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古代汉语“意义相通字”浅论王有所谓“意义相通字”是指古汉语中某两个字记录的词义有同有异,在相同的意义上,可使用其中的甲字,也可使用其中的乙字,其表达效果相同。这种在某一意义上相同,可以互相替代的两个字叫“意义相通字”。例如:庸──用:《说文》:“庸,...  相似文献   

2.
在古代汉语里,位处及物动词之前的“相”字是个具有称代作用的付词。这种“相”字,如果从其常用意义或现代汉语的语感出发,很容易解作“互相”“交互”,即看作是表示某一行为的施事者同时又是这一行为的受事者。其实,这种用法的“相”字,意义并非如此单纯。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解并阐释了“斤”“舍”两个字义序列。“斤”的语源意义是小,其字本义是斧之小者((?)了):“舍”的词本义是放下,其字本义是发布。这两个字的字本义都是词的引申义,而不是词本义或语源泉意义。由是观之,一概以字形为依据,一概以字本义为词的初义,是违反历史主义原则的方法论错误。  相似文献   

4.
古今字是传统文字学领域的术语,是探求汉字字形分歧现象的,属于文字学研究的范畴。同源字是词义学领域的术语,是以声音为线索探求词源的,属语义学研究的范畴。但是,尽管二者分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存在着差异,但二者在语音和词义的分析上又往往存在着共同点。也就是说一组古今字之间往往是同源字关系,而一组同源字  相似文献   

5.
现代汉语里,“是”字的运用,极为广泛。可是有两个问题始终悬而未决。即“是”的词性问题和“是字句”的语法分析问题,这两个问题相互关联,而“是”字的词性问题是关键。围绕着“是”的词性问题,语法学界历来流行三种观点,或认为是动词,或认为是系词,或认为是两个词(动词和副词)。这三种观点都不正确。我认为出现在各种情况下的“是”都是一个词——副词。本文试图就此做些探讨,就正于专家和广大读  相似文献   

6.
甲骨文■,于省吾先生释为■,并把典籍中相关的"幾、刏、祈"视为■之"借字"。通过对■与这几个"借字"之间关系的分析,指出■为本字,幾为其简体形式,讹误作畿。刏和■基本意义用法相同,刏近乎的异体,而祈则是的假借字。釁与■/■都表示血祭形式,具体用法有別,但意义有交叉。  相似文献   

7.
据说,“鲜”,原来的写法是“合”和“赞”两个字的组合,“一人一口”,都来“赞美”。改为现在的“鲜”字,纯属偶然。  相似文献   

8.
“字如其人”,其实也是如同“文如其人”一样,仅是说说而已的。这两句话,究竟可信到何等地步,实在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因为事实上,字不如其人或人不如其字的例子比比皆是。 比如说,明朝四大才子之一的祝枝山(允明),他的一篇行草赤壁赋,写得畅如流水,美得可沉鱼、可落雁,在博物馆展出时,一批好字之徒在前面流连忘返,垂涎三尺,妄想把此幅字占为己有。但祝公的面貌很丑。  相似文献   

9.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0.
从词义角度分析,"方"字当记录了两个词:"木柄"之"方"和"四方"之"方"。文章区分了二者的差别,并找出各自的引申义,又列出"方"音的假借义。与此同时,结合《辞源》"方"字的解释,就"方"字两个不同词义来源进行透析,并由此探寻出"方"字本义。  相似文献   

11.
汉字特有的象真写实性决定了汉字的构造和读音中蕴藏了大量的历史信息,"依类象形"、"相生为字"的造字传说并非空穴来风.古人确是先造出有形的静态实物字名,然后再依类造出相应的动态叙事式字名.因此,汉字中同类静态实物字名与另一类相对应的动态叙事式字名之间存在着相生性叙事式逻辑关系,从中可解读出史前人类的生存状态.  相似文献   

12.
提出了一种基于汉字结构关系的手写汉字识到粗分类的新方法。该方法以抽取手写汉字基本笔划为基础,利用汉字的结构特征进行粗分类。它不仅算法简单、分类速度快、分类能力强、分类稳定、可靠,而且在分类的同时又能把组成汉字的部件及其笔划随之而分离出来,为用句法结构方法识别手写汉字奠定了基础。这种方法成功地用于在PC/AT机上实现的成页手写体(楷书)汉字识别系统中,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来源和结构两个角度论述了化学这一特殊领域所使用的汉字的特点。从来源看 ,化学用字主要有援用旧有的非常用字和另造新字两种 ;从内部结构看 ,绝大多数都是形声字。  相似文献   

14.
近些年来,不少知名人士时常发表对繁体字和简化字的看法,并以此为依托,讨论与传统文化、书法甚至两岸统一等有关的重要社会问题。然而这些言论几乎都显示出人们汉字基础知识的欠缺,有的甚至是对汉字学的一无所知。为此,作者认为要考虑以大众喜爱和方便的形式大力普及汉字基础知识,这既是规范使用汉语汉字,做好语言服务的需要,也是珍爱和弘扬中华语言文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六书"新解     
"六书"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认为"六书"之中象形、会意、指事、形声是造字之法,转注和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将"六书"一分为二,一部分称为造字之法,另一部分称为用字之法,这种观点是建立在把汉字仅仅看作是文字--同拼音文字一样的文字的基础上的,依据这样的汉字理论研究"六书",必然得出"转注" 与"假借"不是造字之法,而是用字之法的结论.根据汉字的性质和"六书"本身的特点,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六书"不仅是汉字的造字之法,同时亦是汉语的造词之法."转注"和"假借"虽然没有形成新字,但却形成了新词,根据汉字字词合一的特点,"转注"和"假借"既是造词之法,又是造字之法.从这个角度看,"六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把"转注"和"假借"看作是"用字之法"而排除在"六书"之外是不合适的.  相似文献   

16.
汉字演变到楷书日趋方正工整,为求字形的严谨清晰,组字部件会发生变形,如左部件的横变提、竖弯钩变竖提、捺变点、竖变撇,上部件的竖钩变竖、点变横、捺变点,下部件的撇变竖、捺变点,内部件的捺变点,这些变形都是为了避让另一个部件,以达到整字的方正严谨。汉字出于构形和美学的变形,本应该相同部件变形一致,但《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部分字形与变形规则仍存在不一致现象。在对《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避让变形进行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上,对部件变形的普遍规则予以归纳总结,对特殊字例逐字录出说明,以期为汉字教学和汉字信息化处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针对华文教育中存在的"重语轻文"现象,提出应在外国留学生中大力加强汉字教学的教育理念.汉字既是汉语的记录符号,又凝结着汉民族文化的诸多内容,是汉民族文化和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华文教育中,应以文字为桥梁,将语育教育和文化艺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体现"文道结合",寓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于知识传授当中,通过汉民族语言的推广.传承和弘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和艺术.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大家都普遍认为汉字属表意体系的方块文字,汉字不是音素文字,但汉字表音的方式仍是十分明显的。它用特殊的形式来表现读音,这就是汉字里占80%以上的形声字。汉字这种形声化的取向从甲骨文开始就表现得极为清晰,经金文、篆文、隶书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汉字表音的取向已经发展成为汉字发展的主流。  相似文献   

19.
异体字与汉字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异体字对于汉字的规范使用、信息的准确传递从来就有负面的影响,但作为巨量堆积的异体字,不仅是汉字演进发展的见证,并在汉字文化学研究上有重要的价值,而且异体字、俗字的多变性、多选择性和充满活力的特征,又在汉字演变和发展过程中,起过变革和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汉字属于表意文字,其中沉积了丰厚的文化内涵。丧葬作为人生礼仪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汉字中得到栽蓄与储存。分析部分汉字,可以从中挖掘出史籍语焉不详的古代丧葬文化信息,有助于构建完整的丧葬文化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