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信息技术变革与数据价值应用所引发的信息安全问题,促使个人信息保护成为行业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议题.制定隐私政策是当前信息保护领域网络服务提供者自律规约的主要途径,结合法律规范框架下的十一项要求指标,通过对九家网站隐私政策的一般及特殊规定、信息收集与使用、信息保存与管理以及信息共享、转让与公开披露四大方面内容条款的合规性考察发现,当前,我国网站隐私保护政策虽渐趋完善,但存在着明显的自主规约匮乏与法律规制依赖困境,自律效力依然堪忧.我国个人信息保护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制定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并根据行业特性实施相应的个人信息保护特别法;设立专门的个人信息保护监管机构,完善保障个人信息安全的协调管理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管理,提升个人信息保护的行业自律规约能力,通过法律规制与行业自治的有效协同.推进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规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于向阳 《理论界》2013,(7):99-101
"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一样,其成员同样具有个人隐私信息数据受到保护的权利。当前在"网络社会"中同样存在着一些对个人隐私信息数据的非法收集、利用和泄露,对被侵害人造成损失的违法犯罪行为,但由于与现实社会存在一定差别,使得存在于"网络社会"中的这种侵犯个人隐私权行为具有隐蔽性强、形式多样、侵权主体难以确定等特征。现阶段国内外对于"网络社会"中个人隐私保护主要集中在法律维护层面,但个人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网络加密技术的升级和国际社会间的合作也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白雪 《兰州学刊》2010,(9):111-114
文章以"人肉搜索"现象为视角,从比较法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进行研究。由于我国目前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尚待完善,笔者提出在立法上应该建立全面的个人网络信息保护机制,完善侵权行为发生后的刑事、民事和行政责任体系。同时,应该加强行业自治管理,构建政府领导下的行业自治模式来保护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4.
网络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隐私权是《联合国人权宣言》、《公民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以及其他的国际或地区的条约中所认可的基本人权之一。网络隐私权是随着互联网这种新型的信息和资料传递手段的出现而产生的,有与传统隐私权重叠的部分,但主要是对于网上传输的个人资料、个人信息进行保护的权利。技术的发展使得对个人隐私的保护比以前更为困难。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由于网络服务商对个人信息的商业利用,网络隐私权作为隐私权在网络空间中的延伸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危险。因此应构筑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全面性法律框架,采取立法、技术与行业自律的综合模式作为中国对个人网络隐私权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当前,网络隐私权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备受关注。然而,我国对网络隐私侵权的保护不论是在规制方面还是实践方面都明显不足。对此,建议我国确立并完善隐私权的法律保护体系,制定专门的网络个人信息保护法,并强化以政府为主导的行业自律建设,以此实现对网络隐私侵权行为的规制。  相似文献   

6.
全国人大常委会于2012年12月28日颁布了《关于加强网络信息保护的决定》,首次以法律的形式界定了个人电子信息具体保护对象的范畴。本文分析了公民个人隐私电子信息和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的电子信息的本质特征,在此基础上,立足法律分析个人电子信息收集和使用的基本原则,对行业自律机制在个人电子信息法律保护的设置和作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概念、分类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系指互联网用户在面临个人隐私被侵犯威胁时所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反应,它包括互联网用户的信息提供行为和对信息被不当使用的抱怨行为。为了保护个人的隐私,互联网用户面对网络公司的信息索取要求,会采取拒绝提供个人信息或者伪造个人信息等行为;面对网络公司的信息滥用,则会采取删除个人信息或负面口碑等个人抱怨行为,或者采取直接向网络公司投诉或间接向第三方机构投诉等抱怨行为。互联网用户的网络隐私保护行为,受其隐私关注程度、感知公平程度、感知投诉效益等因素的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8.
《江西社会科学》2016,(11):183-188
大数据一方面加速推进社会信息化,另一方面也引发一系列新的隐私侵权问题。侵权判断标准是核心问题,宜从"合理隐私期待"的主观标准中信息的披露、风险的披露、范围的披露去判断是否侵犯个人隐私的实际期待,从客观标准中的社会要素、事实要素去评判社会对个人隐私期待利益是否合理。大数据时代我国隐私侵权的应对,应明确基本个人数据立法、确立数据控制者主体的义务、完善"通知—同意"法律规则、完善民事诉讼与行政诉讼对个人数据的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9.
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未成年人通过电脑及智能手机参与互联网的使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保护问题则对我国相关立法发起了巨大的挑战.本文分析了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的侵权途径,我国相关的立法现状以及相关网站的自律情况,结合其他国家的相关保护措施,对完善我国的未成年人网络隐私权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论电子商务与消费者隐私权保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胥白  朱勇 《山东社会科学》2005,(10):110-111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一种新的消费方式———网络消费。但频频发生消费者隐私泄露事件,打击了人们使用网络消费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隐私保护已经备受西方发达国家所关注,而目前在我国,网络隐私权还仅仅停留在讨论阶段,在立法上仍是一片空白。应采取立法、监管、行业自律等具体措施与方法保护消费者的网络隐私权,提高消费者对网络的信心,实现电子商务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电子商务隐私权与法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应成为独立的、基础的权利种类。隐私权的保护客体为个人数据和私人生活。我国对电子商务隐私权的制度设计,可考虑借鉴英美等国经验,采取国家制定法律的他律和网络行业的自律相结合方式,全面切实地保护隐私权。  相似文献   

12.
王治东 《理论界》2008,(1):95-97
虚拟空间是人类借助计算机技术拓展的新空间;网络隐私是基于虚拟空间产生的隐私新形式。虚拟空间作为网络隐私的载体而存在,而隐私价值的实现和隐私的侵害都是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当前,研究网络隐私问题对于人尊严的维护、价值的实现、个性的彰显和权利的保护都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网络中个人隐私权及其法律保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规模的爆炸性扩张 ,网络中个人隐私权遭侵犯已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网络隐私权的主体为数据主体 ,客体是个人的所有数据 ,内容包括个人数据的控制权、知悉权、使用权和维护权。当前个人数据被多方主体非法收集、储存、使用和传播的现象层出不穷。应当借鉴他国的先进经验 ,以立法规制和行业自律相结合的方式 ,全面保护公民的网络隐私权  相似文献   

14.
人类社会已悄然迈入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技术在给社会带来多方面积极变化的同时,其野蛮生长与广泛运用也给人们的隐私保护带来了一系列伦理困境.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的伦理困境表现为:数据挖掘与隐私信息的整合、数据预测与隐私信息的呈现、数据监控与隐私信息的透明、数据分享与隐私信息的扩散等.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困境的生成机理,主要源于科学技术的负效应、财富创造的关联性、规约机制的滞后性、隐私观念的流变性等因素.治理大数据时代隐私保护伦理困境的基本理路包括:重构科技伦理,促进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完善制度伦理,促进法治他律与行业自律的统一;降低监控风险,促进知情同意与结果控制的统一;建构责任伦理,促进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相似文献   

15.
《江西社会科学》2015,(9):136-142
基因信息和基因隐私的特殊性使得理论和实务界对基因隐私进行法律保护的必要性问题达成了共识,但仍需对法律保护的限度加以思考。从法理层面、法律层面和现实层面进行分析,可知:基因隐私的绝对保护缺乏法理依据并对立法带来巨大挑战,破坏法律的整体性;绝对保护将促成基因决定主义的再度盛行,有碍社会的整体进步。基因隐私的法律保护应遵循一定的限度,必须采取"小综合立法模式",从实体上完善例外情况的规定,在程序上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以达到对基因隐私有效且合理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不少学者从民法的角度探讨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多种学说。也有一些国家将隐私权利视为宪法保护的一项基本人权。英美法系国家通过判例法最早确认了金融消费者隐私权,有些国家则通过法律赋予消费者主动参与并控制自己金融隐私的权利,一些独立的第三方机构、行业协议也通过一定方式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保护消费者金融隐私权。  相似文献   

17.
从网络广告谈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的再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网络广告对消费者权益构成的威胁和现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存在的问题 ,我们应采取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相结合 ,立法完善和增强消费者保护自我意识相结合 ,多层次完善消费者权益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道德建设与个体道德自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伴随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而出现的新型道德体系,由于网络的特殊性,使得道德他律的作用大大降低,因此网络道德建设重在个体道德自律.道德自律主要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在道德意识层面树立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规范意识;在道德实践层面不断进行自我约束、自我保护和自我完善.道德自律可以弥补社会他律在解决网络道德上的不足,可以引导网络主体进入"慎独"境界,可以促进网络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应建立网络主体道德自律机制,进行网络空间的道德调控.同时加强网络主体道德修养,培养网络主体道德自律精神.  相似文献   

19.
智能手机个人隐私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用生物特征识别进行数据的安全访问控制是实现隐私信息保护的重要手段之一.文章探讨了人脸识别技术在智能手机数据保护中的应用,并基于Android系统开发一个人脸识别系统,将其与Android系统的文件保护结合,可有效地提升手机隐私安全保护水平.  相似文献   

20.
论隐私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私权起源于19世纪末,在20世纪得到确立和发展。作为以隐私为客体的具体人格权,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对其个人的、与公共利益无关的个人信息、私人活动和私有领域进行支配的一种人格权。各国对隐私权的法律保护有直接保护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在我国,法律对隐私权的保护纳入名誉权的范围内。分析我国隐私权立法不足,提出完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