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5 毫秒
1.
目的:为了解高职生自尊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运用自尊量表(SES)对梧州职业学院1836名在校高职生进行测试,利用SPSS23.0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结果:(1)高职生的自尊水平处于中等水平(以27分为中位数);(2)高职生自尊水平受性别、母亲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自评学习成绩等因素影响。(3)高职生的自尊不受年级、是否独生、生源地、父亲受教育程度、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结论:高职男生自尊水平显著高于女生(t=2.74**);母亲受教育程度:⑥④>③>⑤>②>①;家庭经济条件:高>中等>差(F=4.67**);自评学习成绩:好>中>差(F=33.27***)。  相似文献   

2.
采用教养方式评价量表中文版和宿舍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对龙岩学院的200名大学生进行量化研究,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宿舍人际关系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存在相关关系,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显著的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过分干涉和母亲的偏爱被试也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呈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3.
邓湘穗 《职业》2014,(26):59-60
为了了解高职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应对方式等因素对考试焦虑的影响,我们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问卷(GSES)、应对方式问卷(CSQ)和考试焦虑量表(TAS),对2014届593名护理专业毕业学生进行测评。结果显示,考试焦虑在高考来源的学生与非高考来源的学生之间存在显著差异,高考来源考生显著低于非高考来源考生,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考试焦虑呈显著的负相关,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不成熟的应对方式与考试焦虑呈显著正相关。因此我们得出,高职护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和应对方式会对其考试焦虑产生影响,考试焦虑辅导应提高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促进其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4.
陈晓科 《职业时空》2013,(10):117-120
运用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量表和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对重庆6所高校4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大学生的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年级、性别和专业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学校性质在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上差异不显著;一般自我效能感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呈显著正相关,且对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总分及各因子都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内蒙古两所大学350名大学生为被试,以《大学生学习策略问卷》《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为研究工具,探讨大学生的学习策略、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如下:1.男、女大学生在学习的资源管理策略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他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2.高、低学业成绩的大学生在学习策略使用上存在显著差异;3.一般自我效能感高的大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使用学习策略;4.学习策略与一般自我效能感、学业成绩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学习策略对学业成绩具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更好地探讨大学新生原生家庭功能现状,考察了家庭功能、自尊、大学新生羞怯感的相关关系。结果显示,家庭功能各个维度与大学新生羞怯感呈显著负相关,说明家庭功能越完善,大学生羞怯感越低,父母越理解孩子,与孩子多沟通,多关爱孩子,孩子的羞怯感水平会越低;家庭功能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表明家庭功能发挥得越好,大学生自尊水平越高。由此得出结论:原生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自尊、羞怯感显著相关,原生家庭功能可以显著预测大学新生羞怯感;自尊在原生家庭功能与大学新生羞怯感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职生父母教养方式以及职业兴趣倾向的基本情况,并探究两者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职业兴趣测验,对185名滨州职业学院高职生进行取样调查,并采用SPSS17.0对数据进行分析。结论:不同的家庭教养方式对职业兴趣倾向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采用量表法对281名初一、初三和高一的学生进行研究,探讨了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1)随着年级的上升,青少年的自尊出现了一种下降趋势;(2)父母教养方式的得分顺序从高到低依次为温暖理解、干涉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3)父母的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尊的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会促进青少年自尊的发展,相反,父母对青少年采取拒绝否认、惩罚严厉等教养方式,会不同程度地阻碍青少年自尊的发展,降低自尊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索了解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与家庭教养方式的相关关系。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样吉林农业大学165名大一学生,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UB)、通原生命意义量表(Purpose in L1fe Test,简称PIL)进行问卷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大一学生生命意义感普遍不高,且与家庭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和大学生情绪智力调查问卷对内蒙古电子学院大专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女大专生在情绪思维方面显著强于男大专生;父母亲的偏爱,父亲的惩罚、严厉和母亲的过度干涉、过度保护方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父母教养方式与大专生情商存在显著相关。结论:父母嗷养方式对大专生的情商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河北省唐山市的大学生村官在新农村建设的趋势下其工作压力、自我效能感、心理健康水平的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本文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健康量表、压力知觉量表对339名大学生村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自我效能和工作压力紧张因子呈正相关(r=0.144,p<0.05),与压力失控因子呈负相关(r=-0.291,p<0.01)。(2)心理焦虑因子与压力失控因子呈负相关(r=-0.153,p<0.01),与紧张因子呈正相关(r=0.207,p<0.01);心理抑郁因子与失控因子呈负相关(r=-0.165,p<0.01),与紧张因子呈正相关(r=0.267,p<0.01)。(3)一般自我效能感、紧张感、失控感对心理健康水平具有预测作用。结论:大学生村官的一般自我效能、工作压力对心理健康具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探讨大学生的家庭教养方式、大五人格特点和两者之间的关系。通过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量表、大五人格量表对100名本科生进行调查。得出结论:性别与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有显著相关,专制型家庭教养方式、民主型家庭教养方式、忽视型家庭教养方式与性别没有相关。大学生大五人格与性别没有相关。大学生大五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李明娟 《现代交际》2012,(5):178-179
本研究以烟台十中初三学生为研究对象,使用自尊量表(SES)与肖计划编制的应付方式问卷,探讨他们的自尊水平与应付方式的各自特点及相关关系。得出如下结论:1.自尊水平与退避和合理化维度显著负相关;2.男生自尊水平低于女生;3.低自尊水平个体较高自尊水平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自责、退避和合理化的应付方式,中等自尊水平个体较高,自尊水平个体更倾向于采用自责和合理化应付方式,低自尊水平个体较中等自尊水平个体更易采用退避的应付方式。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以及大学生双性化人格与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关系的研究,旨在通过改善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教养方式,以促进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的形成。研究采用贝姆性别角色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山西大同大学2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数据进行差异检验、卡方检验及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大学生双性化人格现状比较乐观。(2)大学生的双性化人格因学科差异而不同。(3)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会促进双性化人格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探讨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与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网络游戏成瘾诊断问卷和家庭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齐齐哈尔市两所高校300名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受试者216名对象中有119名(55.09%)学生处于轻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62名(28.70%)处于中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27名(12.50%)处于重度网络游戏沉迷状态,8名(3.70%)处于网络游戏成瘾状态;轻度网络游戏沉迷在性别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P<0.01);父母亲的惩罚严厉和拒绝否认因子在性别上存在差异显著(P<0.01);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在家庭所在地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父母家庭教养方式中除情感温暖理解因子外均与不同程度的网络游戏成瘾均存在统计学相关。结论: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贵州省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的现状,为农村初中生父母教养方式干预提供心理学依据。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400名农村初中生施测。结果(1)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的父亲教养方式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过度干涉保护的母亲教养方式有显著差异;(2)父亲对低年级子女采取情感温暖、理解的方式多于高年级子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孤独与自尊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自尊量表和UCLA孤独感自评量表对500名大学生的自尊和孤独进行了测量,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自尊水平在性别表现为差异不显著,孤独感在性别表现为显著性差异;自尊水平在生源地表现为差异性显著,大学生孤独感在生源地表现为差异不显著;自尊水平与孤独感呈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8.
探讨童年期创伤经历及家庭环境对成年后焦虑的影响。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童年期创伤问卷(CTQ-SF)和家庭环境量表(FES-CV)为研究工具,对被试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发现,童年期创伤经历与成年后焦虑显著正相关,童年期创伤经历的各个因子与成年后焦虑显著正相关;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度、情感表达、成功性、组织性、控制性和矛盾性因子与成年后焦虑具有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EMBU和EPQ-RSC量表对江西赣州某高校的250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发现父母情感温暖和理解因子与子女的精神质和神经质呈显著负相关,与子女的外向性格呈显著正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保护、拒绝否认与子女的精神质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其子女人格特质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20.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网络成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与根特教养方式量表,考察了966名初、高中学生网络成瘾的基本特点及其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时间管理问题维度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与一般群体相比网:二成瘾高危群体在父母教养方式的监控、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在监控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而在约束、严厉惩罚、忽视四个维度,高危群体显著低于一般群体:父母教养方式中的监控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男女生的网络成瘾,约束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男生的网络成瘾,而忽视和物质奖励可以显著预测女生的网络成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