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鲁迅涉猎过多种文体,其中以杂文、小说影响最大.但学界有一种倾向,认为鲁迅的后期杂文比早期的小说创作更为重要.本文对此展开了论辩,认为鲁迅在"创作"的意义上,一向坚持认为小说和散文是他创作的正宗.在他的小说创作中,他又明显地倾向于推举《呐喊》.《呐喊》在鲁迅文学中所占的地位最为关键.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有好几篇文章众口一词认定:鲁迅创作的第一篇小说是写于1911年,发表于1913年的文言小说《怀旧》(收于《集外集拾遗》)。为什么真正应当属于“第一篇”,而又早于《怀旧》八年创作的《斯巴达之魂》(收入《集外集》)却被人们忽视了呢?这可能首先是因为鲁迅在1934年5月6日在致杨霁云的  相似文献   

3.
“为人生”是鲁迅从事文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中国新文学初期现实主义流派的创作出发点(包括某些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作家,也接受“为人生”的口号)。一九三三年,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写道:“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  相似文献   

4.
1907年发表在《小说林》期刊上的《小说小话》,是一篇具有一定理论价值和史料价值的著名小说论文,一向为中国小说史的研究者们所重视。然而,该文的作者是谁,说法却不一。郭绍虞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论选》第四册(1980年11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选录了《小说小话》,题下所标作者为“梁启超”,末后注明选自中华书局出版的《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卷四。查阿英同志编的此书,收了《小说小话》全文,但  相似文献   

5.
新青年社团中的鲁迅与陈独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的文学成就与思想根植《新青年》。鲁迅创作小说的思想冲动源于陈独秀反孔非儒的思想革命,受新青年社团反传统的知识权威影响所致,具有陈独秀激愤思想的痕迹。鲁迅的小说使《新青年》的文学革命从理论主张变成了创作实绩,彰显新青年社团文学创作的实绩。鲁迅也凭借小说创作的实力获得新青年社团的认可,并逐渐融入新青年社团,日益形成愤激的思想骨骼,具有思想启蒙的形象冲击力。  相似文献   

6.
发表在《青海湖》(1985年第8期)上的《论鲁迅创作生涯》(邢孔荣作,以下简称邢文)一文,引起了不少读者的关注,因为他一反鲁迅研究界和广大读者的共同看法,对鲁迅的创作提出了“新”的见解。他将鲁迅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时期:准备时期(1906—1918)、创造时期(1918—1925)、衰退时期(1925—1936)。认为鲁迅在准备时期的“文学活动是失败的”,创造期中只有四、五篇经得起时间检验的作品,1925年鲁迅就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简要考察张辛欣、韩少功、刘恒在1980年代发表的三篇小说,来分析评判鲁迅在《故事新编》里将神话隐喻引入小说创作的前途与危机.在《故事新编》中,鲁迅的实验远比他的批评者们所认识的更为激进.油滑往往比偏见更加富于游戏性,特别是当油滑源自他对时间倒错这个口碑极差的文学策略的自由使用.鲁迅在小说中对于象征和寓言有非常复杂的应用.神话为关心文化认同问题的作家们提供了进一步的参考,但同时,鲁迅所认识到的神话创作危机依然困扰着当代作家.神话创作实际上会抑制而非激发创造力.  相似文献   

8.
<正> 鲁迅的小说以崭新的面貌,把我国的短篇小说创作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峰。当时,因为“‘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颇激动了一部分青年读者的心。”(《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鲁迅在小说的细节描写上倾其全力,匠心独运,从而创造了众多的动人心弦的艺术形象。  相似文献   

9.
鲁迅的文学活动是从译介外国文学开始的。一九一八年从事小说等创作以后,译介外国文学一直仍是他的文学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译介和创作好像一架飞机上的两个翅膀,相辅相成,相得益彰。鲁迅自己也多次表示:“我所取法的,大抵是外国作家。”[《致董永舒(1933年8月13日)》]因此,探讨鲁迅译介和借鉴外国文学的特点,不仅有益于加深我们对鲁迅的认识,而且在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应当如何更好地吸收世界文化,也将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乡土情结”一个奇特的“鲁迅现象”:鲁迅,中国新文学运动的主将,大都市里生活、创作、战斗的文学大师,其小说创作,竟主要描写农村.《故乡》、《风波》、《孔乙己》、《杜戏》、《祝福》、《阿Q正传》、《明天》……它们不仅数量大,而且是鲁迅文学创作的主要成就所在.  相似文献   

11.
我觉得,与鲁迅那些在语言战场上横冲直撞的大量的杂文创作相比,鲁迅的由《呐喊》而《彷徨》而《故事新编》的小说创作,虽然数量不多,但对语言革命的作用却更富理性意味。这首先表现在鲁迅的小说创作对欧化/口语化二元对立的消解。世纪初的白话文运动,远远不只是一个语言领域中的新旧更替问题。文言文与白话文的水火不容,与其说是不同的语言冲突,倒不如说是不同意识形态间的搏斗。轰轰烈烈的文学革命,更多的亦是借“文学”浇“革命”之块垒。在革命的喧嚣声中,没有人意识到应用书面语/文学书面语的区别。文学革命首当其冲的焦点问…  相似文献   

12.
鲁迅早期的重要作品是小说创作,他的小说是以显示“文学革命的实绩”,思想的深刻和艺术的卓越成就而奠定了他的文学家的地位,并以此为世界所知名。但是鲁迅的创作小说,并不自提倡文学革命后的《狂人日记》始,早在1911年冬,他就曾写过后来在《小说月报》上发表的文言体小说《怀旧》。《怀旧》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并以  相似文献   

13.
小说是当今诸种文学作品中读者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学体裁之一。鲁迅不仅对中外小说有极深入研究,而且有丰富的创作实践经验。《我怎么做起小说来》是鲁迅的一篇“创作谈”。据此梳理、总结其关于创作准备、创作动机和目的、创作过程中的典型化和民族特色以及小说批评等方面的论述,对于推动当今文学创作和评论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叶绍钧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之一,始终以“为人生”的鲜明特色,以对现实主义的真诚追求而饮誉文坛。 鲁迅先生则以他的《呐喊》、《彷徨》的现实主义成就被誉为“中国现代小说之父”。 承认鲁迅、叶绍钧二人皆以小说创作的现实主义成就著称,并非等于说,二人对新文学现实主义的贡献是比肩的。如果我们把目光投向新文学第一个十年,可以发现:鲁迅一开始创作就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而叶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因自己的经历和体会,对中国人头发的遭遇极其敏感且终生关注。当鲁迅还是孩子的时候,辫子最初向他“提醒了满汉的界限”;在青年时代,他因剪去了辫子而受到“社会的责罚”;一直到临终前的两天,他还写文章表示对辫子“仍然要憎恨,愤怒”。③因此,辫子成了鲁迅一生中写得较多的东西。在小说创作中,鲁迅写辫子最集中的作品是《风波》(1920年8月)、《头发的故事》(1920年9月)和《阿Q正传》(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这三篇小说创作的时间相近,而且均以辛亥革命前后作为时代背景。在内容上它们又互有联系,有些人物甚至彼此出现。如《风波》中的七斤在《阿Q正传》里被提到,《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也像《阿Q正传》里的钱大少爷那样,被人称作“假洋鬼子”,并且也棒打了笑骂他们的人们,等等。所以,可以说,这三个短篇小说构成了鲁迅的“辫子三部曲”。  相似文献   

16.
明初由于高度的中央集权和残酷的文字狱 ,文人的言论和写作受到了钳制 ,内心非常压抑 ,于是好多文人通过创作传奇小说来抒写胸臆。加之当时文人当中多有“以文为戏”的文学观 ,使得传奇小说出现了复兴的局面。瞿佑的《剪灯新话》和李昌祺的《剪灯余话》便创作于此时。它们的出现不但给之后的拟话本、戏剧提供了丰富的题材 ,而且对后世的传奇小说及《聊斋志异》的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一 多年来,很有些研究者在分析鲁迅1926—年8月出版的《彷徨》集子里的《伤逝》肘,往往举出茅盾1927年11月发表于《小说月报》十八卷十一期的《鲁迅论》中的一段话,以及李何林在1936年得出的同样结论,用来证明实现婚姻恋爱自由,必须取得经济权,是鲁迅二十年代的一贯思想主张,而这个思想主张已经是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了。茅盾的那段话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8.
论鲁迅的《离婚》艺术技巧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迅在评论自己的短篇小说创作时,认为《离婚》“脱离了外国作家的影响,技巧稍为圆熟,刻划也稍加深切”(《且介亭杂文二集·〈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如果单纯是从艺术技巧的角度来说,它确实已经显得很“圆熟”和“深切”,这自然是由于鲁迅将自己所接受的外国作家的影响,不断加以融会贯通了的缘故.  相似文献   

19.
本期学者 :杨 义杨义 ,男 ,汉族 ,194 6年 8月 30日生于广东省电白县 ,197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系 ,1978— 1981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学习 ;获硕士学位 ,后又获博士学位。1981年毕业后留文学研究所工作 ,现任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兼学术委员会主任、《文学评论》主编。在海内外出版著作 30余种 ,主要有《鲁迅小说综论》 (陕西人民出版社 ,1984 )、《鲁迅小说会心录》 (光明日报出版社 ,1985 )、《中国现代小说史》…  相似文献   

20.
周兰桂 《学术论坛》2001,(1):136-139
小说主题的释读,是文学释读的核心.对《狂人日记》的文学主题与文化语境的再释读,不仅可揭示小说创作的深层历史文化情境,而且可以深入理解"救救孩子"乃鲁迅作为启蒙者生命意志的全部承诺,从而挖掘出《狂人日记》"叙事策略"深刻的文学内蕴与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