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大量的艳诗,这些艳诗对之后新的诗——词产生了重要影响。晚唐的许多词作者,往往同时也是艳诗作家,因而创作时会不自觉地将艳诗中的内容和手法运用于词中。同时,艳诗作品在当时被谱曲传唱且颇受文人的欢迎,因而其在与音乐结合且具有娱乐功能这一点上与词取得了同一。在艺术手法上,李贺、温庭筠、韩俚等人的艳诗多用暗示烘托的手法来抒情,诗中具有幽深细腻的意境,轻灵悠扬的韵调,绮艳精关的语言,这些特点后来都推及到词的创作之中,并促进了“词为艳科”观念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这是唐代诗人姚合《扬州春词三首》中的一首。作者只用了四十个字,就把水乡扬州美丽、繁华的景象,生动而凝练地刻画了出来。象这类吟咏扬州繁华风貌的诗篇,在唐人作品中流传下来的不少。这些,为我们今天研究唐代的扬州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在唐代,扬州不仅是东南沿海地区的一大重镇,而且是蜚声中外的一座名城。唐朝建立不久,就在这里设置大都督府。大都督府在当时为数很少,其设置,一般出于政治方面的原因。扬州设置都督府,对于它的繁荣自然起了一定的影响,但是,作为扬  相似文献   

3.
姜夔词中有相当数量的作品运用梅花传情达意。姜夔词中的梅花意象众多,按其作用的不同,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梅花作为吟咏的对象,全词以梅花为主角;另一类的梅花意象表现为梅花在词中多是一种点缀与衬托,起着配角的作用。其特点为:虽写的是梅花,但往往篇中很少出现梅花,或者未出现“梅”的字面,却句句紧扣梅花落笔;写梅往往不是只单单写梅,而是要与月、雪等意象连在一起写;姜夔笔下的梅花寓有多种情感;写梅用到了多种手法。  相似文献   

4.
在英语学习中了解各种颜色词的指称意义、联想意义,尤其是社会文化意义对于避免中西方文化交流中所出现的文化冲突,甚至文化休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跨文化交际、英语教学和翻译中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安德森作品的题目中,死亡一词频繁出现,而且成了他作品的主题.作品以中世纪后期艺术的死亡形式描写人物.死亡是悲剧美的典范,是人生美好价值毁灭的展示,激励人们去消除悲剧性的社会根源,为历史的必然要求得以实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首先从现有词的定义入手,指出了以有的词的定义的不足,然后指出三位语言大师对"词"这个概念的质疑,继而分析字本位理论学者关于语言结构单位划分的问题,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用:汉语现行"词"的定义做为一个舶来品,在汉语中应该受到怀疑,常常引起争论,直接用"字组"来代替,不仅符合中国人的思维习惯,而且简单明了,更容易被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7.
作为语言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类别,颜色词在跨文化交流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从宏观视角,对英汉颜色词语义对比研究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予以析解,包括颜色词的语义构成、文化价值取向及其在跨文化交流中的错位现象等,以期为研讨颜色词运用的文化差异提供一个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8.
苏轼继承了范仲淹、欧阳修等士大夫词人的疏隽之风,用"以诗为词"的方法对当时词坛香艳俚俗之风进行反拨.苏轼有意扩大词的题材,弱化词的音乐性,改变词的语言特色,并将诗中才有的小序引入词中.这些在客观上抬尊了词体,打开了宋词创作的新局面,并在深层次上影响着南宋与金元词人.  相似文献   

9.
刘绍义 《社区》2013,(32):47-47
有人说“博士”一词是舶来品,是从英文Doctor翻译过来的,其实不是这样的。“博士”一词不但是我国的本土词汇,而且历史悠久,它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了。  相似文献   

10.
"别是一家"的唐宋词,以表现儿女私情娱乐大众为创作旨归,以歌妓为传播中介,以瓦角、酒肆为传播空间,甚至作为商品广泛流播于民间,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诗文传道、言志的社会功能,带有明显的社交、娱乐、体闲文化色彩.这种迥异的文化色彩与休闲功能不但丰富了当时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而且在宋人道德理学与世俗享乐之间的矛盾中,找到了精神的平衡,实现了人格的和谐.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词赖以繁荣的动力,也正来自于这些休闲文化功能的不断发展和强化.  相似文献   

11.
赛珍珠的跨文化理想(英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毕生致力于中美文化交流事业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在她众多的作品中揭示了自己"一个世界"的跨文化理想,即异质文化之间互相尊重,求同存异,吐故纳新,和谐共处的文化理想。小说《帝国女人》中描述了以慈禧为代表的守旧派在与外国使臣交往中发生的一系列文化碰撞和冲突,本文通过对这些文化冲突的分析,揭示了赛珍珠跨文化理想的历史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2.
布里亚特语有东、南、西三大分支①。每一支方言词汇的构成除了具有共同点之外,还具有其独立的特点。方言中保留的固有的词汇都是早期的日常生活用语,比较积极的词汇是:"明天","皮鞭","短的","一半儿"等,这些词在早期的蒙古书面语中既有记载。试比较一些类似的词:东布里亚特和南布里亚特方言词:(南布里亚特语)。西布里亚特方言称"雨"为。这种称呼在中世纪蒙古语中就已出现,而且其它蒙古语族语言中至今仍在使用这个词。东布里亚特方言、南布里亚特方言用表示"雨",不单独使用,偶尔与组合使用,表示"雨"的意思,是蒙古语固有的词…  相似文献   

13.
福建仙溪傅氏家族在宋代是一个研究苏轼的世家,其成员著有多部研究苏轼的著作。傅藻的《东坡纪年录》是宋代最著名的东坡年谱。此谱的特点就是严格依据东坡本人的作品来排定苏轼的生平,并努力将其可考的作品一一系年。傅共的《东坡和陶诗解》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注释苏轼和陶诗的著作,也是一部新发现的宋人注苏诗之作。傅共注苏轼和陶诗注重释意,在学术上亦有一定的价值。傅幹的《注坡词》是现存最早的东坡词注本,《注坡词》在东坡词的背景介绍、语意解释以及词意阐释上都具有非常高的学术价值,而其对苏词中"今典"的解释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傅幹还用了"以苏注苏"的方法,用苏轼的其他作品来印证其词。  相似文献   

14.
"假朋友"即源语和目的语中形式相同或相似而意义不同的词、成语及表达方式等,它们不仅妨碍人们在英语学习和日常交际中正确理解和表达思想,而且在文化交流和英汉互译等跨文化交际活动中也会使人误入歧途,闹出笑话甚至产生隔阂。本文从意义划分的角度,分析英汉词汇翻译中的概念意义与联想意义的不同以及词汇词义本身的转变,并结合英语和汉语的文化差别和思维差异提出英译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代诗人李白近千首诗歌和65篇文章里有不少的作品是以山水自然为其吟咏对象的,但更多的作品是把山水田园之作与其热望建功立业、寻仙访佛、怀人赠友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加以表现的。这类作品与李白那些反映政治变化、经济起落、战争动乱、民生疾苦以及抒发个人遭遇的诗文创作同样具有历史意义、认识作用和审美价值,并由此构  相似文献   

16.
蓬莱阁号称"越中山水文化之冠",历代吟咏甚多。但为何吟咏,具有何种价值底蕴,相关探讨不足。通过考察方志及相关诗文集的记录,可对蓬莱阁的发展源流、与文学的关系进行有效梳理,借以探讨蓬莱阁的发展,探索它的景观、文学及金石学价值,从而指出蓬莱阁何以能够成为反复吟咏的主题,以更好认知蓬莱阁所具有的价值内涵。  相似文献   

17.
洪迈《夷坚志》有许多作品借志怪题材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南宋社会的黑暗,具有相当高的认识价值。同时,这些作品善于用冷峻客观的笔调叙述独特、奇异的故事、情节、意象,并善于运用巧合、对比等手法以表现主题,获得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清代边塞词的兴起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文学现象。清代边塞词中有很多与传统的边塞文学迥然不同的"新"作品,尤其是女性边塞词、流人边塞词和遗民边塞词这三种"新"边塞词格外值得关注,所谓的"新"边塞词说到底就是清代特殊的历史环境造就的新的边塞词,反过来它们又生动地描绘了那个历史时代。这些"新"边塞词为历史悠久的古代边塞文学注入了一股新意,且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清代边塞词文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19.
杜甫草堂诗中有不少情景交融、意蕴深厚的佳作.用生态意识对这些作品进行重新解读和体验,不仅能令人深切地体会到隐藏在作品中的生态意蕴,而且能使其焕发出更加夺目的艺术光彩.文章以生态系统的整体性、生物多样性的和谐与平衡、人与自然生命的"节律感应"等方面为切入点,生态性地体验杜甫草堂诗,通过复现生态魅力进而探求其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20.
翻译是一种关乎不同言语和文化之间的思维转化活动。由于文学扮演着传递和表达区际、人群间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重要角色,所以文学作品的翻译在众多翻译类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基于地缘、传统、历史、习俗、价值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差异,在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原作品的表述内容和文化蕴涵容易出现失真甚至理解扭曲的状况。为矫正这种偏差,保障原文学作品的语言风格和艺术价值,需要译者针对文学翻译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症状,找到合适的解决办法,以保证文学作品的“原汁原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