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随着《巴黎手稿》的文献学研究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包括《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在内的《经济学笔记》内在联系性的确定,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再次成为学者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其最新进展是用后者中的交往异化理论补充、完善前者异化劳动理论中的第四个规定,但在如何理解这第四个规定、特别是四个规定之间的关系等问题上还有继续讨论的必要。实际上,四个规定之间绝没有所谓的"根本性转变"和"飞跃",有的只是理论逻辑的进一步深化和"成长"。问题的关键在于对人的本质特别是其社会性的恰当理解。"社会"范畴强调人的本质的"现实性",但并没有改变而只是深化了马克思对人的理解。因此,异化劳动理论的四个规定是一个整体,不能做人为的分割,而且其逻辑顺序也不能随意打乱。  相似文献   

2.
"人作为目的"原本应该是一种教育现实,但是真正的现实却往往是"人被遗忘",于是它才有必要成为我们今天对未来教育的一种合理想象和希望--一种教育理想.针对人被异化为金钱和分数奴仆以及"我-它"关系遮蔽"我-你"关系的现状,教育应当做到"把人当人看",珍视每个人的尊严,最大限度地适合每个儿童;应当"使人成为人",引领人超越自身,"相遇"在"我-你"关系中.  相似文献   

3.
实践是人使用语言所运思的活动,因此通过分析实践的语言去把握实践比其他途径更具有可操作性。实践哲学的一大任务就是探究实践语言的机制和原理。实践语言从句法结构上可分为实践主词和实践谓词。本原的、绝对的实践主词只有一个,即"我",它意味着正在使用它的人意识到自己是接下来的实践谓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起点。但实践主词不止"我"一个,还有"你"、"他"和"我们"、"你们"、"他们",以及所有可以替换这些人称代词的普通专名,这些都是派生的、相对的实践主词。这里的任务限于分析"你"、"我"、"他"这三个单数人称代词在充当实践主词时的作用及其关系,由它们分别指代的我、你、他这三种单数实践主体的性质及其关系,以及这两方面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实践语言的主词部分的最基本结构。  相似文献   

4.
韩民青 《学术研究》2001,46(1):13-21
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可称为"三大人类哲学",它们的兴起是近年国内哲学研究领域中一个不争的事实.人的哲学、社会哲学、哲学人类学赖以形成的客观依据是什么?如何准确把握它们各自的性质、对象和内容?如何正确认识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如何在准确界定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基础上展开更深入的研究和积极建设这些关于人类研究的哲学学科?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较广泛、深入的研讨.  相似文献   

5.
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人与自然也并不是孤立的存在,二者在人类社会活动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最终相互生成。当我们讨论生态问题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时,讨论的是社会属性的人与被人类活动打上了社会关系烙印的第二自然的关系,而不是人类中心主义或非人类中心主义所认为的"自然是人的一部分"或"人是自然的一部分"的外在"主奴式"包含关系。脱离人与自然的内在生成联系以及人与人的现实整体社会关系,孤立而空洞地争论"人的主体优先"和"自然价值至上"的人与自然问题,将永远无法找到妥善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矛盾冲突的正确出路。  相似文献   

6.
龚永芳 《理论界》2011,(4):85-87
"社会连带主义"的名称始于法国,但中国不是从法国直接引入,而是借自日本。该词作为汉语,因为不能充分表达法文的法学原意以及未能在中日两种文字之间进行必要恰当的转换(翻译者硬生生地直接把日文汉字照搬进来),导致"社会连带主义"这一纯粹日文法律术语在中国本土使用长达一个多世纪,且不止有一个叫法,对学人们造成理解困难、误导和混淆,所以笔者从相关各国语言出发,结合该词的法学原意,提出将"社会连带主义"的名称修正为"社会协作主义",统一称谓,以使名称和内涵更好地对应。  相似文献   

7.
"生产主义"概念的多种语境及其义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怀远 《河北学刊》2004,24(5):45-49
批判资本主义的"生产主义"既是马克思理论的重要主题,也是当今各种流派的马克思主义的主导话语."生产主义"概念分为狭义生产主义、广义生产主义和生产主义意识形态.狭义生产主义是和"消费主义"相对应的概念,指的是重生产轻消费的社会体制及其发展模式.广义生产主义中的"生产"是指社会的生产和再生产的完整运行体系,既包括生产也包括消费,故广义生产主义也可称为泛生产主义或泛消费主义.生产主义意识形态通常表述为"经济决定论"、"经济主义"或"历史决定论",其核心是用"物质生产"活动说明一切社会活动、社会关系和社会历史的发展动力、道路及形态.其实践中的意识形态内容主要有三,即资源无限的"自然"理念、欲望为本的"人性"理念、经济制导的"发展"理念.研究生产主义不只是我们与当今马克思主义流派(包括西方马克思主义、新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对话的概念基础,也是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研究的基础性理论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何种普遍主义辩护——与赵敦华教授商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对普遍主义进行真正有效的辩护,必须对普遍主义到底是什么意思,它有哪些变种,这些变种分别回答和提出了哪些问题等等,作进一步讨论。在为普遍主义辩护的时候,要重视普遍主义的复杂含义,注意普遍主义立场与普遍主义政策之间的复杂关系。我们所要辩护的普遍主义立场,不仅是文化普遍主义,而且是受价值普遍主义、尤其是道德普遍主义支持的文化普遍主义。这种意义上的文化普遍主义,既超越西方中心论和中国文化特殊主义,同时又对文化的多样性具有高度敏感性,对特殊文化丰富普遍文化的可能性具有高度开放性。说到底,这种把特殊主义包括在内的普遍主义既不是一种单纯的事实,也不是一个单纯的理想,而是建立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人们的共同能力、潜力以及客观条件的基础之上、有待于通过自觉明智的交往实践和社会实践加以建构的美好未来。  相似文献   

9.
杨善长 《晋阳学刊》2014,(5):135-140
在隐名出资股东资格认定问题上,《公司法解释三》区分内部法律关系与外部法律关系,分别采取不同的调整规则。在内部关系上,根据"谁出资,谁受益"的原则,实际出资人是股权的最终归属者;在外部关系上,依据股东名册记载和工商登记的内容确定股东资格,实际出资人的身份"转正",必须受到其他股东同意权的限制,笔者认为,此限制应当和股东对外转让股权适用一致的同意权比例标准,即"经其他股东过半数同意"。根据外观主义理论,并基于名义股东与实际出资人之间的特殊法律关系,名义股东应与实际出资人就瑕疵出资对公司债权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相似文献   

10.
在《精神现象学》中,怀疑主义展现出"方法-形态"的双重身份:一方面,它展现为"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并且被规定为精神现象学的方法;另一方面,它展现为意识经验的形态之一,在"自我意识"中登场,介于"斯多葛主义"和"苦恼的意识"之间。阐明精神现象学与怀疑主义之间的关系以及"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的内涵,就可以看出,"自身实现着的怀疑主义",即辩证法,如何扬弃作为意识经验的环节之一的怀疑主义,黑格尔也由此实现了对怀疑主义的双重扬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