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正> 七月二十五日,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在广州宣告成立.该研究会系广东地区孙中山研究者、爱好者自愿组成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在成立大会上,产生了研究会的领导机构——一个由三十名理事组成的理事会.曾生任名誉会长,金应熙任会长.陈锡祺、张磊、李时岳、胡守为任副会长.梁威林、杨康华、郑群、张江明、黄焕秋、李福海等被聘为顾问.黄彦任秘书长.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的主要任务是:团结、协调广东地区各方面研究孙中山的力量,组织和推动孙中山研究的学术活动;建立与国外研究孙中山的团体、个人的广泛接触,特别是加强与台湾、海外华侨港澳同人的密切合作,  相似文献   

2.
由广东省哲学学会、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广州社会科学研究所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会联合发起的孙中山哲学思想研讨会于4月4日至8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五十余名代表就孙中山哲学思想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展开了讨论。一、关于孙中山哲学思想的性质和形态问题有四种意见:一,仍认为孙中山的哲学思想的基本倾向是机械唯物论和进化论唯物论,有的学者  相似文献   

3.
1985年元旦,孙中山先生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纪念日,召开了“江苏省孙中山研究会”成立大会,同时“孙中山大总统办公室复原陈列”正式开放,由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孙中山研究会名誉会长匡亚明同志剪彩。开放以来,省和南京市领导、民主党派人士、研究孙中山先生的学者专家,以及广大群众都纷纷前来参观,认为原址的复原工作忠实于历史面貌,陈列的资料相当丰富而珍贵,使参观者加深了对孙中山先生丰功伟绩的了解,並受到了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  相似文献   

4.
由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和中山市孙中山研究学会、日本神户孙文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与亚洲”国际学术论讨会,8月3日至6日在孙中山故乡翠亨村召开。这是一次规模空前的盛会。到会学者175人,其中海外学者86人,包括台湾、香港、澳门、南朝鲜、印度、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学者。台湾、南朝鲜、印  相似文献   

5.
<正> 为隆重纪念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逝世67周年,弘扬孙中山伟大的革命和爱国精神,民革广东省委员会、孙中山基金会、广东省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于1992年3月7日上午在广州联合举办了以“孙中山与广东”为主题的学术报告会.报告会由民革广东省委员会主任委员、孙中山基金会副会长方少逸主持.中山大学历史系教授段云  相似文献   

6.
11月1日至3日,“梧州市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学术讨论会暨孙中山研究会成立大会”在梧州召开。与会代表六十多人,提交大会论文53篇。会上重点研讨了孙中山先生三次驻军梧州的重大意义、梧州“独立”的特点、孙中山对梧州经济发展的伟大战略等三个论题。经过代表们酝酿,成立梧州市孙中山研究会,选出以梧州市政协主席甘中同志为理事长的理事会。  相似文献   

7.
为了纪念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诞辰120周年,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省孙中山研究会、省历史学会、省现代史学会、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南京民国史研究会于十一月七日至十二日在南京联合举行了江苏省纪念  相似文献   

8.
各位专家学者,同志们: 为了纪念伟大的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诞辰一百二十周年,由江苏省社科联和省孙中山研究会发起,与南京市社科联、市民国史研究会、省历史学会、省现代史学会联合举办了这次学术讨论会。参加讨论会的有我省和部分兄弟省市的专家学者共一百五十人,提供交流的学术论文约一百篇。出席今天开幕式的,还有省和南京市党委、政府、政协和宣传部的  相似文献   

9.
<正> 由中山大学、广东历史学会,中南地区辛亥革命史研究会联合举办的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11月20日至26日先后在广州市和中山市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十三个省、市和港澳地区,以及日本、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四国研究孙中山的学者和专业工作者共一百二十人.会议收到论文六十四篇,举行大小讨论会十四场,发言近一百人次,是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孙中山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10.
由中国孙中山研究学会、中山大学、广东省孙中山研究会联合主办的“全国青年学者孙中山学术讨论会”于1986年7月25日至29日在中山大学举行。收到论文79篇。会议就下列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一、关于孙中山的个人品质和政治性格问题。有的同志指出:理想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矛盾统一,构成了孙中山政治性格的重要特征。具体地说,孙中山的信仰的理想化程度愈高,其实用主义倾向也就愈广大。但其实用主义倾向的极端发展没有改变其政治性格;具体策略的错误不论多么严重,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孙中山的人格。有的同志具体分析了孙中山伟人品质所包含的政治品质、心理品质等各个方面。认为这种品质为孙中山跻于二十世纪初年时代潮流的峰巅提供了主观  相似文献   

11.
“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广东省中山市举行戚鸣为纪念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伟大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延辰130周年,由中国孙中山研究会和广东省社科联共同主办的“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化”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6年11月3~8日在孙中山先生的故...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同孙中山都出生在19世纪,但马克思是长辈,孙中山是晚辈。马克思在1883年逝世时,孙中山才开始自己的革命生涯。然而,孙中山在旅居英国期间则深入研究了马克思的学说,在他创立的三民主义中吸收了这一学说的部分思想。但总体上看,孙中山崇敬马克思,但却对马克思的学说持批评立场。这里就孙中山如何评价马克思学说做些介绍,并对其评价提出我们的看法。一、孙中山崇尚马克思的理论创造孙中山曾明确地指出,如果从研究解决民生问题的角度看,他所说的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部分,或者说社会主义就是民生主义的一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研究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包括新三民主义)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 段云章、丘捷两位同志的新作——《孙中山和中国近代军阀》的付梓,无疑是深化和拓展孙中山研究的重要实绩.近十年来,孙中山研究有着重大的进展,专著、论文和资料汇编不断出版,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气象.但是,决不能认为这项研究任务业已基本完成.严格说来,孙中山研究还大有待于拓展和深化.而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显然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迫待深入研究的课题.事实上,孙中山与中国近代军阀的错综复杂关系,构成他的毕生政治生涯的一个侧面,有着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是孙中山研究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其关系到孙中山三民主义 (包括新三民主义 )而首先是民生主义的历史与时代意义的认识与评价。多年来 ,学界对孙中山社会主义的认识与评价莫衷一是 ,有些观点甚至相去甚远。从根本上说 ,对于孙中山社会主义的研究 ,至少应把握三个方面 :其一是孙中山社会主义即民生主义的本质特点 ;其二是科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 ;其三是孙中山的社会主义有无时代意义。一在西方 ,社会主义一词最早出现在 1 832年圣西门的门徒乔西安尔发表在圣西门派刊物《地球》上的一篇文章中。主张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16.
为纪念中山先生逝世80周年,由民革中央孙中山研究会、民革天津市委员会、天津市孙中山研究会等单位联合主办,南开大学历史学院、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天津市历史博物馆协办的“孙中山与中华民族崛起”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5年5月12日至15日在天津隆重召开。此次会议恰逢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两位先生先后访问大陆,台海两岸关系出现新局面的特殊时刻,中山先生研究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来自美、日等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和大陆的8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提交论文50余篇,集中展现了近年来海内外有关…  相似文献   

17.
孙中山先生在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时期,曾经多次对西南军阀的头面人物们,抱有过不同程度的幻想。这些幻想,曾经使孙中山先生进行的民主革命斗争得到虚幻的力量;然而,每一次幻想的破灭,却又迫使孙中山先生去作沉痛的思考。一次又一次幻想的破灭,使孙中山先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这种绝望,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孙中山先生晚年政治思想转变的契机。因而,探讨孙中山与西南军阀的关系问题,就成了近代政治史研究的课题之一,并且构成了评价孙中山晚年历史地位的一个侧面。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与建都设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全有 《天府新论》2004,(2):98-100
都城设置是孙中山十分关注的问题。关于中华民国的首都设于何处 ,孙中山的思想有一个流变过程 ,前后有上十处地方为其所注目 ,其中有的城市一提而过 ,有的则多次强调。在所有的都城候选城市中 ,武昌和南京是孙中山最为看中的所在 ,这更主要的是基于反对袁世凯定都北京的考虑。在武昌和南京之间 ,孙中山有时候倾向于前者 ,有时候则对后者予以强调。当然 ,从总体上来说 ,在孙中山眼里 :武昌和南京实属各有千秋 ,互为伯仲 ,介乎于均可之中。至于其建都主张 ,更多的是基于现实政治斗争考虑的产物  相似文献   

19.
广东一直是孙中山研究的学术重镇和科研基地。孙中山的思想、学说和他的伟大实践,是一个研究很久、为大家广泛关注、已经有了很多高水平的学术成果的老课题。在这个领域,学术起点已经很高了,要取得新的学术进展,实现学术创新,有着极大的难度。但创新是学术进步的本质要求,对孙中山思想和实践的研究是一个永远不会穷尽、枯竭的课题,特别需要提倡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我们衷心希望广东学术界继续努力奋斗,不断开拓孙中山研究的新境界和新局面,不断推动和促进孙中山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刘曼容 《学术研究》2001,(10):125-126
张磊的新著《孙中山评传》 ,于 2 0 0 0年 11月由广州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是作者集 4 0余年研究之精华的又一部力作。读后《孙中山评传》 ,深感作者对孙中山的研究在不断地与时俱进 ,不断地向新的高度伸展。作者在《孙中山评传》一书中 ,运用新视角评述孙中山 ,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开拓性的论点。下面仅从孙中山的历史定位、孙中山的文化取向、孙中山的普遍意义等几个方面作一粗略介绍。(一 )孙中山不仅是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而且是中国近代化前驱。过去很长一段时期 ,对于孙中山历史地位和作用的定位是 :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