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1938年12月,以汪精卫为首的10多人,正式走上了卖国之路。此后,汪精卫集团冒天下之大不韪,在日本政府一手操纵下,在南京成立了一个伪国民政府,自任主席,并响应日本侵略者的召唤,展开了一系列害国害民、出卖主权,卖国求荣的汉奸活动。1940年12月 30日,汪精卫又急急地与日本政府签订了卖国条约,  相似文献   

2.
高宗武对日交涉与汪精卫叛国投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8年12月,正当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之时,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投降派,叛国投敌。高宗武是汪精卫集团与日本勾结,最后叛国投敌的始作俑者。汪精卫对抗战前途悲观失望,积极主张与日本“议和”,直到在沦陷区的南京成立伪国民政府,成为汉奸首要。高宗武受全国抗战形势的影响和国民党的暗中策反,以及迫于日本的怀疑和暗害,最后悬岩勒马,离汪投蒋。此段史实,一般学人知之甚少,本文用翔实的史料对此作了披露与论述。  相似文献   

3.
汪精卫等汉奸投敌卖国后 ,南京成为汪伪政权的巢穴。几个月以后 ,伪中央大学 (又称南京中央大学 )也随之建立 ,称之为“复校”。试从汪伪中央大学的建立、院系设置、课程编制、教师和学生状况等几个方面作一些论述 ,从中看到日伪奴化教育的本质。同时 ,也论述了广大爱国师生反对奴化教育的运动。  相似文献   

4.
1933年,中日签订《塘沽协定》,这为日本侵华野心的膨胀提供了条件。1934年6月8日,日本驻南京领事馆副领事藏本英明出走失踪,日本"藉端生事",蒋介石、汪精卫联合应对,为使前方"剿共"军事不受"挠动",蒋介石采取"践墨随敌,以决战事"两手准备。汪精卫按蒋介石指令对日百般隐忍,媚态十足。藏本失踪事件进一步暴露了以蒋介石、汪精卫为首的国民政府对日政策的真实态度。  相似文献   

5.
"九一八事变"后,内蒙古东部地区与东北一起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之后,日本关东军开始推行其"内蒙工作",向内蒙古西部地区发动大规模的军事进攻.同时,以帮助蒙古民族"独立"为诱饵,在新占领区先后建立了察南、晋北、蒙古三个伪自治政权,后合并成为蒙古联合自治政府,即所谓蒙疆政权."内蒙工作"是日本帝国主义"满蒙政策"的继续和具体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讨论了σ-代数上的Fuzzy测度和和与乘积的伪零可知,伪自连续性。  相似文献   

7.
伪警卫第三师是以汪精卫为首的国民党亲日派拼凑的伪中央政府的3个警卫师之一,建成于1944年初。全师由新征壮丁组成,军官均为伪军校毕业生及将校训练团、教导团等受训人员中选拔,师长陈孝强。全师约5000人,全部日式装备。1945年8月,因驻光华门外飞机场附近的士兵与日军发生冲突,  相似文献   

8.
1932年伪满洲国成立,日伪在关东军武力保护和政治操控下吞并引领中国东北民族经济的支柱金融机构"四行号"及其他银行,于当年6月设立伪满洲中央银行(文中简称伪满央行).在其存在的14年里,伪满央行经历了奠定基础、扩展活动、走向灭亡的三个阶段,且根据战争的推进和时局的变化,伪满央行的金融侵略活动具有鲜明的阶段性特点和殖民地性质.日本利用这一御用工具对东北进行疯狂掠夺,其所掠夺的资源用于战争,给中国东北的民族经济和人民造成深重灾难.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研究提升系统和逆极限系统,证明了如果基础系统具有逐点伪轨跟踪性,则其提升系统也具有逐点伪轨跟踪性;如果每个fi具有逐点伪轨跟踪性,则诱导映射也具有逐点伪轨跟踪性。  相似文献   

10.
伪译作为一种翻译现象,其归属问题一直都有争议。根据图里所给的定义,伪译是"假译真作",即在翻译的表象下进行的创作。伪译可以为翻译提供如下两点启示:其一,译介和传播的最终决定力量是该译本能否在目的语系统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译本一旦产生就拥有了相对独立的存在价值;其二,译者在翻译策略选择过程中具有主动性,译者可以利用翻译规范对于读者接受和译作批评进行操控。  相似文献   

11.
日本侵略者在我国东北炮制伪满洲国后,为泯灭东北人民反满抗日的思想意识,成立了伪满协和党,开展以伪满“建国精神”、“民族协和”为中心的思想宣传。然而,伪满协和党仅仅存在两个月即被废除,马上又以伪满协和党为基础成立伪满协和会。伪满协和党作为伪满协和会的前身,目前国内关于该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和系统。本文将从伪满协和党的筹建、活动及结局等方面进行研究,同时阐述伪满协和党演变成伪满协和会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2.
略论日伪对南京的物资统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资统制是日本军国主义掠夺沦陷区财富的重要手段。梳理日伪在南京的物资统制,可以为研究抗战时期殖民地经济提供很好的个案观察。汪伪政府在南京成立后,先是与日本联手统制物资,继而建立了自己的统制体系。日伪的物资统制,以保障日军的战争需求为目的,对中国沦陷区是一种不折不扣的公开掠夺,给沦陷区经济造成了空前的灾难;日伪联手乃至汪伪独立统制物资的过程,更加清楚地揭示出伪政权的傀儡性质。  相似文献   

13.
上个世纪的三十、四十年代,侵华日军扶植了众多的傀儡政权。不但日军与傀儡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各伪政权之间和伪政权内部也矛盾重重。深入研究伪政权的派系斗争,揭示汉奸派系斗争的性质和特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抗日战争后期,汪伪政府曾推行过一场所谓的“新国民运动”,直至汪伪政权垮台,该运动才收场。其实质是汪伪政府为维护统治秩序、配合日军行动而奴化国民的运动。  相似文献   

15.
16.
"米统会"是在日伪原有的粮食统制政策日益陷入困境,日本被迫实行"对华新政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是一个完全受日伪控制的半官方商业经济组织。为实施粮食统制,"米统会"采取了多种超经济的强制手段,给华中沦陷区民众带来深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7.
汪伪南京市政府为了恢复并控制社会秩序,不仅从体制上建立并完善户口制度,而且实行严厉的户口清查政策。通过大规模的人口普查、人口异动旬月上报与居民证制度,形成人口管理的立体防控体系,又设立户籍员制度作为保甲组织的重要补充,构成了汪伪南京市政府人口管理与控制机制。这种机制与配套政策的推行极大地提升了日伪对于社会基层的监控力度和强度,便于日伪在基层实施经济掠夺、军事监管和思想文化控制。  相似文献   

18.
伪满洲国时代,中国东北处于日本统治之下,人民迷惘困惑。梁山丁明晰地表现出该时代知识分子对日本统治的无言的反抗、无声的控诉。透视梁山丁的作品,可以使我们了解伪满洲国时代东北知识分子对日本的态度,折射出东北知识分子、文化人日本认识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9.
汪伪南京特别市政府成立后,南京特别市宣传处逐步接管公共娱乐场所,从制度建设、政策实施、明暗监管等方面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管理与控制,主要体现在剧场、艺员、票价与演出四个方面。宣传处的管制,引起了伪政府、社会、以及艺员的诸多互动,呈现了一幅复杂多面的历史画卷。  相似文献   

20.
伪国立新民学院自称"最高学府",是沦陷下华北地区最重要的教育机构之一,1938年初由北支那方面军和外务省创建于北平。伪新民学院的建校精神是"新民主义",其教育目的是"培养与友邦提携先知先觉的兴亚官吏",教育对象限于中国人,主要是伪临时政府的在职官员和大学及高中毕业生,学生在学期间的一切费用都由学院支给。伪新民学院不仅实施速成教育,还实施正规教育。它不仅仅是汉奸养成学校,还是高等教育机构。因为伪新民学院的毕业生大都充任伪临时政府中级以上的官员,所以其活动对整个沦陷下的华北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从日籍教师的角度来考察"国立新民学院"的实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