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饮食与运动方式的改变是糖尿病防治的重要方法,但糖尿病患者对饮食与运动治疗的依从性差.文章从评价、建议、认同、支持和计划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提高糖尿病饮食与运动治疗依从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付云霞 《中南论坛》2010,5(2):107-109
目的:探讨强化饮食教育对糖尿病患者饮食治疗依从性的影响,为其疾病健康教育模式提供依据;方法:将283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145例)和对照组(138例),两组同时接受糖尿病常规健康教育,而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出院后延伸护理服务并强化饮食教育;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糖尿病饮食认知评分及饮食治疗依从性评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将强化饮食教育延伸至家庭及社区,可以有效提高糖尿病患者饮食认知水平,以及饮食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老年糖尿病肾病形成与低蛋白饮食依从性的关系。方法选取病例均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在使用相同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观察高蛋白饮食组和低蛋白饮食组。比较12、18及24个月后由微量自蛋白尿转化为临床蛋白尿的人数百分比。结果低蛋白饮食依从性差的老年糖尿病肾病形成快速。  相似文献   

4.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虽然口服降糖药物,但血糖控制得并不理想。这是什么道理呢?原来,口服降糖药物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个中还有许许多多的讲究。1.控制饮食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础。对于初发的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糖尿病患者,如果没有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首先应控制饮食1个月左右。在控制饮食后,若患者的血糖仍不下降或下降不满意,又找不出其他特殊的原因时,再考虑选用降糖药物治疗。一些患者不愿控制饮食,想通过服用所谓的特效药物,或想多服用些降糖药,以抵消多吃的食物,这是非常错误的,甚至是危险的。因为,对于II型糖尿病患者来说,高血…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 糖尿病是中老年人的一种多发病,世界有六千万糖尿病病人,绝大多数患者得不到应有的关心和治疗。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慢性病,又可合并多种其他疾病,对健康的威胁很大,因此寻找到一种减轻或控制糖尿病发展的有效方法是十分必要的。饮食与糖尿病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糖尿病患者是由于体内胰岛素分泌不足,影响葡萄糖的正常利用而使血糖升高,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即从尿中排出,形成“糖尿”。因此,合理的控制饮食,主要  相似文献   

6.
《老友》2011,(12):58-58
治疗糖尿病有“五驾马车”——饮食、运动、药物、血糖监测和健康教育。专家称,饮食疗法是基础.运动疗法是手段。药物治疗是关键.病情监测是保证.糖尿病教育是根本。由于糖尿病的治疗较为复杂.而且与患者的衣食住用行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在治疗糖尿病过程中必须留意以下几大禁忌: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社区对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与饮食干预的效果。方法选取我社区卫生院的糖尿病患者78例为研究对象,实施特定运动、饮食干预方案,比较运动饮食干预前后血糖及依从性情况。结果所选患者经过3个月干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明显降低,患者治疗的依从性较干预前增加,差异显著,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运动饮食干预,能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利于血糖控制,从而明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社区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和探讨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方法通过对2008年1月-10月4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所具有的特点进行分析,针对性实施有效的治疗与护理。结果高龄老年糖尿病的特点:临床症状隐匿、易发生低血糖、并发症多,均针对性地进行了评估和护理。结论糖尿病健康教育、饮食和运动治疗、科学定期的血糖监测、合理药物应用、加强基础护理是行之有效的对高龄老年糖尿病患者护理体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糖尿病患者餐后2小时(2HPBG)血糖的影响。方法80位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以同时接受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饮食干预。实验组患者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对照组患者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用拜安康血糖仪测量三餐后2小时血糖,连续测7天。结果实验组食用低血糖指数饮食三餐后,2HPG明显低于对照组食用高血糖指数饮食餐后2HPG。结论低血糖指数饮食可以有效降低糖尿病患者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中风后遗症患者的恢复期,需要饮食上加大营养,才能有助于尽快康复,而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在饮食上受到很大限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其中风后遗症恢复产生了负面影响,延长其康复时间,即使患者同时应用降糖药物协同治疗也不能达到满意疗效。我科在临床中采用以颈夹脊盘龙刺为主的方法治疗糖尿病合并中风后遗症50例,疗效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热矿泥治疗糖尿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6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治疗组在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热矿泥疗法,1次/d,每次15min,15次为一个疗程。对照组仅予以原来饮食及运动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均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体重指数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过程中,无明显的副反应发生,仅仅在治疗组出现5例皮肤局部红斑,经过调低泥温后,均能坚持完成治疗。结论热矿泥疗法是治疗糖尿病的一种有效的、安全的、简单的物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吕斌 《山西老年》2013,(8):56-57
问:葛大伯是个糖尿病患者,在吃的方面他一直按照医生的饮食治疗方案,平时非常注意,可奇怪的是为什么葛大伯的血糖没降,人却越来越瘦了呢?答:不少患者由于对糖尿病的认识不足,过于担心血糖升高,往往"这不敢吃,那不敢吃",甚至有不少患者"误会"了医生给出的饮食控制方案,"不就是控制饮食吗?既然血糖高了,那我干脆就不吃午餐或早餐了。"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是一种终身性内分泌代谢紊乱性疾病,往往需要终生治疗.患者患病后生存时间的长短、生活质量的高低,取决于患者自我保健意识、保健能力的强弱.目前半数以上社会公众对糖尿病一无所知,即使是糖尿病患者本人,仍有50%~80%对糖尿病也不一定了解.由于对用药治疗不规范,忽视饮食、运动等多方面的作用,造成病情反复.因此我们对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认知水平与用药依从性、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的相关关系进行调查,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糖尿病发病机制受多种因素影响。糖尿病患者除进行正常的药物治疗外,运动和饮食在其康复过程中也起到重要作用。甘丙肽(galanin,Gal)是一种广泛分布在神经系统的神经肽,具有广泛的神经生物学功能。主要参与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与摄食行为有关,对学习和记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资料表明,甘丙肽与运动、糖尿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的防治中行之有效的方法,尤以2型糖尿病为典型,收效明显。教育对象不仅仅是糖尿病患者本人,还包括其家属、朋友乃至整个社会;内容包括心理、饮食、运动、用药等指导;教育形式有参与式健康教育、大众传媒式健康教育、社区健康教育等。糖尿病健康教育可提高广大群众的自我保健意识,提高现症患者就诊率,同时使糖尿病患者正确掌握相关知识,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有利于控制病情。  相似文献   

16.
问:去年体检,我被发现患有糖尿病,血糖超标了许多,于是我按时服药,注意控制饮食。可是,血糖就是降不到正常标准。请问,这是什么原因呢?答:临床上,的确有不少糖尿病患者尽管接受了正规的治疗,也服用了多种药物,却总是不能使血糖降下来。分析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饮食不当。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缬沙坦对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的影响。方法 64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所有入选病例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给予口服降糖药和(或)胰岛素,观察组给缬沙坦80mg/d,与对照组比较治疗12周及24周前后UAER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12周后UAER有所下降(P0.05),治疗24周后UAER下降更为明显(P0.01),生化指标中SCr及BUN治疗后均有所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缬沙坦有益于减少糖尿病肾病UAER延缓DN进展及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介绍了营养治疗与配餐系统的设计原理和功能 ,并结合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配餐过程 ,对系统进行了具体说明。本系统具有Windows的图形用户界面和多窗口交互工作的特点 ,首次建立了营养标准库和食物成分库 ,为营养治疗和饮食配餐的科学化和自动化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9.
老年糖尿病患者是社区糖尿病患者中最大的群体,存在伴有其他慢性疾病,自理能力差,身体各方面机能下降等问题,更需要特殊的护理干预.我们通过确立适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控制目标,建立符合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和体育锻炼方案,提供针对身体机能下降患者的特殊指导,开展对此类患者的护理工作,积累了相关经验和体会.  相似文献   

20.
胰岛素已在临床上应用80多年,挽救了无数糖尿患者的生命,遗憾的是多年来以2型糖尿病的治疗沿袭的还是“先从饮食调控和运动开始,继而是单一或联合应用口服抗糖药,不得已最后才用胰岛素”,这样一种传统治疗模式。许多2型糖尿患者更是对胰岛心素心存偏见和误解。宁可血糖控制不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