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红色文化发挥着育人优势,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资源和物态文化资源。将红色文化资源引入校园,为高校学生注入红色基因,使红色传统在高校生根发芽。在新时代高校育人体系中,红色文化资源有助于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方向,充实高校学生的文化生态资源,增强高校的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性,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红色资源作为革命精神的载体和革命遗存,是优质的教学资源。如何更大限度发挥红色资源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作用,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新课题。基于数据调查,提出红色资源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原则,并提出红色资源结合VR技术、价值澄清教学法以及红色资源专业化分类教学等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3.
红色文化是一个国家宝贵的精神财富和文化资产,高效的思想政治工作也是高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让红色文化资源渗透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对民族精神传承、传统文化发展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现状、分析红色文化内涵,对红色文化资源与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讲话中强调了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而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红色资源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的宝贵财富,这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作为新一代青年人,我们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而学习和传承革命年代遗留下来的红色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利用红色资源改善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出红色资源的价值,使红色精神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5.
红色故事是中国故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红色革命文化重要表现形式,是高校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资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采用讲红色故事的方式,有助于大学生提升思想道德素养、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传承红色基因。因此,高校可以依托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红色资源三个主要渠道讲好红色故事。  相似文献   

6.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的推动力。目前,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还存在学生认同感不足、教育方式单一和缺乏实践教育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设立专题课,发挥网络教育优势,开展红色教育实践,以提升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与力度,使红色文化真正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头脑与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7.
段振方 《现代妇女》2014,(12):99-100
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是帮助大学生树立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重途径。现阶段,高校在利用红色资源对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很多地方做得不是十分到住,红色资源的优势还没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必须充分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式方法,构建红色教育体系,不断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求。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红色文化融入海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调查问卷,经过科学统计和分析,深入探讨了红色文化融入海南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途径,充分挖掘红色革命精神的内在价值,以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真正发挥实效。  相似文献   

9.
东北抗联精神具有坚不可摧的理想信念、矢志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百折不挠的艰苦奋斗精神、前赴后继的英勇战斗精神、休戚与共的国际主义精神等丰富内涵,将东北抗联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以及深刻的意义。探索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路径,利用东北抗联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将东北抗联精神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推动东北抗联精神融入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东北抗联精神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浓厚的政治性、思想性及资政育人的功能,是高校思政教育的思想源泉和资源宝库。伟大建党精神有机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对高校思政教育成效的提升、教育内容的丰富、教学效果的提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积极探索伟大建党精神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现路径,建立"教学融入、课程融入、实践融入、文化融入"四位一体的融入模式,把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的红色资源以潜移默化的形式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全过程,能够增强大学生信仰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党史教育的实际效果,达到对党和社会制度在政治、思想和情感上的统一认同。  相似文献   

11.
红色理论社团是高校中的特殊学生组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新形势下,"四进四信"为高校红色理论社团的发展指明了方向。高校红色理论社团要转变观念、创新方法、明确定位,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12.
王曦  孙家荣 《公关世界》2022,(4):144-145
红色文化蕴含着革命精神和历史内涵,以此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重大意义.当前红色文化在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许多问题,面对大学生的认同感不足、教育方式单一且缺乏灵活性、校园红色文化活动少缺乏感染力等一系列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校应有合理举措使红色文化真正能够融入新时代大学生的血液之中.  相似文献   

13.
通过"嵌入性"理论视角分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实践具有宏观和微观的适用性。从思想嵌入、活动嵌入和组织嵌入的角度提升红色基因系列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地位,增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质量,实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从思想、活动、组织层面的主体内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实践的目标所在。  相似文献   

14.
崔铭 《公关世界》2022,(2):121-122
红色文化是我国共产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整个过程中形成的宝贵财富、瑰丽文化,在中华民族发展的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依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共产主义接班人,所以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红色文化依然具有良好的教育价值和传承价值.红色文化承载的教育内涵和价值是当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载体和内容,对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本文将简单分析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旨在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与创新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红色文化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亿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革命斗争实践中逐渐形成的。除了革命遗址、博物馆、纪念馆以及纪念碑等一系列物质形式的红色文化资源之外,还包括革命中孕育出来的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以及人民烈士、领袖的革命事迹等。以革命精神为主的红色文化资源不仅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也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教育素材。  相似文献   

16.
当前,学生社团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红色社团是社团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这类社团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思想,与主流思想政治观念一致,在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繁荣校园文化、促进学术氛围形成、完善学生人格体系、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等方面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红色社团的党建工作基本处于真空状态。因此要将学生党支部建设与红色社团建设有机结合,逐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高校红色社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增强社会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坚定理想信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题旨在调查大连市旅顺口区可以运用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各种社会资源,并进行分类整合,进而能够把其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实践中。首先,针对大连市旅顺口区蕴含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资源,主要从地域文化方面入手进行整合与分类;其次,探讨这些社会资源如何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中;最后,分析这些社会资源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效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形式,博客正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其中,有"红色博客"正在高校中悄然兴起并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逐渐被各种新兴媒体所改变。"红色博客"对于高校学生的思政教育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若运用得当,必能成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一大助力;若不能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也可能导致学生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多元化。本文首先分析了"红色博客"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创新和局限性,进一步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希望"红色博客"能在高校思政教育方面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形式去动员、宣传、组织人民群众,其中红色标语就是其中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在新时期,高校需要研究、传承它所蕴含的理想信念和爱国主义精神,弘扬红色文化,增强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同,自觉自愿传承红色文化,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教育新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新时期契合高校发展的集中体现。本文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开发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之上,阐述了强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策略。本文旨在强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又好又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