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崇宜先生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界众所周知、德高望重的学者,对我国当代秘书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对此,秘书学界人士给予他诸多美誉,如“著名秘书学家”、“秘书学科学术带头人”、“秘书学科教学开创者”、“秘书学界著名社会活动家”、“四川秘书学界领军人物”等。  相似文献   

2.
<正> 我国秘书学自20世纪80年代形成以来,已成为社会科学的一门独立学科。但客观地讲,秘书学作为一门科学学科尚未在全社会形成共识。究其原因,既有自身的因素,也有外部的因素。从秘书学自身的因素分析,影响秘书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基本概念模糊不准的问题。尽管目前秘书学的专著已出版了数十部,但对秘书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问题,包括“秘书”、“秘书人员”、“秘书工作”、“秘书学”等基本概念的定义,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  相似文献   

3.
最近翻阅民国书刊,偶然发现1926年出版的邹韬奋编著的《书记之知能与任务》一书,细细阅看,其内容体例竞俨然是一本“现代秘书学教程”。一直以为中国现代秘书学的诞生是上个世纪80年代的事情——这也是秘书学界的共识,不想邹韬奋早在1926年就已经初创了现代秘书学的学科框架。笔者查阅文献索引,发现邹韬奋这本书竟从未被当代任何一部秘书学著作提及。因此笔者认为该书对当下秘书学史的研究不啻是一个新的史料发现,其学科意义不同寻常。现不揣浅陋,试对其作一述评。  相似文献   

4.
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来,我和董继超先生已相约:在2000年10月安徽宣州“全国秘书学基础理论研讨会”上,就秘书学学科对象问题(尤其是我提出的“‘辅助领导’活动说”与他所坚持的“秘书活动说”的联系与区别)继续进行探讨。很不幸的是,意外的车祸永远地中断了我们之间本该其乐融融的切磋。好在董先生拟在宣州研讨会上交流的《秘书学问题新探——关于学科对象问题》(以下简称《新探》)已蒙《秘书》2000年第12期刊发,  相似文献   

6.
<正>2023年,秘书学界广大同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专业活动,扩大秘书学的影响力,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推动秘书学的学科建设。在此,对2023年秘书学界发生的大事、要事、有意义的事作一梳理,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藉此向社会发出秘书学界的声音,展示秘书学人的作为,期冀中国秘书学有一个更加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7.
论商务秘书学教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当代秘书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诞生于20世纪80年代。秘书专业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创办的一个新专业,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从秘书专业中分化出了商务秘书、涉外秘书等专业。商务秘书学是商务秘书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兴起比较晚,作为一门课程进入大学课堂时间也不长,其本身具有新颖性和时代性特点;商务秘书专业所要培养的商务秘书人才,也具有技术型加管理型的时代特点。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秘书职业技能标准》对“秘书”的定义是:“专门从事办公室程序性工作、协助领导处理政务及日常事务并为领导决策及其实施服务的人…  相似文献   

8.
<正>李昌远同志是中共河北省委原副秘书长。他早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在47年的工作经历中,他从事秘书和秘书领导工作就有32年,退下来以后仍然坚持不懈地研究秘书学理论。他是河北省秘书界、公文学界、领导学界的知名学者,也是全国有名的学者型官员。关于他的学术成果以及他对秘书学的贡献,上海《秘书》杂志原副主编刘耀国在《秘书界的一位学者型领导——李昌远》(见《秘书战线》2006年3期)一文中作了较为  相似文献   

9.
秦莲红 《当代秘书》2001,(11):17-18
正确认识秘书学的逻辑起点.对于创建科学的秘书学理论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但令人遗憾的是,从我国目前高校秘书专业所使用的秘书学教材来看.关于这个问题不仅尚未得到解决.而且在理论界的研究亦未有突破性的进展。因此.探索秘书学的逻辑起点问题是富有重大的理论价值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22年,秘书学界广大同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克服多种困难,多措并举开展专业活动,扩大秘书学的影响力,提升秘书学的专业地位,推动秘书学的学科建设。在此,对2022年秘书学界发生的大事作一梳理,既是对过去的回顾和总结,也借此向社会发出秘书学界的声音,  相似文献   

11.
钱世荣 《当代秘书》2003,(4):4-13,23
近20年来,我国秘书学研究者就本学科研竞对象问题发表过诸多不同见解,其中符合学科研完对象单一性原则并持续、系统进行阐述的有三种,即“秘书工作说”、“秘书活动说”、“管理辅助活动说”。有研究者对诸说长期争论不体感到厌倦,有研宛者认为“这些说法各有千秋。但究其实质,核心还是秘书工作及其规律。离开了秘书工作,抽象的秘书活动也好,现象也罢,是指什么呢?”^[1]这样的情绪和意见有其合理并值得重视之处.诸说的实际研究指向(尤其是对象的基本部位)的确也没有太大的差异。但不应忽略的是:上述“三说”的差异并不仅仅是“字面上的”,它们实际上体现着秘书学研究已经或正在形成的三种不同“范式”,^[2]深入细致地研究这三种不同范式的发展脉络及其差异,进而在比较中选择出足以推进秘书学跨越“由前科学向常规科学转化的界点”^[3]的主导范式,是我国当代秘书学研究“第三次爬坡”应努力攻克的一大难关。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秘书学历经30余年的发展已经步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2012年,秘书学专业正式进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这不但为秘书专业教育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也为秘书学研究提供了新的发展助力。当前秘书学研究仍在稳步前进,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多少显现出一些波澜不惊的状态,带给学界的"惊喜感"和"成就感"不足。在新形势下,秘书学研究要得到进一步发展,就需要秘书学界共同努力研究和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可行性分析与基本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秘书学本科专业建设的必要性 (一)赋予秘书学本科专业“合法”的身份和地位,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 1.社会对秘书人才的需求量呈上升趋势 我国高校秘书学专业发展历时20余载,为社会培养了一大批秘书专业人才。尽管如此,秘书专业人才的培养还是慢了一个节拍,  相似文献   

14.
秘书学界已经认识到,传统的教学模式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这与秘书专业课程的性质不相符合。秘书学是研究秘书工作规律及秘书人员任职要求的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这一性质决定了教师应该采用案例教学法。但是笔者看到的文章往往是用很大篇幅讲案例教学的来历、意义、重要性及方式方法,  相似文献   

15.
《办公室业务》2013,(14):63-64
首届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审工作于近期结束。这次评奖活动是国内第一家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举行的首次秘书学(著作)评奖活动。2012年6月9日,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在天津创立。为了鼓励和发挥广大秘书工作者与从事秘书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秘书学科的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举办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6.
《办公室业务》2013,(7):63-64
首届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审工作于近期结束。 这次评奖活动是国内第一家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举行的首次秘书学(著作)评奖活动。2012年6月9日,方放秘书学与公文写作学研究基金会在天津创立。为了鼓励和发挥广大秘书工作者与从事秘书教学、科研人员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促进秘书学科的建设和秘书工作的发展,基金会发起的第一项活动就是举办方放秘书学奖著作评奖活动。  相似文献   

17.
向阳 《秘书之友》2024,(1):25-28
<正>广东秘书学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起步到如今已经四十多年了,其间涌现出了多位全国知名的秘书学学者,产生了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理论著作,广东秘书学研究团队已成为中国秘书学界一支重要的力量,在南中国的版图上熠熠生辉。20世纪90年代崛起的高职现代文秘专业也在众多学人的不懈努力下,取得丰硕成果,生机勃勃,成为中国秘书学界的一座高峰。  相似文献   

18.
正秘书工作源远流长,对秘书工作、秘书活动、秘书现象等的系统研究却是晚近才有。由于幕学的研究对象与秘书学的研究对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一般认为现代秘书学发端于清末的幕学。①幕学是幕友佐官为治所必备的专门学问,因宗申韩刑名权术,又称"申韩之术"。"清代幕学专著对幕僚地位、幕道功能、幕务原则、幕事要领、幕才素养、幕僚与主官关系等作了较为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 秘书活动,即以所属管理系统内的领导活动为直接对象的辅助性管理活动(可简称为“辅助活动”,其中的“辅助”为有特定内涵的术语);秘书学,即以上述活动为研究对象的科学(应更名为“辅助学”,其中的“辅助”同样为有特定内涵的术语)。这是笔者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提出并随之在10多篇学术论文中不断加以深化、扩展的观点。年前,“秘书活动说”的倡导者对  相似文献   

20.
秘书非权力影响力是“影响力”概念在秘书学领域的衍生和发展,秘书要做到辅助领导决策到位不越位,服务群众利益主动不被动,协调部门职能准确不盲目,就必须从认识秘书的权力构成特点与运作机制出发,重新审视文化体制变革带来的管理方式转变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