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受俄罗斯文学影响的中国作家群中,王统照是其中的一位。王统照热爱俄苏文学是受其人生理想和文学观念制约的。王统照高度评价俄罗斯进步文学对俄国革命事业所具有的潜在力量,他大量翻译和介绍俄苏优秀文学作品和优秀作家,宣传俄苏文学的优秀传统,以此来启迪中国的文学青年,反对旧文学,创建新文学。王统照自己的创作也从俄苏文学宝库中汲取了营养,在经过民族化溶炼之后,创作出富有民族特色的精品来。  相似文献   

2.
1946年春,开始接触俄苏文学;高中时真正对俄国文学着迷,并对报考大学和职业生涯产生重要影响。先后翻译了《果戈理是怎样写作的》、《冈布里努斯》、《阿列霞》、《日瓦戈医生》、《塞纳河畔》等俄苏作品。  相似文献   

3.
为了向国内介绍俄罗斯苏维埃文学作品,交流研究和翻译工作的经验,最近在武汉召开了俄罗斯苏维埃文学研究工作会议,决定创办《俄苏文学》杂志(暂定出双月刊)。这个刊物由南开大学外文系俄苏文学研究室、吉林大学外文系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室、武汉大学外文系俄苏文学研究室、山东大学外文系俄苏文学研究室、四  相似文献   

4.
从“五四”新文学诞生起,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俄国文学在中国文坛上的影响尤为深远,经久不衰,一直受到中国现代作家的热切关注和衷心的爱戴。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鲁迅先生与俄国文学的渊源关系和创作思想上的维系,是有目共睹,众所周知的;他与俄国作家之间的文学关系也曾为不少论者述及。但是鲁迅与俄国作家屠格涅夫之间的文学关系,却往往不被人重视。人们更多地把眼睛盯在鲁迅与果戈理、契诃夫、安德烈夫等人的关  相似文献   

5.
俄苏文学对张洁的影响,既来自于时代文化背景的熏陶浸染,也来自于作家主动的接受与借鉴。总体而言,俄苏文学主要影响了张洁早期的创作,其中有俄苏文学优良传统被整体性潜移默化的方式消化吸收的情况,也有直接汲取契诃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伟大作家某些艺术精髓的方式。张洁之于俄苏文学,既显示了中外作家的文心相契,也于同中显异,突出了作家的创作个性。  相似文献   

6.
在鲁迅的伟大文化业绩中,对世界文学的介绍与翻译是一个光辉的组成部分。据不完全统计,鲁迅一生翻译的作品和文艺理论约有三百多万字,在鲁迅全集里,译文的分量约占一半以上;这其中,译介俄、苏文学又占译文的三分之二强。可以看到,鲁迅为了中国民族和社会的新生,为了中国文学的“收纳新潮,脱出旧套”,而“求新声于异域”,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而对俄、苏文学的关注,又处于一个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两个口号"的论争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有关,而这又受制于论争参与者的价值观念与期刊对俄苏文学和文论译介的互动。1934年至1936年,国民党系统的期刊译介俄苏文艺,一般以作品为主,且与"民族主义文艺运动"的主题相关。同人期刊译介俄罗斯文学名家名作,也积极译介无产阶级文学和苏联文艺动态。左翼的期刊译介了大量有关"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和苏联文艺政策的文章。它表明中国的文艺界进一步向苏联的文艺思想看齐,因而"两个口号"论争的理性色彩也进一步加强,但同时也使论争中的"宗派主义"和"关门主义"现象无法完全克服。  相似文献   

8.
深大学人     
吴俊忠教授1949年9月生,江苏通州人。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任深圳大学学报出版中心主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1987年起任教深圳大学。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俄苏文学、文艺学及社会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本:《俄苏文学通观》、《文学鉴赏论》…  相似文献   

9.
吴俊忠教授     
吴俊忠教授1949年9月生,江苏通州人。南京大学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毕业,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现任深圳大学学报出版中心主任,《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常务副主编,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1987年起任教深圳大学。1997年被评为广东省“南粤教书育人优秀教师”,1999年晋升为教授。兼任:国际比较文学学会会员,全国高校外国文学教学研究会理事,广东省比较文学学会理事,深圳市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长期从事俄苏文学、文艺学及社会文化研究。先后出版专著两本:《俄苏文学通观》、《文学鉴赏论》;译著两本:《莎士比亚传》(合译)、《活下去,并要记住》(合译);论文集一本:《特区文化与高校德育》;在《学术研究》、《外国文学》、《俄罗斯文艺》、《北京大学学报》等权威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其中《文学鉴赏类型分析》被《新华文摘》收录,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特区文化观念与特区社会意识形态》入选《新时期社会科学文萃》;《我们是否还需要保尔精神》在俄苏文学研究界引起反响和关注;《略论邓小平文艺思想的历史贡献》获广东省邓小平文艺理论研究基地优秀论文三等奖。  相似文献   

10.
1958年发表的《查密莉雅》,是当代苏联杰出作家艾特玛托夫的代表作之一.这篇才华横溢的中篇小说,象一朵艳丽无比的奇葩,引起了苏联文学界的普遍注意,使作者一举成名.《查密莉雅》作为一部道德探索小说,作者注意的中心,不在于惊心动魄的情节,也不在于人物命运的曲折坎坷,而在于揭示新旧两种道德观念的冲突.道德探索是俄苏文学的一个传统主题,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文学巨匠,都从社会责任的角度,探讨过道德问题.艾特玛托夫继承了托尔斯泰等文学巨匠重视道德的现实主义传统,并且表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鲁迅与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之间丰富而深刻的联系,是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和鲁迅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企图就以下问题进行探讨:鲁迅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和特点;鲁迅如何论述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对鲁迅的影响。一鲁迅翻译介绍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首先,鲁迅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别关注是从中国民主革命的特定历史要求出发的。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现代革命作家中,能够学贯中西、博通古今、熔铸众长的当首推鲁迅。鲁迅战斗的文学创作,固然首先是时代和作家自己革命精神的产物,但同时也与中外文学传统的影响有关,尤其对于中国古典文学,鲁迅有极为深厚的造诣和广博的摄取。他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对于魏晋文学的研究,便是这方面的一个突出的例子。鲁迅精辟的论述,不仅至今仍是我们学习魏晋文学的圭臬,而且对当前整个文学研究工作也有指导意义。本文试图对鲁迅在这篇文章中关于建安文学的论述及其科学的研究方法作出评介,并在此基础上,对建安文学给予鲁迅创作的影响作一些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左联"时期的文学论争与俄苏文学和文论在中国的传播,都与期刊的译介有密切关系.1928年至1934年间,左翼期刊积极译介苏联文学作品和无产阶级文论,同人期刊也较全面地译介苏联文学并能及时地介绍苏联文坛消息,期刊与读者均能理性地看待苏联文学,标志着无产阶级文学和马列主义文艺思想影响的扩大,也是这一时期论争的理论水平提高的重要原因.但由于这时的期刊依然存在片面地追随苏联文艺的倾向,因而这一时期"左联"方面依然没能克服盲从和"左"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尤其是从"五四"到"文革"之前的这个阶段,苏联文学对中国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独特现象。"五四"时期"为人生"的文学、20和30年代的革命文学、40年代的延安文学、50年代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文学、甚至"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都受到了俄苏文学的直接影响。文革结束后,苏联文学模式不再是中国文学的唯一选择,中国作家对苏联文学进行了有选择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域外文学对于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而言并非单纯的阅读经历,而是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透过日积月累的域外文学“体验”,逐渐形成“俄苏体验”“美国体验”和“日本体验”三大谱系,其中又以“俄苏体验”最为显著。俄苏文学激活了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的革命想象,不仅茅盾、蒋光慈、王统照、丁玲等既成作家深受俄苏文学的影响,而且萧红、萧军、端木蕻良、叶紫、艾芜等新进作家也明显受到俄苏文学的熏染,从而充分显露出“俄苏体验”所引发的创作效应。在为数众多的美国左翼文学家中,单纯从对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创作所形成的影响力而言,无人能出辛克莱之右,茅盾、萧红等左翼作家都受到辛克莱的影响,在他们创作的左翼乡土小说中留下了印迹。在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留日学生也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相较于留学其他国家者而言成为左翼作家的数量最多,由此也使得“日本体验”成为不可小觑的影响因素。中国左翼乡土小说家在域外文学“体验”的基础上获得启示以完成中国左翼乡土小说的创建,由此也使得中国左翼乡土小说与世界文学尤其是左翼文学之间形成紧密联系,从而成为国际左翼文学的有机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6.
1986年总目录     
自04 文学、语言试论荆楚文化的特色及其与屈原诗歌的关系次山文开子厚先声说别林斯基的文学民族化理论张枯生年辩证 “鼻”字音义演变探源从新生代创作看台湾文学的发展茅盾文论管窥美学的历史的批评方法及其指导意义《红楼梦》的艺术构思及其悲剧美略谈林黛玉艺术典型的悲剧结构鲁迅早期译介外国文学与“立人”思想的启蒙鲁迅与外国文学鲁迅讽刺艺术的“激情”原则论鲁迅评价俄苏文学的思想发展中古鼻音声母在闽音的反映中国经学与语言文字学“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体”解说双声通假叠韵通假说质疑陈尽忠黄炳辉张春吉吴在庆林宝卿黄重添庄钟…  相似文献   

17.
应我校的邀请,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戈宝权同志于十一月上旬向我校外语、中文两系师生作了《鲁迅在国外》和《俄苏文学与中国》的专题学术报告。报告后,又与外语、中文两系部分同  相似文献   

18.
《哈吉穆拉特》是托尔斯泰晚年的代表作,也是作家对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重要贡献。然而,长期以来这部小说不但没有得到苏联文学评论界应有的估价,而且受到某些权威学者不切合实际的指摘,因而埋没了这部小说的真正价值与重大意义。本文试图从详细介绍内容人手,通过作家写作思想及对主人公形象的分析,反驳国外学者对这部小说不公正的指摘,进一步揭示作家创作的真正意图和小说的重大意义。达到介绍  相似文献   

19.
哈尔滨俄侨文学与报刊在20世纪上丰叶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边界》、《曙光》、《传声筒》等报刊成为俄侨文学的重要载体,《边界》更是培养了A.涅斯梅洛夫、B.别列列中等一大批俄侨作家,形成堪与欧美俄侨作家媲美的中国哈尔滨俄侨的文学力量.哈尔滨俄侨文学的题材主要分为俄罗斯题材和中国题材.俄侨报刊不仅传承了俄罗斯传统文学与文化,也丰富了中国东北文学,对加强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鲁迅一向推祟俄国文学,认为“俄国文学是我们的导师和朋友”。在二十年代初,翻译过俄国作家阿尔志跋绥夫的小说《工人绥惠略夫》,用意在“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心中的块垒。鲁迅异常欣赏《工人绥惠略夫》中许多深刻的描写,认为它不仅写出了沙俄统治者对革命者的迫害,更重要的是它揭示了孤独的革命者的脱离群众,和麻木的群众对革命者的隔膜,以及这隔膜所形成的对革命者的重压。这些对鲁迅的《药》、《阿Q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