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结合近年网络语料,运用社会心理学知识,从对他人的认知、对人际关系的认知、对社会现象的认知和对自我的认知四方面,浅谈当前网络低俗词语对青少年社会认知所产生的消极影响,以此引起人们的重视。同时提出相关建议,力促青少年理性、积极地认知社会。  相似文献   

2.
G—DINA认知诊断模型作为一种兼具补偿性与饱和性的认知诊断模型,被证明是与阅读测试拟合较好的认知诊断模型,基于G—DINA认知诊断模型可以从微观心理层面研究考生对阅读认知属性的掌握情况。研究以2019年英语专八阅读单项选择题为案例,应用G—DINA认知诊断模型对259名被试英语专八阅读成绩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G—DINA认知诊断模型与英语专八阅读测试高度拟合;考生对高层次阅读认知属性的掌握程度较低,对低层次阅读认知属性掌握程度较高;英语专八阅读认知属性对考生阅读成绩有显著性影响。  相似文献   

3.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形象认知;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青少年对于死亡认知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事件是否讨论,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生命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生命表达态度的认知;死亡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死亡本质和表达态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4.
宋春梅  林芸 《职业时空》2008,4(4):18-18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1979)首次提出元认知概念。他指出,元认知是元认知主体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认识,即学习者以自身的认知系统为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的自我反省、自我控制、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策略两方面。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认知主体、认知客体和认知策略三方面的内容,即学习者对自己的认知能力、任务及目标和应采取的学习策略的了解。  相似文献   

5.
孙丽莎  阎军 《现代交际》2010,(4):148-149
针对国内将认知语言学的理论应用于翻译课程教学的研究较为缺乏的状况,本文从认知语言学与翻译相关联的理论入手,运用认知语言学观点及理论对翻译课程具体可以采取的教学策略及教学办法进行了相关研究,分析探讨了认知语言学对翻译教学策略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认知角度对英汉被动句进行对比分析。首先在结构和功能上对英语和汉语被动句进行认知诠释,然后又对其在认知层面进行异同对比。  相似文献   

7.
认知行为理论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对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也有很多的影响,下面便介绍这一理论的基本知识. 认知学派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派认为,人的行为是由个人的整体生活形态所塑造的,这包括个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世界的看法、个人的价值观念、自我期待等.在这个过程中,认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影响人的行为,也会影响人的整个生活形态. 在认知学派看来,人的行为大多都是心理、行为与环境互动的结果.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当中,认知扮演着中介与协调的作用.认知对个人的行为进行解读,之后才会产生相应的情绪,进而有了后续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一种重要的认知模式,是新的语言意义产生的根源。本文运用隐喻认知理论对委婉语进行解释,描述了英语委婉语的意义建构与认知阐释,并从认知的视角去分析、理解和解释英语委婉语现象。  相似文献   

9.
当今认知语言学的发展开启了语篇连贯研究的新篇章。基于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对语篇连贯的研究,认知语言学家创造性地提出了"认知世界"分析方法。本文基于认知世界对语篇的解释力,将其运用于指导写作教学,以期实现以理论去指导写作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如何对校园进行人性化的规划与设计进而实现校园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引起了规划设计学界的广泛关注。从空间认知的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为校园人性化规划设计提供重要的实证参考。现有对校园空间认知的研究多集中于对空间认知规律的研究,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较为细致的定量化描述,也缺乏对校园空间形态和校园空间认知的关联分析,因此对校园规划设计的参考意义有限。因此,本文选择路网形态这一有代表性的空间变量,通过文献阅读、路网形态量化分析、问卷调查和认知地图外部化的方法对校园路网形态影响空间认知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当校园路网整体整合度较高,且有较为主要的交通轴线时,被试倾向于采用路径性要素如主干道等作为空间认知的锚点来进一步认识周边的环境。而密度较低,整合度较低的路网则会导致被试对地点的认知度与认知的准确度也会有相应的下降。通过对结果进行分析,本文认为在校园规划设计中,可以考虑通过适当提高路网密度,提高路网整合度和主要轴线整合度来提升校园内地点的认知度和认知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11.
认知风格可分为场依存和场独立,它主要是指人们在知觉活动中所表现的对外界参照依赖的不同程度。创业意向是创业研究的重要课题,在当前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大学生创业意向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以231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以认知方式和创业意向为研究内容,主要探讨认知方式和创业意向是否因性别、年级、出身来源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关系,通过了解认知方式对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以期为学生选择择业还是创业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表明认知方式和创业意向的性别差异显著,而与年级和家庭出身的差异不显著。认知方式与创业意向表现极显著的负相关,认知方式对创业意向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视角,对ABB式颜色形容词的认知理据进行了探析,主要从AB的语义关系、BB重叠的认知效果和ABB式颜色词的认知理据三方面入手。研究表明,ABB式颜色词基于AB概念的邻近认知原则,在ABB三者概念互动的基础上,表达程度更深、更加生动形象的性状描绘。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心理咨询的认知程度,发现咨询工作存在的问题,为高校更好地开展心理咨询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30名大学生,使用自编问卷进行调查。控制认知变量、咨询经历及人口学变量(性别、人口来源等),分析认知因素与大学生求询心态和意向间的关系。结果:认知因素在年级、院系因素上无明显差异,在性别、户籍因素上存在差异。结论:高校大学生对心理咨询有一定了解,但认识不足,存在偏差;认知因素对求助意向有显著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4.
根据认知社会语言学相关研究的发展情况,我们将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分为三个主要阶段:萌动初期、新兴发展期、后续发展期。认知社会语言学已历经萌动初期,目前尚处于新兴发展期,亟待长远发展。我们与国内外不少学者的观点一致,认为认知社会语言学具有将认知语言学理论和社会语言学研究方法相融合的创新价值,值得支持与推进。我们期望通过对认知社会语言学发展的概述和思考,推动更多学者关注语言、认知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深入开展不同主题的认知社会语言学研究,更真实地揭示语言使用等方面的情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旨在运用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对凯特·肖邦的《一小时的故事》进行研究,意象图式理论能对语言文字给以直观的解释,而且认知语言学将隐喻看作是一种普遍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模式,它广泛地运用于文学作品中。通过对这一理论新的运用,进而对凯特·肖邦的文学作品进行一种新的研究视角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企业舞弊事件频传,使得企业管理者道德认知水平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商科学生未来将成为企业的管理者,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对企业诚信影响很大。本研究以问卷方式调查上海某高校商科学生和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是否因主修课程不同,其道德认知水平有所不同。结果显示商科课程对道德认知水平提升有限,未来我国商科教育应加强商业伦理课程的教学。  相似文献   

17.
有关青少年生命认识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在中国尚处于薄弱地位。通过对中小学生的生命认知及相关因素的实证研究发现:个体经历不同,在死亡认知上的表现差异显著,经历过人的死亡的青少年有更多表达了对死亡本质的认知,较少表达对死亡的具体形象认知;父母的应对方式不同.导致青少年对于死亡认知的表达有显著差异。日常生活中对死亡事件是否讨论,会影响到青少年对生命以及死亡的认知。生命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生命表达态度的认知;死亡认知方面,有过讨论经验的青少年有更多对死亡本质和表达态度的认知。  相似文献   

18.
隐喻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概念隐喻是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理论,是用一个范畴的概念去解释另一个范畴的概念。颜色是人类对外部世界的一种认知方式,当我们用颜色的基本范畴去表达其他认知域时,便形成了颜色隐喻认知。本文通过对英汉颜色习语的概念隐喻进行对比,为该领域的语言学研究提供新思路以及提升其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9.
认知语言学认为,隐喻是人类的基本认知方式,是人们谈论和思维抽象概念的认知工具。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依据,收集韩国Trends21语料库中"?(梦想)"的植物隐喻,对这些隐喻进行详细的归类和分析,从认知角度探讨植物作为始源域向"梦想"目标域的映射过程并分析这些韩国语植物隐喻表达式的经验基础及其认知特点。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大学生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就业难等问题不断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而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偏低是其中原因之一。本文把大学生职业认知分为对自身的认识、对职业的认识和对职业环境的认识三个方面,并从这三个方面出发论述了培养大学生职业认知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