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张之洞与清末新学制的制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细珠 《河北学刊》2002,22(6):125-129
教育体制改革是清末新政的重要内容 ,在此过程中 ,张之洞充当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张之洞在湖北学制的基础上 ,仿照日本学制 ,制定了一个全国性的新学制 ,即“癸卯学制” ,以此开启了中国教育体制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薛文彦 《阴山学刊》2007,20(3):65-68
中国近代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过程。1907年颁布的《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建立了男女有别、自成独立体系的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系统。女子学校教育正式列入了清政府的学制系统,为女子教育在全国范围内的良性发展提供了法制上的保障。近代中国特殊的社会经济、政治状况和主流观念直接决定了近代中国女子学校教育在学制中的地位和特点。清末女子学校教育学制的确立,为女性群体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3.
中国蒙学西化教育模式构想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蒙学西化教育模式源于鸦片战争前来华传教士的构想,但国内学术界对其有关中国蒙学教育改革思路的探索至今未进行过研究.本文以来华传教士创办的英文期刊<中国丛报>为中心就此课题进行论述,分析这一时期传教士对中国传统蒙学教育的观点与由此开始的改革之路探索及其对中国近现代教育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童蒙时期是生命发展的初始阶段,童蒙时期的生命伦理教育是否可能,如何促进个体道德生命的成长构成了儒家教育传统的核心议题。传统蒙学作为儒家生命伦理展开的具体场域为我们提供了跨文化研究的历史素材,从先秦时期围绕“性”“情”“礼”关系的探讨初步形成具有信仰特征的蒙学教育,再到宋儒建构蒙学教育体系,并在“情礼关系”的致思中产生具有理学气质的蒙学体系,乃至明清时期蒙学官私并举的多元发展,蒙学始终围绕着儿童这一特殊的生命形态展开。探究历史演进中蒙学形态发展、演化规律,对破除传统蒙学中的生命困境以及促进当下儿童哲学的发展均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王强  王媛 《理论界》2005,(8):41-41
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历程证明了中国现阶段的公共政策决不能简单搬用西方现成的理论,而要结合中国的国情进行适当的创新。因此,我们有必要在认识到中国公共政策一般性的同时还认识到其特殊性,并在此基础上找准中国公共政策的定位。本文基于中国处于转轨过程这一大背景,从实践中提出中国公共政策定位的问题,并在分析中国转轨是一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基础上,主要从其诞生时的错位性、运动中的非均衡性和行为主体的复杂性等方面进一步证明中国转轨中公共政策的特殊性,进而对中国的公共政策进行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传统社会中,齐家作为一种建设性活动在促进社会秩序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人际关系的协调和人才的培养是齐家的两个主要方面。宋代的社会结构与以往世代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平民家族的兴起使得家族内部人际关系协调的需求更加突出,而代际流动的加速使得平民家庭人才培养的需求更加突出。齐家作为一种普遍性的社会需求,是宋代蒙学教育勃兴的根本推动力,而宋代蒙学教育的勃兴对于满足人们的齐家需求也发挥了重要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中叶 ,许多困扰科技发展的社会因素迅速滋长 ,在世纪之末的科技发展道路上 ,形成一阵空前的迷茫。随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诞生 ,科技发展方向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科学技术发展将整体走出迷茫 ,走向生机 ,使人类社会走向绿色科技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该文论述了俄罗斯在经济转轨过程中发生政治腐败的特点、原因、影响等,对我国反腐败斗争有启示。  相似文献   

9.
古代蒙学教材按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可分为综合、伦理道德、历史知识、诗歌、名物常识、工具书等六类 ;这些教材具有集中识字、整齐押韵、知识面宽、注重实用、重视思想教育等特点 ;它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具备道德启蒙、习惯培养、语言积累、知识扩展等教育功能。古代蒙学教材的编写是十分成功的 ,它留给我们的启示是 :在编写小学语文教材的过程中 ,应力求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0.
清末的教育立法是清末教育改革、新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内容。它对改革旧的封建教育制度、建立近代教育制度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对这一历史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既可填补法律史、教育史研究的空白,又可对今天的教育改革、教育立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初,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财政拮据的严重危机,这一背景决定了清末放垦蒙地的实质就是聚敛蒙财,以充帑银。放垦蒙地虽然使蒙古地区的农耕业有了空前的扩展,丰富了蒙古地区的经济生活,但从总体上来说,导致了严重的农牧冲突,激化了民族和阶级矛盾,造成了影响深远的生态环境破坏。因此,清末放垦蒙地对蒙古经济社会的发展所带来的主要是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2.
清末实业教育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前身,其发展与晚清教育改革进程相伴随,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部分。实业教育制度在清末癸卵学制推行以后得以确立。晚清实业教育的办学主体包含政府、士绅和商人等多种力量。人为推动使实业教育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绩,并且培养了一批实业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需要。师资力量不足是晚清实业教育发展的障碍之一,而经济力量不是主要推动力,这从根本上制约着实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明清之际澳门天主教的传入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之际,天主教传入澳门并持续发展。这一时期,澳门主教区成立,天主教各大修会耶稣会、方济会、奥斯定会、多明我会等纷纷驻足澳门。澳门天主教获得了空前的发展,澳门成为各修会对中国及远东地区传教的基地,使远东地区天主教事业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苏红彦 《阴山学刊》2005,18(6):83-86
蒙古王公的年班制度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内容,对巩固满蒙联盟、稳定边疆、促进蒙古与中原地区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开阔蒙古王公的眼界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加速了蒙古王公的腐化、加重旗内属民的负担和经济困难等。  相似文献   

15.
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陈延斌 《齐鲁学刊》2003,(1):115-120
在中国传统家训发展史上 ,明清两代是一个重要的时期。主要表现为 :封建社会转衰而家训发展呈现空前繁荣 ,并在清代前期达到鼎盛 清代后期 ,虽然传统家训走向衰落 ,但其中又交织着局部的开新、变革。明清家训在其内容和教化方式上都发生了显著变化 ,这主要表现在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强化宗子教育、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宗规族训和家法惩戒的加强、性教育的出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6.
江琳 《兰州学刊》2007,2(6):188-191
张之洞和张百熙是晚清教育改革中的关键性人物.在戊戌维新期间二人都曾在地方大力兴建新式学堂,并对中央教育改革献策献力.新政时期,张百熙担任管学大臣,其后张之洞也因久负兴学盛名而被朝廷任命参襄学务.在制定近代学制、废除科举制度等方面二人有诸多合作,也存在不少分歧,既由于教育权力之争,也在于教育思想的不同.但总体来说二人在教育宗旨等方面存在共识,在教育改革当中的合作关系还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俄语教育始于18世纪初,清代俄罗斯文馆的建立标志着它的开始。以后出现的京师同文馆及晚些时候的京师大学堂译学馆是其阶段性标志。这些俄语教育机构的变更同时也伴随着其培养体制和模式的演变。而这种演变体现在其起始背景、组织规模与形式、师资来源与任用、分布与布局、学生来源与录用、培养内容与目标等方面。回顾清代俄语教育历程与人才培养,厘清其优劣,探讨问题,有利于当今外语专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18.
黎仁凯 《河北学刊》2004,24(3):176-180
晚清幕府是指鸦片战争至清朝灭亡期间的幕府,以曾国藩、李鸿章、张之洞、袁世凯四大幕府最为典型。晚清幕府系由明清时期的传统幕府发展而来,是中国幕府制度发展的极盛和走向衰亡的时期。晚清幕府在入幕人员的选择、幕务及所起的作用方面,继承了传统幕府的一些特色,成为国家政治人事制度的重要补充。但是,它与传统的幕府相比,又发生了极大的变异,主要表现在幕府机构的扩充和幕府人员职能的变化、入幕方式的变化、幕主与幕员主从关系的确立和经济关系的分离等。  相似文献   

19.
传教士在晚清教育改革中起到了启迪、引导、示范等作用,为中国教育近代化和培养新式人才、广开民智作出了贡献。不应把传教士在晚清教育改革中的活动简单地视之为“文化侵略”。  相似文献   

20.
李美玲 《阴山学刊》2003,16(6):67-69
三娘子,明代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之妻,她顾全大局,申明大义,牺牲个人利益,先后嫁俺答汗、黄 台吉、扯力克、卜石兔四代顺义王,为实现通贡互市,积极维护和巩固明末蒙汉和平友好关系,发挥了及其重要 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