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从语言民族学角度考证,着重考述有关"蒙古"之称渊源问题。确认黄帝正妃西陵氏所生子女玄嚣和昌意降居之地江水、若水之称,分别源于蒙古族乞颜、涅古思二氏之称。乞颜、涅古思二氏之称则分别源于虎和龙图腾之称。江水别称岷江(岷水)源于蒙古(蒙)之称,蒙古(蒙)之称同样源于虎图腾之称。乞颜、涅古思二氏传说经伏羲(玄嚣)、女娲(昌意)演变为蒙古族祖先孛儿帖赤那和豁埃马阑勒。是故原来的虎、龙图腾也随之演变为狼、鹿图腾。  相似文献   

2.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一文推出的"蒙古先民以'鹿'为图腾,'狼'是突厥人的图腾"以及"突厥以狼为母系之始祖,以鹿为父系之祖,而蒙古人则称狼为父系之始祖,鹿为母系之始祖"等见识,存在诸多疑问,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料基础薄弱,论据不充分,从而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在探讨北元时期蒙古政治史时发现,此时期封建部落混战、汗权之争以及诸部落的重新分化、组合,都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正统观念密切相关。搞清相互之间的内在联系,对于北元时期蒙古政治史、部族史无疑大有裨益。对此,笔者查阅有关史料,提出个人管见,不妥之处,请诸位同仁斧正。据蒙古族世代口碑相传:成吉思汗诞生之两千年前,后来被称为“蒙古”的部落被其他部落打败,仅遗两男两女逃至额儿格涅坤山中居住。两位男性分别叫作“乞颜”与“捏古思”。他们的后裔世代繁衍,组成新的“斡巴黑(氏族),并不断出现新的分支。其中乞颜氏族中  相似文献   

4.
环洞庭湖刘海砍樵传说是“狐精”这一古老神话原型的复现,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古老的民族记忆。这一神话原型在刘海砍樵传说的演变中发生了“置换变形”,表现在神话原型逐渐世俗化,英雄原型与彼岸原型植入到传说中,迎合了中国民间的“狂欢化”想象。  相似文献   

5.
远古蒙古氏族社会族源神话中的"乞颜"神话是蒙古游牧民族振作崛起、勇往直前、走向统一的精神标志,又是蒙古族民族伦理精神形成的活水源头。"乞颜"神话表达了蒙古游牧部落勇猛无畏、敢于牺牲、团结协作、坚韧不拔、甘于奉献、敬重自然、关爱生命、向死而生的乞颜精神。乞颜精神在蒙古诸部落的统一中,不仅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乞颜精神充分体现了蒙古游牧民族因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而铸就的自然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对待动物的古老原始神话思维对当下文学创作具有潜在影响,在与现代思维理念相交融、碰撞之后发生现代转型,并且这种转型以一种相对固定的母题模式呈现在“动物叙事”文本表达中。原始动物神话的派生形态:动物自然神话与动物图腾神话的溯源研究,导引出动物原型母题中动物作为自然象征、动物作为人的本质性象征两大核心叙事维度,进而深入到对其神话原型母题模式与类型衍生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语言学、民族学、民俗学、民间文学等多学科的丰富资料,并结合苗族古歌等民族民间传说,论证了盘古神话起源及其原型。文章认为盘古神话起源于原来居住在中原地区的三苗集团中的犀牛部落或氏族,盘古的原型为犀牛,而其垂死化身的情节则来源于早期的犀牛图腾化身信仰与传说。  相似文献   

8.
作为迄今为止发现的蒙古族最早的文献之一,《蒙古秘史》包含不少反映古代蒙古人生活状况和认识世界的神话传说.从这些神话传说中,能够了解到古代蒙古族图腾思维、萨满思维、神话思维等具有原始思维痕迹的思维特征和一定的逻辑思维因素.  相似文献   

9.
动物崇拜是古埃及宗教信仰的主要内容之一。古埃及的原始宗教通过动物崇拜的形式长期保存并发展起来,贯穿于整个古埃及各历史发展阶段中。所以,有关动物的崇拜和传说也是十分丰富的。古埃及人不仅崇拜狮、狼、鹰、河马、鳄鱼等凶狠动物,而且猫、狗、山羊公牛,甚至甲虫等大小动物也都成为崇拜的对象。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蛇与法老和普通埃及人都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在古埃及的动物崇拜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古埃及神话与古代世界其他一些国家一样,保留了许多关于蛇的种种传说。相同的或不同种类的不同名称,不同品质甚至是相互敌对关系的蛇的传说,是古埃及神话的错综复杂,  相似文献   

10.
蒙古族人名比起汉族要复杂得多。本文从蒙古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及地理环境、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叙述蒙古人的命名。一、以动物名称来命名人名。蒙古人从事狩猎业和畜牧业,自然很容易以动物的名字来命名人名。根据《蒙古秘史》的记载,最早蒙古人的名字,是从传说故事开始。成吉思汗的祖先,是承受天命而生的孛儿帖赤那(苍色的狼)和豁埃马兰勒(白色的鹿)。这是最早出现的一男一女的名字。在蒙古人中,以动物名称来命名的名字很多,如:阿思兰(狮)、巴儿思(虎)、脱里(鹰)、那海(狗)、阿尔布古(有花斑的鹿)、昂吉尔(黄野鸭)、玛喇勒(牝鹿)等。这些  相似文献   

11.
豁罗剌思部即郭尔罗斯部 ,起源于额儿古捏·昆的蒙古部落。初迁根河流域 ,后迁至洮儿河、霍林河一带 ,其中一支于 1 1 95年迁至嫩江、松花江汇流处游牧。该部曾骚扰过金国边境 ,也曾与成吉思汗的蒙古部抗衡 ,后来臣服金朝 ,又加入了蒙古部的联盟。元代时自成部落。明朝中叶科尔沁蒙古的一支占据其地 ,并以郭尔罗斯之名为部号 ,实为同名异氏 ,该部遂成为科尔沁蒙古郭尔罗斯部的属部。清代该部组建了蒙古八旗中的正白旗 ,并与科尔沁部的郭尔罗斯人杂居共处  相似文献   

12.
车师(姑师)是汉文史籍对突厥语OБUZ(乌护,乌古斯)一词的音译,应读作gūsī/gūzī。OБUZ的本意为“初乳”,鸟孙国为其源头。该部族的得名及其狼图腾文化的形成,与汉代乌孙首领猎骄靡婴幼时为狼所哺养的神奇经历密切相关。其后,进而演变为包含有24个部落的部族名称。其中分布在东部天山地区的8个部落后以“滑”“八滑”“滑国”“八部”或“高车”等名见诸于史籍,民众则以OБUZ的略音便译形式“滑”或“车”为姓。乌古斯属蒙古人种,是部落及人口最多的一个突厥语部族,也是构成前突厥汗国和回鹘汗国的主体部族。  相似文献   

13.
狼、牲畜、老鼠、旱獭、黄羊和人的关系剥夺了人的自由,人得不到发展。人类对狼和草原的认识必然要超越“腾格里”,科学地认识自然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人必然凭借技术而超越自然。超越自然的人与自然之间究竟如何“天人合一”?当代中国的根本问题不是狼性与羊性之争,而是包括草原民族在内的中华民族的启蒙,用理性让自己摆脱被监护、禁锢和遮蔽的状态,这就是人的现代化。狼性与羊性之争不过是用一种传统文化来观照另一种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绝地天通”新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先秦典籍中的“绝地天通”故事,历来众说纷纭,本文以全新的视角,通过文献考证,结合考古资料,论证了“绝地天通”既不是神话故事,也不是宗教问题,而是发生在东夷族有虞氏与古三苗部族之间的、一个具有相当真实性的历史事件,其本质就是将苗民分隔南北,永不相通。  相似文献   

15.
白虎不是鄂西、湘西土家先民——虎巴的图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虎的崇拜者不以白虎为自己的部落命名 ,又不禁止猎虎 ,也不禁止互通婚姻 ,所以 ,白虎不是虎巴的图腾。从《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关于廪君的记载中可以看出 ,虎巴崇拜白虎 ,就是崇拜他们的精神始祖廪君的亡灵。因此 ,白虎崇拜就是祖先崇拜 ,白虎神就是虎巴的祖先神。  相似文献   

16.
13世纪初蒙古帝国军队西征后,有大批西域人以各种途径移居蒙古草原。他们以后对元朝政治、军事、文化影响巨大。经元朝百年的磨和,他们不仅有很多人融入中原文化中而"华化",同时由于元代蒙古贵族政治地位的影响和蒙古文化的强势存在,尚有许多西域人接受蒙古文化,认同蒙古民族共同体,终化为蒙古人之一部分。至北元时期,在蒙古各部中仍有很多西域部族名称存在,但实质上已作为地道的蒙古人出现,并积极参与北元政治军事活动。  相似文献   

17.
从《狼图腾》的文本解读出发,认为对以“图腾”为原型的作品而言,文学批评的真谛在于对其图腾文化的实质的解读与阐释;挖掘作品蕴涵于图腾之中的本质意义和价值趋向;梳理在图腾形成过程中的矛盾与困惑;审视创作主体、作品主体和接受主体面对精神图腾的灵魂剖析与自我反省;以期揭开图腾的隐秘,探寻通往作品精神实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牛郎织女》的两主人公分别来自周人和秦人的祖先,是我国从史前直至近代农业经济社会中男耕女织家庭的集中反映。牛女传说具有突出的反封建性,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对幸福生活的不懈追求和对爱情的无限忠贞。《山海经.海内经》、《山海经.大荒西经》、《山海经.大荒北经》都有周祖叔均突出贡献的记载,《诗经》、《史记.周本纪》中更有祭祀周田祖和先周历史的详细描述。周祖叔均发明了牛耕,是周民族历史上杰出的首领,也成了周民族的田祖。甘肃庆阳地区属于古代文献中所说的豳地的范围之中,是周人的发祥地和早期活动地区。《诗经.小雅》中的《甫田》、《大田》是周人祭祀田祖叔均的诗篇,表现了周人对远古先祖的缅怀与崇敬。叔均应名"均","叔"是辈份的排序,不是周祖的长子,应有哥哥,这与牵牛(牛郎)有哥哥的情节相合。分析民国时期不同地区流传的六个主要采录本,再结合古代诗、词、赋、小说和戏曲来看,牛女故事也是最早流传于北方,应产生于西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