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对胡仁·乌力格尔的研究不断深化。首届胡仁·乌力格尔国际学术研讨会围绕胡仁·乌力格尔这一主题,从胡尔奇及其流派、胡仁·乌力格尔文本、胡仁·乌力格尔艺术、蒙汉文学关系等方面展开深入研究探讨,取得了广泛共识,为胡仁·乌力格尔的传承、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有益的理论指导和方法论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蒙古族具有丰富的口头文化遗产,蒙古说书艺术“胡仁·鸟力格尔”(胡仁·乌力格尔是说书艺人用低音或中音四胡边拉边唱古今中外故事的一种曲艺形式)是其中的一朵奇葩。但是,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的“胡仁·乌力格尔”艺术。由于多种原因失去往日的辉煌,濒临消亡的境地。1.“胡仁·乌力格尔”艺术正不断失去赖以生存的听众;2.“胡仁·乌力格尔”的载体胡尔奇(说书艺人)日益减少;3.胡尔奇演唱“胡仁·乌力格尔”的地域范围越来越缩小;4.胡尔奇演唱的“胡仁·乌力格尔”之内容和形式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3.
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音乐是具有多声部的特征,旋律的结构与形成发展都有其特殊的表现手法,在此文中用混沌分型这一新型理论来研究乌力格尔音乐的生成、演化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蒙古族传统艺术乌力格尔的音乐构成,从而更好地见其本质,展其风韵,传其美名。  相似文献   

4.
胡仁·乌力格尔在东部蒙古地区产生并广泛传唱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但是 ,学者们对它的研究只有 80年的历史。最早着手研究胡仁·乌力格尔的是国外学者。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蒙古国的学者们 ,前苏联、德国、匈牙利、英国、日本国学者也很注重胡仁·乌力格尔研究 ,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5.
胡仁乌力格尔产生的时间和地点问题到现在还没有统一说法。以朝克图为代表的有关专家认为,在17—18世纪初产生在受汉文化影响较深的卓索图盟土默特旗,19世纪初胡仁乌力格尔不断壮大,中心向北迁移影响了科尔沁,科尔沁成为胡仁乌力格尔发展的中心。  相似文献   

6.
由我校蒙古学学院和市校合作平台一科尔沁文化研究中心主办,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内蒙古自治区“草原英才”创新团队、中共通辽市委宣传部、通辽市文化局协办的首届“胡仁乌力格尔高层论坛”近日在我校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大学、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内蒙古科技大学、内蒙古通辽市艺术研究所等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8名从事胡仁乌力格尔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本次论坛并发言。  相似文献   

7.
蒙古族“本森乌力格尔”探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森乌力格尔”,是指不用伴奏、拿着书本(作为道具或演唱提示)说唱的乌力格尔。它同“伙瑞乌力格尔”(干讲故事)、“潮仁乌力格尔”(自用潮尔伴奏)“胡仁乌力格尔”(自用四胡伴奏)是四种并存的乌力格尔形式。本森乌力格尔演唱的内容绝大多数是元代及以前的历史故事和演义故事。本森乌力格尔的产生和形成与以下三方面因素有关:一、由雅不干陶力(讲说英雄史诗)和伙瑞乌力格尔(干讲故事)发展而来;二、在乌力格尔产生初期,不会操琴的演唱者逐渐分化而成;三、受古代民族宗教萨满行巫时持鼓吟唱神歌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土谢图地区额尔敦楚古拉胡尔奇艺人进行深度采访所获得资料基础上,经过搜集整理有关文献资料,总结和归纳出土谢图地区胡仁乌力格尔保存和发展现状概况。  相似文献   

9.
胡仁乌力格尔与鼓词的兴盛时期同为清代中后期,这两个分属不同民族的说唱文学的关系如何,是本文考察的重点。本文从说唱体制、题材内容、流行时间及地域三个方面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出结论:这两种说唱文学确实有一定的血缘关系。  相似文献   

10.
每一种艺术的产生与发展都不是孤立的。胡仁乌力格尔深受东蒙古地区人民的欢迎,在流传过程中,对东蒙古的社会、对蒙古族传统艺术及民风民俗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1.
产生于明代中后期的神魔小说《封神演义》,通过蒙古族民众喜闻乐见的胡仁乌力格尔形式在蒙古族地区广为流传,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主要表现在蒙古族民间信仰、蒙古族民间文学以及蒙古族民众的历史观等方面。  相似文献   

12.
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艺人在改编或自主编创乌力格尔时,倾向于英雄形象的塑造以及喜剧效果的追求。这种创作倾向既源于口头艺术的特点,也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传承。胡尔齐在对汉文古典白话小说进行二度创作时,充分结合自身的生活环境,使这些中原地区的故事充盈着蒙古民族所特有的韵味。  相似文献   

13.
2006年中国曲艺家协会等单位在毛依罕的家乡内蒙古通辽市扎鲁特旗举办了“纪念曲艺大师毛依罕诞辰100周年活动暨中国.内蒙古乌力格尔艺术节”。此次艺术节云集了众多民间艺人,他们在地区分布、年龄结构、演唱内容等方面具有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蒙古民间口头文学体裁种类繁多。其中占有特殊地位的是“本森乌力格尔”体裁。即“书本故事”。它是在中央亚与远东文化传统的交融中产生的。这种体裁作品的名称也证明了其综合性。“本森”一词源于中国民间用语“本子”(书本),“乌力格尔”是典型的蒙古语,意即“故事、特殊的叙事诗歌”。据说书人说,此种体裁形成于18世纪的东蒙古,学术界目前还没有更多的材料可以充实这一证据。  相似文献   

15.
元代特殊的时代环境使元杂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蒙古民俗文化的影响。元杂剧中有很多爱情剧、宗教剧和反映大团圆结局、节日竞技及节庆时杀羊造酒等习俗的情节,这与蒙古民族的思想、文化、习俗关系密切;元杂剧塑造了众多英雄形象这与蒙古族崇拜英雄的民族情结不谋而合;蒙古民族的审美风尚使元杂剧总体上呈现出酣畅淋漓、热烈奔放的风格;元杂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也与蒙古民族的民间文学诸如英雄史诗、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等,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元杂剧中使用了大量的蒙古语,更直接地反映了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诸宫调是我国古代的一种说唱艺术。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是诸宫调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对《西厢记诸宫调》所使用的宫调、曲调、套数进行全面的统计和必要的归纳 ,分析《西厢记诸宫调》的音乐结构 ,可以为深入研究诸宫调的音乐结构提供详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专利分类法是分类语言中的一个特殊语种,虽然它也采用等级结构来处理专利发明之间的关系,也用码号作为其标记符号,但它在聚类原则、聚类核心、聚类方法以及聚类依据等方面都与其它等级体系分类法有很大的差别。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和掌握专利分类法,对于各种分类法的改进和分类理论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一、专利分类法聚类特殊性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专利分类法是分类语言中的一个特殊语种,虽然它也采用等级结构来处理专利发明之间的关系,也用码号作为其标记符号,但它在聚类原则、聚类核心、聚类方法以及聚类依据等方面都与其它等级体系分类法有很大的差别.研究这些差别以及它们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和掌握专利分类法,对于各种分类法的改进和分类理论的发展是不无益处的.本文将对此问题作一些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东北抗联歌曲是以传播抗日思想,讴歌东北抗日联军抗击敌寇,歌颂抗日英雄为主要内容的,在东北抗日联军和东北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传唱的群众性歌曲形式。由于当时没有进步音乐家在东北从事音乐创作,除了极少数作品曲调是抗联将士自己创作,绝大多数为借用现成曲调,包括借用外国歌曲曲调,借用古曲、文人歌曲曲调以及用民众熟知的民歌旋律。  相似文献   

20.
粤北是广东"采茶戏"的主要流行地区,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粤北连县的采茶戏当地称其为连阳调子。连县传统采茶曲调的调式类属有单一调式和复合调式,而复合调式是连县采茶曲调的一个显著的调式特点。曲体结构,旋律构成较单一,以单腔式为主,但腔式变化较多,有重复、扩充、浓缩、拖腔、垛句、衬腔等手法的运用。句式结构均为乐段结构,从二句体到五句体再到五句以上的多句体。旋律发展较自由,没有严格限定,可根据歌词和表现的需要自由处理乐句的长短,不太讲究对称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