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1 毫秒
1.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58个县(市)为研究对象,本着实事求是、可操作性的原则建立了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该地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进行评价,并提出了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等6条增强县域经济综合实力的途径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卢冶飞  董盛 《浙江统计》2005,(8):12-14,66
一、科技综合能力的界定 科技综合能力是科技实力(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持续创新投入,持续创新产出)、科技竞争力的综合.科技实力是指科学、技术与创新活动的资源总量、科技转换效率及其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体现了从认识自然或社会发展规律开始,提出利用这些规律的新概念新思想,直至产品创新、工艺创新、管理创新、组织创新、制度创新的总体能力.它不仅取决于区域内的科技实力,更重要地取决于创新环境的营造,是本地区的政府和经济单位所能调动全球一切可用的科技实力进行科技创新的能力,而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则体现为对科技创新能力培育的力度.科技竞争力是提升科技实力、科技持续创新能力及科技实力转化为经济实力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15个与旅游业相关的具体评价指标作为我国西部10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评价的原始指标,运用因子多变量统计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处理,采取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公因子,并采取正交旋转,得出规模、客源、交通、经济4个公因子作为评价我国西部10个省(市)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实力的综合变量。  相似文献   

4.
通过构建评价物流实力的指标体系,选取15个与物流业相关的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作为西部十省(市)区的物流实力综合评价的原始指标,利用改进的主成分分析法对15个指标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对西部十省(市)区物流实力给出了客观评价,并指出了主要的影响指标,同时就物流业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积极、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采用聚类方法,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由于科技竞争力集中体现了区域的综合竞争实力,因此本文还特别采用灰色关联的方法,从科技竞争力的视角分析京津冀区域一体化的现实性.最终文章重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发展的优劣势,并相应提出促进和优化京津冀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章应用因子分析法和DEA法,从高等教育实力和高等教育效率两个不同维度构建综合评价矩阵,来刻画我国31个省区高等教育水平,并对其进行了综合评价和实证分析.主要结果表明:目前我国区域高等教育实力分布不均衡,而且高等教育效率水平总体偏低,区域的高等教育水平大致可以分为四个不同的类型,并且之间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应从不同的路径和力度加以改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省级服务业竞争力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一、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一)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的确立 对服务业竞争力进行评价,要从反映服务业竞争力的四个方面着手:一是经济实力;二是服务业的总体情况;三是主要服务业行业发展;四是科技实力;根据全面性、客观性、可得性、可比性以及独立性等原则,我们对服务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进行总的设计,建立(如表1所示)服务业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8.
区域物流与经济协调性的评价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基于层次分析法、因子分析方法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为基础,构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综合实力评价指标体系,创建了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实力层次因子分析评价模型;以区域物流与经济发展实力为研究视角,建立了二元回归模型并深入研究了区域物流与经济的协调性;以吉林省物流与经济协调发展为例,对模型具体的构造方法与实用性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
文章采用CFA方法,对河南省县(市)级区域综合竞争力指标体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系统考察了体系中各因子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区域综合竞争力各一阶因子之间密切相关,基础和环境因子与发展因子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二阶因子区域综合竞争力可以充分表达8个一阶因子之间的关系,各因子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区域竞综合争力的整体.  相似文献   

10.
关于地区综合实力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通过对地区综合实力涵义的论述,建立了评价地区综合实力指标体系,提出了评价地区综合实力的方法--因子分析赋权法,并用SSPS统计分析软件,对1996年29个省区的综合实力进行了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1.
品牌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以品牌综合评价为研究对象,根据文献研究提炼了品牌知晓、品牌满意、品牌忠诚、品牌个性等22个指标,并采取因子分析法验证了各指标体系的内在联系.基于因子分析提出了9个一级因子,即品牌个性因子、影响力因子、渠道实力因子、企业规模因子、行为因子、演绎因子、唤醒因子和情感因子.并应用AHP法测算出了1级指标和2级指标的权重.  相似文献   

12.
一、乡镇综合实力的涵义及开展测评工作的意义 乡镇综合实力是用来反映和度量乡镇实力强弱及发展速度快慢的综合指标。何为乡镇综合实力?不同的专家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有不同的理解和不完全一致的解释,众说纷纭,各有千秋。笔者认为,所谓乡镇综合实力是指在本乡镇区域范围内由自然、经济、社会和科技等因素综合作用而形成的对本区域范围  相似文献   

13.
我国企业综合实力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建立了我国企业综合实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四个层次和三级系统。在分析主观评价方法与客观评价方法的适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主成分法和聚类分析法的数据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上海、江苏地处我国东部沿海,二十年的改革开放,使两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稳定地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仅成为我国的经济发达地区,也成为我国重要的科研与教育基地.分析评价它们之间的综合科技实力强弱,具有一定意义.影响科技实力的因素很多,本文将从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经济一体化三个方面构造评价指标体系,在多指标比较分析基础上对二省市的科技实力作出综合评价.同时,本文依照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原则对评价指标作出无量纲化处理,采用各指标值的最高值作为基值,具体公式如下:  相似文献   

15.
要研究一个学校综合科技实 力并对其进行评价,其依据就是 科技统计调查所取得的科技统计 资料,因此说,科技统计工作是高 校综合科技实力评价工作的基 础。 高校综合科技实力评价内容 包括:1、科技潜在力(科技研究人 员、科技经费、科研仪器设备、科 研机构等)。2、科技发挥力(科技活动、规模和水平、科 技成果、科技成果商品化等)。3、科技推动力(校办产 业的产品、校办产业的效益、科技贡献率等)。高校综 合科技实力评价体系覆盖了高校科学研究的R&D、 R&D成果应用和科技服务三种类型的科技活动。 高校综合科技实力评…  相似文献   

16.
基于熵值法的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在科学界定区域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内涵的基础上,从区域建筑业的发展水平、发展效率、发展潜力、发展协调度、资源消耗、环境效应等6个方面构建了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解决了以往区域建筑业评价中存在的不够系统、不够全面的弊端.  相似文献   

17.
建立包括科技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隐变量在内的区域科技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偏最小二乘通径分析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绩效进行综合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区域科技综合绩效是科技产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综合反映,其路径系数分别为0.284、0.633和-0.206,我国各省份之间科技绩效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一、引言科技与就业是当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当今世界国家和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体现为科技发展水平之间的竞争,一个国家(地区)的科技竞争力不仅包括人们通常所熟知的科技实力和科技基础,还包括体制、机制、环境等"软因素"。而城市科技竞争力又是影响一个区域科技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提高城市科技竞争力对提升区域竞争力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综合经济实力评价的理论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经济学理论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经验告诉我们,区域经济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是一个永恒的现象.这使得政府在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定发展规划时首先需要对各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价.通过评价区域综合经济实力.既可以发现各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也可以找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并分析各经济因素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因此,对区域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研究成为近年来统计学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成都以"具有全球比较优势、全国速度优势、西部高端优势的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为发展目标定位.为科学研判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进程,2013年,成都市统计局以2012年主要经济数据建立了"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从经济实力、城市影响力、基础设施保障、区域开放程度和城市品质及居民生活质量等五个方面,并以此选取32项指标构成指标体系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