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口普查是全面性的大规模的社会调查,目的在于取得准确的人口资料。国家根据准确的人口资料才能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和政策。因此,资料准确与否是人口普查的一个中心问题。选择什么样的人口范畴作为人口普查的对象,直接关系到人口资料的准确性和人口普查的质量问题。在现代人口普查中,普查对象是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也是一个比较难于解决的问题。如果普查对象问题解决不好,必然出现重复、遗漏现象,影响人口资料的准确性,甚至导致入口普查工作的失败。一九三七年苏联的人口普查,由于确定人口普查对象时,存在着严重的缺陷,在调查登记中,造成大量人口遗漏,因此,对这次人口普查  相似文献   

2.
杨科杰 《社区》2010,(34):58-59
在2010年普查周期中,共有224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人口普查,将覆盖全球99%以上的人口。人口普查是当今世界搜集人口资料的一种最基本的科学方法,世界各国都异常重视,但基于国情的不同,各国的人口普查又各有特点。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技术是当今世界几大高科技技术之一,是信息化社会的重要基础,把计算机技术与人口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应用到人口调查中去,可以有效地实现信息的输入、存贮、管理、检索、共享、分析处理和结果输出,促进人口信息在社会上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口信息的主要来源是人口普查和人口调查。  相似文献   

4.
人口普查不可避免产生误差,包括涵盖误差和内容误差。涵盖误差可进一步分为净涵盖误差及遗漏和错误计数。一般是先估计净涵盖误差和错误计数,然后估计遗漏。净涵盖误差为真实人口数与普查人口数之差。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是使用人口普查后的事后计数调查来估计真实人口数。事后计数调包括抽样设计、调查样本、比较样本、事后分层和基于捕获一再捕获模型的双系统估计量的构造。我国每次人口普查后都进行了事后计数调查和估计了净涵盖误差,但我国的做法与其他国家相比存在某些缺陷,需要改进与完善。本文对我国事后计数调查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口及其相关的社会、经济分析都需要大量人口方面的数据信息作为分析的依据,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需要正确的理论指导和科学方法论原则.本文主要研究人口统计信息调查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方法系统,收集程序系统,误差检验系统、信息管理系统.一、人口统计信息调查方法系统人口统计信息调查重点是对一定时点的人口状态作详细的观察,从静态调查取得存量资料.同时由于人口总体不断发生变动,又必须对一定时期的人口变化作连续不断的调查,从动态调查取得流量资料.人口统计调查技术方法主要有人口普查、人口经常调查和人口抽样  相似文献   

6.
一、我市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及特点 根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05年全国1%人口调查.结合近年来有关部门的调查统计和分析.目前我市老年人口具有发展快、高龄化、“空巢家庭”多、“未富先老”及农村老龄问题突出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该文根据历届人口普查资料及各类有关调查和文献资料,对改革开放以来新疆维吾尔族人口离婚率的变动趋势同哈萨克族、回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等新疆几个主要少数民族人口的离婚率变动及其地区差异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探索维吾尔族人口离婚率的变动因素及规律性。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的研究是近年来关于中国城市化研究的一个新课题,许多学者进行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总体上来说,主要有基于人口普查数据的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研究、区域性少数民族人口城市化研究、对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调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关系研究以及语言、宗教等与城市化的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国际上通用的几种检验人口普查年龄性别数据准确性指数及与其他有关人口资料对比等定量分析的方法,对广东省1990年人口普查年龄性别构成资料质量作出评价,肯定广东省1990年进行的人口普查取得的年龄性别构成资料的质量是比较好的,可以作为有关部门制定政策、编制计划、进行人口分析和人口预测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后五次人口普查侗族人口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新中国成立以来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对侗族人口的分布、数量发展、结构变动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提出了自己对侗族人口发展的看法,这是一篇对侗族人口进行较为全面论述的文章。  相似文献   

11.
我国人口城镇化率统计与推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系统介绍了城镇化率的定义与统计标准、常用的统计方法和推算方法,并分析了各种方法的利弊。城镇化率的推算是以人口普查、年度人口变动调查数据和村级单位城乡属性为基础,通过测算影响城镇化率的3个因素:城镇区域扩张、人口自然增长、人口城乡迁移,来测算我国各地区城镇化率。建立科学有效的城镇化率监测制度,是当前统计制度方法研究中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2.
在充分研究学校体育的前提下,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和逻辑分析法,以山西省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为基础,计算出山西省中学适龄人口的规模,并对2010年以前的山西省中学适龄人口做出预测,对影响山西省中学体育的场地、器材设施方面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3.
苗族是我国的古老民族之一。1982年全国人口普查时,全国和贵州的苗族人口分别为502.12万人和258.26万人,分别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的第5位和贵州少数民族人口的第1位。 新中国成立后,苗族人口的数量、质量、构成等,同其他民族人口一样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本文根据历次人口普查或抽样调查资料作如下分析。 一、人口数量的发展变化 不论是全国的苗族人口或者是贵州的苗族人口,人口数量的发展速度都是愈来愈快(表一):  相似文献   

14.
一、资料来源 根据 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全国各省县、直辖市计划生育”资料 ,以及有关贵州省黔东南地区的人口资料 ,我们抽出黔东南地区 5个比较贫困县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汇总并进行分析。二、调查对象背景 黔东南地区属贵州省贫困地区 ,是一个多民族混居的地区 ,公路交通简陋单一 ,经济与文化教育都较落后。三、调查结果  1、以剑河县人口中抽出 2 6 18人为调查对象 ,其中育龄妇女为 6 37人。已婚育龄妇女为 483人 ,占抽查人口的 18.5 % ,比例高出其它抽查地区。 2、将 483名已婚育龄妇女按结婚年龄分组 ;15 - 19岁组 2 0 7人…  相似文献   

15.
广东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各民族的人口不但数量对比悬殊,而且其发展过程也各具特点。本文根据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结合以往两次人口普查资料,对本省各少数民族人口的数量、比重变化及其原因;各少数民族人口的地区分布;各民族人口的性别、年龄构成;各民族在业人口的行业、职业构成:各民族的文化构成等五个问题,作一初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贵州人口发展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在人口发展中仍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題。一、人口增长速度仍然较快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以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深入,全省人口增长速度比普查前有所减缓,但仍然较快。如1964年第二次人口普查到第三次人口普查的18年,全国人口平均增长2.1%,贵州人口平均增长2.9%,贵州比全国高0.8个百分点,此速度为全国的1.4倍;1982年到1987年,全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为0.77%,贵州则为1.39%,高出全国0.62个百分点。由于全国人口平均增长速度下降到1%以下,基数更低了,因此,贵州人口平均增长速度则由原来是全国的1.4倍上升为1.8倍。相比之下,贵州人口的增长速度比全国人口增长速度更快。更值一提的是少数民族人口进入了一个高速发展时期,1982—1987年的年均增长速度达到  相似文献   

17.
山东农村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的初步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问题的提出根据1982年我国人口普查资料,我国60岁及60岁以上的人口共有7644万,占全国总人口的7.6%,居世界各国之首。山东省老龄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8.65%,这个老龄人口的比重仅次于上海、浙江与江苏三省市。随着老龄人口比重的逐渐增加,老龄问题日益成为人们所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老年学工作者已对北京、上海等城市老年人的心理社会状况作了专题调查。但对我国广大农村老年人的社会—心理状况,尚未见有专题调查研究材料公之于世。本文所述内容还仅是对山东农村老年人社会—心理状况作的专题调查。  相似文献   

18.
本文运用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并结合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资料及部分研究成果,进行对比分析,深入研究了各民族的人口构成、人口再生产特点、人口自然变动、迁移变动、社会变动和民族演变所引起的人口变迁,以及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等相互关系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剖析了我国少数民族人口的增长、结构特征,并就协调民族地区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旅教育和民族教育发展战略,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近几年的事情。笔故里观点,均是探讨性的,求教理论界、教育界的同仁。 1 湖北少数民族,据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表明,有42个;人口177.8734万人(不含未识别的民族和外国入籍者)。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人口的3.72%(《湖北省第三次人口普查资料汇编》1984年8月,湖北省人口普查办公室)。  相似文献   

20.
我国当代人口变迁与教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当代人口变迁的历史、现状及趋势 1、当代人口变迁的历史 我们主要从新中国建立以后,人口变迁的情况进行说明。1953年、1964年、1982年和1986年,我国分别进行了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根据历次普查资料显示,我国人口变迁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