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早期英国兴起了一个新的文化群体——鉴赏家。鉴赏家群体的兴起与近代早期英国在经济、政治、思想方面的变迁存在着密切的关系。鉴赏家群体的兴起也改变了贵族的文化生活方式与文化知识的价值功用,推动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影响着英国社会变迁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后的“千年变局”是近代知识精英政治认同危机发生的主要原因。近代知识精英的政治认同危机由政策层面始,逐步深化到体制层面、制度层面和价值层面。为调适认同危机心理,近代知识精英经历了介绍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在原有制度框架内仿行和全面移植西方政治制度的政治探求过程。近代知识精英的政治认同危机及其政治探求对中国近代政治发展有复杂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新闻文化的兴起是英国16、17世纪一个较为突出的历史现象。在都铎晚期,逐步形成了以口耳、手书和印刷新闻为基础的传播格局,尤其是小册子的显著增长,为新闻的广泛传播提供了便利,在人们了解时事和进行道德教化等方面具有作用。斯图亚特王朝早期,随着新闻书的出现以及口耳、手书等传播形式的进一步成熟,新闻文化得到了更为快速的发展。与此同时,新闻与政治的关系愈为紧密,并对英国民众的政治态度产生了重要影响,加速了斯图亚特王朝早期政治意识形态上的分歧。而这种新闻文化的兴起与近代早期英国的社会特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其产生的深刻背景。  相似文献   

4.
近代以来,中国出现了一场由经济、科技力量悬殊而导致的文化上的认同危机。通过解析文化的构成可以发现,从文化层面适时倡导中华文化价值观重构,以具有历史血脉与当下联系的中华文化价值观凝聚中华民族的文化向心力,提升中国在中华文明文化辐射区域内的文化软实力,是化解危机的一个很好的途径。中华文化价值观,是中华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在中华传统文化影响下所形成的具有中华民族心理特征与行为价值规范特征的稳定持久的价值观念。它深入中国人民的内心,指引着中国人的价值行为选择。遵循共性原则、主体原则及前瞻性原则,以对自然、对人、对社会、对事、对精神的态度可初步构建起中华文化价值观的稳定内核,并从文化维、民族维、地域维三个维度构成中华文化及其价值观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5.
一、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发展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近代历史上的中英两国城市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所不同的是英国实现了城市化,中国城市发展表现为双重性畸形发展,没有实现城市化。近代英国城市化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反映,是工业革命后的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  相似文献   

6.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天翻地覆的转变,整体上受到了西方现代性的入侵。在经济政治制度、知识体系、价值信仰方面产生极大的变化,农村文化遭遇到严重的发展困境,其中西方政治文化引发的嬗变,传统文化改良的不彻底,使近代农村在现代化进程中出现了农民“武化”严重、公权力失信、被主流社会阶层边缘化等一系列问题。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思想与中国农村传统文化在内容上的相通之处,使之有效的锲入了农村文化的发展需要。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农民成为了革命的主体与中坚力量,并最终成为影响近代中国历史走向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在当前的文化多样性时代,以文化、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等要素组成的"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日渐凸显,而意识形态是软实力的核心指向。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当前在高校和社会的认同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被边缘化、被误读化、被教条化等危机与挑战。高校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要发挥传播和推广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作用,必须恪守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不动摇这一基本原则,必须从根本上解决理论创新和理论认同这一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8.
政治制度与文化软实力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既包括观念文化,也包括制度文化.与此相适应,文化软实力也包括观念文化软实力和制度文化软实力两部分,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一国政治制度是否具有文化软实力有四个条件:能否解决实际问题;是否具有普世意义;是否有硬实力的支撑;对外能否产生吸引力,是否有一套逻辑论述.我国政治制度具备上述四个条件,所以我国政治制度是文化软实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认为,东方社会是不同于西方社会的亚细亚社会形态,其经济、政治均有其特殊性。就其政治制度而言,马克思用“东方专制主义”以概之,近代中国政治制度也属于这种性质,它具有中央集权与皇帝专制相结合;有一套完备的专制机构和官僚队伍;以国有土地为基础,采取租税合一的剥削方式,农民为主要剥削对象等特点。这种政治制度的产生,与自然环境,与农业和手工业的特殊结合有密切关系,并致使政治上改朝换代不断更替,经济结构却很少发生变化,似乎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总是处于平衡状态之中,使社会长期处于停滞落后状态。直至鸦片战争才打破这种平衡,导致社会经济结构逐渐解体。由于近代中国所处的国内外历史环境,中国前途可能以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制度取代封建专制的政治制度。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长期的贫穷落后,被归咎于中国传统经济、制度与文化未能像英国一样催生工业革命,且不适应市场经济与现代化,从而阻碍着其进程。然而,英国原发性的工业革命,是在对其传统制度革命的基础上历经长期动荡中产生的,而其他国家则都通过学习与模仿英国而走向工业化与现代化。19世纪~20世纪,中国经济转型始终举步维艰,又强化了主流思潮对传统制度与文化的怀疑与否定。从全球视野和历史演进的角度看,近代中国落后挨打,问题的症结并非传统制度与文化,其直接原因在于大规模战乱导致经济长期负增长,打断并扭转了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轨道和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