、安全、可行,又能够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出现,科学有效的护理有利于术后肠内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腹部术后胃瘫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经确诊的11例腹部手术后胃瘫患者均放置鼻胃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 EN)治疗,观察患者的适应情况、肛门排气;前白蛋白及淋巴细胞计数等营养状况的变化,做好肠内营养的护理。结果本组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和前白蛋白术后较术前有显著改变,显示术后早期EN可提高营养状况和机体免疫功能;所有患者胃肠功能均恢复,无再次手术,无相关并发症。结论腹部术后胃瘫患者应用肠内营养可以缩短胃瘫的病程,采用鼻胃肠营养管泵入肠内营养的方法符合生理,且经济、安全、方便,又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卒中致吞咽障碍老年患者实施胃造瘘术后的康复护理,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方法对50例康复组患者实施吞咽功能训练、造瘘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胃肠造瘘管使用时间和对50例对照患者留置胃管康复护理、营养支持等护理措施,观察胃管使用时间观察。结果35例患者术后1—1.5年恢复吞咽功能,拔除造瘘管,15例患者带管至今。康复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X2=6.25,P〈0.05。结论对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实施胃造瘘术后康复护理能降低鼻饲管所致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增加患者营养,有利于疾病恢复,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肝胆胰外科接受治疗与护理的老年腹部术后患者85例,入选对象随机被分为早期营养干预组(48小时内行营养护理,43例)和对照组(≥48小时行营养护理,42例,对照组),营养护理包括肠内营养(EN)及肠外营养护理(PN),出院前评估各类疗效指标。结果早期营养护理组的摄食开始时间、恢复肠鸣音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频度、ICU停留时间、开始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总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或P〈0.05)。结论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可以明显改善老年腹部术后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探讨胃肠术后肠内营养的过程及中后期肠外营养状况,认为全胃切除术患者术中放置导管式肠内营养性空肠造瘘是安全、有效和廉价的营养支持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前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老年胃肠道肿瘤手术患者60例,实施术前期肠内营养支持30例为A组,同期30例未进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的同类患者为B组,分别于术前及术后进行判断和测定患者体重、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指标,观察术后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术前、术后各项营养指标A组明显优于B组(P0.05),术后A组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A组与B组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人胃肠道肿瘤手术的术前准备期应用肠内营养支持临床疗效显著,能增加手术耐受能力和减少术后并发症及感染的发生,促进患者快速恢复,缩短患者住院时间等,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与肠外营养的应用效果。方法抽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50例作为观察对象,参考患者营养支持方案,将肠内营养支持的25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外25例肠外营养支持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体重等指标均不存在显著差异。术后7天观察组患者的体重与前白蛋白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两组患者于术前对比并无显著差异,经不同方案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术后3天与术后7天的淋巴细胞总数均明显大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00%,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0.0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以外科手术为主要治疗手段,但整体治疗效果及康复情况还会受到营养支持的影响,本次研究进一步证实了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早期肠内营养更有助于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期营养护理方法对老年腹部术后患者疗效指标影响。方法随机选择于2015年5月至2016年5月间我院收治与护理的80例老年腹部手术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电脑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常规组,每组各40例,其中常规组患者给予≥48小时营养护理,研究组给予48小时营养护理(早期营养护理),主要包括肠外营养护理、肠内营养护理,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成效指标。结果研究组40例患者肛门排气时间、开始饮食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ICU停留时间、下床活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等各类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组,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27.5%)显著低于常规组(55%)(P0.05)。结论对于老年腹部术后的患者,实施早期营养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术后肠胃恢复情况,同时还可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对老年胃癌患者护理效果进行分析和探究。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7年6月患有胃癌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给予对照组肠外营养支持,给予观察组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经过治疗之后,对两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时间以及经过治疗后血清C反应蛋白、白蛋白、转铁蛋白含量进行对比和分析。结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采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于老年患者的术后恢复有着巨大的帮助,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胃癌根治术后行不同途径的营养支持对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态的影响。方法本次研究以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我院行胃癌根治术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排号,采用随机数字法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A组术后留置空肠营养管行肠内营养,B组术后不留置营养管行肠内营养,C组由中心静脉行肠外营养。对比三组干预后血清清蛋白(ALB)、转铁蛋白(TFN)、前清蛋白(PA)、血红蛋白(Hb)的水平变化情况、患者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住院时间、住院时期发生的并发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A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12. 933,3. 755,15. 962和7. 132,P 0. 05); B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8. 873,2. 874,12. 016和3. 769,P 0. 05); C组治疗后ALB,TFN,PA,Hb水平均显著的高于治疗前组(t分别为7. 187,2. 635,11. 837和2. 984,P 0. 05);各组治疗后ALB,TFN,PA,Hb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5. 172,1. 957,2. 737,3. 172,P 0. 05);组间行SNK-q检验两两对比结果显示AB两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 A、B两组与C组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在拔除引流管时间、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显示有统计学差异(t分别为1. 352,4. 978和3. 873,P 0. 05);而进一步行两两对比显示A、B两组在肠功能恢复时间、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C组(P 0. 05),A、B两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0. 05);三组患者出现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尿路感染、肝功能异常、低钾血症、低血糖的概率无统计学差异(χ2值分别为1. 157,0. 478,2. 736,2. 384,4. 098,2. 893,P 0. 05)。结论胃癌根治性术后应早期行肠内营养,其可促进患者各项营养指标的恢复,同时加快胃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下床时间和住院天数,对患者机体状况的恢复起着促进作用,同时,行不留置空肠营养管的早期肠内营养虽在机体恢复上与留置空肠营养管无明显差别,但其可减少患者痛苦,临床简便易行,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90例老年胃癌患者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和传统肠内营养组(TEN),进行临床研究.结果全部患者在研究期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无明显肝肾功能改变,患者均能耐受术后肠内营养.术后第9d同第1d相比,EEN组、TEN组患者PA、外周血TLC明显升高,EEN组TF、CD4 、CD4 /CD8 明显升高(P<0.05).同期相比,术后第9天EEN组PA、TF、外周血TLC、CD3 、CD4 、CD4 /CD8 明显高于TEN组(P<0.05),肛门排气时间较TEN组早(P<0.05).结论老年胃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行,能更好地改善老年胃癌患者的营养状况,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护理重症胰腺炎患者的方法,评估其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3月~2015年3月诊治的48例重症胰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行早期肠内营养护理,对照组行全肠外营养护理。观察记录两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感染率、住院时间情况,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10天后血红蛋白指标明显下降,血清蛋白指标明显提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蛋白指标均显著改善,并发症发生率、手术感染率明显降低,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护理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红蛋白与血清蛋白指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与手术感染率,缩短住院时间,间接降低治疗费用,减轻患者及家属负担,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营养监测和干预在老年口腔癌康复中的营养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40例老年口腔癌患者为观察组,给予营养监测、置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选取我院2013年5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40例老年口腔癌患者为对照组,给予营养监测、置鼻胃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天、10天的体重、腰围、臂围、血红蛋白、电解质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术后7天及10天体重、腰围、臂围大于对照组,血红蛋白、Na+、Cl-高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营养监测,采用鼻空肠管进行肠内营养干预能显著改善口腔癌患者的术后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方法。方法回顾2010年1月~2013年12月我科162例行经皮肾镜取石术后出现19例高热患者的观察及护理经过。结果162例患者中19例出现高热,发生率11.7%。体温在39.1℃~41.2℃之间,高热时间在术后1~15天,平均4.94±4.04天,持续3~14天,平均4±2.83天。19例尿液中均检出白细胞(+)~(++++),3例术中发现肾脏积脓;9例可见白色絮状物及尿液混浊;5例患者术后出血严重,经夹闭肾造瘘管止血后出现高热;2例通过输尿管导管冲洗肾盂,更换双J管及调整肾造瘘管位置后引流通畅,体温下降。未发生感染性休克、败血症等严重并发症。结论重视具有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处理尿液外渗及出血,处理肾造瘘管及尿管的异常,做好病情观察及护理对经皮肾镜取石术后高热的患者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各种临床疗效指标。方法连续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外一科接受胃癌手术老年患者89例,入选对象按接受手术时间随机被分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EEN)组(45例)和对照组(44例),观察他们术后住院期间各种临床疗效指标。结果 EEN组的开始摄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卧床天数、并发症数目及住院天数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可明确改善老年胃癌患者各种临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分析、总结68例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的临床护理资料。结果68例患者中65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3例患者经桡动脉穿刺失败,改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造影成功;术后2例穿刺处在放气后出血,予再次充气加压,未再出血;无桡动脉闭塞,手部缺血,低血压等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宣教,术中、术后密切观察是预防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对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原因分析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减少腹泻发生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ICU2011年5月-2012年1月行肠内营养并发腹泻90例患者排便情况分析,结合病情分析腹泻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结果肠内营养相关性腹泻的发生与营养液的质量、患者自身营养状况、禁食时间、供给方式以及药物的使用等有关。结论护理人员应根据患者发生腹泻的原因采取相应干预措施可降低腹泻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肠内营养对长期卧床患者褥疮的治疗作用。方法对非处理因素一致的两组同期患者作对比。结果两组患者的褥疮恢复情况对比有明显差异。结论晚期卧床患者在常规治疗中,使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对褥疮的恢复和护理有益。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舌癌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的效果。方法选取舌癌行皮瓣移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并在出院前进行康复训练指导;干预组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和方法实施心理、营养、气道等方面的干预,并在术后第3天起进行早期康复训练。两组分别于术后2周和2月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在体重、满意度、吞咽和语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癌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中运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明显减少并发症,促进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急性非重症胰腺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按是否行早期营养肠内营养治疗随机分为试验组(EN组)和对照组(PN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禁食、抑制胃酸、抑制胰酶分泌及静脉营养支持治疗,根据试验要求于治疗7天后开始进食,试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于入院后联合应用早期肠内营养,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第1天、第3天、第7天的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肝功能、胆红素、血淀粉酶及CRP等指标变化情况及住院天数和住院费用有无明显差异。结果在急性非重症胰腺炎治疗中,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在降低全身炎性反应及对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可以缩短患者住院天数,降低住院费用,但在保肝利胆方面优势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