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当代文学学会台湾香港文学研究会,三月五日在广州成立。近年来全国许多地方都积极开展台湾、香港文学研究工作,不少文艺刊物也刊载台港作家的作品和对有关作家、作品、流派的评介,研究工作迅速发展。广州地区的研究工作开展比较早,又有各种有利条件,发展比较快。最近,暨南大学正式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室,中山大学中文系成立台港文学研究小组,其他高等院校的中文系也准备开设台港文学课程,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同志越来越多,他们  相似文献   

2.
2006年11月18日至19日,由重庆三峡学院主办,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协办的巴蜀作家与20世纪中国文学学术研讨会在重庆三峡学院举行。来自全国的80余名专家学者和作家诗人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西藏当代文学作为中国当代文学的重要构成部分,一直备受文学界的关注,其中海外传播就是一个重要的表征。西藏当代文学的翻译和传播主要集中在一些审美内涵相对丰富的作品上。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关注西藏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现状,探索西藏当代文学海外传播的对策,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文章以中国当代文学传播的大环境和西藏当代文学发展的实际情况为基础,从增强作家的精品意识、培养作家走出去的自我意识、加强政府层面的组织意识三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此推动西藏当代文学在海外的传播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 1991年12月24至27日,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在南国花城广州召.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多名从事当代文学的教学与科研人员、著名的专家学者,聚集一堂,就大会的中心议题“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展开了热烈的讨沦.学会会长,八十高龄的老作家姚雪垠出席了这次大会,并结合自己的长篇小说《李自成》的创作,做了弘杨民族文化的讲话.香港作家曾敏之也参加了会议,并在大会上讲述了港台文学的现状.与会者就有关当代文学与民族传统、当代文学与社会变革、当代文学自身的继承与革新以及台港澳文学和世界华文文学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当代文学学术讨论会综述杨政山东省当代文学研究会学术讨论会暨第六届年会于1993年11月22日至25日在潍坊市召开。近80名专家、学者、作家出席了会议。会议围绕“改革大潮与九十年代文学”这一中心主题,就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探讨:一...  相似文献   

6.
20世纪的钟声即将敲响,人们亟待对20世纪风云变幻的文学艺术进行概括和总结,并预测其21世纪的态势,规划其发展。为此,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四川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于1999年11月6日至7日在成都联合召开了“回顾与展望:四川文学五十年学术研讨会暨四川省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会’99年会”。四川省和重庆市的专家、学者、教授、作家近100人参加了研讨。与会代表围绕中心议题,在百年之交、千年之交和新中国成立50周年大庆的特殊视野中,回顾了中国现当代文学,重点是20世纪四川(包括19…  相似文献   

7.
为了回顾与总结新时期文学30年历史经验,以全新思维洞察新世纪文学新格局与新走向,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于2006年11月2日至5日在成都召开主题为“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的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14届学术年会,会议由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承办。来自全国各地的250余位学者参会,提交论文150余篇,大会围绕新时期文学的重要理论问题与重要作家研究、新时期文学的历史经验、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内涵及理论意义、新世纪文学的现状考察等诸多前沿问题,举行了六场大会报告和多场小组讨论,“新世纪文学”的命名和“底层文学”关注两个方面的探讨构成了…  相似文献   

8.
许地山是文学研究会的发起人和重要成员.同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一样,他的创作也是“为人生”的.但他又有着与文学研究会其他作家迥然不同的特点.早年执教南洋的生活经历,使他的作品富有奇特的异域情调,对宗教的信仰和研究,使他的作品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在真实地写出被侮辱被损害者的不幸与苦难的同时,他常常对人生作出自己的解释.不论在作品的思想内容还是表现形式上,许地山都是一个有着独特风格的作家.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2001,(1)
本刊讯 世纪之交的中国文坛 ,各地评论家的目光不约而同地聚焦在对九十年代文学的审视和评价上。十月下旬 ,上海市作家协会继成功发起、组织了“全国百名评论家推选九十年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活动之后 ,又与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在沪召开了“九十年代文学研讨会” ;十一月初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年会在广东肇庆举行 ,年会的一个中心议题 ,便是“对九十年代文学的考察”。两个较大规模的研讨活动上 ,来自全国各地的近两百位现当代文学研究专家、学者 ,就九十年代的文学创作与文学批评所呈现出的新变化、新特点、新现象以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了…  相似文献   

10.
张小平 《兰州学刊》2006,(5):75-78,91
史铁生是中国当代文学史上以思想性著称的作家,其作品充满着对人生的诸多思考。这些思考都与“残疾”这一主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论文力图在细读作者全部作品的基础上,对此一主题进行细致的梳理,从而为准确把握史铁生的作品及其思想发展脉络提供可能。  相似文献   

11.
直觉描写是当代文学作品尤其是叙事类作品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主要手段 ,其中的错觉描写在表现人物内心世界方面以它独有的修辞效果尤受作家们的青睐。笔者试图通过对皮皮的《犹豫》中部分直觉描写的剖析 ,探讨出直觉描写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五十年代末期的瑶族当代文学,初时只有鲍夫、覃建谋、苏胜兴等几位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瑶族诗人在诗坛上默默耕耘,其后将近二十年漫长的时期,由于政治动荡,文化萧条,使起步较晚、基础薄弱的瑶族当代文学几近泯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的大潮把历经十年风雨洗劫的中国当代文学推上了一个全新的台阶,瑶族当代文学也在民族生活的肥沃土地上迅速勃兴崛起,以蓝怀昌、莫义明、李波、刘云中、蓝汉东、李肇隆、何德新、蓝启渲等为代表的一批中青年瑶族作家,相继在区内外以至全国的文坛上崭露头角,并以他们日渐丰厚成熟的创作实绩向人们昭示了瑶族当代文学不可磨灭的历史存在:作为一支劲旅,瑶族当代文学已经实实在在地跻身于中华民族文学之林,占有了自己应有的地位。是的,瑶族当代文学在不到十年的短短历程里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瑶族当代文学所取得的成就,不但体现在作家作品数量上的变化,更主要的是体现在创作主体和文学主体的  相似文献   

13.
穿过云层的阳光--论路遥及其创作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反思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已故的作家路遥及其创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是一个独特的耐人深思的文学现象。当时 ,他坚持自己的艺术观念和审美理想 ,以传统的在当时被认为过时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 ,逆时而行 ,完成了长篇巨制《平凡的世界》 ,虽不为时人所理解 ,但是时间最终显示了这篇作品的巨大生命力和艺术价值。路遥及其创作的成功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来讲 ,提供了一些令人深思的东西。  相似文献   

14.
从接受美学谈我国当代文学作品的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受美学”的理论开创了把读者置于研究中心 ,取代了传统研究中作家作品是唯一重点的做法 ,实现了在美学、文学研究领域中历史性的转移 ,更新了传统的思维方式。它认为文学活动的动态流程中最重要的是读者。在阅读中 ,读者不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读者的经验世界逐渐被培养起来。可以说 ,优秀的作家的作品提高了读者的欣赏水平 ,而这些高水平的读者反过来又以他们的经验世界去训练“新作家” ,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 ,把当代文学的鉴赏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5.
“作家作品的经典化”已成为当下中国文坛的一个热门话题。有文学评论家批评“当代文学经典化滞后”,有作协官员“希望中国文学在新时代产生更多的经典化作品”,还有出版社推出一系列“当代文学经典”。对此,笔者不禁感到有些错愕,因为在笔者的印象中,所谓“经典”,怎么也是“过去时”的东西,即使不一定要历经数百年上千年,至少也应该“隔代”吧?哪有当代“作家作品经典化”的?还未“盖棺”就想“论定”,是不是也太操之过急了?  相似文献   

16.
李晓卫 《兰州学刊》2011,(12):170-176
作为中国当代文学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作家,陈忠实和柳青的创作在对作品倾向性的理解和表现上存在着明显的不同。柳青尊奉紧密配合现实政治的倾向观,重视对作品思想性直接、鲜明的表现;陈忠实则没有以简单直接的方式去表现作品的倾向性,而是通过对生活的深入体验和客观描写,渗透着对民族命运的深刻反思和现实矛盾的独特思考,使作品的倾向性得到了自然的呈现,从而体现着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精髓。  相似文献   

17.
当代文学创作正在走向开放,淡化情节的艺术结构和以心态为主的表现手法,变化并丰富着当代文学。这一趋势,在某种程度上冲击了小说创作的传统模式。但是,我们不必怀疑传统小说模式的前景,这是因为另一种创作趋向也已形成,既有继承传统小说结构,强化小说情节的作品,也有以“俗”的艺术手法来绘制富于强烈的民族色彩的风俗画面。不少作家的创作已经显示出这种趋向,而上海女作家程乃姗的作品则体现出这一强化传统创作模式倾向,她用传统的民族色调精心地绘制了一幅上海风土人情的“风俗画”。  相似文献   

18.
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基督教文化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督教文化已对当代中国的文学创作发生了影响,但中国作家在接受基督教文化的价值立场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相关创作由此产生了艺术审美效应方面的根本差异.本文将中国当代文学对基督教文化的接受划分为以意识形态为中心的接受、以文化价值为中心的接受、以信仰为中心的接受三种基本模式,并对这三种模式的代表作家作品、整体艺术成就及缺憾做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19.
在当代文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些很有才华的作家发表了几部出色的作品后,他们的创作就似乎陷入了重复.无论在题材范围,主题思想,还是在风格技巧上,都难以突破已经形成的模式.中外文学史上也不乏这样的例子,写了众多作品的作家,往往只用他的一两部作品便可概括他的全部创作.也就是说,他的许多作品只不过不同程度地重复着他的成名作或代表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当代文学中的市民小说是一种反映市民特别是中下层市民的生活、文化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的、以广大市民为接受主体的小说。它跨越了通俗文学和新文学的界限,实现了雅俗之间卓有成效的整合,成为沟通二者之间的桥梁,这在张恨水、老舍、张爱玲、苏青、池莉等作家的作品中有明显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