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亚在其戏剧中所塑造的一系列丰富生动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受到了不同国家,不同阶层读者的喜爱与赞扬.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丰富了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奥赛罗中,莎士比亚从三个女主角形象中,反映了父权社会中典型的男尊女卑模式,女性成为这一制度下的牺牲品.本文主要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其笔下的女性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2.
周美慧 《现代妇女》2013,(12):272-272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四大喜剧之一,剧中塑造了夏洛克这一吝啬鬼形象。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环境,使夏洛克的身上体现出了一种民族的偏见和时代的悲哀。本文对夏洛克这一形象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剖析,来解读其罪恶心理的浮现及其悲剧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是英国最为著名的戏剧大家,他的戏剧包括喜剧、悲剧与历史剧,而他尤以悲剧最为著名,本文将针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做一深入研究,以期获得对莎士比亚最为真实的了解。  相似文献   

4.
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无人能比。他通过戏剧这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表传达自己的想法。例如,在他的著名悲剧《哈姆雷特》中,不仅展示了哈姆雷特为父报仇的决心和过程,同时也对比了当时社会男性和女性社会地位的差别。  相似文献   

5.
《毁灭》是美国第一位两度荣膺普利策最佳戏剧奖的女性作家林恩·诺塔奇的代表作。该剧荣获了2009年普利策戏剧奖,讲述了刚果战乱时期幸存女性的生存困境。以创伤理论为导向,分析剧中女性人物遭受的创伤以及她们的创伤复原之路,希望能够为人们提供线索进而了解并关注战后幸存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6.
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因其剧本《愤怒的回顾》而闻名于世,开创了二战后英国戏剧创作的新领域。剧中的中心人物吉米·波特是个具有多重身份的小人物,在婚姻中,他是地位较低的下层人;在生活中,他是苦苦挣扎的小人物;在现实中,他更是"愤怒的青年"的代表。吉米的多重身份使得此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  相似文献   

7.
莎士比亚在早期作品《威尼斯商人》中塑造了一个唯利是图、冷酷无情的高利贷者夏洛克的形象,是莎士比亚喜剧的巅峰。可惜,生活中莎士比亚自己后来也沦为金钱的"奴隶"。他像夏洛克一样放起了"高利贷",后来,他经常将那些还不起债的借钱人送上法庭。  相似文献   

8.
作为莎士比亚心理描写戏剧的代表作品,莎士比亚通过对麦克白由屡建奇功的英雄人物到暴君的过程进行了描述,从而对野心侵蚀的良知进行了批判。在迷信、罪恶与恐怖的世界里,莎士比亚通过文字与独特技巧,对麦克白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刻画。本文就此进行探究与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合作原则理论,对莎士比亚的喜剧《维洛那二绅士》进行实例分析,通过分析剧中主要人物的对话,试图从语用学的角度探究违反合作原则而产生的语用意图和语用效果。研究发现,《维洛那二绅士》中有大量违反合作原则的对话,作者通过隐含的会话含义来刻画出人物鲜明的性格,继而传达戏剧中的喜剧效果。  相似文献   

10.
《辛白林》是莎士比亚的一部传奇剧,其中伊慕琴的女性形象是具有着新女性光辉的,她美丽、善良,并且敢爱敢恨,是一位有着女权主义色彩的人物。本文将通过对伊慕琴人物形象的分析,来对这位女性进行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1.
《哈姆雷特》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威廉·莎士比亚创作的一部悲剧作品,是莎士比亚所有戏剧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哈姆雷特》《奥赛罗》《麦克白》和《李尔王》一起被誉为莎士比亚"四大悲剧",是莎士比亚戏剧作品中艺术成就最高的四部。《哈姆雷特》这部作品具有非常深刻的悲剧意义、复杂的人物形象及丰富的艺术手法,是那个时期文学的最高成就。作品中塑造了许多经典的人物,刻画的形象真实、立体,性格各异,尤其是对主人公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及乔特鲁德的人物形象的分析,展现了这部作品独特的艺术特色。本文通过分析鉴赏哈姆雷特、克劳狄斯、奥菲利亚和乔特鲁德这几个主要人物的性格,使广大读者对这部作品进一步了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哈姆雷特》这部经典悲剧作品的的精髓。  相似文献   

12.
艾芜笔下的《一个女人的悲剧》这部作品塑造了周四嫂这个令人可悲可叹女性形象。本文主要对这部中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周四嫂进行一个简单的形象分析。第一部分是引言部分,指出周四嫂可令我们进行女性形象分析的原因,进而切入正题;第二部分将会指出客观的历史原因对周四嫂女性形象的作用与意义;第三部分要把艾芜笔下的周四嫂与其他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异同;第四部分是从周四嫂的性格特征方面来浅析作者艾芜笔下的周四嫂这一人物形象塑造的合理性;论文的最后一部分将是全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海明威是著名的文学作家,在他众多短篇小说中,塑造了许多女性形象,透过这些女性形象,能够充分体现出他的女性意识。对此,本文首先从让人怜悯的女性形象、心中理想化的女性形象、现实竞争类的女性形象三方面,来阐述海明威短篇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并在此基础上,分别从符合传统道德标准的女性以及拥有自我意识的女性两方面,深入探究了海明威的女性意识。旨在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海明威对女性的真实态度和立场,为更多读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仲夏夜之梦》是莎士比亚剧中最常被搬演改编也是最受欢迎的喜剧之一,有不少人都还是透过《仲夏夜之梦》开始接触到莎士比亚的作品。因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手法独特,因此近些年有很多人从不同的方面对其进行研究分析,本文就针对《仲夏夜之梦》中的童话色彩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的喜剧作品,在这部作品中,作者深入刻画了一个又一个生动的人物形象。本文将对这部戏剧中的人物进行分析,以期获得对人物形象的最真实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消极词汇的使用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莎士比亚,英国最伟大的诗人、剧作家,世界最杰出的大文豪。他的主要成就是戏剧,被同时代的剧作家称为“时代的灵魂”。而作为一位伟大的诗人,其十四行诗也被称为奉献给世界的“不朽的绝唱”。本文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第18首为素材,从欣赏的角度分析诗人通过大量消极词汇的使用,烘托全诗艺术效果的写作风格。  相似文献   

17.
川端康成作为日本著名作家,尤其擅长刻画女性形象,喜欢表现女性的内在。《伊豆的舞女》中刻画的女性形象十分成功,其中熏子的形象最富有代表性。小说以清新悲惋的笔调向读者展示了他笔下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18.
阿瑟·米勒是美国20世纪伟大的现实主义剧作家,他成功地刻画了许多男性悲剧人物。事实上,他笔下的女性人物也同样令人深思。本文从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米勒三部作品中女性的圣母形象、疯癫形象和美狄亚形象,进而分析了米勒在写作中流露出来的男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英国剧作家、诗人威廉·莎士比亚说:“人生如舞台。”从这个观点出发,社会学家欧文一戈夫曼创建了社会学里的拟剧论(Dramaturgy),借助戏剧(theatre)的类比,对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研究,也因此有人直呼其为“戏剧论”。  相似文献   

20.
张曼 《现代交际》2014,(4):79-79
美国著名犹太作家、197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的小说《赫索格》(Herzog)出版后成为当时的畅销书。一些评论家在赞扬其塑造了伟大的反英雄式的主人公之外,不无遗憾地表示贝娄在女性人物的塑造上是失败的。有的批评家甚至认为在索尔·贝娄的作品中,女性往往都是性欲狂堕落狂的化身,令人觉得在他笔下的女性形象都是不可靠的。他对女性的描述是偏激的。本文作者认为贝娄所描述的女性不仅不是失败的,相反他打破了犹太男人笔下的那种传统的犹太女性形象,给予了这些女性新的形象。本文就以《赫索格》中的主要的女性人物之一的玛德琳为例来分析贝娄笔下的犹太女性新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