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格萨尔》在学科建设中的世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著称的两部长篇史诗《伊利亚特》、《摩诃婆罗多》与我国藏民族的史诗《格萨尔》从史诗的行数、内容的恢宏和题材的广泛方面相比,它们都比不过史诗《格萨尔》,这已被确凿的资料所证明。因此,我们说史诗《格萨尔》是世界史诗之最。经多年的整理研究发现,史诗《格萨尔》不仅歌颂、赞美了英雄格萨尔及其业绩,而且,蕴含着人类学、民族学、宗教学、伦理学、社会学、经济学、军事学等学科方面的内容。因此,我们又可说史诗在史前人类文化方面的贡献是无与伦比的。史诗《格萨尔》不仅是我国藏民族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更是世界的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2.
芬兰民族史诗《卡勒瓦拉》已被各国研究家公认为世界伟大的史诗之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也确认它是世界性的民族史诗,是芬兰民族文化的基石。它与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之间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不少个性的差异。从多角度入手,对藏族《格萨尔王传》和芬兰《卡勒瓦拉》进行分析和比较研究。从而较为系统、全面地研究和分析这些异同,必将有助于深入理解《格萨尔王传》的艺术魅力、文化内涵和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族著名史诗——《格萨尔王传》共有分部本100多部,它是活着的史诗,还在收集整理之中。在《格萨尔》史诗的研究中涉及到其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俗、婚姻等的论著问世不少。但在《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方面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拟将《格萨尔》史诗中的经济思想作一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指教。  相似文献   

4.
土族《格萨尔》是土族人民在和藏族人民长期交往中,吸收、改编古代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并创新而形成的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英雄史诗。1990年代后,一些颇有造诣的土族《格萨尔》说唱能手相继谢世,目前仅存王永福一人,抢救、保护土族史诗《格萨尔》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5.
本文深入探讨了国内外格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藏文《格萨尔》与蒙文《格斯尔》的关系。认为《格萨(斯)尔》首先发祥于藏族,是藏族人民的英雄史诗;藏文《格萨尔》是蒙文《格斯尔》的本源;蒙文《格斯尔》是藏文《格萨尔》的蒙古化,二者虽然存在着渊源关系,然而,蒙文《格斯尔》绝不是藏文《格萨尔》的翻版,藏文《格萨尔》经过蒙古族人民的再创造,已经发展成为一部具有独立完整体系的蒙古族英雄史诗《格斯尔》。  相似文献   

6.
《格萨尔王传》是一部伟大的巨著,是世界文学宝库中最长的史诗。研究《格萨尔王传》既要进行详尽的科学的考证,也要从文学的角度进行仔细的深入的探究。本文仅从《格萨尔王传》中的谚语着眼,作点肤浅的分析,求教于研究和热爱《格萨尔王传》这部伟大史诗的老前辈和同志。  相似文献   

7.
与藏族英雄史诗《岭·格萨尔》有着密切关系的史诗《昌·格萨尔》(又称《冲·格萨尔》)是流传在我国四川木里藏族和云南宁蒗等地普米族中、用木里藏语和普米语讲述的《格萨尔》史诗的名字。在喀拉昆仑山西部克什米尔的吉尔吉特地区,也流传着当地布鲁索人(BuRuso)用布鲁夏斯吉语(BuRusHAski,又译为“祝夏语”。本文以下称“祝夏语”)讲述的《昌·格萨尔》。 《昌·格萨尔》于1935年首次在奥斯陆公诸于世,这虽比1716年在北京刻版印行的《岭·格萨尔》蒙文刻版七章本要晚二百多年,但在藏文史籍中提到“昌·格萨尔”这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别就《格萨尔》史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史诗中的社会理想范型、史诗中的道德评价标准及格萨尔是古代藏族人民的理想人格典范进行了分析和阐述。指出《格萨尔》中伦理思想的意蕴是丰富的,格萨尔其人的人格是伟大的,在批判地继承和弘扬藏族传统文化的遗产时,很值得人们对之进行深入地发掘和系统地研究。  相似文献   

9.
《格萨尔》史诗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郭海云《格萨尔》史诗(以下简称《史诗》)以大量的篇幅,反映格萨尔王征服邪恶的战争。作战双方首先通过说理,为自己的战争行为辩护。为了使说理有力、有据,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样,客观事物的辩证法,便成为《史诗》论理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虽然有些学者对史书中的格萨尔和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进行过比较研究,但模棱两可,毫无定讨。人们仍然习惯于把史书中的格萨尔与藏族史诗《格萨尔王传》中的主人翁格萨尔混淆起来。 本文就史书和史诗中的格萨尔进行一点肤浅的探讨。 一、格萨尔称谓的含义和由来 有人说,格萨尔是莲花花蕊之意,是说花蕊能破花瓣而出,堪称英雄,故喻人则为英雄。 又有人说格萨尔在蒙古族中称为“格斯尔”,其意也为英雄,故藏族称呼中的格萨尔是外来语。 也有人说格萨尔是象雄语,指英雄豪杰,是随苯教而沿袭迄今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清末民初徐珂编撰的《清稗类钞》中记载的"西藏神话"《蛮三旺》被学者们认为是藏地流传的关羽传说。对《蛮三旺》的叙事结构、情节母题和《格萨尔》史诗进行比较研究,会得出《蛮三旺》不是关公的传说,而是格萨尔降魔救妻的史诗故事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正确解读作品中的文化意象对于文学翻译至关重要,这涉及到对文学作品的准确翻译与有效传播。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具有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与深奥的宗教思想,英译过程中文化意象的解读存在较大困难,因此《格萨尔》的英文翻译长期以来难有大的发展。在《格萨尔》史诗的英译实践中,要准确运用归化与异化翻译策略,而正确解读史诗中的宗教文化意象是《格萨尔》史诗英译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藏族英雄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活形态的口头传统 ,一种人类口头的非物质形态的文化遗产 ,在经济大潮中被日益物质化 ,随着藏区“格萨尔热”的不断升温 ,英雄格萨尔王和史诗《格萨尔》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资源 ,正在为其家乡的旅游经济效力  相似文献   

14.
美国藏学家在《格萨尔》史诗的域外传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以Douglas Penick(道格拉斯·潘尼克)英译本为例,通过分析译本的文体变异与翻译策略,评析译者运用歌剧化编译策略以现代散体诗歌诠释《格萨尔》思想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启示以及该译本对《格萨尔》史诗跨界传播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德格岭仓木刻本《天界篇》是由藏传佛教宁玛巴僧人加工整理的宗教色彩较浓、成书较晚的一部书。它同其它版本的《天界篇》一样,“对整个史诗起着提纲挈领的作用,为史诗勾勒了一个轮廓,确定了基本的格局和发展趋势”(降边嘉措《〈格萨尔〉初探》青海人民出版社64页)。刘立千在汉译本德格岭仓《天界篇》前言部分曾这样写道:“这部《天界篇》概括了整个‘史诗’的全貌,也是一部整个‘史诗’的必不可少的序幕。”《天界篇》的加工整理者宁玛巴在本书结束时这样写道:“上述名为《天界第九类卜筮》,这是传记的缘起,即述教法源流的开始,因而也是加持力最大的篇章之一。”笔者也认为,这篇具有佛教特点和带有本教印记的《天界篇》,的确在《格萨尔》史诗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着整个情节的发展。研究《格萨尔》不可不研究《天界篇》。  相似文献   

16.
最新出版的《格萨尔文库》第三卷《土族〈格萨尔〉》上、中册的文献价值在于 ,填补了《格萨尔王传》传播学的一大空白 ,标志着这部英雄史诗的发掘整理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的研究有了新的起色。本文试将近年来的研究情况作一简要的概述,间或略陈管见,以就教于识者。 关于长诗的名称 这是一个研究者们笔下常有,而未曾专门论述的问题。一些常见的称谓是:《格萨尔》,或《格萨尔王》、《格萨尔王传》,其前冠以长诗、史诗、长篇文诗、神话长诗、英雄史诗等修饰语。 一般的称谓仿佛无关宏旨,而科学的称谓却往往代表着称谓者的倾向和观点。生活中,人们喜欢用简称或省称,而简称、省称  相似文献   

18.
藏族的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在它流传的过程中,可以说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一是故事初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的史诗故事,“是把格萨尔王一生的几件大事,写在一部里,成为一种格萨尔全传的形式。”这就是所谓分章本。分章本流传到后来,便出现了分部本。分部本是把格萨尔一生的活动,分散到若干个部里来写。这样传唱下来,就使《格萨尔》史诗,不仅仅是三部曲或四部曲的问题,而是成为一个庞大的故事集合体。这个史诗故事集合体里,究竟包含了多少个分部本?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但据国内著名《格萨尔》专家王沂暖教授说:“现在分部本最多,已可达  相似文献   

19.
《格萨尔》史诗的每部分故事情节都离不开授记情节,文章以英雄降生到离世为线索,认为《格萨尔》史诗的授记母题可分为:降生授记母题、通过幻变赐予授记母题、本尊神对信徒的授记母题、格萨尔亲属的授记母题、用梦境赐予授记的母题、英雄临终前的授记母题等,并对之加以详尽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从唱词看《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史诗是藏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艺术宝库的重要财富。随着藏族文化的发展、演变,史诗自产生之初就受到了多元文化的影响,因此史诗的民族性特征也是多元文化共同作用下的文化糅合体。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史诗的核心———唱词部分。从史诗唱词部分的内容、语词、文体等三个方面探讨《格萨尔》史诗的民族性特征,对于进一步论证史诗的民族属性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