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随着劳动力资源的市场化、劳动用工制度的改革及社会保险制度的逐步建立,职业生涯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权利和义务而引发的劳动争议纠纷呈日趋上升之势。这类案件不同于其他类型民事案件,有其特殊的处理机制,应合理科学地对待劳动争议案件的仲裁程序与诉讼程序,把握好二者的关系,解决劳动争议纠纷。  相似文献   

2.
咨询热线     
《老年人》2006,(11)
因养老待遇与单位发生纠纷,应找谁解决?问:我因养老待遇问题与单位发生纠纷,向法院起诉,法院却告知不予受理。请问我与单位的纠纷应该找谁解决?老李答:我国对劳动争议采取“先裁后审”的原则,即: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受理下列劳动争议:(一)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国内数起大规模环境侵权纠纷事件的发生,人们开始对经济发展中对环境保护问题进行反思,众多环境侵权纠纷的悬而未决呈现倒逼我国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完善之势。目前,我国的环境侵权纠纷解决机制存在诉讼解决机制不完善、缺乏科学有效的非诉讼解决机制等问题。因此,我们需要在完善环境侵权纠纷诉讼解决机制的同时,探索建立环境侵权纠纷仲裁解决机制、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等非诉讼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4.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仲裁是解决民事纠纷的一种裁决制度,属于解决社会冲突的一种机制。仲裁主要为大多数商人所接受的原因在于它的便捷性、经济性和秘密性,节省时间解决商人之间的纠纷。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仲裁制度中有关第三人的问题日益突出,仲裁第三人制度建立与完善显现出其重要性。尽管《仲裁法解释》涉及到仲裁第三人的内容,也只是规定在继承和公司的分立合并中解决仲裁第三人的一部分内容,但不能解决第三人在仲裁程序上的问题。所以,对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的完善是相当重要的,同时也说明仲裁第三人在立法上实现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以及完善仲裁第三人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劳动法》和《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我国对劳动争议案件采取的是一调一裁两审、仲裁前置的处理模式。由于仲裁机关与审判机关之间无隶属关系,加上两者在处理案件的标准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而现行法律法规对两种程序衔接中的若干问题又规定得不甚明确,导致法院与劳动争议仲裁委对同一问题的理解不同,法院对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仲裁裁决进行改判的比率偏高。因此,研究劳动仲裁与诉讼衔接中的相关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现代交际》2009,(6):27-29
去年下半年以来,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实体经济的影响,许多企业因经营困难而裁员减薪,引发了大量劳动争议。 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劳动争议仲裁和诉讼是处理劳动争议案件最主要的途径和力量,如何快速妥善地处理劳动争议案件,减少其负面影响,成为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和人民法院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当然,由于社会职能划分的不同,两者的关注重点及其方式并不完全相同:对于大量发生的劳动争议案件来说,仲裁机构的“拦截”作用应该得到更加充分地发挥,而如何强化劳动争议仲裁与司法审判的有机衔接,如何构建裁与审的有效对接机制,以形成解决劳动争议的合力,实现现有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缓解诉讼压力,则是法院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调查·视野”栏目聚焦上海市青浦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和青浦区法院携手应对劳动关系危局的方略,希望“青浦经验”能有助于读者观察与思考。  相似文献   

8.
周斌 《职业》2012,(34):29-31
1月《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施行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企业劳动争议协商调解规定》于2012年1月1日起施行.《规定》明确"双方当事人可以自调解协议生效之日起15日内共同向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审查申请.仲裁委员会受理后,应当对调解协议进行审查,并根据《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办案规则》第五十四条规定,对程序和内容合法有效的调解协议,出具调解书."这对于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协议的仲裁审查确认制度,及时有效地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提升调解组织的社会公信力,引导当事人更多选择调解方式解决争议,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然资源的所有权属性在学界尚存争议,各学者说法不一,较多学者认同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该理论被普遍认可并适用于相关领域。为解决生态环境受损问题,以及符合现阶段多主体、多角度化解纠纷的体系变革方式,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领域采用磋商制度具有重要的解决纠纷的社会功能。行政机关作为该制度中的赔偿权利人,多数学者认为其所依据的索赔权请求基础为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理论。在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制度中,行政机关作为索赔主体,若将"自然资源国家所有权"作为其理论基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将"环境权理论"作为其索赔基础更为妥当。  相似文献   

10.
人民调解因其合意性、广泛性、便捷性、社会参与性、相对彻底性,在解决社会民间纠纷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解决高校学生纠纷中也具有一定的应用基础和价值,并已在部分高校中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实践,但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机制。为此,需要在调解主体、原则、范围、程序、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  相似文献   

11.
有效协调两岸投资争议,运用有效的手段解决投资争议是促进两岸经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两岸关系有一定的历史渊源,极具特殊性,没有可以参照的争议解决蓝本,因此要构建适应实际情况的两岸投资争议解决机制,共建海峡两岸的深入合作。这需要双方建立投资保护的政治共识,综合统筹协调诸多争议解决的实例,创新海峡两岸投资争议解决机制,推动纠纷解决机制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对两岸投资争争议解决机制的内容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建立两岸投资争议解决机制的重要性,分析了现存投资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问题,针对优化投资争议解决机制提出了几点要求。  相似文献   

12.
张晓 《现代妇女》2014,(3):109-109
本文通过对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理论分析,借鉴外国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探讨符合我国国情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就我国现状而言,我国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应从完善立法,加强相关人员培养,普及多元化纠纷解决意识的角度,解决我国目前所面对的立法缺失、人员不足、意识薄弱的问题,并力争建立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与诉讼方式之间相互衔接与协调、互补的,足以满足多元化矛盾纠纷需求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3.
完善现行征地制度势在必行 全国政协委员、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李冬玉针对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制定缩小征地范围的政策措施,强化规划、计划在土地管理中的作用并尽快完善征地程序等相关法律法规.他同时建议应尽快修改<土地管理法>中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精神不符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征地程序,扩大土地所有者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建立征地争议仲裁机制,由仲裁机构受理征地纠纷.  相似文献   

14.
仲裁方式解决国际商事纠纷可追溯到19世纪,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仲裁逐渐在国际商事领域扮演重要角色。随着商事贸易的日新月异,合同的多元化、国际性特征逐渐显现,国际法、国内法的适用受到挑战,《国际商事合同通则》《IBA国际仲裁取证规则》等不具有强制效力、但有实际效果的软法应运而生。此次研究主要采用文本分析法,对国际仲裁软法的基本概念及主要范围、适用方式作出进一步的介绍,旨在展现国际仲裁软法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经济行政法视野中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是确立土地使用权出让方与受让方之间权利义务关系的契约。它并非单纯公法上或者私法上的合同,而是一种行政私法合同。在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订立、履行、变更、中止、终止过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纠纷,应当区分不同的法律关系和纠纷性质,分别适用不同的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促进了闽北林业的发展,也引发了一系列的林业纠纷。林业纠纷呈现出相对普遍性、复杂性、群体性等特点。林业纠纷的成因在于部分村民利益驱使、部分村干部不依法办事、"山林权属界址不明"、"一山多包"等历史遗留问题所致。解决林业纠纷的现有途径存在着局限性。目前有效化解林业纠纷的措施是提前介入,关口前移;积极与林业部门沟通,多部门联动;建立利益平衡机制;调判结合,坚持"三二三"调解工作法;建立四级联动涉林矛盾纠纷诉前化解机制等。  相似文献   

17.
大家遇到对方欠债不还纠纷时,除了选择普通诉讼、仲裁等途径解决外,不妨尝试以下方式来高效维权。司法确认法——最快解决纠纷时间:当日案例:三年前,丧偶多年的王大爷与吕阿姨登记再婚,但这桩婚事遭到了王大爷孩子们的强烈反对,以至于在父亲再婚后孩子们没有履行任何赡养义务。  相似文献   

18.
一般而言,解决国际民商事争议的方式主要有二:其一,国际民事诉讼;其二,国际商事仲裁。相对于国际民事诉讼,国际商事仲裁具有低成本、高效率之特点,亦更能体现当事人之意思自治,因而受到越来越多当事人的青睐。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是国际商事仲裁中的一个程序制度,对于保障仲裁程序顺利进行和仲裁裁决有效执行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先就我国国际商事仲裁临时措施制度的现状进行分析,进而针对其不足之处提出一些浅陋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法治环境下,建立完备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是当前司法面临的必然选择。顺应时代潮流,作为我国行政诉讼制度改革和行政法治创新的重要方面,作为合意式解决行政争议、化解官民矛盾的新机制,我国行政诉讼中应当建立有限调解制度。文章分析了行政诉讼调解案件使用的原则、调解的条件,并对行政诉讼调解有限适用的制度构建提出了具体的方案设计。  相似文献   

20.
黄乐平  朱茂林 《职业》2008,(4):40-42
2007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将于2008年5月1日起开始实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本着以人为本、及时有效地解决劳动争议、建构和谐的劳动用工关系的原则,针对我国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进行了大胆改革,有效地解决了我国现行劳动争议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争议处理周期过长、申请仲裁时效过短和争议处理成本过高等问题.<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是2007年通过的第三部关于劳动方面的法律,加上之前通过的<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对中国劳动法律制度的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