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英汉语言禁忌的建构与解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禁忌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和心理现象,其中语言禁忌涉及语言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与代用(委婉语),因此尤为引人注目.研究显示,人们的禁忌文化心理支配了英汉禁忌语的出现和使用,交际的语用需要使代用形式委婉语得以传播延续.现在,飞速发展的信息网络文化产品成为"第四媒体",社会的价值观及经济的变化发展又促使禁忌语现象发生奇妙多彩的变化,使委婉语成为禁忌语的主要表现载体,成为社会交往中具有一定意义的润滑剂.由此可见,对英汉语言禁忌的研究不仅有益于跨文化交际研究,也有益于宏观语言研究和人类语言认知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死亡委婉语不仅是世界各民族语言中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而且也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它的产生受到了各个民族的地理、历史、经济、政治制度、宗教信仰、价值观方面的影响.英汉语言中都存在着许多与"死"相关的委婉表达法.虽然某些表达方式有相同之处,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差异.本文从英汉"死亡委婉语"的不同来源入手,对它们的文化成因和文化内涵进行对比分析,以增强人们跨文化交际意识.  相似文献   

3.
委婉语是英汉民族共有的一种语言现象,委婉语源泉于语言禁忌。从委婉语的产生及演进可以看出英汉委婉语的共怀及超同性。文化由公开的文化和隐蔽的文化构成,隐蔽的文化是不易被意识到的属于价值观念的一部分文化,是文化结构中最深层、最稳固的部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从英汉委婉语总体超同的表象可以透视出英汉委婉语在深层文化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禁忌语、委婉语是世界上各种语言中都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和语言现象。禁忌语、委婉语将不断发展和日益趋同,不同民族的文化将在保持各自特色的前提下,得到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因此掌握和了解各种文化的禁忌语和委婉语对于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英汉委婉语、禁忌语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它们是语言文化联系非常紧密的部分,许多深层文化通过委婉语表达和传承,英汉委婉语、禁忌语表现出两民族趋善趋美的一致性,但同时也表现出巨大的文化差异,通过英汉委婉语、禁忌语的比较来传授文化,是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禁忌语和委婉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语和委婉语是普通的语言现象和普通的文化现象,也是文化语言学的孪生子。在文明社会的语言禁区里,人们用文雅、含蓄或动听的委婉语代替粗鄙、直接或者难听的禁忌语。生活中的禁忌语和委婉语与人体、人体器官、生理现象、性行为和生、老、病、死、葬等重大主题有关。  相似文献   

7.
委婉语和禁忌语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社会现象和语言交际手段,很多学者从语用学、语言交际等角度对委婉语和禁忌语进行了探讨。借用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以及该理论的来源——维特根斯坦提出的"家族相似性"语言哲学观,分析委婉语和禁忌语的范畴化,揭示语言使用的实践意义和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英汉委婉语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语是英汉语言中共同的语言现象,它源于社会禁忌,既有宗教性、阶级性,又有时代性,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某一国家、地域和时代所认同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和道德观等;同时,折射出中西方形态各异的社会文化背景,反映出形形色色的社会心理状态和语言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死亡委婉语是人类语言中普遍使用且长期存在的一种语言和文化现象。汉越语中都有丰富的死亡委婉语。文章从语言、修辞和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汉越死亡委婉语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其同质性及区别之处,以助于汉越语言文化的交流及教学。  相似文献   

10.
言语禁忌和委婉表达是人类语言中普遍的现象。研究言语禁忌和委婉语对人类学、民俗学和语言学都具有重要的价值。本文讨论客家方言中有关对死亡、疾病、衰败、生殖、污秽、鬼怪等方面的言语禁忌现象,并从词汇、语音、句法等方面探讨委婉语对语言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英语委婉语是一种语言变异现象,是语言变化的潜在机制之一。委婉语具有重要的社会功能,它可以维持语言禁忌的效能,以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言语交际正常进行,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委婉语是一种委曲含蓄、烘托暗示的语言表达方式。委婉语普遍存在于英汉民族的文化中,并反映在英汉语言中,它体现了语言与社会文化的相互关系。从社会文化心理学角度探讨了委婉语产生的社会心理根源及委婉语的社会功能,并通过具体例子对比分析了英汉委婉语的文化共性和特性。  相似文献   

13.
委婉语及政治委婉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委婉语起源于民俗禁忌,人们在交际中用来描述不宜直言的人或事物,既是一种修辞手法,又是一种文化现象。委婉语有鲜明的特征:时代性,地域性,民族性,习语性;也大量存在于宗教,政治等领域。文章主要分析在2003年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官方言论及媒体报道中出现的政治委婉语现象,以揭示这些带有政治色彩的委婉语及其真实意图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委婉语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委婉语作了初步探讨,认为汉语委婉语作为一种民俗文化现象,源于语言禁忌。"忌讳"和"求雅"是其产生的民族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委婉语是指表示禁忌或敏感事物的含蓄、迂回或动听的言词。它既是一种语言现象,又是一种文化现象。主要从委婉语的定义入手,从顺应论的角度分析了这一语体的避讳功能,礼貌功能及掩饰功能。了解其语用效果对于我们的日常交际可以起到锦上添花的功效。  相似文献   

16.
死亡,从古至今都是一个全人类讳莫如深的话题,为了避开这个黑色的禁忌词语,古人在语言实践中创造了大量的委婉替代词。死亡替代词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成为了社会文化的镜像,它与社会等级制度、丧葬星象及鬼神宗教等文化现象休戚相关并互为影响。它的运用不仅避开了直言死亡禁忌的尴尬,而且符合礼貌得体原则,在社会交际中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在语用学中,礼貌原则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我们的日常交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委婉语是一种语言现象,一种文化现象,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它反映了社会的价值观、审美观和美德观.通过委婉语,可以避免语言过于直白而给对方造成尴尬或伤害.从某种角度上说,委婉语是对礼貌原则的具体实施.  相似文献   

18.
英汉委婉语差异所导致的跨文化交际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英、汉语言中委婉语不断推陈出新 ,饶有别趣 ,可谓是一种语言特色。但是由于英汉语言特点的差异 ,不同社会之间的文化差异 ,敏感方面和敏感程度都有所差异 ,人们在进行跨文化交际时 ,往往受各自的语言习惯和语言环境的影响 ,委婉语使用不当 ,造成对方误解而引起不快 ,进而引起交际的失败。要达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就应该了解英、汉语言中委婉语的语言特点 ,提高对中、西文化的敏感性 ,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的失误。一、委婉语简述委婉语 (Euphemism)一词源于希腊语 ,意思是“顺耳的话”。“它指人们用温和动听的词 ,曲折含蓄地…  相似文献   

19.
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禁忌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现实生活中人们出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对某些事物及言行有所忌讳,出现了许多禁忌问题。在英、汉交际中,我们应对各自的禁忌有所了解,以免造成交际失败。本文从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两个角度来探讨英、汉交际中的禁忌问题,揭示这一语言现象中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0.
禁忌现象表现了人们美好的愿望、理想和追求,以及人们对死亡、罪恶和淫秽之类的反感。汉、英禁忌语有着丰富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