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历史比较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迅猛发展的同时,语言接触理论把人文、历史、地理、文化等诸多因素都看作是能够影响语言分化和发展的重要内容。用语言接触理论来研究赵地语言,首先存在的必要条件就是在赵文化存在和发展的同时有异族文化来和其碰撞、融合。文章旨在以历史眼光来讨论赵文化应用语言接触理论的前提。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大量具有较高文化素质的“下江人”涌入重庆,由于各自的社会习俗、文化背景、思想观念等方面有差早,使其在与重庆本地人相互接触的过程中,产生了抵触、排斥却又交流、融合的现象,并且在不断的文化碰撞中出现了“上下江人”的风俗文化融合。主要表现为重庆的饮食文化的融合与发展、语言文化的交流、风俗习惯的改良、思想观念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传统商业语言文化与现代商业语言文化相互融合、本土商业语言文化与外来商业语言文化相互融合等方面阐述了京商国际化语言文化环境的主要特征;通过分析目前京商语言文化环境现状与缺失对京商语言文化环境进行了阐述,根据目前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构建国际化语言文化环境的四个方面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语语言和其他语言一样,都是在与多种语言的接触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同时英语语言内部的诸多变体之间也存在着语言接触的迹象。英语语言的这些接触现象主要体现在语言的借用、融合以及混合等三个方面。历史文化因素、社会阶层的经济地位以及媒体传播影响等方面是英语语言接触现象的社会成因。  相似文献   

5.
图瓦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是联合国确认的濒危语言.其使用者图瓦人在我国主要居住在喀纳斯湖附近,大约2900余人.在民族划分上,图瓦人属于蒙古族的一个特殊分支系.图瓦人虽然居住在多民族杂居区,但至今仍保留着自己的图瓦语并作为本部落的第一语言.由于与哈萨克语同属一个语系和政治、经济生活的需要,图瓦人都能讲一口流利的哈萨克语,个个都是双语人.同时,由于图瓦人入蒙校学习,因此,出现了一批"三语人".本文,主要通过对图瓦人的双语教育的考察来看文化的接触与文化的认同.全文主要由四部分组成:从图瓦语与哈萨克语的双语教育看文化的接触;从图瓦语与蒙古语的接触看文化的认同;从图瓦语与汉语的接触看文化的适应性;双语教育中基于濒危语的几点思考.由此,笔者认为,"双语教育"具有文化接触与文化认同的过程性特点,而对于濒危语言的挽救与保护应当被置于文化保护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为提升中国语言与文化的传播效果,本研究针对在中国学习汉语的外国人,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外国人对中国的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现况,并分析语言学习、媒介接触与文化认同三者之关系.本研究发现:外籍汉语学习者对中国的文化认同度高,但媒介接触频率低,三者中又以媒介接触为关键性的变量,由此可知,提高外国人对中国大众媒介的接触频率,不仅有助于其汉语学习,更有机会加深其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与接纳程度.  相似文献   

7.
聚焦移情研究的语言与文化视域,从功能句法学、语用学和语言移情的人际功能各侧面切入,分析移情研究的语言视域,并探讨文化移情产生的层面和步骤、适度性及其与文化敏感性、文化顺应的关系,指出移情研究的语言与文化视域必定有着融合,该融合点即移情的最重要的目的——有效的跨文化交际的达成。  相似文献   

8.
在历史上,峇峇娘惹是由明代移居南洋的华人和当地马来人所生的后裔形成的族群,是观察东南亚的语言接触、族群交流和文化融合的绝佳例证。通过史料研究和实地考证相结合,从峇峇娘惹的语言文字、饮食传统、陶瓷用具、服装手艺以及习俗信仰等进行论述,探讨其形成的多方面原因,可以为南洋的文化碰撞与融合,做出条理清晰的描绘和生动形象的举证。  相似文献   

9.
语言模因在外来文化信息和本土文化信息中的流动,包括与习俗文化信息,饮食文化信息,旅游文化信息和媒体文化信息的融合与变异,充分说明了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其传播具有多元性,包容性,语义扩展性和开放性的新特点。文化信息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隐含着特定的社会和文化内涵,深刻反映了语言的传播规律,以及文化交流的互动活跃性,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传递和文化交往。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不同语言问语言成分相互借用的文化背景问题。语言成分借用的前提是不同文化间种种形式的接触和交流。不同文化之间在物质、制度、心理等结构层面上平行或交叉的种种复杂的相互接触与交流关系所构成的文化背景,都可能对语言成分的借用起到促进或阻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文化接触、语言接触引发美国英语演变。外来词汇成分的大量借用与语言转用过程中,使用者将母语的音系和句法成分特征带入其目标语,形成美国英语演变的两大类型。而美国英语发生演变的机制主要包括语言移借和语言替代、语码交替和语码转换,以及第二语言习得策略和双语人的第一语言习得。文章将美国英语演变的类型和触发机制置于文化接触、语言接触的大背景中作讨论,试图勾画出美国英语演变的轮廓。  相似文献   

12.
文化翻译与文化身份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翻译是一种语言转换过程,更是一种文化接触与互动手段。文化翻译则是异域文化接触与互动的媒介,其结果传达了并域文化身份,实现对了异域文化身份的塑造。文章从翻译与文化的关系出发,阐述文化翻译对文化的影响及其塑造异域文化身份的原因。文化身份的开放性要求译者顺应全球化语境发展的需要,摒弃强势文化中心论,采取异化翻译策略,保留文化异质,真实再现原作所要表达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3.
民族语言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载体之一,如果语言消亡了,使一个民族得以延续、发展的有效载体也将会不存在,那么这个民族何以维系?语言是群体加强凝聚力,产生群体自我认同意识的有力工具。民族语言除了其特定的人际交流、沟通、文化传承等功能以外,还是重要而必不可少的群体心理凝固剂和聚合物。历史上民族实体之间因政治决策、社会变动或其他原因如自然灾害、族群迁徙等因素导致的族际接触或交流,往往会使民族间的文化发生涵化。民族语言也是衡量群体认同的重要尺度之一,也是考察族际接触与曾有的融合史事的风向标。  相似文献   

1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学习英语,不仅仅要掌握语音、词汇、语法知识和听、说、读、写、译技 能,而且还要接触与英语密切相关的文化。本文通过介绍丰富多彩的英语经典文化,旨在追溯英语语言 中经典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汉英两种语言中外来词的研究,强调外来词的语言文化色彩,分析外来词在中英语言文化中的作用,追寻中英语言文化接触的历史痕迹。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接触的实质是文化的接触。随着英语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许多非英语国家对本国通用语和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表示出不同程度的担忧。文章试图通过对我国九省和直辖市的下辖市、县、区涉及多个行业和不同社会与文化层次的人群就现阶段我国汉语与外语关系问题的认识的调查,利用社会语言学中语言帝国主义理论、语言资源论和语言多样性等理论,透析全球性英语热现象背后的文化根源及其后果。同时指出在现阶段我国应充分利用经济快速发展的优势,借助英语的工具作用和资源特征,进一步提升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同时积极传播和光大汉语及中国传统文化,以实现世界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避免世界文化的进一步趋同。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入手,分析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主要差异,并以张家界民族旅游区为例,指出湘西外语教学应高度重视跨文化交际中的价值观,并以文化语言融合教学观为理论基础,提出价值观与语言相融合的文化教学新模式以期培养与提高学习者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8.
语言与文化相互依存 ,相互融合。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 ,学习一种语言必须了解这种语言所承载的文化。事实证明 ,文化背景知识的缺乏往往导致英语学习中的文化干扰。本文从语言与文化的关系入手 ,阐明了文化因素对阅读理解的影响 ,从而说明了英语教学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 ,以及这一问题对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语言与文化、文化与交际能力有着相互依存、相互融合的关系,且汉英两种语言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因此在英语基础教学阶段应对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给予足够的重视,寓教文化于教语言当中,才能使学生获得真正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20.
北京:漫长的历史,多元的文化北京漫长的历史长河也书写了开放型文化传统影响下的北京语言.的确,北京话不仅融合了汉文化的多种元素,更难能可贵的是,北京语言还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结晶体.北京的历史文化与我国中原城市很不相同,它比其他城市更能兼容并蓄,它具有更完备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