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水煤浆是固液两相的非牛顿流体,其流变性十分复杂,影响因素也较多,对水煤浆输送和燃烧起决定性作用,考察了用大同煤制备的质量分数约为70%的煤浆的质量分数,添加剂类型,用量对煤浆流变性的影响,并分析了流变性变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水基泡沫在石油钻井、驱油及矿物浮选等方面应用广泛,但因其自身结构的复杂性及不稳定性,准确描述其流变性需要考虑液膜排液、气体扩散、泡沫质量、泡沫结构、可压缩性、壁面滑移、测量系统相对于气泡的尺寸、环境温度及压力等多方面因素,以致于目前尚无有关泡沫流变性的公认理论。实验研究过程中控制壁面滑移的较普遍做法是增加流道壁面(转子表面或管壁)的粗糙度,基于适当假设所提出的一些理论修正方法具有较好的适应性。体积平衡法假设泡沫管流摩擦系数为常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泡沫可压缩性给管流压降计算所带来的困难。目前普遍认为泡沫流变性可用幂律模式或赫谢尔–巴尔克莱模式很好地描述,是否存在“屈服应力”则因测试条件差异而存在争议。 相似文献
3.
分析了我国水煤浆的需求状况和水煤浆技术及应用前景 ,根据我省现阶段水煤浆生产状况及我省具有的煤炭及技术优势 ,对我省水煤浆产业前景、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水煤浆产业的发展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过理论推导和计算,研究了存在壁面表观滑移的水煤浆管道流动规律.结果表明,滑移层厚度(微米级)对流动有一定的影响,而且由于滑移层的存在引起的减阻取决于无量纲的滑移层厚度,流量随滑移层厚度的增加而增加,即线性递增.当滑移层厚度在微米级内增加时,水煤浆的滑移修正系数随之增大,并且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高吸水冻胶调剖堵水剂HSG成胶前溶胶体系的流变性能。通过考察主剂共聚物含量对溶胶体系表观粘度的影响,以及粘温特性、触变性、蠕变-回复、小幅振荡剪切应力扫描和频率扫描实验,确定了溶胶体系的流变性参数。结果表明:HSG溶胶体系的表观粘度随主剂共聚物含量增加而增大,随温度升高明显下降。HSG溶胶体系表现出正触变性,主剂共聚物含量越大,溶胶体系触变性越强。蠕变-回复实验表明:随共聚物含量的增加,溶胶体系弹性增强。通过小幅振荡剪切应力扫描、频率扫描实验得出随主剂共聚物含量增加,线性粘弹性区域变宽,储能模量、耗能模量和复合动态粘度变大。 相似文献
6.
利用HAAKE RV-100旋转流变仪和TR-1加压式毛管粘度计,在10-1s-1~104s-1的剪切速率范围内,测定了不同配方的三元复合体系的流变特性。流变数据处理结果认为,三元复合体系流变性可用Carreau模型来描述。研究结果显示,在所研究的条件下(碱浓度0.5%~1.5%、聚合物浓度800 mg/L~1200 mg/L、表面活性剂浓度800~1200 mg/L),三元复合体系表现出类似于聚合物溶液的流变特征,在低剪切速率和高剪切速率下,体系表现出牛顿流体特征;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呈现剪切变稀的流变特性。随着碱、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三元复合体系的零剪切粘度下降,剪切变稀性能减弱。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聚合物改性沥青在某些性能上仍不尽人意,而聚氨酯自身结构优势突出,能用来弥补常见改性剂的缺陷。为此,制备PU改性沥青,通过旋转薄膜烘箱加热实验评价PU改性沥青的抗老化性;利用动态剪切流变实验、弯曲梁流变实验对比分析PU改性沥青与90#基质沥青、SBS改性沥青的流变行为;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PU改性沥青的改性机理。研究结果表明:PU改性沥青老化前后针入度、软化点、延度的比率分别为91%、97%、85%,PU改性沥青抗热氧老化性能优异;PU改性沥青在52~82℃时具有最优的高温性能;PU改性剂的加入改善了沥青的低温流变性能。 相似文献
8.
膏状金霉素流变特性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膏状金霉素物料,通过试验研究,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不同含水率条件下对该膏状物进行了较为广泛的剪切应力与速率之间关系的测试,分析,并由此推出该物料的一般性流变性质,从而为实现其合理输送,最终的喷雾干燥技术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郭殿声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3):87-89
长期以来,中国画界有一种不成文的理解:水墨画就是中国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早期的中国画是重色重彩的,唐宋以降,中国主流绘画逐渐偏重于水墨形式,而现代中国画则是以丹青、水墨及其它各种材料形式多元并存,因此,分析水墨画的流变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和变革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从水墨画的理论与实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0.
郭开选 《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6(5):89-91,96
校对孕育在校雠和校勘之中,是伴随着活字印刷而诞生的。从校对诞生到20世纪80年代,它的功能一直是“校异同”。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普及,激光照排技术的应用,校对的文本发生了变化,校对的方法和模式亦发生了变化,导致了校对功能的根本改变,从“校异同”变化为“校是非”。厘清这些问题,对现代校对学的构建不无益处。 相似文献
11.
许曦明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19(4):29-34
现代英语重音源自日耳曼语重音规则和罗曼语重音规则,前者趋向于左端指派,对音节值敏感,对形态不敏感;后者趋向于右端指派,对形态敏感,对音节值不敏感。外来词,尤其是法语词的大量借入使英语沦为一种没有根性的杂交语言,而英语重音的流变不仅见证了罗曼语重音规则与某些日耳曼语重音规则之间复杂而又微妙的制约关系,而且体现出二者之间既相互冲突又相互整合的特征。其结果,罗曼语重音规则的影响与渗透大大推动了英语重音系统的转向和发展,使英语最终演变为一种“自由重音”语言,并导致了英语重音指派的复杂性和不规则性。 相似文献
12.
动量词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桦 《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5,(2):129-132
上古汉语中没有动量词,表动作的量,通常是把数词直接放在动词的前面,不用单位词,表示今天“数量+动”形式的是“数+动”形式。动量词产生于先秦—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时期,稳固于元、明、清时期。动量词的产生对汉语史是一件大事,对汉语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功耀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8(4):21-23
自然观开始于古代希腊对"不变的实体"的追求。柏拉图的"数学实体"、亚里士多德的"基质"、笛卡尔力学自然观的"原子"(不变的粒子)、奥斯特瓦尔德的"能量"、伯纳德的"内部环境",都是对这种"不变的实体"的诠释。因此,整个自然观的历史演变都可以理解为关于"不变的实在"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综观建国 50年的山东报告文学 ,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山东的报告文学发展与山东的经济发展呈同步发展状态 ,出现了穷山东的“穷报告文学”和富山东的“富报告文学”。本文作者查阅了大量资料 ,站在历史的高度 ,以翔实的材料 ,从宏观上论述了时代政治与齐鲁报告文学、政策典型与齐鲁报告文学、经济发展与齐鲁报告文学、观念变化与齐鲁报告文学、出版状况与齐鲁报告文学之间的关系。从五个方面评析了齐鲁报告文学流变的特色及产生流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詹皖 《南通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3):128-130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有影响的俗乐,是相和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东晋政权南迁以后,南方的音乐随之有了更显著的地位。地处长江下游的"吴声"、长江中游的"西曲"和南迁的相和歌合流,形成了一个新的乐种叫"清商乐"。文章对清商乐的名称以及演变中的文化融合、音乐风格、结构形式、伴奏乐器等方面作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6.
李爱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1):132-136
隐喻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词义流变性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词义的演变过程本质上就是人类认知的一个隐喻化过程。传统词典在多义词义项排列方面存在着缺陷,不利于词典学习者的认知学习。现代学习型词典应该树立隐喻机制下的多义词义项排列理念与释义理念,揭示出多义词的义项间联系,并准确地进行认知性词典表征。 相似文献
17.
廖慈惠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1(3):229-231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话性影响深远,其流变主要历经苏格拉底辩证法的外显性对话,康德、黑格尔辩证法的内在思想对话和巴赫金的语言哲学对话共三个主要阶段。流变中的对话性,对于哲学思想的产生和发展产生过巨大的震撼力,也为21世纪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思想遗产。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阴阳思想在6世纪经过朝鲜传入日本,被视为珍贵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天文、历法、中医、占卜等方面。奈良末期,阴阳五行的占卜和道教的念咒活动合为一体并受到日本本土宗教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阴阳道。平安时期,阴阳道得到高度发展,上升为国家意志为天皇服务并干预着贵族社会的生活,甚至操控着政策的实施。武士阶层抬头以后,阴阳道渐渐失去其原有的光芒,流于世俗。 相似文献
19.
董晔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98-104
美学史上的现实主义,无论作为方法、思潮还是观念,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随着20世纪社会和文化发生巨大变化,现实主义内涵的游移不定与外在形态的弹性发展相互作用并连在一起,构成了“现实主义现象”。考察其中的几个主要文艺思潮或流派可以发现:一方面,现实及人们对于现实观念的变化必然体现在艺术中并对艺术产生影响,艺术文本的生成离不开现实生活;另一方面,艺术文本自身具有现实指向性,它必须以独有方式介入现实生活,才能实现艺术的价值。由此,它们共同称作或被称作的“现实主义”,能够作为我们探究艺术的一个维度。 相似文献
20.
张海龙 《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2011,(8):232-233
百年前,油画带着浓厚的宗教色彩伴随着中西经济文化交流踏上中国的土地,接受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改造,呈现出中西绘画融合的倾向,是中国现代艺术中最具探索精神的重要艺术形式之一。百年来,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传统及波澜壮阔的社会生活为油画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和研究方向。中国的艺术家们在本民族悠久深厚的文化熏陶下,在油画领域不断探索进取,赋予了油画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意义。中国的每一代油画家身上都流着中华民族的血液,他们的思维受着生活环境的影响,油画作品上都透着中国民族文化的气息。在中国近现代复杂的社会历史演变和思想文化进程中,由于政治、思想、文化、艺术等复杂关系,油画不断演变和创新,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性流变特征。 相似文献