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红军 《当代老年》2007,(8):28-29
1947年3月,蒋介石令胡宗南进犯延安,党中央和毛主席主动撤离延安,开始了转战陕北的艰苦历程。3月29日在陕北清涧县的枣林沟召开会议,史称“枣林沟会议”。会议决定党中央一分为二,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央工委,向华北转移;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组成前委继续留在陕北;不久,又成立了中央后委。1947年下半年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式报中央审议。  相似文献   

2.
《老年人》2001,(7)
一间窑洞在红军转战陕北的一天深夜,部队进驻一个小村。由于村小房少,毛泽东和十几个同志同住一间小窑洞。房东大嫂走上前,忐忑不安地说:“这窑洞太小了,地方太小了,对不住首长了。” 毛泽东随着大嫂的语调说:“我们队伍太多了,人马太多了,对不住大嫂了。” 三句话对三句话,三个“了”对三个“了”,富有哲理,耐人寻味。 一条毛巾 毛泽东的节俭,往往出乎人们想象。转战陕北期间,毛泽东只用一条毛巾,早上洗脸,晚上擦脚。说是毛巾,其实早就没“毛”了,像块麻布片。卫士长李银桥说:“主席领条新毛巾吧,这条毛巾实在太旧…  相似文献   

3.
《中国社会导刊》2010,(17):54-55
毛泽东对黄河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其名作《沁园春·雪》中的“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描绘的就是气势磅礴的黄河。长征到达陕北后,他曾两次东渡黄河。一次是在1936年2月底,毛泽东率领红军东征,兵分两路渡过黄河转战山西,击败阎锡山的军队完成东征使命后,5月又挥师西渡黄河回到陕北。  相似文献   

4.
唐正芒 《老年人》2006,(7):36-37
1947年3月、1948年3月和1949年3月,中共中央接连3年举行三月大搬家,从撤离延安到转战陕北,从东渡黄河到落脚西柏坡,又从西柏坡进驻北平(北京),最后迎来了全国人民的解放和中国革命的胜利。1947年3月:撤离延安1947年2月,蒋介石亲自飞赴西安,调集34个旅25万精兵向延安大举进犯,企  相似文献   

5.
华宸 《老年世界》2011,(15):13-14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解放区进犯。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  相似文献   

6.
华宸 《中外书摘》2011,(5):69-70
1947年3月13日,蒋介石派飞机轰炸延安。14日,胡宗南指挥7个师15万兵力,大举向陕北解放区进犯。 3月19日晨,在南京官邸的电讯员终于收到了蒋介石久盼的胡宗南从前线发来的捷报,喜形于色地报告说:“胡部进占延安城。”  相似文献   

7.
中外书摘     
《中外书摘》2010,(8):73-73
本书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诞辰一周年而发,此次为再版。内容分三个时期:随毛主席转战陕北;随毛主席第一次出访苏联;随毛主席重上井冈山。日记是汪东兴跟随毛主席工作期闻随时随地记下的,亲历和见证了许多重大事件。  相似文献   

8.
三年了,这个偏远的西北山村——骥村有了一些变化。因为这里是我们进行20世纪下半期农村社会生活口述历史研究的凋镬点,几乎每年都要来村里住上一段时间,只是这三年因为种种原因未能安排。村里通了“油漆路”(当地人对柏油路的称呼),路边栽了“风景树”(柏树)和“大雏菊”,一条车道绕行到原先只能缘坡而上的“革命纪念馆”。纪念馆是纪念毛主席1947年至1948年率党中央转战陕北时在此生活战斗过,它的前身实际是当地声名远播的大地主的庄园。  相似文献   

9.
陈杨 《老年人》2004,(6):43-43
1947年8月,转战陕北期间,组织上决定派原在周恩来身边做勤务员的李银桥给毛泽东当卫士。李银桥不愿意去。他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参加革命工作10年了,一直当勤务兵、警卫员和卫士,进步比较慢,而与他同年当兵的人有些已经是营、团级干部了。他想,自己在周恩来那里已经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要走显得容易,如果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总不能刚来就提出走吧,过一段时间提出来也不一定行。他还听说毛泽东很恋旧,骑过的老马,有好马也不让换;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笔砚茶缸,习惯了就有感情,再有好的也不换。要是毛泽东和他相处惯了,还肯放他走吗?…  相似文献   

10.
我认为,今天我们所讲的“公共外交”活动起源于1936年7月16日,在陕北中央红军所在地保安村,中华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接见了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美国医生乔治·海德姆,并接受了斯诺的现场采访。毛泽东向两位远道而来的美国人讲述了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联合战线的问题。这是毛泽东第一次真正同他邀请来的两位美国客人进行长时间的会谈。现场还有毛泽东夫人贺子珍、翻译吴亮平。这是中共早期“公共外交”的第一个活动。  相似文献   

11.
戴琮魁 《老年人》2005,(2):40-40
1944年9月5日,张思德在陕北安塞县山中烧炭,因炭窑崩塌而牺牲。毛泽东在延安得悉张思德牺牲的消息后,把警卫队队长古远兴叫到窑洞里,详细地询问了有关情况。他严肃地说:“前线打仗,免不了要死人;但后方搞生产出事故死人,不应该。”为此,毛泽东作了3点指示:“第一,要把张思德身体洗干净,穿上新衣服,入殓前要派战士给他站岗;第二,买一副棺材,运回延安;第三,要给他开个追悼会,我要参加,还要讲话。”9月8日下午,张思德的追悼会在枣园后院的干河沟上举行。会场上悬挂着毛泽东亲笔写的挽联———“向为人民利益而牺牲的张思德同志致敬”。毛泽东低…  相似文献   

12.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林育英出现在陕北。他出席了一九三五年十二月在陕北瓦窑堡举行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除了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精神之外,明确表示支持毛泽东。  相似文献   

13.
本书记载了从1937年1月毛泽东率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延安。到1947年3月毛泽东撤离延安的10年中,毛泽东在延安的众多故事。每个故事以一个事件为由,既单独成篇,又互相衔接。这里遴选的是其中的四个故事。  相似文献   

14.
正1947年7月习仲勋参加完中共中央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举行的扩大会议后,即根据党中央决定,离开前线回西北局后方主持工作。回到西北局后,为了传达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部署边区土地改革和整党工作,11月1日,西北局在绥德县义合镇薛家渠召开了  相似文献   

15.
1949年 ,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干部祝寿。1953年8月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 ,他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提出“六不”要求 ,其中第一条即为 :“不做寿 ,做寿不会使人长寿 ,主要是把工作做好。”1943年12月26日 ,毛泽东50岁生日 ,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 ,但毛泽东严辞拒绝。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寿辰。这是花甲之寿 ,毛泽东忘记了。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那天 ,卫士们都认为该庆贺庆贺 ,可又怕毛泽东批评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挑选6个鲜桃子放在一个大盘中蒸熟 ,表示“60大寿” ,…  相似文献   

16.
1949年 ,毛泽东提出禁止给党的领导干部祝寿。1953年8月 ,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 ,他再次向全党和高级干部郑重提出“六不”要求 ,其中第一条即为 :“不做寿 ,做寿不会使人长寿 ,主要是把工作做好。”1943年12月26日 ,毛泽东50岁生日 ,延安城内有人准备为毛泽东搞个庆典 ,但毛泽东严辞拒绝。1953年12月26日 ,毛泽东60寿辰。这是花甲之寿 ,毛泽东忘记了。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回忆 :那天 ,卫士们都认为该庆贺庆贺 ,可又怕毛泽东批评 ,商量来商量去 ,最后决定挑选6个鲜桃子放在一个大盘中蒸熟 ,表示“60大寿” ,算是献给老人家的特别寿桃 ;另外晚餐时 ,做了几道家常菜 :木耳炒肉、牛肉炖萝卜、苦瓜炒肉、油菜、雪里蕻、小辣椒、咸鱼。开饭了 ,卫士问毛泽东 :“今天是什么日子?”毛泽东诧异地反问 :“什么日子?”当弄明白是他的60寿辰时 ,马上严肃地说 :“中央已有决定 ,不能祝寿。你们为什么还为我祝寿啊?”李银桥只好解释 :“这是家常便饭 ,不过分。”1960年 ,我国国民经济遇到严重困难 ,全国城乡严重缺粮 ,很多地方发生了浮肿病 ,有些省份出现了非正常死亡。毛泽东心情沉重 ,忧心如焚。1...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在长期的实践中产生的“十大军事原则”堪称在当时的战争条件下是制胜的“法宝”.是人民解放军打败蒋介石的主要方法:1946年7月至1947年11月的短短17个月中.“共打死、打伤、俘虏了蒋介石正规军和非正规军一百六十九万人,其中打死和打伤的有六十四万人,俘虏的有一百零五万人。这样,就使我军打退了蒋介石的进攻。保存了解放区的基本区域.并使自己转入了进攻。”(《毛泽东选集》)  相似文献   

18.
张雷威,原国家电网陕西省电力公司榆林供电公司工会主席,地地道道的陕北人,先后参加“省级两联一包、千企千村、一村一品、万名干部下农村”活动,十四年如一日进行帮扶工作,足迹遍布榆阳、清涧、神木、吴堡、佳县、米脂六个县区的贫困农村,被村民亲切地称为城里来的“自家人”。  相似文献   

19.
红枣女孩     
陕西省佳县是中国最贫困的县之一,由于常年干旱,水比油还贵,红枣是佳县唯一的农作物。2008年,我来到佳县羊圈山村希望小学,给孩子们上作文课。我在北京皮皮鲁讲堂讲课时,会通过抽签的方式抽到一位学生,这个孩子坐到我身边,我和其交谈5分钟后,当着孩子们的面写一篇《郑渊洁眼中的某某某》,让孩子们通过大屏幕目睹我的写作全过程。这样的教授写作文的方式,见效很快。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不但诗写得好,论诗也非常精辟。陈毅1964年出访阿尔及利亚等国,次年作诗《西行》一首,请毛泽东修改。1965年7月21日,毛泽东致函陈毅,并附改后之《西行》:“万里西行急,乘风御太空。不因鹏翼展,哪得鸟途通。海酿千钟酒,山裁万仞葱。风雷驱大地,是处有亲朋。”毛泽东在信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谈到自己时,毛泽东说:“因我对五言律从来没有学习过,也没有发表过一首五言律。我偶尔写过几首七律,没有一首是我自己满意的。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