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30年     
我是1963年大学毕业支边到内蒙古开鲁中学工作的,迄今已46个寒暑。回忆我从不惑之年到古稀之年的亲身经历,正是小平同志复出后,拨乱反正,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就的30年。  相似文献   

2.
据在邓小平身边工作的张宝忠介绍,小平同志是位生活非常有规律的人,其表现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良好的饮食习惯、饮酒不贪杯、心态常乐观、每天都锻炼、时时勤用脑:张宝忠回忆说:小平同志的饮食习惯非常好,再好的东西都不多吃。不仪如此,他还特别喜欢吃粗粮,每周至少吃两次,其中包括玉米面、荞麦面、高粱、小米等。其做法有贴饼子、蒸窝头、熬粥……除此之外,小平同志还爱吃四川家乡菜和泡菜。  相似文献   

3.
小平同志驻足与我交谈了十几分钟,最后他打着手势语重心长地说:“你在这儿工作很好,你还年轻,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此刻,我顿感一股暖流涌遍全身,激动得说不出话来,只顾对着小平同志使劲地点头。  相似文献   

4.
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有两个重大理论贡献,一个是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另一个是提出社会建设这个概念和理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有三个大的理论,第一个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第二个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第三个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和谐社会符合中国的传统,跟小平同志提出的小康社会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5.
周礼 《职业》2014,(31):70-70
时间是公平的,他给每个人的都是24小时,但在这24小时里,我们除了吃饭、睡觉、工作外,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打口井”吗? 有两个小和尚,他们分别住在东边和西边的两座寺庙里,由于经常下山挑水,他们渐渐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6.
“文革”结束后,邓小平同志对世界范围内的战与和问题作出了新的判断,决定改变总体外交战略。在大体上理顺了中关关系之后,提出要缓和并改善中苏关系。但是如何才能使两个相互对抗已20年的国家重修旧好呢?小平同志以一代伟人的聪明和才智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经过10年的努力,终于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的正常化。  相似文献   

7.
刘易 《老年世界》2008,(7):27-27
编辑同志:我家邻居王老汉的两个儿子都在外地工作,从不过问王老汉的生活。我们全家人经常帮王老汉做事,关心照料他的生活。尤其是在他病重期间,我们日夜守候,请医买药。王老汉很受感动,在临死前,他让我搬来录音机录下遗嘱,去世后所有遗产归我所有。但是王老汉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都不承认这份遗嘱,请问,法律是如何规定的?  相似文献   

8.
“四人帮”的覆灭,宣告了“文化大革命”的完结。 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邓小平的处境都极为关注,多次提出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的问题。粉碎“四人帮”后,叶剑英向华国锋提出:“赶快让小平同志出来工作,恢复他原来的职务。”  相似文献   

9.
我是1980年8月16日被解放军总医院派到邓小平同志身边工作的。在给首长做专职保健医生的3年时间中,小平同志先后会见外宾187次,接受外国记者采访7次。我曾多次亲眼目睹小平同志接见外国元首和接受记者采访的各种场面,他的外交家风采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记忆最深的是他接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意大利女记者法拉奇、利比亚总统卡扎菲,还有他老人家接受法国、南斯拉夫、西班牙、英国、丹麦等广播电视记者的采访等。  相似文献   

10.
颂小平同志     
颂小平同志徐南轩勋业辉煌世所稀,岱宗长仰引神驰。英年百战澄天宇,旭日千山奠国基。拨乱宏开通治道,回春首赋让贤辞。东风骆荡花如锦,四海欢歌颂舵师。颂小平同志@徐南轩...  相似文献   

11.
《老人世界》2010,(6):60-60
1992年,邓小平南巡。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陈开枝回忆说,1992年元旦,我正在南海检查工作。那个时候就接到省委书记谢非打来一个电话。他说我们盼望已久的那位老人家要来了,请你赶快赶回来把工作安排一下。我回到省委机要室,看到中共中央办公厅发的一个绝密电报:中共广东省委,小平同志要到南方去休息,请做好安全接待工作。就这么一句话。不过,  相似文献   

12.
小平同志九秩华诞献词丁价勋舜壤年增锦绣春,万方额手就丹忱。举杯遥颂南山寿,翘首长田北斗辰。德润黎民迎幸福,谋兴华夏去穷贫。破除禁钢开新纪,何计乌纱再落尘。小平同志九秩华诞献词@丁价勋...  相似文献   

13.
《女性天地》2008,(11):45-45
倾诉: 22年前,我带着女儿嫁给了现在的丈夫,他的妻子病逝了,留下两个孩子。我到这个家后,又陆续生下3个孩子。有很长一段时间,6个孩子跟我们在一起,十分热闹。可是,我们经常为他前妻留下的孩子发生纠纷。他的两个孩子有一些不良习惯,曾偷家里的米去卖。但每次当我教育那两个孩子,他总是袒护他们,责怪我对他们不好。  相似文献   

14.
最近看到一篇“千元奖金像一封控诉信”的文章,文中的两老退休后月收入4000元,衣食无忧。但离自己住处不远的二子一女,一年回不了几次家,二老感到十分孤独、寂寞、郁闷。为使子女能经常回家吃顿团圆饭,他俩出了怪招:凡每周两次回家吃饭的子女,一月奖其1000元,以补偿“耽误工作”的损失,若能经常带孩子回来,月底另外还有“奖金”……  相似文献   

15.
苏芩 《伴侣(A版)》2015,(6):28-28
读者来信:
  两年前,因工作的关系我认识了他。今年年初,我和老公的感情已经走到尽头,伤心之余,他又打电话约我。我去赴约,两个人吃了一次饭。又过一段时间,他约我出去玩。我正好没事,就经常和他去庙里,或是户外、公园等处游玩。我们经常一起吟诗作赋,浅唱低酌。  相似文献   

16.
崔丽 《老年世界》2009,(13):30-30
两个月以来,钟老妈经常愁眉不展。睡不好觉,吃不好饭,原因很简单:老伴在两个月前先她而去。在这一段时间内,她总是回想着他俩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人老了,想想年轻时的事,似乎无可挑剔,不过,像钟老妈这样的状态却是过度怀旧。  相似文献   

17.
王志宁 《公共关系》2001,(12):67-67
当我身患重病,老老实实地躺在病床上接受治疗的时候,我这才猛醒;应该找个医生做朋友了!其实我在两年前就认识了一位医生,她在西安铁路中心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但我和她只见过两次面。一次是她乘火车出差,送她的人正好是我的一位朋友。这以后,我打过几次电话向她问医问药,她曾不止一次地建议我到医院来全面检查身体。她说,人到中年正是疾病高发阶段,应该经常查体以便早期预防,早期治疗。可我总是借口工作忙,走不开,到底也没有去医院。一个月前,我带侄子到医院请她帮忙找专家看病。两年前曾见过一面,  相似文献   

18.
张瑞洁 《老年人》2008,(12):39-39
我是一个82岁的健康老人,血压、血糖、血脂都正常。套用小平同志的话,爱好打桥牌,说明脑子好;每日骑单车,说明身体好。但要指出的是,早几年小完全是这样的情况,我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咽喉炎,经常咳嗽、失音,可又喜欢唱歌,参加了省老干艺术团,一发病就不能想唱就唱,非常难受。其次是患有肠疾,往往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一泻几天就体重骤减,虚弱无力;便秘时又腹胀难忍,疼痛异常。去看医生.就是劝我打吊针,一吊若干瓶新产品抗生索,花费国家上千元医药费,却不能得到根治。  相似文献   

19.
《老年人》2011,(3):50-50
岳阳楼区区委、区政府把关心下一代工作作为社区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提出“方向明确,保障有力,科学管理,规范发展,确保效果”20字工作方针,确保了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领导经常问,机构长期抓,工作定期议,保障固定有”。到目前为止,全区共成立社区帮教小组187个,有关心下一代工作人员2879人。  相似文献   

20.
张茂林 《老年人》2009,(4):25-25
我是一名1965年入伍的老兵,在湖南消防部门工作了大半辈子。过去,由于自己是个“半边户”(我在部队工作,妻子和孩子是农村户口),经常奔波于城乡之间,在尝尽酸甜苦辣的同时,也切身感受到了改革开放以来围家、社会和家庭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