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在当今世界,一些少数族群为什么要冒很大的风险来寻求脱离它们所在的国家? 除了分离,那些少数族群与中央政府之间还有没有其他选择? 特别是印度尼西亚(以下简称印尼)这样一个在某种程度上是人为组合起来(基本上都是由于殖民统治和殖民兼并)的国家,应如何处理历史遗留问题和面向未来? 在理论上和在现实中,对这些问题有着许多不同的答案。当今世界发展中国家内部的族群分离运动,一般是在以下条件下发生的: (1)这个国家本来就有许多人为建构的分离因素; (2)相对于主体族群,力图分离的族群保持有鲜明的异质性; (3)长期的不公平待遇为分离主义运…  相似文献   

2.
穿青人是包含有多种族群成分的人们共同体,在历史上属于华夏边缘的中间群体,形成了一种中间化的心理和认同.在民族国家的建构中,由于忽略了地方文化的复杂性,穿青人被官方识别为汉族的一支,导致族群的外部分类和内部认同呈现出较大的张力.族群关系紧张的内部原因和边疆国家化的外部动力,使穿青人的族群认同逐步提升为民族观念.穿青人少数民族化的诉求,是边缘族群逆转边缘地位的选择.本文从族群形成的概念出发,通过长时段的观察,梳理穿青人从中间群体、边民到他者的形象变迁,表明在边疆国家化背景下,地方族群如何展开实践,维持自己的社会文化疆域.  相似文献   

3.
生产力发展是交往的基础.民族平等和经济进步是族群婚姻互动的前提.文章运用交往与民族融合的理论,分析贺州各民族、族群交往及婚姻互动的演变过程.认为族群交往与婚姻互动是由族群内部产生的、源于族群本身内力推动的、自然的、自觉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民族平等政策和地方各级党政干部的正确引导、推动.族群关系融洽,离不开交往与接触,而婚姻互动又是交往与接触的必然结果.这一结果反过来促进各民族、族群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苗族是发端于我国并逐步分布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的一个跨境族群,尤其是操川滇黔方言的"Hmong"人族群,在距今不到200年时间里零星地分布到了中南半岛各国;通过对该跨境族群的特征和表现所作的概括,分析了族群记忆在族群内部自我认同上所起的重要作用,使该族群最终走向心理认同上的聚合.  相似文献   

5.
族群之间的文化认同是交往互动的必然结果.一个族群认同另一个族群的文化,既有族群内部的因素,也离不开外部力量的推动.潇贺古道区域的瑶族认同汉文化,既有政府政策、学校教育、信仰引导的推动,又有瑶族自身生存、发展、追求民族平等等内在因素的主动追寻,是内外力量在历史长河中逐步互动、共同建构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族群认同是一种多维立体的理论,强调从历时性与共时性中去探索族群文化内涵.兴仁县大山镇尔期村坪子上组作为当地少有的苗族村组,尽管与周边民族(主要以汉族为主)文化交融过程中接纳了部分外来文化元素,但在族群内部仍有"倔强"的一面.而烧灵仪式音乐则是该族群所要强调的文化元素之一.本文以族群认同视角为主线,旨在探索出烧灵仪式音乐、社会、文化认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族群文化,是一个主权国家内部区域性的、少数人口的文化.在全球化与社会转型的背景下,族群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已成为人们关注和探讨的核心问题,学者们从不同学科的角度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本文从文化视角,借助布迪厄的“文化资本”理论,对族群文化资本的存在形式、族群文化资本与“惯习”和“场域”之间的关系以及族群文化资本的转化和再生产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以期促进对族群文化的合理性认识和科学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涛  袁晓姣 《民族学刊》2022,13(1):88-100, 141
族群问题是影响阿富汗内政的关键因素。阿富汗族群冲突因外部势力干预而起。自杜兰尼王朝以来,在外部势力干预下,阿富汗族群关系逐渐恶化,族群成为外部势力干预阿富汗内政的主要工具,同时阿富汗族群问题导致赞助政治迅速发展,并逐渐伊斯兰化。在内部纷争和外部介入下,阿富汗族群冲突引发了阿富汗国内以及周边地区一系列安全问题,并扩散至全球范围,为阿富汗及其周边地区安全局势带来深远影响。美国撤军后,阿富汗族群冲突的和解仍将面临内部权力纷争和国族认同缺失、外部势力干预和国际恐怖主义上扬等多重挑战。  相似文献   

9.
婚俗历来是人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世界各民族在特定的时代和地域背景下,其婚俗形式有着非常明显的不同;彝族传统婚俗的最大特点是在族群内部等级制的前提下,对族群内部秩序的建构与重构.对于建构的功能,在各族群中基本上是大同小异.对于重构的功能,各族群则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通过解析韭菜坪山麓彝族传统婚俗对社会秩序重构的过程,以...  相似文献   

10.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族群众多而习俗各异,其中,佤族猎人头习俗尤具代表性.猎人头习俗,让部分地区的佤族既陷入内部的世仇纷争而导致发展受限,又加剧了其与周边族群关系的紧张与对抗.直至解放初期,在党和人民政府及各族同胞的努力下,终于使其成为了历史的记忆.这不仅让佤区的族群关系实现了小调适带动大变迁的积极建构,亦为当下滇西南地区的繁荣稳定打下了牢固的民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