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社会主义的商品经济是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一些同志认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存在商品经济。其实,商品经济的基本内容就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两者之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商品经济依于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它的存在和发展及其特点都与特定社会中占居主导地位的经济形态相联系。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应从这些方面着眼。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但不排除商品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都是存在并得到发展,特别是在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而具有普遍性。商品经济是相对自然经济而言,它的出现和  相似文献   

2.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内容。市场经济,在我国是一种全新的经济形式,它既不同于自然经济,又不同于我们过去所实行的计划经  相似文献   

3.
文章依据邓小平关于生产力标准理论,对经济基础的含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的构成和非公有制经济等基本问题作了重新认识。依据生产力标准,经济基础是指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而社会发展一定阶段首先是物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基础既包括公有制经济,又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这是由社会生产力状况决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对社会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属于资本主义性质或“资本本主义尾巴”。  相似文献   

4.
本文认为,中国改革的目标,既不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也不单是实现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而是重塑社会主义的幼年形态.改革既允许资本主义经济的存在和发展,又要完善社会主义.在两种经济成份长期的共同发展中,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同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有趋同的一面,又具有社会主义特殊性的一面.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是对传统生产资料公有制改革的结果,前者是现象,后者是本质.二十多年的改革,使中国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社会主义幼年形态.社会主义幼年形态具有对旧社会的母体存在着依赖性、其制度特征具有模糊性、成长具有长期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马卫刚 《东岳论丛》2002,23(5):43-47
政治经济学研究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必须先说明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化联系。生产力的社会化发展是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直接动因以及物质基础 ,不理解生产力的社会化及其社会本质 ,就不可能在政治经济学中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 ,也就无法了解市场经济的社会性质。  相似文献   

6.
城郊是一个既不同于城市也不同于农村的特殊地域,在幅员辽阔的祖国大地上,城郊占地面积广阔。城郊是城市领导农村的前沿阵地,是城市与农村发生社会经济联系,实行城乡互助的联结点。城乡结合,不仅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且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城乡共同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向前发展,城市和郊区农村的社会经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作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结晶,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之间既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但又不是简单的继承关系,它更有发展,有创新。本文仅从六个方面作一分析。 第一,从提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到辩证地处理好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关系。 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都是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本手段和方式,两者之间有着非常密切的内在联系。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区别,不容混淆。解放生产力是指通过改变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建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换 ,既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特殊性 ,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共同性 ;既反映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曲折 ,也反映了社会主义顽强的生命力。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这两种模式的交替 ,除了存在着人的主观认识等原因外 ,还存在着客观条件的制约 ,它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实际状况 ,也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进程。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四大,确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民族地区经济是我国经济的组成部分,是与全国经济紧密相联、融为一体的,但由于基础条件与发展水平不同,其自身又有许多特点和特殊性。随着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既给民族地区经济带来发展的机遇,又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既充满着希望,又承担很大的风险。面对希望与风险同在、机遇与困难并存的新形势,民族地区应采取怎样的对策,迎接挑战,勇敢地走上市场,加速自身经济的发展呢?下面,是本文对这个问题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一、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既相统一,又相矛盾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同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特征。这一特征可以概括为社会主义经济的计划性和商品性。它们是既相统一,又相矛盾的。其所以是统一的,是因为它们具有共同的经济基础,即都是在生产资科公有制基础上产生的。社会化大生产使得社会再生产的各部门、各环节、各企业的经济活动互相交错,互为条件,互为前提,在分工协作体系中组成有机整体,这就要求有计划地分配社会劳动。生产资科公有制的建立,适合生产力的这一  相似文献   

11.
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人道主义陈荣富我国正处于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由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向社会化的商品经济,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的过程中,积极倡导和弘扬社会主义人道主义,对于保证我国的社会转型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减少转型过程的痛...  相似文献   

12.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 ,既要克服自然经济观念的羁绊 ,又要冲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本文在分析了自然经济、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三者根本区别的基础上 ,提出应从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加强政府法治建设和改造中国传统文化三个方面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按着民族——社会发展规律,民族是阶级社会存在的型式。社会主义社会作为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它既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又区别于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作为这个社会存在型式的民族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与旧时代的民族相比,它发生了质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后期出现的“民族之间各种联系的发展和日益频繁,民族壁垒的破坏,资本、一般经济生活、政治科学等等的国际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为什么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又为什么不能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又为什么不能超越商品经济发展阶段?这里有很多复杂的原因,但最根本的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问题。 (一) 为什么我国能够超越资本主义充分发展阶段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呢?回答这个问题,必须从世界历史发展的范围内去考察。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进程是:原始公社——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这是历史发展的普遍性的表现。实际上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历史进程是相当曲折、相当纷繁复杂的,这又是历史发展的特殊性表现。无论是普遍性的表现还是特殊性的表现,它们都是一定的  相似文献   

15.
从经济关系的角度来考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内在规定在纵向上是经济集体主义,在横向上是经济权利平等。这两者既具有规范经济生活的社会价值,又具有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价值。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秩序的过程,就是把两者现实化、普遍化,并使它们在发展实践中统一起来的过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完善程度,也就是集体主义和权利平等以及二者有机统一的实现程度。  相似文献   

16.
论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洪义 《天府新论》2006,3(3):43-45
作为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准则的经济公平,既是经济发展规律的体现,又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性质的体现。所以,经济公平就必然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我们今天所要坚持和实现的社会主义的经济公平的观念和准则就既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公平,又是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平。  相似文献   

17.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把我国从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实现生产商品化,促进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学界对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存在不同意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中里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换时期。这一时期的宏观调控既不同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又不同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因此,必须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总要求,弄清这一时期宏观调控的作用,明确其特点,解决存在的问题,加强和改善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并逐步建立健全新的宏观经济调控体系,以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体制转换时期宏观调控的特别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但由于各国的基本国情不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除了具有共性以外,还有自已显著的个性。从我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由于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又处在新旧经济体制转换的过程中,政府的宏观调控除了要解决市场经济运行中政府必须调控解决的一般性问题外,还具有以下特殊的重要作用。 第一,促使市场充分发育、我国经过10多年的改革,市场虽然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相比较还有距离。最关键的问题是市场发育的不充分和相互之间的进展不协调。就商品市场与要素市场相比较,商品市场发展较快,要素市场明显滞  相似文献   

19.
文化的普遍性不是指各民族的文化中永恒存在着的共同性 ,而是指各民族的文化由于人性一致的原则而决定的按照共同的规律发展并经历着共同的基本形态。文化的特殊性不是指一个民族永恒地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 ,而是指每一个经历着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在其文化发展的某一阶段上区别于其他阶段的特殊本质 ,或者两个处于不同文化发展阶段的民族 ,各自所具有的区别于他者的特殊本质。文化的普遍性与文化的特殊性的关系 ,不是一般所认为的哲学上的共性存在于个性之中、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的共性和个性之间的关系或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二者之间的关系是 :文化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本是一个东西 ,只不过因为人们观察问题的方法不同才有了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区分。所以任何文化都是普遍的 ,又都是特殊的 ,文化的动态的普遍性即为文化的静态的特殊性 ,反之亦然。孔汉思的“普遍伦理”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普遍性理解为各种文化中永恒存在的共同本质。沟口雄三的“作为方法的中国学”的错误在于把文化的特殊性理解为一个民族永远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殊本质。在各民族的发展道路的问题上 ,因为文化的普遍性的原因 ,各民族之间存在着共同的发展道路 ,换言之 ,历史的“一般发展道路”是存在的 ;因为文化的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中国在进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如何既把握住大好机遇.又沉着应付严峻挑战;既顺应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又一切从本国实际出发.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道路.确实是一个事关前途和命运的历史性课题。本文就经济全球化趋势,对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应当采取的相关对策思路,作一探讨。经济全球化与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从本质上讲,经济全球化对于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人类社会生产力的飞跃性发展,是伴随着新技术革命和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