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分析伊斯兰教和清真寺的发展轨迹,认为清真寺不仅是穆斯林朝夕“叩拜(真主)之地”、表达内在信仰与完成“五功”的实践场所和伊斯兰教合法存在的标志,也是穆斯林宗教认同的物质文化符号,它在传播伊斯兰思想、弘扬伊斯兰文化及构建穆斯林社区过程中发挥了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3.
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便利了人们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对个人信息、隐私等提出了新的挑战。笔者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为视角讨论目前存在的理论争议以及实践中的难点。本文主要归纳了学界的共识和争议,并在结合实践的基础上指出了个人信息权在规制人工智能方面的现实问题;最终总结出在个人信息权制度构建中应当坚持注重个人信息权内部人格权属性与财产权属性,个人信息资源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平衡。  相似文献   

4.
穆斯林难民危机对欧洲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阿拉伯之春"发生以来,中东动荡国家的大批穆斯林难民涌入欧洲寻求庇护,由此引发的难民危机给欧洲社会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大批穆斯林难民的涌入使得欧盟成员国纷纷收紧移民政策,欧盟多年来引以为豪的申根体系遭到破坏;难民危机加剧了英国、法国和德国等欧盟大国国内社会的分化对立,政治分歧凸显,并导致欧洲国家出现了整体右倾化的趋势。此外,穆斯林难民问题还对欧洲社会的就业、社会福利、人口结构造成冲击,加剧了恐怖主义威胁的风险,导致欧洲社会的"伊斯兰恐惧症"愈发严重,主流社会与穆斯林群体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愈加突出。  相似文献   

5.
李意 《阿拉伯世界》2005,(2):22-23,13
伊拉克是一个以阿拉伯人为主的多民族国家,在近44.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着2600万伊拉克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3%,库尔德人约占21%。伊拉克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北部库尔德地区的官方语言是库尔德语。作为一个伊斯兰国家,伊拉克境内除少数人信奉基督教或犹太教外,全国有95%的人信奉伊斯兰教,其中什叶派穆斯林占54.5%,逊尼派穆斯林占40.5%。北部的库尔德人也信仰伊斯兰教,他们多属逊尼派。历史上,逊尼派、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教自产生以来,在1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许多大大小小的派别,它们有政治方面的,有教义方面的,有教法方面的,也有经院哲学方面的。有些派别则在几个方面兼而有之,因为不管一个派别兴起的始因是什么,它一旦形成,就会逐步有它自己的体系。在这许许多多的教派中,有些现已不复存在,有些则牢固地确立下来。逊尼派和十叶派是伊斯兰教产生后不久因穆斯林内部分裂而逐步形成、至今依然存在的两大派别,它们下面又分出许多派别和支系,这是广大的穆斯林所公认的。  相似文献   

7.
“哈马斯”与中东和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哈马斯”又称伊斯兰抵抗运动,诞生于80年代末,近年来,他的势力发展很快,以强硬的反以立场及制造暴力袭击事件引起世人的关注,他的存在和发展与中东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哈马斯的教义、宗旨和立场 哈马斯认为伊斯兰万能,真主是终极目的,先知是榜样,《古兰经》是根本大法,“圣战”是唯一道路,为真主献身是最高理想。主张政教合一,用伊斯兰教义和律法为调整社会、国家及伊斯兰教内部关系的规范和准则,改造世俗社会。哈马斯的宗旨是:依靠伊斯兰教和民族主义相结合的力量,在被占领土全面施行伊斯兰法,通过圣战特别是武装斗争铲除犹太复国主义,赶走经色列人,复兴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包括全部巴勒斯坦领土的伊斯兰巴勒斯坦国。 哈马斯源于伊斯兰原教旨主义组织“穆斯林兄弟会”。在1987年的巴勒斯坦人民反以起义浪潮中,穆斯林兄弟会的加沙分会领导人雅辛和一些骨干分子打出伊斯兰抵抗运动的旗号,宣告成立“哈马斯”。在思想上接受穆斯林兄弟会理论家库特卜的思想。在斗争方式上,沿袭穆斯林兄弟会既重视宗教、文化及社会活动,又坚持武装斗争的行动方针。可以说,哈马斯是穆斯林兄弟会的分支,这在《哈马斯宪章》中有明文规定。 哈马斯与一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政权和组织保持着联系,得到它们的支持和帮助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伊斯兰教规定了全世界穆斯林礼拜的正向,是沙特阿拉伯麦加城的克尔白(天房)。伊斯兰教初期,穆斯林礼拜时可自由地朝东、西方任意一个方向。因为“东方和西方都是真主的,你们转向哪方,那里就是真主的方向。真主确是宽大的,确是全知的。”(2:115)麦地那的穆斯林做礼拜时面向耶路撒冷方向。后来真主说:“我确已见你反复地仰视天空,故我必使你转向你所喜悦的朝向。你应当把你的脸转向禁寺。你们无论在哪里,都应当把你们的脸转向禁寺。”(2∶114)禁寺亦称圣寺,克尔白就在禁寺广场的中央。上述经文规定了一切清真寺的正殿必须背向麦加的克尔白,穆斯林做礼拜必须面向克尔白。 伊斯兰教传入中国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中国穆斯林传统上做礼拜时,都面向西,清真寺正殿也都背西,即认为是朝着克尔白的方向。然而,从《古兰经》严格规定的意义和地理学上讲,把中国所有地区穆斯林礼拜正向定为面西,与克尔白实际方向有较大出入,似值得商榷。 出现这一问题的根源可追溯到伊斯兰教传入中国的初期。我以为伊斯兰教最早是通过香料之路即海路传入中国的,经广州、泉州、扬州、杭州辐射到山东、东北再扩展到了中国内地。首批来华的阿拉伯穆斯林商人,经海路进入广州后,除进行正常的经商活  相似文献   

9.
2013年5月10日中午聚礼后,抗议以色列的示威游行在开罗艾兹哈尔清真寺拉开帷幕.在这个全世界逊尼派穆斯林的教学圣地,人们焚烧以色列国旗,声讨今年5月初以色列两次袭击叙利亚政府军、拘禁巴勒斯坦宗教领袖的行为.抗议者高喊着"不惜生命冲向耶路撒冷"的口号,誓言与巴勒斯坦人一道圣战(抗争)到底.  相似文献   

10.
如何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近几十年来穆斯林思想家和政治精英面临的最棘手问题之一。不同于阿亚图拉霍梅尼以教法为根、教法学家的权威为本的“教法学家治国”理念,或毛杜迪以真主主权为宗的“伊斯兰政府”理论,突尼斯“复兴运动”创始人拉希德·加努希提供了一种律法主义之外的新视角。作为当代最著名的穆斯林思想家之一,加努希援引中世纪穆斯林思想家艾布·伊斯哈格·沙缇毕对伊斯兰教法之根本宗旨的解读,从伊斯兰教倡导的正义原则出发,强调穆斯林应积极参与非伊斯兰政府,在实现权力分享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多元的现代民主国家。加努希在理论层面对伊斯兰与民主问题的论述及其在现实层面的实践,对处理伊斯兰教与民主以及现代性问题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马图里迪学派(El—Maturidiyyah)系伊斯兰教逊尼派教义学的两大支柱学派之一。在伊斯兰社会转型时期,马图里迪学派从当时多民族、多宗教的社会现实出发,建构了一个旨在论证和阐述伊斯兰教义的学科体系,为多元的伊斯兰社会奠定了统一的理论基础。这一体系不仅注重理性的作用,而且倡导宗教的宽容、温和与中正,开创了以中正原则为基础的逊尼派教义传统,成为历代穆斯林中正主义的思想源泉。加强对马图里迪学派的研究,不仅对正确把握当代阿拉伯世界伊斯兰主流思潮"中间主义"的历史渊源,发扬伊斯兰教中正思想以及抑制极端主义思潮有极大的帮助,而且对促进我国与伊斯兰世界的文化交流,加深双方的合作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兰芳 《现代交际》2011,(7):17-17
社会保险法就是调整社会保险关系以及与社会保险关系有密切联系的其他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社会保险自出现伊始就一直存在争议。本文从社会保险法的概念出发,认为缺乏统一的理念和原则是争议的源头,争议的主要问题是:适用人群、统筹层次、社会保险费征收和基金监管的争议。另外,社会保险法关于政府责任这一块也存在分歧。通过对社会保险法争议起源的探讨,希望对这一问题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相似文献   

13.
2005年1月23日《波兰新闻周刊》刊登了一篇题为《伊斯兰和西方的冲突不可避免吗?》的文章,作者斯蒂文·西蒙(Steven Simon)认为“文明的冲突”在理论上并不成立,因为世界上没有纯粹的文明。亚洲人和西方社会在价值观、信仰和风俗习惯上存在差异,但在亚洲人之间、西方社会的内部同样也有这些差别。例如,印度尼西亚的穆斯林和沙特的穆斯林就迥然不同,前者建立的政党非常温和,而后者的政府却是由宗教保守主义者建立,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西蒙认为在穆斯林世界和其他文化之间并不存在一道天然的隔离墙。穆斯林和西方世界是生存在同一个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14.
一、《古兰经》在语言文化中的影响伊斯兰教经典《古兰经》,是穆圣以“真主颁降给他的使者”的名义,在20多年的时间里断断续续地口授而成的.起初,《古兰经》经文通过口头形式在穆斯林中流传,只有少数学者把一些片断经文记录在枣椰叶、皮、骨头、石块上,穆圣生前虽已规定了《古兰经》中各章节的次  相似文献   

15.
阿拉伯裔穆斯林早在中世纪就已在欧洲存在,而今穆斯林族群已成为欧洲社会第二大族群."9·11"事件使欧洲传统多元文化体系受到冲击,世人将目光聚焦伊斯兰和穆斯林."3·11"、"7·7"、法国"头巾法案"、丹麦"亵渎伊斯兰教先知漫画"等一系列事件又使阿拉伯裔穆斯林移民问题成为国际关注热点.是同化吸纳还是割裂分离是欧洲各国政府当前移民政策中的最大困惑,是封闭自我还是融入当地社会也成为阿裔欧洲穆斯林当前的艰难抉择.妥善处理阿拉伯移民和欧洲主流社会的关系,已成为欧盟各成员国政府和穆斯林移民团体面临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6.
英国和法国的穆斯林群体均已发展成为两国国内最大的少数族群。不同的移民模式和政策导致英、法两国穆斯林群体政治参与的机会和效果存在较大差异。在英国宽容的"多元文化主义"模式下,穆斯林获得了包括政治权利在内的诸多自由。英国穆斯林通过政党政治、选举政治、社团政治、媒体政治等手段积极参与英国的政治生活,政治参与效果显著。法国穆斯林受制于该国严苛的"共和同化"模式,其政治参与主要通过政党政治和选举政治来实现,而在社团政治和媒体政治方面与英国穆斯林均存在着较大差距,其影响力和政治参与效果较为有限。在对中东问题的关注上,英国穆斯林对英国中东外交的诸多领域都积极参与,而法国穆斯林对中东问题的关注度和对法国中东政策的影响力远低于英国穆斯林。  相似文献   

17.
伊斯兰教伦理准则是以《古兰经》和"圣训"为依据的,对协调社会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其主要包括: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协调穆斯林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担负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构成了穆斯林生存的心理定力等。  相似文献   

18.
"忠诚与抗拒"是伊斯兰教教义中有关穆斯林与非穆斯林关系以及穆斯林内部关系的重要原则之一。本文首先回顾了前伊斯兰时期和伊斯兰教创立后"忠诚与抗拒"概念的演变,并以社会运动理论中的框架化理论范式为视角,考察现代伊斯兰教萨拉菲派对"忠诚与抗拒"概念的阐释,分析这一概念由社会关系准则向宗教信条转变进而演变为政治动员工具的过程。现代萨拉菲主义对"忠诚与抗拒"原则的极端化诠释主要表现为要求穆斯林与其他群体隔绝,以正统自居来判定其他具有非萨拉菲主义倾向、不实践"忠诚与抗拒"原则的穆斯林为"悖信者"。被政治化诠释的"忠诚与抗拒"原则逐渐成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概念和极端组织开展政治动员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9.
穆斯林女性的权利与地位问题,是伊斯兰研究中备受争议的热点话题。以新思潮面貌出现的伊斯兰女权主义坚持伊斯兰教倡导的公平正义精神,试图在反思伊斯兰传统尤其是父权制观念的同时,通过重新诠释宗教经典、组织社会活动,为解决穆斯林女性的现实问题提供可行性建议。当代伊斯兰女权主义知识分子在诠释宗教经典和挑战传统模式的过程中,寻找调适传统宗教与现代社会的新路径,展现出穆斯林女性处理宗教遗产的能动性。  相似文献   

20.
圣训是伊斯兰教的一大渊源,是穆斯林精神文化的源泉以及生活和行动的指南.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观念的转变,穆斯林的传统文化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解决好穆斯林传统与现代文明的关系,不仅有利于现代化本身的进程,更有利于穆斯林的发展和生存.这就要求对传统文化源头之一的圣训予以新的挖掘和解读.近代学者根据圣训的性质分出了"立法圣训"和"非立法圣训",以此揭示了穆斯林传统文化中的有些思想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可以随时代的发展不断补充和完善的.这就为穆斯林在现阶段吸收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应对多元文化的交流以及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